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4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1/1505

  这样一来,以后朝廷想通过科举从吕宋吸人,都吸不走,因为学的根本不是一套东西。
  许敬宗一眼看穿,却又很爽快的答应了去做副校长。
第1398章
宣慰南洋
  秦琅已经上了第三道辞呈。
  皇帝依然不许。
  政事堂上。
  秦琅却已经按自己的节奏在做最后的安排了,此时政事堂连他在内,总共还有五位宰相。
  中书令来济、侍中上官仪、左仆射裴行俭、右仆射贾润甫,三省的四位长官。
  “以后政事笔还是按照旧例轮值,一日一换。”
  “三郎在考虑下吧,就算你真无意久留朝堂,可起码也在朝中辅佐陛下三五年吧?你又还这么年轻,才五十出头,别总急着回封地享受嘛。”右仆射贾润甫笑着说道。
  他也是快七十的年纪了,是秦琼元配贾氏的兄弟,虽说秦琅的母亲并非贾氏,但跟老贾关系还不错的,老贾贞观朝基本上都是在转运司系统做事,精于财赋税收这块,之前也是计相。
  他头发半白,面色却也还很红润。
  “要说老了,我这样的糟老头才真应当致仕请辞的。”
  他明年就七十了,按惯例,大唐官员七十岁当致仕退休。不过如果身体条件好的高级官员,皇帝也是会留任的,比如大唐有好几个高寿的高官,比如李纲、裴矩比如萧德言等,都是活了八十多甚至快一百岁的老妖怪。
  这官基本上就是当到死。
  贾润甫由计相升右仆射,这才刚上任,自然不可能明年就致仕的。
  “这个事情就不要再说了,我已经决定,不会再更改的。”
  秦琅提出要补选三位宰相入政事堂,让政事堂达到七相,保持单数也有利于避免争议不决。
  老贾是几个宰相中年纪最大的,这个时候也不客气的道,“吏部尚书是六部之首,掌天下官吏选授、勋封,考课之政令,吏部尚书来恒当拜相入政事堂。”
  虽然说大唐中枢政治体制,已经由唐初的三省六部制,过渡中书门下为首,再到如今又向着东西两府加三司这种一种新格局发展。
  但吏部尚书仍然以其职掌官吏选授这么个重要的职事,成为朝中极为实权重要的官员。
  在贞观朝,经常由仆射兼任吏部尚书,以加强宰相的人事权。
  人事权把控,是任何时代都非常重要的。
  中书令来济咳嗽两声,倒是主动避嫌。
  “吏部尚书来恒那是我亲兄弟,若是他入政事堂为相,那么我应当外出,总不能兄弟一堂为相。”
  老贾道,“这有什么,举贤不避亲嘛,想当年你们兄弟俩个一科同考,不也凭本事夺了状元和榜眼?那可是多年来一直为人津津乐道的事,如今你们兄弟若是同堂为相,这更是一桩美谈嘛。”
  “这不适合。”来济摇头。
  兄弟两个一起拜相,确实不好,毕竟这可是宰相啊,哪怕如今的相权被分割削弱,那也还是宰相。
  秦琅想了想,“那要不然让来恒转任翰林院大学士兼知制诰?”
  “那谁来当吏部尚书?崔敦礼吗?”
  “崔敦礼老了,”秦琅实话实说。
  老贾笑道,“崔敦礼跟我一样大,嘿嘿。”
  秦琅没理他这话,“御史大夫刘祥道任吏部尚书,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如何?”
  “刘祥道父亲刘林甫武德时是中书舍人,贞观初做过吏部侍郎,以才干著称的。”老贾又道。
  来济和裴行俭、上官仪都不反对。
  因为刘祥道也是秦琅的人,刘祥道父亲刘林甫贞观初做到吏部侍郎,但贞观三年就病逝了,刘祥道少袭父爵,凭着广平刘氏的门第,起步不低,后来拜到秦琅门下,开元初,秦琅亲自将他提为中书舍人,帮他上了最关键的一步。
  之后平步青云,中书侍郎、转运使、黄门侍郎、刑部尚书、御史大夫等职。
  不论是资历还是才干,都足以拜相。
  吏部尚书是要职,需要一个沉稳的官员,刘祥道各方面都合适。
  几位宰相都表态同意刘祥道入政事堂,秦琅写下这个名字。
  剩下两个宰相名额,秦琅认为中书和门下两省,各选一位侍郎拜相。
  两省各有两位侍郎。
  “刑部尚书许圉师任中书侍郎、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如何?”
