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2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4/1505

  程处默有些佩服秦琅了,能够这么淡定。
  “科试马上开始了,等你这个主考官回去主持呢,陛下发话了,让你马上回长安。”
  程处默契现在是讲武堂的御训武官,前程无量,他告诉秦琅,现在秦琅在长安名声有些不太好听,大家都说他这人沽名钓誉,故作惊人之语,还说他的税改就是吃饱了撑的瞎折腾。
  “我阿爷也说你有些胡来,这租庸调好好的,你要去改他做什么,还尽是劫富济贫的手段,说你是不是被你家阿黄给带坑里去了,要不然,怎么会跟个马贼一样?你堂堂国公,如今也是勋戚重臣,为何却偏偏背离勋戚士大夫,反要尽向着农人说话?”
  秦琅笑笑,“你也这么觉得?”
  “确实,我也觉得你这次行事有些过了。”
  秦琅听了,也只能苦笑,谁又能理解他的内心呢,本来是想做件好事,结果现在大家都说他不对,连程咬金程处默爷俩都嫌他瞎折腾。
  骑上马,随程处默回长安。
  回去的路上,秦琅倒是想通了,比别人超越半步,那是天才,超越百步,那就是疯子了。
  秦琅的改革,或者对普通庶民百姓是好的,可现在并没有人替他宣传这些好处,反倒是勋戚官僚士大夫们都开始视秦琅为对立之人了。
  他们甚至认为秦琅是个背叛者。
  在这种情况下,还谈个屁的改革啊。
  也幸好他当初直接走人了,要不然,估计早就被按到地上摩擦到死了。
  现在过了这么久,朝廷也没有半点动静,看来这个所谓的税改还没开始就夭折了。
  心里其实还有点小小失望。
  路过咸阳那块地,依然还是一片荒凉,秦琅指着那地对处默说这是自己新买的,一万亩,花了三千贯。
  程处默翻白眼,“这地白送也不要啊,有钱也不是这样浪费的,扔水里不能听个响呢,你扔这,有啥用?在这建个养猪场,牧猪吗?你还得时刻提防别下大雨,否则一场大雨过后,你的猪说不定就被漂到洛阳去了!”
  “你现在有多少地了?”秦琅问。
  “八百亩,三个小庄子。”说到此,程处默一脸自豪,这八百亩地是属于他的私产,年纪轻轻,就能置办起八百亩地,还是在京畿的地产,已经足以自豪了。
  起码,他现在每月俸禄如数上交家里外,自己一应花销不需要再找家里要了。
  “我现在有七万多亩地了。”秦琅不经意的说道。
  程处默怔住,然后恶狠狠的盯着秦琅,想揍这混蛋。
  回了长安,秦琅先去看望秦琼。
  秦琼自秦琅离京后,便也告了病假在家不朝,李世民倒也没来勉强,几次派人来送药看望。
  虽然秦琼现在连两三天到中书门下一次都免了,但他还是对京城的局势很清楚的。
  “你那个税改的事,以后就不要提了。”
  秦琅点了点头。
  年轻人嘛,心高气傲,过于一帆风顺,于是便不免有些过于慷慨激昂,这次牢牢的碰了一次壁,倒也谦虚多了。
  “以封左仆射为首的反对者太多了,真正肯支持你的也就是陛下和房杜长孙几位,但反对者太多,他们也可能强行实行的。”
  秦琅走后,其实皇帝还是先后召开过数次廷议,但每次都被封德彝等坚决反对了。封伦还放出风声,让无数百官士人纷纷上奏反对这新税法。
  在这种群情汹汹的情况下,李世民也只能暂时搁置这计划了。
  秦琅的一揽子振兴财政的计划,就这样被那些士人贵族们联手扼杀在摇篮里了,不过秦琅经过了一个多月时间的冷静,早就看开了。
  扼杀就扼杀吧。
  怪只怪他当初给李世民想了不少招,为他筹措了不少钱来,朝廷解决了燃眉之急,这些人也自然就不急了。
  去转运司见了马周。
  马周现在代替秦琅主持转运司,忙的不可开交,他还要兼任河东道常平使。
  “朝廷现在不缺钱了。”
  马周告诉秦琅,顺着之前秦琅汰佛的这股东风,如今朝廷看到了汰佛的好处,于是全国各地都在汰佛,从中搜刮到的钱非常惊人。
  “包括之前在长安弄到的钱,现在已经弄到了折合一千三百多万贯钱,预估今年全国汰佛完成后,起码能入账三到四千万贯的钱帛。”
  秦琅也不由道,“这可就是相当于数年的财收了,怪不得封德彝他们现在叫嚣的那么响亮,不缺钱了,自然有底气了。”
  “最近几次廷议后,有望达成一个决议,就是将新括检出来的那些无田隐户,登记入籍,划分为客户,免六年调庸,无地免租。”
  “只免六年调庸的话,对这些无地的客户来说,六年后又怎么办呢?他们多数只是地主的佃户,佃地主之田,本身也是要交田租的,田租甚至远远高出朝廷的租,现在还要交调庸,日子只怕艰难,估计到时会有很多人宁愿卖身给地主们为奴,也不愿成为国家客户的。”
  朝廷的租之所以称租,实际上本意就是国家把地租给百姓种,所以交租。而佃户们租地主的地,自然也要交租,基本上田租为五五分甚至超过一半数,除田租外他们还要交些其它的费用给地主,甚至还经常要为地主做些其它的事情,对地主的依附很高。
  “嗯,据我们推测,这次本来能够括户二百万以上,但这样一来,估计一百万都未必能括到,极可能也就是几十万户。”
