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4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6/1505

  秦琅始终认为,交易其实是最好打开交流通道的办法。
  也是能又赢互利的。
  桂州因为处于湘桂通道上,所以这里的货物多,价格成本也不贵,用来跟山民们交易土产山货,当然有利可图。
  但过去许多汉民有意压制山民,把山货价格压低,又把许多手工商品价格抬高,甚至还收他们的过路费入市税等,大发其财,惹山民不满。
  秦琅带着一队亲军,走在乡间田野巡视。
  天气依然炎热,他都已经晒黑了不少,好在秦琅带来的中原部下,在这里停留了许久后,倒也有意外收获,就是已经渐渐习惯了这边的气候,甚至是习惯了这边的蚊虫等,多数人都已经水土服了。
  疾病等情况很少。
  这是好事,有了时间缓冲过渡,比起一路行军到交州去,明显减少了许多疾病伤亡。
  “这里的田挺好的,你看许多地方都不用修水渠,居然靠天下雨,就足够这水稻用水了。”
  “毕竟南方,天气热,雨水足。”秦琅也感叹着。
  夏收基本上完成,稻子收成很好,是一个丰年。
  也有一些地方种植的是麦子,产量居然比北方还要高一些。
  而现在这些刚收过的地,还能马上又再种一季晚稻,这确实是让来自中原的秦用等十分羡慕。
  “这些大水牛挺好啊,个头壮,力气大,在水田里如履平地啊。”
  秦用发现,这边人多数养水牛,而且水牛养殖很多,在中原地区,官府禁止私宰耕牛,一般人根本吃不到牛肉。
  而在岭南,水牛养殖很多,水牛除了耕田外,还做食用,这里人宰杀水牛吃肉很普遍,根本不禁宰杀。
  甚至有许多水牛除卖往岭北耕田用外,也卖去宰杀。
  这种现象,让秦用等惊叹不已。
  “岭南这地方,总体上来说,虽然是山区丘陵地多,平地少,可这里人口也更少,正因此,岭南这边的水牛和黄牛都养的多,而且能有剩余。”
  在许多山区,其实好多蛮子们也养牛,他们养牛都是一山谷一山谷的养的。
  “那些牛是真便宜啊。”阿黄感叹着。
  “我觉得我们应当多买点水牛黄牛,然后运回中原去卖,中原可是紧缺耕牛啊。这些牛拿回过训训犁,那都是好牲口。”
  “我觉得直接在这边买牛宰了晒肉干制肉松也不错。”独孤燕云则道。
  秦琅则笑着道,“其实这岭南也有许多好东西,除了这水牛外,这山里好东西多着呢,比如不少的香料,这可也都是好东西呢。”
  逗留在桂州,秦琅的那几千人马也停留在这,前期的两千多长流人,再加上后面来的两批,现在秦家从长安那边弄来了五千多人。
  好在秦琅也没让他们在这白等,坐吃山空,而是迅速在桂州建立起了好几个作坊,开始向山民们收购那些山货土产,然后进行加工,再发卖。也建立起了一些铁坊木器厂酒坊等作坊,开始生产一些手工商货等出售。
  秦家的技术实力很强,搞的这些买卖,还不错。
  如今所得赢利,完全够这五千多人,还有秦琅手下那三千多亲军牙兵们的供养开支,根本不需要让桂州来供应他们。
  “三郎,大黑牛来了。”
  一名亲军过来报告。
  “哦,又带了什么好东西?”
  “不少象牙犀角,还有许多虎豹皮以及不少药材,另外还有些香料和金银等。”来人说道,“东西不老少,装了好多车。”
  大黑牛上次吃了个大亏,不过这家伙也聪明,没顽抗到底,及时的改邪归正,倒是在秦琅这里混了个不错的评价,现在已经是越城县县令,他兄弟水牛任越城县尉,哥俩一个主政一个管乡团。
  回到山里后,倒是很快把一百零八寨整的明明白白的,迅速划设乡里,委任蛮官,并按秦琅要求搞起了保甲制度。
  他第一时间把儿子送来了桂州州学读书,算是交了人质。
  接着又主动的在县里造户籍账册,送了个备份来桂州给秦琅。这越城县的户籍人口,自然也就算是桂州的人口,只是他们另归账册,并不对他征税派役。
  但已经有了个良好的开端。
  之后大黑牛又带领蛮民们开山修路,主动把路修进山,拓宽山路,协助修建驿站、集市,使的他们山里最先开起了集市。
  五日一集,汉蛮交易,让山里也热闹起来。
  “这么多东西?看来是大买卖了。”秦琅笑了笑,眼下的唐朝,其实气候相对来说比后世要温暖的多。
  在五岭一带,还有许多大象犀牛生活着,更别说什么虎豹豺狼了。
  回到城中。
  黑牛兄弟俩已经在州衙等候了,一见面,先恭敬的拜伏行礼,然后送上丰厚的礼物,象牙犀角,还有狗头金这样的好东西。
  “这些好东西我收了,一会让人给你们估价,要换商货还是折钱,都可以。”秦琅没白收他们的东西。
  一番问候,双方都挺客气。
  “这次怎么弄了这么多好东西来,是要准备换什么吗?”秦琅问。
  山里已经有了集市,就算是犀角象齿狗头金肯定也有商人吃的下的,可他们却直接运来桂州城,一路可是走了几百里的。
  大黑牛说这次来,一来想换点好的农具,二来也是想看能不能买点武器装备回去,他们乡团二百人,都是部落里最勇猛的小伙子,但是武器装备就很落后了。他见桂州的乡兵营装备很好,也想换一点。
  秦琅皱了皱眉头。
  不过还是点了头,“乡团负有一方安宁的重任,确实也需要一些好的刀枪弓箭,你的要求也不过份,我可以给你们批示,让桂州武库里拔一批卖给你们,只是希望你们拿了这些武器后,能够为大唐守边安民,而不是另有他想。你应当知道,就算你们拿了再好的武器,可若有半点二心反意,朝廷都能随时覆灭叛乱,切不可有半点痴心妄想!”
