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4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56/1505

  朝廷特追赠程咬金为济北郡王,太尉兼太子太保、赠枢密使、谥号武襄,陪葬昭陵、配享太庙。
  因其嫡长子程处默因勤王拥立之功早封东阿郡王,故特旨其卢国公爵位由其嫡次子、圣祖清河公主驸马程处亮承袭。
  李绩被追赠为济阴郡王,牛进达追赠为琅琊郡王。
  崔敦礼、贾润甫等也都追赠丰厚隆重。
  “孤听说河中又传捷报,国舅再立大功,诸卿以为朝廷当如何嘉奖河中将士?”
  河中节度使秦俊,是太师秦琅之子,也是帘后那个声音的异母兄长,曾经拥立了高宗皇帝,天后对这位兄长信任无比。
  在上元更改军制之后,秦俊出任河中镇节度使,统兵六万四千七,成为大唐第一大重镇的军度使。
  当然,秦俊担任河中节度使,没有任何人反对。
  不仅是因为秦俊是太师之子是天后之兄,也不是因为他当初勤王拥立这些,最关键的还是秦俊虽年轻但很能打,如今都不到四十岁的秦俊,当初在秦琅坚持下前往西域,充当苏定方的副帅,镇守西域数年,战功着著,一去就数战皆捷斩杀十万突厥之众。
  之后镇守河中,围剿西突厥诸部,威慑河中粟特诸邦,打出了大唐的威风,尤其是在此后朝廷更改军制,调整边军,秦俊很好的完成了西域三镇的调整,并把河中镇打造的充满战斗力。
  而且还能够自给自足,不但没向朝廷伸手要钱粮,甚至还年年能够再向朝廷上缴许多马匹银钱。
  秦俊现在简直就是大唐在河中的定海神针。
  如今西域再传捷报,国舅爷又灭了东曹和石国,算是先前他灭的拔汗那,国舅在西域不过数年,不仅把西突厥彻底的干趴了,还能把粟特人给灭了三国。
  这自然得赏,还得重重有赏。
  帘外的两府宰执大臣们,还有列席的翰林院与转运司的内相计相们,沉默着。
  “怎么,诸卿以为不有功不能封吗?”天后声音提高了几度,表达出不满之意。
  临朝执政数年,天后也从当初丈夫突然病逝后的手足无措,到如今已经渐渐习惯了,甚至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威严。
  而这一切,离不开父亲秦琅威镇南海,也离不开兄长秦俊宣威西域,甚至是秦家的其它叔父侄儿们的表现,也是助秦太后不少。
  也还有朝中与秦家关系好的宰执们,这些都是天后执政的基石。
  天后有个简单的思想,那就是重用自己人。
  什么韦杨萧郑卢杜裴这些,得死死按着不给出头的机会,这些人不是自己人。
  而如秦家来家贾家程家牛家崔家这些都是自己人都要重用,长孙家高家等,经历过一场大祸后,如今也靠秦家扶持,因此也可为已用。
  女人的思维就这么简单,哪怕她成了天后,垂帘听政,平章军国,也是一样的。
  皇帝儿子还年纪,起码还得过十年,才有可能开始亲政,所以她必须得小心谨慎,为儿子起码再执政十年。
  不能有半点的差错。
  她不会忘记,当初丈夫病重之时,南宫的太上皇居然还能联通外面一大群勋戚高官,试图复辟。
  身处宫中,也不能有半分大意。
  真正靠的住的,自然还是自家人。
  帘外。
  听到天后声音中的不满。
  中书令来济站出来回话,“郡王功高着著,论功当赏,只是按制再升只能入朝进枢密院为执政。”
  “那就召国舅入朝辅政。”天后立马道。
  来济却没答应,“非是臣等有意阻拦,实是朝廷新军制刚实行,尤其是西域那边更是我皇唐对外第一军事要地,西突厥人还没清剿干净,好些逃去了苦海以西的草原,甚至与可萨人勾结一起。”
  “而河中粟特人也一直阴奉阳违,不愿意改土归流,更别说乌浒水以南的吐火罗人,还有大食人,这几年也一直在呼罗珊地区练兵备战,随时有可能卷土重来。河中镇的形势,一直都非常严峻,正需要郡王这样既熟悉河中,更在西域唐胡两边都有极高威望的大将镇守,若是现在召回朝,只怕河中局势有所反复,坏了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有功难道还是错?孤只是妇道人家,却也知道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如今国舅功高不赏,那将来还如何激励我皇唐守边将士们用命?”
