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4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7/1505

  “宁长真既然死了,死在了珠民暴乱之中,虽说事出有因,可毕竟也是朝廷国公,地方刺史,所以臣以为,还是当下旨安抚,尤其是宁长真的爵位,可令宁长真之子宁琚承袭,另外钦州刺史之职,也可由他接任。”
  “会不会对宁家太好了点?”李世民反问,好不容易干掉了宁长真,朝廷就这样?
  “陛下,宁长真之子宁琚,臣之前为镇抚使时调查过他,一个纨绔子弟,并没有什么能力,宁家早年倒还是出了不少猛人,宁猛力、宁长真宁宣宁贙父子都很了得,能征善战,但到了宁琚这一代,已经大不如前了,宁纯就不说了,吃里爬外,当初只因为宁长真在其父死后,没有把合浦郡太守的位置交给他,而是交给了另外一个侄子宁道明,宁纯就怨恨在心,等宁家反叛起兵之时,居然起兵阻拦,主动为朝廷讨伐。”
  虽说宁纯是亲唐的,可对于宁纯这种吃里爬外的行为,其实谁都不喜欢,毕竟宁纯又不是什么真正的大仁大义,他不过是因为私欲得不到满足,而跟家族生怨背叛而已。
  “家氏年轻一代里,之前宁道明是比较骁勇彪悍的,可他太轻狂嚣张,他死后,宁家就真后继无人了,宁纯不行,宁琚更不行。”
  “那也不能就这样让宁琚袭爵袭职,得借此机会再削宁氏之势。”
  秦琅想了想,“那臣建议可把宁氏的地盘调整一下,裁并州县,以原宁越郡南面为钦州,原合浦郡南面为廉州,两州北面之地分割出来,分设为横州和容州。至于宁氏原钦州西面大山以西之地,隋时原郁林郡的地盘,也全都分出,划入邕州管辖。”
  当年宁氏的地盘很大,现在秦琅挥起刀来很狠。
  雷州半岛早就被冯家拿去改为雷州了,所以不可能再还给宁家。
  而原来钦州十万大山以西的郁林郡内那大片地盘,现在也划走。
  就是宁越、合浦两郡北面,也划出不少到其它州。
  最后只留了四个州,钦、廉、横、容四州。
  “宁琚袭康国公爵位,授钦州刺史,宁纯则授廉州刺史,至于横容二州,则由朝廷另派官员出任刺史等职。”
  廉州也就是原合浦郡一部份,这里当年本来就是宁纯的父亲担任太守,甚至是他父亲辛苦开拓的,现在让宁纯回来任廉州刺史,自然是要以宁制宁。
  钦州以西,邕州以南,那里群山起伏,连绵不绝,也是俚僚人占据的大本营。
  皇帝思索着,沉吟着。
  “好,就让那个幸运的家伙袭封康国公爵位,授钦州刺史。授封宁纯合浦侯,廉州刺史!”
  “不知道当冯盎听到这个结果的时候,会是什么心情!”李世民抚着手里的茶杯。
  秦琅笑道,“只怕冯盎今天会睡不着了。”
  “只要他心向朝廷,忠心于朕,自然不用担忧。”李世民道,“一会朕让人过去赏他些东西,安抚安抚他。”
第402章
求封
  秦琅一觉醒来,新罗婢女告诉他耿国公父子来拜访,正在前厅。
  卫国公小花厅里,秦琅的义兄秦用正和老马头阿黄在替他招待冯盎父子一行,他进来时,冯盎正抱着秦琅的儿子秦俊,那小子也不认生,竟然跟冯盎在那里咯咯的笑。
  “这孩子可真俊!”
  冯盎笑着对他说,抱着孩子都不愿意撒手。
  “卫公,你家大郎跟我挺投缘的,我喜欢这孩子,在岭南,智戴给我生了个聪明又可爱的孙女,跟这孩子一样讨我喜欢。我冒昧,不知道能不能跟卫公结个亲?”
  冯盎抱着秦俊,对他做着鬼脸。
  冯智戴和弟弟智玳站在一边,那位号称岭南小霸王的冯智戴倒是高大魁梧,跟黑瘦的冯盎好像是两个人。
  他也没啥笑容,对于父亲提出要拿他女儿跟秦琅联姻,也似根本不关自己的事情。
  “是我嫡女,排行第四,正妻宁氏所出。”智戴补充了一句。
  冯盎则告诉秦琅,这个宁氏正是宁长真之女,宁琚的姐姐。
  岭南三大汉人豪族冯宁陈,其实也是一直都有相互联姻,冯家与冼家是世代联姻,但与宁家也是代代结亲,两家互娶。
  智戴妻子宁氏其实是他的续弦,他发妻也是冼氏,后来冼氏病亡,于是改娶了宁氏为续弦。
  而宁家的宁道明娶的则是冯暄的女儿。
  所以说,两家关系很复杂。
  秦琅笑着招呼大家坐下,让人上茶。
  冯智戴呈上礼单,“一些岭南家乡的土物,还望卫公不要嫌弃!”
