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3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2/1505

  挨打了就立正。
  等过了这阵风头再说。
  一切只能寄希望于秦琅那里。
  那才是秦家最后的希望,若是秦琅扛的住,秦家就还能东山再起,若秦琅也扛不住,这到时自然也就是覆巢之下无完卵了。
  “大娘和五弟这段时间就尽量呆在家里不要出去走动,说话也尽量小心一些,外院内宅都管住下人们的嘴巴,不许乱传乱议论,我和六郎过些天,先护五娘她们去房州,安置好后可能要先去趟吕宋三郎那,东都家里,都安静些时日。”
  老六瞧着缩在一边的五嫂,忍不住对崔氏道,“我们先前也听说五郎跟嫂子似乎闹了些别扭,现在这个时候,不要再闹了。嫂子也够可怜的了,父兄等都遭难,我们这个时候怎么还能欺负别人?嫂子来我们家也这么多年了,都是自家人,这个时候更要照顾。”
  老四瞧了瞧想说话的秦珣,不客气的打断他,“五郎若是觉得不对,那不如这次就让家里的几个年轻人护着嫂子跟我们一起南下,嫂子呢正好去吕宋跟亲妹妹聚聚散散心,几个侄儿也正好到吕宋那里好好学习历练一下。”
  崔氏看了眼长孙氏。
  这儿媳还有个一母同胞的亲妹妹在吕宋秦琅那为媵妾呢。
  “这个时候就不要出远门做客了,好好呆在家里,就在家相夫教子。”崔氏对儿媳道。
  长孙氏上前应声是。
  崔氏看着秦理秦俊叔侄几个,又看了看自家亲儿子秦珣那窝囊样,不由的叹息一声。
  “吩咐下去,简单的收拾收拾,然后赶紧搬出去,把这里腾出来给新晋封的齐国公。”
  齐国公府很大,奴仆就有上千,这家当自然也多,不过崔氏也知道现在敏感时期,不能搞的太过张扬。
  所以只让简单收拾一下各自的衣物细软等,然后就赶紧走了,至于说府中的一应器物家具等,甚至许多粗使的奴仆杂役等,都留下了。
  当然,有些就相当于是送给秦俊了,有些东西也只是暂寄存在此。
  不过就算如此,最后崔氏带着秦珣长孙氏以及一众孙儿孙女等出府时,这简单收拾一下,各房的东西都足足装了四百辆大马车,浩浩荡荡的排出几里长的队伍。
  引的许多人侧目。
  齐国公府这般仓促的被赶出家的样子,也让此时满东都被学城的学生士子们激起的那股子情绪更加强烈。
  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洛阳宫前,向圣天子请愿!
第1335章
禁军哗变
  雪飘飘洒洒。
  地上很快就一片银白。
  苏勖坐在书房里,却如同冰雕般一动不动,已经许久了。
  崇贤馆生苏瑰推门进来,看到他如此,掩上门然后开始生炉子。
  “伯父何必如此虐待自己!”
  苏瑰其实是苏勖所生的儿子,不过后来过继给了兄弟苏亶,因此苏瑰改称生父为大伯。
  苏勖坐在那里悲观万分,“宫里刚来了旨意,我们苏家将被流放到黑水都护府最东北的黑水河口巨碑港。”
  “你知道巨碑港在哪吗?”这位曾经的秦王府十八学士,才华耀世的才子,是隋朝宰相苏威的孙子,武功苏氏的现任当家人,也曾经是仕途顺畅,引无数人羡慕的。
  他曾入秦王府为十八学士之一,后来又尚高祖的南昌公主,做了驸马都尉,之后侄女嫁入东宫为太子妃,他自己也入了魏王府做司马,何等让人羡慕。
  当初太子与魏王争储的时候,别人还羡慕他们苏家,老大苏勖是魏王司马,老二是太子妃父亲,怎么争苏家都立于不败之地的。
  可苏勖还是在那场争储中受了牵连,虽然运气好毕竟是皇帝的妹夫,所以不像韦挺、杜楚客他们那么惨,但也因此仕途冷落坐了冷板凳。
  坐了几年冷板凳,皇帝又起复他为吏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让他重新上了太子承乾的船,这些年也算尽心尽力的办事,可十几年了,都没能让新皇满意过。
