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3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8/1505

  只是没想到被苏氏的临死反击,被弄的元气大伤,那孩子的出生和死亡,更让韦氏陷入了一个绝境,皇帝也绝情,眼见韦氏落入泥潭自身难保,也难再为所用,干脆就将其抛弃,立马就又选了个萧妃上来。
  萧妃是萧德言的孙女,萧德言是前宰相萧瑀的侄子。萧德言数年前去逝,死时九十七岁,相当长寿,早年曾是废太子建成的太子冼马,后曾跟苏勖都是魏王李泰府中的重要属官,参与编括过志。
  属于前期一直没站好队的那种倒霉人,不过后来老老实实做官,东宫侍读、著作郎、秘书少监、太常卿一路过来,弘文馆学士,加银青光禄大夫。
  兰陵萧氏属于江南顶级门阀,而且隋唐以来,一直都与皇家联姻,名望不错,虽然李恪也曾娶兰陵萧氏女为妃,李恪又是杨广与萧后的外孙。
  可李恪一直也没怎么成势过,更是在开元初就被长孙无忌给干掉了。
  秦琅问孝武,“知不知道吴庶人李恪妻萧氏入宫否?”
  李恪有两位王妃,一位是母亲杨氏的侄女同是弘农杨氏,另一个则是兰陵萧氏,曾被武则天称为吾千里驹的成王李仁,是李恪嫡长子,正是出自萧氏,并育有李恪第三子。
  论辈份,这位萧氏是萧皇贵妃的姑母。
  “大王如何知晓吴庶人妻萧氏也被召入宫中?”
  “果真如此么?”秦琅摇头冷笑了两声,皇帝李胤行事,向来有些无视礼法,从来不会顾忌什么纲常伦理这些,比如之前私通武才人,后来又把徐昭仪接入宫中,如今都封贤妃了。
  再比如把儿子的妾韦氏纳入宫中,又把弟弟李祐的王妃韦氏纳入宫中,姑侄两个同享。
  所以秦琅觉得李恪的妻子萧氏未必就会被放过,他可是早听说过这位前吴王妃名门出身,贤淑多才的。
  有韦氏姑侄先例在,如今再来个萧氏姑侄也很正常。
  钱孝武告诉他,萧氏确实进宫了,已经被封为充容。
  这让秦琅确信,皇帝是准备要抛弃韦氏而扶萧氏了。
  联系刚才邸报上吏部的人事公告,太子舍人、武阳县侯萧沈加封为梁国公、中书侍郎,明显是为下一步拜相入中枢做准备的。
  上官仪挺倒霉的,面对朝野废韦立秦的那种呼声,皇帝杀鸡儆猴,上官仪成了牺牲品。
  秦琅倒也没多大失望,毕竟本就不曾抱过什么希望。
  但现在的结果来看,也算达到他的预期了,这一年多来皇帝对吕宋频频出手,亦真亦假,搞不出是试探还是要动手。
  秦琅也只能予以一些回应。
  这次南洋会盟,联军入骠,就是一次回应。
  现在皇帝也据此做出了动作,秦淑封皇宸妃、秦婉复淑妃,几位皇子公主恢复爵位封号,李贤还改封为秦王。
  秦俊在朝中也授光禄卿、晋齐国公,秦珣也恢复了一个县公爵位。
  不过秦琅也没有什么心怀感激的。
  这就好比先前皇帝无缘无故的揍了秦家两巴掌,然后现在给了个枣。在秦琅看来,无故被揍两巴掌当然不能还心怀感激的,更不能因为先前被揍了两巴掌,现在改揍一巴掌,就觉得这是恩赏了。
  打铁终究还得靠自身硬。
  孝武很不客气的道,“这天子就是个十足的昏君,不用正直能臣,不听忠言良策,却偏信奸佞小人,种种倒行逆施,昏庸十足。”
  钱孝武乃是秦琅老家臣钱德兴之子,而钱德兴又是巢国公钱九陇的婢生妾子,早年自立门户,跟着秦琅南下也算白起起家,之前钱九陇嫡子钱元修参与苏氏的玄武门之变,钱家算是遭逢大难。
  好在钱德兴这支如今在武安、吕宋开枝散叶,因早自立门户又与秦琅联姻是儿女亲家,得秦琅庇护,这次倒没受多少牵连。
  可钱家却也因此对皇帝更加没多少好感了。
  想到那场玄武门之变,秦琅也只能一声叹息。
  宫变不是那么好搞的。
  其实苏氏他们有暗里联络秦家,只是秦琅根本没有理睬,当然也没有奏报上去。
  事败之后,秦琅不知道苏氏等人有没有招供当初曾暗中联络秦家参与谋反一事,其实也不太在意,因为他如今跟皇帝早就已经不需要那点借口了。
第1350章
有理有节有利
  “三郎,要不反了算了!咱们举起清君侧的旗号,打进洛阳城,拥秦王贤为天子,清除妖氛,革新朝政!”
