贞观俗人(校对)第4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9/1505

  李世民还给秦琼从北衙六军中抽调了一万二千精锐,又从南衙十二卫宿卫军中抽高地一万二,组成了一支两万四千精锐的总预备队,交给秦琼统领指挥,以备万一。
  战争还没开打,可朝廷上下都知道颉利这次必败了。
  据消息,颉利其实也早就有些坐立不安,他先是在七月时冒险出兵偷袭突利,突利措不及防先败一仗。
  突利赶紧一面向幽州程咬金求援,一面派人召契丹、奚、霫诸部救援。
  七月底,突利纠集人马,埋伏在颉利西返的半路碛口,双方一场大战,突利人多势众大败颉利,斩杀颉利八千余骑,并缴获其牛马数万,此后是半个月的长途追击。
  颉利仓惶西逃,一路上又损失了五千余众,甚至还有几千人马半路调头依附突利去了。
  等回到白道汗庭,颉利忍不住痛哭了一场,此次出兵不但没把自立为大汗的突利打服,反而让自己损兵折将损失惨重。
  颉利大汗最后的那点大汗威望,也损失殆尽。
  虽然他擦干眼泪,纠集汗庭兵马,领兵半夜袭击远道追来的突利,把嚣张的突利打的灰头土脸,斩杀其数千人马,迫使突利慌忙掉头东窜。
  可终究,颉利还是亏大了。
  收拾败兵,回到汗庭,颉利赶紧派使者给长安送马,颉利请求大唐皇帝管一管突利。
  请大唐为他做主,一个突厥怎么能有两个大汗呢?天可汗应当为他主持公道,命令突令去除汗号。
  可大唐皇帝连执思失力和阿史那思摩这两个颉利大将都扣留不还,又岂会让自己册封的突利去除汗号?
  大唐把颉利的马收了,金子收了,然后却只派了鸿胪寺的一个绿袍小官敷衍他们。
  颉利见势不妙,除了骂李世民无情无义外,也没有办法了。
  时移事易,如今唐人已经压到他们头上了。
  颉利想要迁往漠北躲避,可欲谷设告诉他,漠北铁勒诸部尽反,如今他们在漠北都要站不住脚,想往漠南迁了,颉利这个时候过去,不是找死吗?
  颉利留也不是,退也不是。
  又派了几拔人来长安,各种服软认错,想装死狗躲过这一波。
  “陛下,打吧,如今塞北秋高云淡,天气凉爽,战马也都是膘肥体壮,将士们准备许久,早就已经等不急要打了。一切就绪,打吧!”
  “打吧!”
  李世民无奈,他很想亲征啊,可惜没人肯支持。
  “传诏李靖,打!”
  “同时传诏其它诸路大将,兵发六路,总攻北伐!”
  终于发出了北伐总攻令,这一天李世民等了十几年了。想当年李家太原起兵,当时不得不向突厥求援,借他们的兵买他们的马,付出的是称臣纳贡的代价,甚至得忍受突厥骑兵在中原纵横,随意的劫掠女子抢夺财物。
  李世民忍啊忍,忍到李家终于入了长安建立了大唐,可李渊告诉他还得忍,不能翻脸。
  于是继续忍,忍到灭了后院的陇右薛举父子,降了河西李轨。
  李渊说还得忍,不过我们现在可以不再对突厥称臣了,我们平等了。
  李世民于是继续忍,忍到他率兵大败刘武周,夺回河东,又紧接着发起中原大战,虎牢三千败河北窦建德十万,困死洛阳王世充。
  这个时候,李渊终于有底气对突厥的无理要求说不,李世民也终于可以率兵对南下抢劫的突厥人提刀反击。
  但真开打,结果却没有想象中的简单。
  从武德六年到武德八年,唐军与突厥接连大战,可一次都没有取得预计中的胜利,每次都是惨胜,边境依然是突厥人的猎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皇帝李渊甚至不得不考虑迁都山南,放弃关中长安。
  李世民不甘心,坚决反对迁都,他愿意继续跟突厥人打。
  武德九年,突厥人再次入侵,在这次出兵之前,李世民被迫发起了玄武门之兵,他杀了兄弟软禁了父亲,夺取了大唐最高权力,成为了新太子。
  可颉利大汗转眼就带着三十万骑直驰渭河北岸,杀到了长安城下。
  那一次,是李世民最憋屈的时候。
  大臣们劝阻,不要跟颉利拼命,不要跟颉利拼命,没有一个人赞成他跟颉利拼命。
  最终他只能跟颉利渭桥结盟,被迫城下之盟。
  虽然那一次,借秦琼、尉迟恭、秦琅等之功,颉利也没得到好处,但于脸面上来说,于国家尊严来说,那一次大唐受尽耻辱。
  又两年过去了,大唐也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这一刻,皇帝突然很想痛饮几杯,可惜秦琅那家伙还在岭南,若是他在,肯定能陪自己好好喝一杯,满朝上下,其实就是这家伙最懂朕心。
  这个聪明的小滑头啊,一切如他所料,忍辱负重几年,终于到了跟颉利清算的时候了。
  颉利啊颉利,你也有今天?