  “可以。”
  几个宰相都点头。
  许圉师是谯国公许绍的儿子,之前已经任过黄门侍郎。当然大家同意他入政事堂,最关键的是他跟上官仪来济裴行俭都是崇弘馆的同学,而且都是秦琅的学生。并且,后来还都是在秦琅做科举总裁官的时候,考中的进士。
  当初也是秦琅把许圉师提拔为中书舍人的。
  妥妥的自己人。
  不过在之前太上皇要搞秦琅的时候,也被贬了,还是被同姓许的许敬宗搞的。不过对秦琅来说,许圉师这些年的表现还是不错的,既有能力又是自己人,肯定优秀考虑。
  这方面,秦琅也是有私心的。
  就算是一般官员们退休前,也肯定会优秀提拔一下自己人的。
  何况要想保证秦家的利益,甚至是秦家的安全,朝中有几个自己的门生故旧,当然很重要了。
  来济当然也欢迎老同学许圉师入政事堂做搭档。
  “赫处俊做黄门侍郎、加同中书门下三品?”
  “赫处俊是许圉师的外甥,不太合适吧?”刚才还说来济兄弟同堂为相是美谈的老贾,这会却站出来反对了,他知道来济他们跟许圉师是同学,所以自己来反对。
  赫处俊的父亲娶的是许绍的长女,而许圉师是许绍的幼子,所以赫处俊这个外甥,跟亲舅舅许圉师其实是同龄人,之前同在中书做中书舍人,都是秦琅提拔的,也都是秦琅的学生。
  “那让赫处俊做御史大夫?”
  “吏部侍郎迁御史大夫,没问题。”来济表态,其它人都赞成。要不是跟许圉师是甥舅关系,其实赫处俊是完全有资格做中黄门侍郎的。
  他十岁而孤,知礼好学,在秦琅门下读书的时候,就是个学霸,科举进士,但做起官来,却不是那种书呆子,他甚至还懂军事,当初李绩苏定方征朝鲜半岛,赫处俊就曾在朝鲜参赞军务、统筹粮草,并管理新征服地的行政,搞的井井有条。
  几位宰相也各举荐了人选。
  戴胄的儿子戴至德、贞观末年就任中书舍人的孙处约,来济赫处俊的同学高智周,以及马周之子马载等。
  甚至还有工部尚书阎立本。
  秦琅考虑再三。
  “户部使马载迁黄门侍郎、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戴至德为户部使,高智周刑部尚书,孙处约为中书侍郎、张大安为黄门侍郎?”
  辛茂将和任雅相两侍郎都已去世,而另两名太上皇亲信的侍郎,都被贬谪,所以现在中书门下四侍郎都是空缺的。
  两侍郎拜相,两侍郎负责省内事务。
  商议已定。
  秦琅提笔写名单。
  他辞归后,政事堂将由中书令来济领衔,侍中上官仪、左仆射裴行俭、右仆射贾润甫。
  中书侍郎许圉师、黄门侍郎马载、吏部尚书刘祥道。
  前四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后三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
  赫处俊任御史大夫、高智周为刑部尚书、孙处约为中书侍郎、张大安为黄门侍郎,戴至德为户部使。
  基本上,这个政事堂为首的中枢,是一个看不见秦家人的中枢,但秦琅的影响力却充满各个角落。
  张大安是凌烟阁功臣张公谨之子,马载是贞观宰相马周之子。
  其它的要么就是自己学生,要么就是自己旧部。
  秦琅甚至还把中书省的六位中书舍人和门下省的六位给事中,都跟来济他们商量后,重新调整,换掉了大部份人,基本上都是自己这一派系的人。
  中书舍人和给事中号称储相,是非常重要的实权官职,虽只是五品官,但如许圉师来济等宰相,都曾经担任过这个重要的职务。
  哪怕是五品官,都一样能在朝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甚至也是为将来培养宰相,培养自己人做宰相,谋划更远的未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1/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