  年轻的钱孝武进谏。
  秦琅却只是呵呵一笑。
  孝武这番大逆不倒的话,秦琅却也没训斥,钱家属于秦家忠心的家臣,钱德兴与兄弟庶兄弟还有一众子侄,对秦家更是忠心耿耿,当初开拓武安,后来征服吕宋,无数钱家子弟都是冲锋在前,甚至战死重伤了好几个。
  秦钱两家后来还联姻,两家利益更是捆绑紧密。
  如今如钱存武这样的年轻人,尤其是这些秦家家臣的二代三代青壮,好多眼里都只有秦家只有吕宋,早没有了天子。
  这种趋势倾向,其实秦琅是知晓的,也知道是秦家的那些老家臣们有意引导的结果,他没有刻意去阻拦。
  不过说起兵清君侧,秦琅却没有半点打算。
  起兵,就是造反。
  其实到如今,秦琅也明白吕宋不少家臣们的心思,想着大家征服经营吕宋,朝廷没费一兵一卒没支持过一点钱粮,甚至没有派过官吏来帮忙管理,却年年要收走吕宋三分之一的税赋,另外秦家还年年向皇帝进贡。
  这几十年来,朝廷从武安从吕宋,吸了多少血?
  大家早有不满。
  尤其是吕宋本来就是在海外,时间久了,大家都有拥秦琅自立为王的念头,这个王不是朝廷封的王,而是跟林邑王、日本王那样独立的国王,可以维持宗藩关系,但不用再向朝廷纳税,国政军事经济等也全由自己说了算。
  毕竟吕宋是大家一手打下来并经营的,凭什么要给朝廷这般吸血?
  不过秦琅在教育自己儿孙时,却一直强调着吕宋乃大唐疆土,在纳税上贡这方面,也从没有拖欠或隐瞒偷漏的行为,这里面深层次的原因,其实就是秦琅一直以来的初衷。
  为华夏开疆拓土,传播汉文明,走的更远,而不是总想着内斗。
  他想要的是一定的自治权,但并不想完全脱离中原朝廷。
  这种想法,其实秦家内部也很不理解。
  而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吕宋虽然发展挺快,但脱离不开中原大陆,一旦吕宋真要走向完全自治的道路,甚至与中原对抗,那么其实是没好处的,不说中原讨伐,就是被封锁,也可能一朝回到解放前,以后也很难再迅速发展。
  秦琅可不想在海岛上关起门来当个土皇帝。
  所以不管从哪方面来讲,秦家都不能造反叛乱,还得想办法维持目前这种关系。
  皇帝屡屡对秦家出手,秦琅没有说起兵反叛,更没有说到沿海搞事情,也没有停止进贡、缴税。
  他的选择是召开南洋十国会盟,建立联军攻打骠越,在这个时候,秦琅依然还是组建盟军协助朝廷的南征,而不是扯后腿搞破坏。
  该做的事情不含糊,但该展示的实力也不含糊。
  “你去与联军各家的将军们说一声,这次打弥臣缴获的战利品,先拿出两成来,一成上贡给天子,一成准备给朝廷的南征军,剩下的八成,我们十家再平分。”
  “凭什么?”孝武不满。
  “年轻人,眼光要放长远,不要鼠目寸光,要有格局。”
  “可朝廷都已经来摘桃子了,我们被占了便宜,还反而要再给他们分好处?”
  秦琅笑笑。
  抬头望向远方。
  天上乌云堆集,看着又要下雨了。
  这骠国的雨季,还真是让人讨厌,感觉天无连日晴,潮湿闷热,许多士兵都得了皮肤病。
  秦琅这样的联军统帅倒是挺舒适的,原先在大宝船舱里很舒适,进入了柚港进城后更舒适了。
  柚港是一座很大的城,最大的特色就是这里有无数的佛寺,数量多、占地广、规模大,而且很精美,骠国的建筑水平很高。
  这里物产丰富,又有贸易之利,财富聚集。
  联军攻入后,把那诸多佛寺都抢了一遍,抢尽浮财后开始抢那些佛像,什么鎏金镀银铸铜的全弄走。
  许多精美的佛像和器物,只被削走了上面那层值钱的贵金属,然后留下了破损的内部塑像。
  曾经高高在上的佛,此时跌落尘埃。
  那些自诩为他们代言人的僧侣,也被锁链捆起押上奴隶船。
  这种对骠越文化、宗教的入侵和毁灭,秦琅并没有制止,这本身也是历史的一部份。
  文明和信仰的碰撞和征服。
  这是丛林的法则,是历史的必然。
  正如骠国这数百年的统治,也是建立在他们对其它部落、藩国的征服上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8/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