  李世民突然很期待能够见到颉利狼狈的样子,当年渭桥上颉利那副丑恶的嘴脸还在他脑子里挥之不去。
  “给李靖诏书里加一句话,一定要生擒颉利押回长安,朕想着以后宫廷宴饮之时,让颉利给朕跳舞助兴很不错。”
  皇帝突然的一句话,倒是让宰相重臣们有些惊讶。
  长孙无忌道,“陛下,北伐大战,都是狮子搏兔用尽全力,哪里还能考虑的那么周全?万一放跑了颉利,岂不后患无穷?”
  “朕不管这些,朕相信李靖有那个本事,朕要活的颉利,不要颉利的尸体,让李靖想办法给朕办到,朕让李靖挂帅北伐,就是相信他的能力,朕相信他能做到!”
  皇帝对李靖的要求只有这一个,要生擒颉利送回长安,其余的就任李靖发挥,不在长安遥控干涉他指挥。
  “若是李靖自认为这也做不到,那让退位让贤,朕让叔宝去指挥!”
  皇帝这么任性,长孙无忌等人也无话可说了。
  想了想,李世民又点了长孙无忌的名。
  “辅机你替朕亲自跑一趟代北,跟李靖交待清楚。”皇帝让李靖去代北捎带做件事,把杨广的萧后和他的孙子杨政道,一起跟颉利带回长安。
  长孙无忌惊讶的望着妹夫,萧后都六十多了啊,太上皇的表嫂呢,皇帝口味这么重?
  李世民见他这表情,立即瞪了他一眼,“我大唐继承隋朝,隋乃正统,且杨家也还是我李氏亲戚,攻灭颉利后,自当把一直以来被颉利控制的萧后和杨政道接回长安来照顾。”
  萧后可不仅是李渊表嫂,他还是李世民杨淑妃的生母,是他老丈母娘,也是李泰李愔的外祖母。
  李世民接回萧后和杨政道,于公于私其实都是没问题的。
  长孙无忌有些尴尬的笑笑,自己倒是一时想差了,赶紧点头同意。
第440章
木兰
  千料木兰舟扬帆而起,溯江而上。
  从浔州到邕州,河道蜿蜒九百里,全程可通航大船,秦琅的船队在这江上逆流而上能达到三百里一天,用了三天时间,日行夜泊抵达了邕州。
  而冯家的船长们说,若不是船上载着贵人,其实他们以往只需跑两天就够了,若是从邕州顺流而下浔州只用两天。
  从邕州到广州,岭南人称为郁水,全长一千六百余里,顺风顺水的时候,他们冯家船工只用三天,最多不超过五天。
  浔州到广州河段,也称浔江,而从浔州到邕州河段也称蛮江。
  到了邕州,西面便是两条支流,左溪和右溪,各有千余里。
  邕州刺史李光度率官吏到码头迎接。
  秦琅也是头次见到这位俚帅。
  虽然李光度一身紫袍,看起来跟中原文官们没啥区别,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俚帅。
  不过李家跟高凉冯家泷州陈家宁越宁家一样,其实也都是很早以前南下的汉人士族,通过世代联姻当地俚族首领,于是形成了势力强大的豪强势力。
  在隋朝时,李光度的大哥李光仕是当时桂州俚人首领,在隋开皇末年,李光仕曾聚众反隋,割据一方自立。仁寿年间,侯莫陈颍任桂州总管,都督二十七州军事,侯莫当初对李光仕这些俚帅,采取的是如今秦琅差不多的策略。
  以安抚为主,武力威慑为辅,杀一批然后安抚一批。
  他在岭南的政策,使的蛮夷悦服,李光仕率各溪垌归附。后来隋亡,岭南大乱,李光仕病死,李光度接替兄长,成了当时永平郡,也就是浔州一带数州的最大渠帅。
  后来他与相邻的始安郡李袭志联合自保,以抵抗其它岭南枭雄,武德五年,归附大唐。
  武德七年,宁长真冯暄谈殿等叛乱,李光度时任南尹州都督,出兵讨伐,战后,论功,授邕州都督。
  这次调整岭南州县,邕州撤去都督府,为普通刺史州,李光度也就改任邕州刺史。
  虽说李家是桂州浔州一带的俚人首领,不过他跟陈龙树一样,对长安朝廷还是比较恭敬的。
  也没有冯盎那么一心想着实际割据一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9/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