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3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9/1505

  秦家康笑笑,“我们晓得,大郎放心。”
  秦俊这才迈进殿内。
  殿内龙涎烛火照亮着,还散发阵阵香味。
  皇帝依然躺在榻上。
  除了当值的四名御医在殿中照料,连一个内侍宫人都没有,而在殿内门口,还站着四名秦家康安排的吕宋骑士。
  “父皇,儿臣是李贤啊。”
  太子跪坐榻前,握着皇帝的左手,轻声呼唤着,皇帝睁开了眼皮。
  父子目光对视,李贤忽然打了个冷颤,皇帝的目光有些浑浊,却仍然带着一股锐利,这让年轻的太子觉得心虚甚至是畏惧。
  秦俊也跪坐在一旁。
  “臣秦俊拜见圣人。”
  皇帝眼球转运,往他望来,左手也在用力,却没能抬起,喉咙里发出声音,却是无意义的乱语。
  秦俊看到皇帝这个样子,也知道皇帝确实比之前好许多了,甚至连那无意义的话语都好像更清晰了些。
  “臣禀圣人,昨日圣人被奸逆谋害,中风不醒,危急之时,臣等拥立秦王为太子,并同请太子殿下监国摄政,今日已请太子于贞观殿,接受京师九品以上官朝见……”
  皇帝似乎才知晓这些消息,眼睛瞪大许多,脸色变的通红。
  李贤似乎不敢说话。
  秦俊却继续道,“请圣人放心,百官军民皆一致拥护监国太子,如今洛阳一切安稳,御医说圣人此次被奸人谋害,风疾发作,十分严重,身体瘫痪,且还失语,手不能动,口不能言,今后无法执掌朝政,统御万民。东西二府宰执已经共同劝进,希望太子殿下早日登基继位,以安天下。”
  “尊圣人为太上皇,以后便安心休养龙体。”
  皇帝眼睛剧烈的转运,整个脸色越来越紫胀,喉咙里发出的声音也十分急促,出嘴却都成了无意义的词语。
  “圣人请安心休养,臣与太子先告退了。”
  说完,秦俊扶起太子李贤退下。
  “御医,好好照顾圣人。”
  被拉着出了殿门,李贤好像才终于恢复过了神智,大口的吐着气,他终究还十分年轻,之前母亲虽得宠,舅家也势强,可他先前也仅是个皇子,甚至在长孙无忌被除后,皇帝也不再对他特别的恩宠,甚至有意的疏远。
  面对父亲,李贤心中始终有些畏惧。
  刚才就算皇帝是个瘫子,可也让他说不出话来。
  秦俊给秦家康眼神示意,让他们守好宫殿,然后扶着李贤离开。
  “殿下,不能再拖下去了。”
  ……
  离开西洲,送太子回到宣政殿。
  时局特殊,所以太子一直就住在宫中,连秦俊也是一直宿卫宫禁。
  派人去召来两府重臣等议事。
  一众宰执们闻讯都马上赶进宫来,还以为又出什么重大事情了。
  等人到齐,秦俊便再次带头劝进。
  李贤仍然推辞。
  匆匆赶来的许敬宗李义府等宰执们,哪个不是人精,闻弦歌而知雅意,知道这对表兄弟是在向大家传递一个重要的消息,太子已经决定即位了,只是按惯例还要走这么一下过场而已。
  于是乎,许敬宗等也纷纷劝进。
  李贤坐在那里提出,让翰林院草内制,册封秦氏为太子妃。
  “武安郡王秦俊,改拜检校中书令,加翰林院大学士兼知制诰,余如故。李义府迁左仆射,许敬宗为侍中。”太子做了个人事调整,然后离开,留下宰执们继续议事。
  秦琅、崔敦礼、来济、上官仪等一众大臣一时还来不及入朝,太子暂时调整一下三高官官。
  秦俊由检校侍中改检校中书令,却又还兼了个翰林院大学士,本来正常是兼馆殿阁大学士的,翰林院学士不是宰执加衔,他们是皇帝的御用笔杆,还负有起草内制这样的大权。
  旧制,翰林院设一位大学士,数位学士,并有直学士、待讲等若干,但只有大学士加学士承旨衔,负有起草内制之权。
  其它学士却不能草诏的,除非兼知制诰差事。
  可现在太子给秦琅检校翰林院大学士,并且不是学士承旨,而是兼知制诰,这个知制诰就是直接说明了差事,可以草拟内制,等于翰林院现在有两个可以草诏的大学士了。
  若是再考虑到中书省本就是决策机构,更是负责草诏发令的,先前皇帝从中书省分出翰林院,分掌内外诏制草拟之权,现在皇帝给秦俊一人兼中书令和翰林院大学士,这等于是秦俊这个宰相,身兼拟内外诏之权了。
