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3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2/1505

  他言下之意,现在颉利已经大不如从前,若明年全面反攻突厥,这说不定又是一个天大的军功了。
  “我也觉得明年肯定要揍颉利了,所以我更不能再留在这了。”秦琅苦笑着道。这次误打误撞的立下这么大军功,是朝廷没反应过来,大家想抢功劳摘桃子也来不及,可既然现在形势逆转,谁都能看出来明年可能要干颉利,甚至是捡功劳的事,那估计这会朝中都早就在开始争抢这好事了。
  秦琅当然不愿意再留在这了。
  更何况,他对朝廷现在的边疆政策很不满意,打算回去打李世民好好聊一聊。
  秦琅实封也增加了二百。
  现在是一千五百户实封了,一户三丁,有了四千五百丁的三之一两税收益,还是比秦琼少了些。
  “既然你都想好了,那就一起回吧,马上过年了,得赶在年前入长安。”
  秦琅倒也潇洒,给留守东受降城的李大亮去了封信,便把整个安北大都护府全都扔给了他,自己带着亲兵护送着秦琼返京上路了。
第359章
抢功
  太极宫里。
  立正殿长孙皇后处,长孙皇后跟郑婉言等几个嫔妃在算账。郑婉言算盘打的噼里啪啦响,甚至是双手左右开弓,两边一起算。
  杨妃则在报帐,小杨嫔则拿笔把郑婉言算出来的数字记录下来。
  长孙皇后翻看帐本核查。
  李世民的内坊现在买卖做的不小,靠着锚定秦琅的买卖,所以现在抢了不少暴利产业,赚的盆满钵满。长孙皇后虽然也曾劝过皇帝说不能总打劫自己女婿,但李世民说秦琅也说良性竞争有利于发展。
  然后还让长孙皇后负责内坊的账目审核。
  李世民背着手走进来,嫔妃们齐齐起身行礼。
  皇帝摆手,“观音婢,如何?”他的语气里带着几分得意之色,内坊的账目皇帝自然是早就看过的,进账喜人啊。
  皇家钱庄、内坊典当,还有贞观书肆这些都是赚钱的买卖,此外绢瓷糖酒盐茶等行业,皇帝的内坊现在也都有涉足。
  钱帛源源不断流入,最关键的是这些钱都是皇家内库的。以前他用钱都是用国库的,导致老有臣子批评他,这让他很不满,现在内库有钱,赏赐宫中和臣子、将士们,也方便了。
  “听说三郎回京来了?”
  “嗯,在路上,马上就到京了,这小子,我让他镇守安北,结果他却打着护送叔宝的旗号自己跑回京来了。”
  “三郎这是有孝心!”皇后道。
  李世民心想我岂不知道这是秦琅借着孝的名头回京来,这就是不服朕的安排,真是不识抬举。他特意给秦琅转武散阶,就是要让秦琅坐定安北大都护府副大都护的位置,实际上就还是让他做安北大都护府的一把手。
  如今朝中那么多武将都在争着去塞北,他秦琅还不识好歹。
  “三郎在外这么辛苦,他愿回来就让他回来好了,三郎还年轻,不要役使过度了。”皇后劝说。
  “年轻个屁,这小子除了年龄小,哪里年轻?奸滑似老狐狸!”李世民叹道。
  在皇后这里聊了会,喝了茶杯吃了点点心,李世民便又回去继续办公去了。
  午后。
  招来大臣继续廷议,年关将近,事务越多。
  明年的财政预算制订,甚至是明年重大国策的拟定等等。
  财政会议倒是开的比较顺利,因为现在朝廷手里不缺钱了,新政推行了一年,效果已经显现出来了,重要的是沙汰佛道着实让朝廷赚了一大笔,这都是正常十年的财政收入了。
  今年北方秋收受了些灾,减产了几成,可南方没影响,大熟,丰收。
  总的来说,百姓还算安稳,就是北方的百姓今年日子苦点,但夏天丰收,冬天也还没绝收,日子不至于要背井离乡要饭去。
  唯一大麻烦是今年雪灾寒流,让不少百姓吃了苦头,甚至确实冻死不少百姓,好在朝廷今年手里有些钱,仓库里有些粮,外部又没什么战争威胁,积极救治下倒算是还好。
  关于明年的预算,还是比较宽松的。
  “议一下几个空缺的北方职务,灵武都督、延绥都督、云中都督、定襄都督,还有安北大都护府的一些官职,此外还有诸州刺史等等,大家议一议,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推荐一下!”