  “殿下,臣并非说不赏,而是说郡王或可暂缓入朝,改以他赏。”
  皇后不说话,表示不满。
  来济继续道,“臣以为,可加封郡王三公之首太尉之正一品荣衔,并晋其骠骑大将军从一品武阶,再授以检校枢密副使之职,再加赐食邑、世封,然后仍令镇守河中,待将来河中局势安稳,再召入朝辅政。”
  帘后,秦太后陷入沉思。她其实很希望庶兄秦俊能够入朝,这样也就更有几分安全感,尤其是在父亲秦琅坚决不肯再回洛阳后,秦太后现在心里原来的那点点对娘家的担忧也慢慢散去了。
  她本来想着在今天的宣政殿会议上,授封秦俊枢密院使,执掌西府,可现在来济一席话,让她不由的沉思起来。来济是她祖父秦琼的养子,又算是他父亲秦琅的门生,关系复杂,来济是相当可靠的,这些年也充分展示了他做为宰相主持朝堂的能力。
  就算是更改军制这么大的事情,在来济的带领下也做的很顺利,没有出半点乱子。
  他的建议,秦太后不得不慎重考虑。
  自程咬金牛进达刘兰成吴黑闼等一干开国功勋大将去世后,如今枢密院里是苏定方、程处默、李客师、牛建武、王玄策五人执掌枢密院,虽然没有太后的叔伯兄弟们在,但这些人也都是自己人。
  秦俊暂缓还朝,倒也确实不影响枢密院仍是自己人控制这一事实。
  “以昆仑镇兵马使秦珪接任河中节度使,可否?”太后想了想,试探的问,提出由其五叔现任河中镇昆仑镇兵马使的秦善道来接替秦俊。
  “安国公秦珪当年率偏师万人奇袭葱岭,创下辉煌大捷,在西域也确实很有威名,不过昆仑镇也十分重要,占据着西域的最高点,控葱岭据昆仑,东可威慑象雄、吐蕃,南则威慑吐火罗诸国,甚至还可背屏疏勒于阗,西联大宛,也能随时沿信度河南下,对于我大唐来说,昆仑镇非常重要,安国公在昆仑镇暂时不可替代。”
  来济仍然是坚持自己的意见,秦俊暂时更适合留在河中,不宜召回。
  不是功高不赏,而是实在离不开他。
  朝廷当然也不是没有人能够替换秦俊,比如说昆仑镇的秦珪,或是北庭碎叶镇的秦理,又或镇守金山清海镇的薛仁贵,西域之外能接替的大将也多,甚至枢密院里这几位,随便一个也是有资格有威望去西域的。
  可来济还是那句话,秦俊继续留在河中,确实是最佳选择,河中此时的局势,调换大将实无必要。
  换一个人去,也未必能比秦俊现在做的更好,那瞎折腾什么?
  该给秦俊的赏赐,给就是了,甚至可以给的更丰厚些,比如说加封太尉、晋骠骑大将军,还可以先给检校个枢密院副使,把这执政的官先给了。实在不行,在西域再找块不错的地方,划封给秦俊,做为他的世封。
  大宛盆地那么丰饶,随便划一条山谷或是一段河谷给秦俊做世封领地,总是足够表示朝廷的恩赏的。
  太后扭头望向身旁的那几位大宦官们,“河中有什么地方可适合拿来封赏给国舅为世封之地?”