  这个时候,这个安排,明显是方便太子颁发诏敕的。
  李安期已经卸任大学士之职,新的大学士崔敦礼还没入京,所以此时翰林院也不能没大学士草内制,秦俊兼翰林院大学士兼知制诰,便就可以草拟内制了。
  他现在第一个制诰任务,便是给妹妹秦氏草册封太子妃之诏。
  秦氏是秦俊的同父异母妹,其母是太平长公主。
  李贤跟太子妃秦柔嘉是表兄妹,属于亲上加亲的关系,柔嘉喊皇帝李胤舅父,但从父亲这边却要喊李胤为姑父。
  李贤与柔嘉成亲,确实属于亲上加亲的这种关系。
  其实当初这个事情,本来秦琅是不太愿意的。
第1367章
内禅
  秦琅觉得这属于近亲结婚了,虽然古代埃及啊、日本啊、新罗啊等许多国家的王室都喜欢搞近亲通婚,甚至是族内血亲通婚,以保证什么血统纯正,比如新罗人的骨品制度,就是只能三王族金朴昔间的相互通婚,否则跟其它骨品家族通婚那么骨品就下降。
  而在后世,印度甚至都还有这种种姓制度。
  近亲通婚容易导致很多遗传疾病,虽不是一定得,但概率提高许多。只是秦琅虽反对,但秦淑和李丽质都很希望联姻,而李胤在即位之初,也是积极的促成此事。
  甚至就连东府的崔娘子和崔敦礼,也都希望这桩亲事能成,连柔嘉都愿意,于是最终秦琅也没拗过大家。
  秦柔嘉嫁给李贤为王妃,如今加封太子妃也是理应当然的事情,只是原本是计划等过段时间的,但现在得提前了。
  秦俊打仗挺不错,书也读过不少的,但说写那种骈四骊六词藻华丽的诏书,却是勉强,所以他直接让许敬宗帮他草拟,然后还让李义府帮忙润色。
  太子母亲被册封为皇后,姨母淑妃晋为贵妃,其它三妃空缺暂时不授。
  太子元配秦柔嘉册封为太子妃。
  皇后之母崔氏加封秦国夫人诰命,秦贵妃生母刘氏加封为韩国夫人诰命。
  封太子嫡长子李隆俊为陇西郡王,嫡次子李隆润为敦煌郡王,庶子李隆义为济南郡王。长女为永安郡主,次女为长平郡主。
  许敬宗虽然须发花白,但这才气还在,甚至才情和书法都越发老练,李义府都赞叹不已。
  秦俊把写好润色好的诏敕,自己拿来誊抄一份就好,他虽然文才一般,但书法确还很不错的,引的许敬宗和李义府等连拍马屁。
  “诸公,得着手立即准备好内禅和登基大典了,这事尽快,太子早登大位,这天下也能越早安稳,免生意外。”
  许敬宗猜到可能是皇帝那里出了变化,最大可能不是皇帝病情恶化,而只能是皇帝病情在好转。
  因为恶化并不可怕,大不了皇帝一死,太子灵前即位,还能省很多麻烦。但如果皇帝病情好转,这就可怕了。
  虽说当年圣祖玄武门兵变后,等了两个月才当皇帝,但毕竟与今日不同,当初圣祖起兵是直接杀太子囚皇帝,军政大权一把夺,本身也有着很强的个人威望,有一大票心腹,玄武门后,已经是彻底的撕破脸并掌控了一切,高祖就是有其它心思,也无力回天。
  但这次情况有些不同,皇帝是因为中风昏迷,然后高护等想玩阴谋,被秦俊抓到把柄,趁机杀入宫中,以清君侧除奸佞之名夺了权,然后强拥秦王为储。
  这一切的顺利,与皇帝昏迷脱不开干系。
  一旦皇帝醒来,如果皇帝不接受这结果,难不成要再来一次宫变?
  万一朝中有那么一些人,想再来个复辟拥立之功呢?到时跟皇帝暗通里外,这也不是完全没可能的。
  就算防住了,可到时难道要父子反目,搞的天下皆知?
  那多难堪?
  甚至会动摇新皇的统治根基。
  这是绝不能发生的事情,所以也不要等秦琅入京了,赶紧拥太子先把皇位坐上去,到时李胤尊为太上皇,送到一处偏殿上居住甚至看守,隔绝中外,那就再也不用担心了。
  秦俊和李贤感受到了危机。
  笑面虎许敬宗和狸猫李义府也是直觉敏锐,不过两人都很默契的开始出力配合,毕竟他们已经劝进拥立了,皇帝若是再掌权,秦家自然难逃清洗,但他们也一样会死的很难看。
  秦俊、许敬宗、李义府,现在就是政事堂三大头了,再加上枢密院上下两院的程处默和牛建武,五个人往那里一坐,朝廷重大决策就已经制订出来了,当然,这也都是遵照太子之意,或者说是出于共同利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9/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