  皇帝的话一落。
  尉迟恭就迫不急待的自荐出任定襄都督!
  先前秦琅在东受降城用兵时,李世民也让兵部做了些调动,计划增派几路兵马北上,但结果兵都还没集结起来,秦琅倒是已经把苑君璋和梁师都给解决了,这出兵计划自然也就撤回。
  尉迟恭本就是要去增援云州的,没去成,错失了一个捡军功的好机会。
  连侯君集这个兵部尚书,都请求出任云中都督。
  李靖则提出他先前在灵武任过灵州都督,所以请求接替秦琼出镇灵武。
  ……
  “李靖你也一把年纪了,好好当你的刑部尚书好了,有空到讲武堂给年轻人上上课,这塞北天寒地冻的,你这把老骨头可别给冻坏了。”
  本来一开始还好,结果争来争去,尉迟恭倒是先急了,居然直接对着李靖出言不逊起来。
  李靖虽说是军界老资格了,可将门出身的他,大器晚成,又因为之前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所以现在虽说是刑部尚书,可爵位也还只是永康县公,实封才三百,跟尉迟恭这个一千三百户实封的吴国公,还是差距不小的。
  尤其是尉迟恭这人吧,向来有几分跋扈,连李孝恭等宗室名王都瞧不王,所以对李靖这糟老头子也没啥客气的。
  吵到后面,甚至又撸起袖子来了。
  “李药师你要是不服气,咱们就比划比划!”
  李世民看到这场面,很是不满。
  论指挥打仗,尉迟恭肯定不如李靖,但若冲锋陷阵,李靖也肯定不如尉迟恭,若说到忠心耿耿,则尉迟恭肯定胜过李靖。
  但在皇帝眼里,两人都不可取代的。
  “够了!”
  “让你们推荐合适人选,不是让你们在这里吵架,甚至是要斗殴的,当朕这是平康坊夜市了吗?”
  尉迟恭还挺不服气,说李靖这么一把年纪了,还要凑什么热闹啊。
  李世民白了尉迟恭一眼。
  虽说都是当年天策府的猛将,但尉迟恭这方面比秦琼可差远了,如今的秦琼虽然因伤病原因,不复当年之勇,但在其它方面表现可圈可点,而尉迟恭呢,老是仗着年富力壮,仗着玄武门之功,怼天怼地的。
  所以秦琼这两年仕途青云直上,早就拜相了,如今更是晋位三公,可尉迟恭呢?这两年在朝中除了吵架,也没干过什么正事。
  他心里在想,或许是时候让尉迟恭出去冷静冷静了。
  争吵后的第二天。
  皇帝下诏,改封吴国公尉迟恭为鄂国公,调任襄州都督。
  诏薛万彻为灵州都督,刑部尚书李靖改任云中都督、朔州刺史。
  李大亮任定襄都督,顺州刺史。
  柴绍出任延绥都督。
  ……
  尉迟恭在原来元吉的那座豪华府邸里接到这封诏书后,气的一张黑脸都红了。
  他怎么也没料到,搞半天,结果他被调到襄阳去了。
  眼看着要干颉利,正是抢军功的时候,怎么却把他调到江汉去了?
  什么意思?
  他可向来是天子帐下第一心腹猛将啊!
  如今秦琼病了,不正当是他大发神威的时候吗?
  尉迟恭不服,跑去求见皇帝,结果李世民见都没见他,只是让内侍带了段口谕给他,好一顿敲打。
  然后尉迟恭就蔫了,当天就领了任命打马出京了。
  尉迟恭连年都没在京过,可知皇帝确实很不高兴。
  而李靖、薛万彻、柴绍也都是随后动身出京上任。
  一员员大将冒雪出京。
  几天后,秦琅与秦琼渡过渭桥,回到长安城。
  本来计划是一天后抵京,皇帝还计划派人迎接,可秦琼非要加速赶路,提前一天就悄悄入京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2/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