  “我等愿世代忠心朝廷,绝不敢有半点二心。”
  二百人份的武器,就算给他们皮甲横刀长矛硬弓,也算不得什么,更不可能对朝廷有什么威胁。
  秦琅愿意给他们,也是大黑牛他们现在十分老实。
  其实眼下虽然五岭蛮,以及诸俚僚蛮对他很服贴,那也不过是因为他之前那雷霆之威,蛮子们也怕钢刀快,弓弩劲。但是,不少山里的蛮子,尤其是不少俚人僚人,其实也还是有点不情不愿听令的。
  秦琅也想借助大黑牛这样如今听话的蛮子,来压制那些不听话的蛮子。
  秦琅希望借助这些熟蛮开拓山区,把那些过去不服王化的山区给纳入朝廷的统治,先从设立羁縻县开始,然后开山道设集市,最后让蛮子县令们帮助建立户籍帐册,清量田地等,一步一步来,只要双方交流互通越来越多,那么蛮子们最终都会不可避免的受影响。
  而以双方巨大的体量差异对比,其实只要不互相封锁,要不了几代人,蛮子就休想再保持独立性了。
  最终生蛮变熟蛮,羁縻变正州,入籍变良民也就顺理成章的事了。
  山蛮称寨,而俚僚人更多是称溪垌,以溪垌为单位,而溪垌本意也很明显,溪就是山溪河流,垌本意为山间平地。
  所以俚僚蛮们以溪垌为单位,其实就是指一条溪河,或是一片山间平原所聚集的部落。
  如今岭南的基本状况,是大片的平原地区,主要由汉人占据,但是山区基本上是由蛮子们占据的,相比之下,汉人所占地区虽然更好,但单论地盘面积,却是蛮子们占的更多。
  若要细论,大概就是汉人顶多占了两分,蛮子们却占了八分。虽说蛮子占的这八分地,其实远不及汉人所占的好,可毕竟地盘广阔。
  李袭志还在路上。
  秦琅依然暂时检校桂州都督,他同时也还是宣抚使,在等待李袭志到来的日子里,秦琅不断的召见蛮子们,山蛮溪蛮垌蛮。
  修山道、设集市,建驿站,置新县。
  三十六个羁縻县。
  这代表着三十六个比较强大的溪垌蛮部落联盟,加起来有上千个寨子,有二三十万的蛮子们。
  在秦琅开放的政策下,对他们不入籍不征税赋,对他们放开市集,甚至与这些蛮子酋长们签订了一些金银铜铁矿的开采合作协议。
  当双方不再剑拔弩张的对抗之后,其实局面确实很不错。
  山里的蛮子们,吃起了便宜的盐,能用上许多优质的针线锅碗等,而他们过去那些不值钱的牛羊、皮毛、药材等,现在也成了抢手货,能卖出极好的价钱。
  集市建在了山脚下,用不着再卖一次货,得背着山货跑上十天半个月了,而山中建立的那些土团乡兵,巡路守山,也用不着担心有山贼或是别的部落拦路抢劫。
  穿上了绿色圆领官袍的蛮子首领们,现在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个县令县尉等,虽说这县令连俸禄都没有,可他们也不在乎那一点点钱财,他们感受到的是如今成了大唐的自已人了。
  出入桂林,往来官衙,也没有人再阻拦辱骂他们,他们的孩子也终于进了桂林城中的州学中读书。
  最重要的是,如今这些蛮子首领们普遍在交易中发了财,盐茶酒糖,丝衣锦带,金饰银器也都能用的起了。
  这样的变化,确实让人丧失了斗志。
  若是早有这样的好事,谁还整天喊打喊杀呢,那有什么意思。
  还是秦宣相好啊。
  当然,也有消息说李刺史马上要回桂林了,李刺史人也不错,不过要是秦宣相不走就更好了,刚过上几天舒适日子,他们也还是担心政策又有变化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6/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