  秦琅接过瞧了两眼,发现还真是些岭南土产,不过这些土产可不便宜,什么象牙犀角珊瑚,岭南自产的金砖银饼子,还有各种香料,甚至还有宁家产的合浦大珠。
  后面的单位也是惊人。
  比如这南珠,不是一颗两颗一串两串,而是特等大珠一斗,上等珠二斗,二等珠五斗。
  珍珠直接就送了八斗。
  金砖银饼子也是给了几箱,甚至还有金沙一担。
  这个担字,秦琅看的有点牙酸,他不知道这金沙究竟是沙状的黄金,还是说岭南那边产的含金量较低的砂金,可就算是砂金,那也起码含有黄金了,否则叫啥金。
  金子密度这么高,一担沙金,那也值不老少钱了。
  这就是土皇帝的财力啊。
  “耿公,这可不敢收啊。”
  “智玳在京师长安,多亏了卫公多方照料,否则这蠢货还不知道要惹多少祸事呢。再者,之前卫公多有提携,我冯家于蔗糖等合作上,也是进项不少,这些也只是礼尚往来而已,万望不要嫌弃。”
  冯盎又说听闻朝廷要搞世封刺史之制,而秦琅已经率先获得自选封地之权,秦琅选了交州与钦州之间的一块地方,赐封武安州,这事他很高兴。
  “以后,我老冯也能跟卫公做个邻居了,将来还得要卫公多多照料呢。”
  秦琅呵呵一笑。
  “以后我秦家到了安南,其实是要多依仗耿公和冯家才是啊,在岭南,谁不得给冯家几分面子呢?”
  这时,冯智戴出声,“智戴愿将小女四贞许给卫公大郎,不知道卫国可否接纳?”
  冯家父子都很主动的想跟秦家联姻。
  宁长真之死,让冯盎父子昨夜一夜未眠,虽说皇帝还特派人来宣旨打赏,可爷俩还是一致认为,先前宁道明和现在宁长真之死,都应当是长安朝廷出的手,极可能就是那个镇抚司所为。
  虽说已经得到消息,皇帝降旨,让宁长真之子宁琚袭康国公之爵和钦州刺史,但也听说了朝廷要把宁家地盘并省削减之事。
  不管怎么说,这次宁家都为他们的背叛付出了血的代价,极为惨重。
  冯盎虽然自认为他向来对朝廷恭敬,此次又是召之则来,朝廷没有理由对付他,可有宁长真叔侄的前车之鉴,冯盎还是十分谨慎小心的。
  冯智玳则提出秦琅父子在朝中极为得宠当红,若能交好秦家,或许能在朝中找到一个有力的依靠。特别是他听闻秦琅得了世封之地在交州与钦州之间,认为秦家也一样会愿意跟冯家交好。
  “俊儿还这么小!”秦琅笑着道。
  冯盎抱孙子一样抱着秦俊,不肯撒手,“卫公,这孩子若是嫡出,我老冯也不敢冒昧提出结亲的,我们偏僻之地的人,也有几分自知之明。只是实在喜欢俊郎,便壮胆冒昧了。”
  “耿公言重了,岭南冯家虽说南迁岭南二百年,可以前也是北地名门啊。”
  一老一小两只狐狸,在那里东扯西拉了好一会,秦琅这才松口,同意了这门亲事。
  冯盎爷俩很高兴。
  尤其是冯盎,难得的笑红了脸,甚至当场表示说,“我知道中原名门规矩,门第之差的婚姻,低门第要向高门第付赔门财,以补偿门第差别。这方面我冯家不会坏规矩,我冯盎愿意拿出一千户昆仑奴外加一千户俚僚奴,并海船十条,绢布万匹,做为赔门财。”
  “当然,我冯家也会依照中原规矩,准备一份丰厚的嫁妆的!”
  “耿公,这赔门财我可不敢收啊,秦家也不比冯家强啊?”
  冯盎却很谦虚的道,“我们是南蛮子,怎敢跟孔圣门下贤哲之后相比,秦家可是号称万石秦家,历经传承两千余年了。”
  冯家非要给赔门财,不收都不行。
  当然,冯盎也不是钱多的没地方,奴隶多的没地安,秦琅知道冯家有两万多个奴隶,但人家家大业大啊。
  冯盎这是示之以诚。
  为了免的秦琅反悔,冯盎甚至直接就向老黄要来纸笔,当场写了一纸婚约拍定此事。
  当婚书交换后,冯盎珍重的收入怀里。
  对秦琅的语气里少了两分客套,却也多了三分亲切。
  “我就托个大,以后就称你三郎吧。”
  “这是应当,您是长辈。”秦琅笑呵呵道,儿子定了人家孙女为未婚妻,自己当然也得喊冯盎一声长辈了。
  能与朝中当红宠臣秦琅结交,老冯很欣慰,秦琅是参政,太子老师,皇帝女婿,深得皇帝宠爱。而秦琅的老子秦琼现在更是军方第一人,朝中唯一的三公。
  有这爷俩在朝中为后援,冯盎终于能睡个安稳觉,而不用担心一觉睡下就再不来了。
  “三郎啊,你看这次陛下世封刺史,我老冯能不能也捞个名额,也为冯家挣个世封刺史呢?”冯盎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7/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