  “几十万也不少了。”秦琅摇摇头,不破不立,既然朝廷这些人不肯下决心,那么也就不可能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户口大增的前提,是要让这些隐户觉得政策利好,他们才愿意放弃现在的这种隐户,实为地主附庸的身份,如果入籍负担更重,那么就只会逼迫的他们干脆卖身为奴完全依附于地主。
  反正良民还是奴仆的身份并不是最重要的,对他们来说,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就如乱世之时,活不下去的人,甚至会投入盗贼一样。
  “陛下也很无奈,反对者太多了。”
  “我能理解,陛下毕竟才刚刚登基不久,还是根基不够稳啊,宰相大臣们多数都反对的话,皇帝也确实没有办法,等吧。不管怎么说,我们也不是完全无功,起码不也推动了汰佛吗,这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税改虽然不成,但转运司依然还在全面运转,各道常平使都已经出京上任。
  广州、交州、杭州、登州四州市舶务也都正式挂牌成立。
  各地都在兴建常平仓。
  “别急,一步一步来,咱们稳扎稳打,上半年的工作重心,还是要保关中粮食安全。各地常平司,尤其是江淮一带,要想办法加快粮食转运入京,现在京中粮食缺口还很大,不能掉以轻心,只有等到夏收丰收了,我们才能说暂时阶段性胜利了。”
  马周点头,“我们经过考察后,发现洛阳巩县的兴洛仓附近,有不错的瓷土,适合建瓷窑。我们计划在巩县建巩窑烧瓷器,然后与胡商贸易。”
  今年转运司的朝贡贸易就大赚了一笔,除了少府监的丝绸外,瓷器也是重要出口商品,发现了巩县适合建窑后,马周他们就准备自己兴建一座全新官窑烧瓷器了。
  秦琅自然是表示支持,转运司做为主管财税这块的衙门,手里多几个国有企业,当然是对的。
  论赚钱,秦琅的积极性是很强的。
  “其实还是一个极赚钱的法子,与现在新设立的各道常平司有关,不知道你们想到过没?”秦琅笑道。
第261章
做条死狗
  “你们难道没有发现,如今各地商人流动经商,越是跨越的距离远,携带交易的钱帛就越不方便吗?开元通宝一贯就六斤四两,既重又占地方,若是几千贯,那就是一两万斤了,车都得拉上数车。”
  马周马上就听出了秦琅的话中之意,“带这么多钱在外,还不安全。”
  秦琅满意的点头,“没错,钱和帛都是既重又占地方的,携带不便又不安全,带着这么多东西还会减慢行路速度,所以呢,我计划推出一款飞钱!”
  “飞钱?会飞的钱?”
  “差不多吧,我们转运司本身负责财税钱帛,本钱丰厚,而且京城有总司,地方上有分司,天下诸道皆有,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
  长安是天下商业中心,四方商贾从地方运货到京出售,售货后得到大量钱帛,带方去不方便又不安全,所以秦琅便打算设立飞钱,让商人们直接把钱交给京城的转运司衙门,然后转运司给他们开一张凭证,骑缝盖章,一家一半。
  转运司可派人快马把这一半凭证送到该商人所在的常平司,等商人回到本地区后,经验证相符,便可在当地取款。
  “这张凭证便叫飞钱!”
  “原来这就是飞钱啊,那与如今金银铺子的钱贴类似啊?”
  “确实是一样东西,京师有些大商号不也已经有洛阳与长安之间的异地汇兑嘛,但我们转运司资本更雄厚,又是朝廷衙门,信用也更高,所以若是我们来经营这个飞钱,无疑条件更好。”
  要经营飞钱业务,首先得有信用,其次得有资本。
  而转运司恰好有资本,因为他们掌天下财税,本来就是要把地方上的税赋转运入京的,现在呢,经营飞钱的话,就可以两边对账,一进一销,根本不需要两地转运钱帛。
  商人把钱在长安存进来,再比如在洛阳取出,那么洛阳转运司直接把一笔相应数额本来要转运入京的钱款扣除,直接划到京师转运司帐上,那就对上了,方便的很,也比民间那些商人资本雄厚,效率也高。
  “商人既可以在京师取,地方存,也可以在地方存,京师取,或者是其它任何一个道府存取,我们只需要快马寄送凭证,十分高效快捷。”
  当然,服务是价的,这样好的服务当然也得有价值,按现在市场行情,飞钱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鉴于现在长安民间金银铺这种服务费用极高,秦琅认为完全可以降低一些费率,千分之十,或是千分之五,都是可以的,当然,就算再高一些,估计商人们也一样愿意。
  要知道,历史上唐朝的飞钱,手续费可是十分之一。
  “我们可以在转运司下,单独在设立一个这样的经营机构,可以叫做钱庄或是银行,除了承接汇兑飞钱外,我们还可以向百姓商人吸收存款,给他们利息,然后再放贷给商贾,收取利息。借贷之息高于存款之息,这里面的差价能赚不少,只要规模越大,我们就能把存款准备金留的越少,放贷的越多,收益也就越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4/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