  左宣徽使高护是宦官之首,当初凭着拥立之功如今深得天后信任,他还有层身份,那就是秦琅当年在镇抚司时就安插进宫的,因此他自然是支持天后支持国舅的。
第1433章
优抚厚赏
  “臣听闻此次国舅灭亡的东曹国,就在大宛盆地口,此国原是康国的四个附庸小国,其国王也是康国王族子弟担任的,东曹国的王城建在一个不小的绿洲上,背倚波悉山,北临药杀水,东面就是大宛盆地,而西南就是位于那密水流域绿洲上的康国。不如直接将东曹国王城和绿洲,皆赏赐给国舅为世封之地。”
  这里土地肥沃,又处于丝路要道上,是一块十分肥沃的大绿洲,拿来赏赐给为国立有大功的秦俊,当然是不错的。
  东曹国王城唐称率都沙那,也是东曹国最核心最肥沃的绿洲,且周边还有不少绿洲,可就算只把率都沙那王城和其所在的绿洲封赏给秦俊,也都是非常重的赏赐了。
  天后不肯亏待自己的兄长,于是也对这个地方很满意。
  “那就将这个率都沙那城和所在的绿洲,封赏给武安郡王为其世封之地,就直接更名为东曹州,以后为武安郡王家世袭之封地。”
  帘外。
  来济等两府宰执相公们,听天后直接就把东曹王城给封赏给秦俊了,也是微微意外。
  不过,没人反对。
  主要就是这东曹州毕竟太过遥远,离中原万里之遥呢,当初更定军制,其中有重要的一条新政,就是在边军驻扎之地,拿出大量土地来封赏给将士、官员们。
  东曹不过是粟特小国,属于康国附庸,康国做为河中第一大国,虽然并不是汉代的那个康居。汉代康居曾是个游牧部族,是河中一霸,跟月氏、大宛等并皆称雄,不过到了如今的康国,却是一个半游牧半定居的国家。
  只是仍然还是河中一霸,其它的石国安国等,基本上就是那种传统的粟特城邦,但康国却是唯一拥有羁縻附庸小弟的大国,东曹西曹中曹三小国,都是康国附庸,甚至国王都是康国王室,还有米国也是康国的小弟。
  从隋朝起,西突厥人成了西域霸主,河中的粟特人跟天山南北的其它城邦一样,无不被突厥人盯上,许多城邦都被突厥人易主,更换了突厥人国王。
  但唯有康国是从不曾被突厥人替换王室的,康国拥有河中最多的军队,也拥有一支很强的雇佣兵柘羯武士,河中的粟特人一般都是经商,少数游牧,其中游牧里面出精锐战士柘羯。
  这些人往往成为康国输出河中粟特诸国的雇佣兵,也会充当粟特商人们的护卫,他们没做生意的头脑,但骑射打仗是看家本事。
  所以当年康国是唯一没被西突厥人换了王统的国家,最后只是跟西突厥联姻和亲而已。
  河中地区广阔,朝廷需要的就是控制最重要的大宛盆地和其它几大绿洲就行,至于剩下的地方,能招移民就招移民,招不到拿出些来分封出去也不用舍不得,毕竟慨别人之慷,都是新征服的土地。
  能守住才是自己的,如果没人守不住,那也不过是一场空。
  正因此,天后要把这么一块非常富饶肥沃的东曹王城赏赐给兄长,来济们也不反对,秦俊的功劳足够高,又需要他继续镇守河中,所以这块秦俊刚打下来的地封给他,大家也同意。
  皇后却又在帘后发声。
  “既然刚才来相也说安国公镇守昆仑劳苦功高,那也一起加封赏赐,就从安国公辖下的葱岭中寻一处合适的河谷赐给安国公。”
  高护马上提议,“葱岭的小勃律国王城孽多城,临娑夷水,在丝路要道上,虽高原寒冷,但如果世封给安国公,那么如此要地从此由我大唐功勋忠勇将门镇守,定能保一境长治久安,也为昆仑镇增添一份力量。”
  “来公,你以为如何?”天后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56/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