  现在,苏家受皇后牵连要流放到巨碑(庙街)。
  “听说当年齐王巡海,以神机营夺取辽南卑沙城后,便派了两条船往海东巡诸国,最后一路沿海北上到了黑水河口,并在河口树立了一块巨石碑,并铭文记录,后来还留下了一些受伤的船员在那里休养。”
  “此后多年,巨碑处便有唐船每年抵达,向周边靺鞨野人宣示大唐,也招他们入朝进贡,并与他们展开贸易互市,收购他们的皮毛等,向他们出售唐货。”
  苏瑰也很有才华,毕竟生父曾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在魏王府为司马的时候,还与萧德昭主持了括地志的编撰,是主编,这可是一本连秦琅都称赞不已的好书。
  而继父苏亶也以才学闻名于世,曾经做到秘书监之职的。
  因此苏瑰也算是得到家族真传,二十来岁,已经是京师有名的才俊,他且不是那种书呆子,而是对天文地理都很了解,毕竟生父可是编过地理大书括地志的。
  “巨碑港距离朝廷所设的渤海都督府治所有三千余里,而渤海府距离洛阳,还有五千里。”
  苏勖叹息。
  “是啊,八千里路,真正的八千里啊,而且这个八千里远比往西域的八千里更艰难,出了河北的临渝关后,便是关外了。辽西辽东境内还算好的,毕竟这些年已经恢复的不错,都是我汉家统治,可越往东北而行,就越艰难了。”
  “渤海都督府属朝廷对靺鞨人羁縻统治之地,而那黑水河口的巨碑城,更属于黑水都护府的辖地,据说那地方一年有一半时间冰封着,六月的时候,都还下着雪。”
  流放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去,只怕在半路上他们苏家人就得死光了。
  关外的辽西辽东已经算冷了,可那巨碑港,听说更加的冷,而当地的靺鞨部族,据说更加野蛮落后,他们渔猎为生,有穿鱼皮的、穿鹿皮的、穿野猪皮的、穿桦树皮的,总之就是个让人畏惧的地方。
  巨碑港能一直存在,且这几十年来还形成了一个较热闹的小镇,完全是因为那里有人参貂皮鹿葺乌拉草等许多特产,唐商定期前去交易,虽说遥远不易,但收益不错。何况,这贸易也有朝廷的支持,每次航行还有朝廷的补贴。
  但是,谁又愿意流放到那种地方去呢?
  而且是一去不回,终生不能再回中原,甚至子孙世代都不能回,以后只能在那冰天雪地里延续。
  苏瑰人很年轻,但在遭受到了这么大的灭顶之灾时,却并没有如生父那般悲观绝望,“我已经安排人去找几个会盘火炕的奴隶带上,另外多带些棉花、皮毛取暖,而且我还特意让人去订制一批雪撬、冷炉子等物,路上带着,应当能让我们安全抵达巨碑港。”
  可苏勖却并没有怎么欣慰。
  “大长公主会留下来。”
  他指了指书桌上的一封书信,那是一纸和离文书,他将与南昌大长公主和离,公主毕竟是皇家金枝玉叶,怎么可能会跟他同去那种鬼地方。
  皇帝特意降旨,让他们和离。
  苏勖虽然早已经写下了一封和离书,可却也没料到皇帝会直接下旨,而南昌大长公主的态度,也让他有些痛苦,多年的夫妻,大难临头时却各自飞。大长公主根本就没有打算跟他一起去巨碑港。
  接到旨意,已经在忙着分家了。
  这无异于又给苏勖狠狠捅了一刀。
  “大长公主不去也好,此次路途遥远,道路艰难……”苏瑰道。
  苏勖长叹一声。
  “伯父,侄儿再去多雇佣一些护卫随从,且多买些辽东来的靺鞨或高句丽、室韦奴隶,再多采买些北地能用的物资……”
  “没用的,我们苏家是关中人,世代居于关中,关中冬天的寒冷我们都吃不消,何况那遥远北国的冰雪,此去,我们苏家就是末日,就算能活着到达巨碑,也很难生存下去。”
  “我不打算走了。”苏勖拿出了一支瓷瓶。
  “这瓶毒药比黄金还贵重,但却能让人没有半分痛苦的了结。”
  “大父!”
  苏瑰惊道。
  “哎,我不想再受那种苦了,就体面的自尽于洛阳吧。”
  “大父,虽前路艰辛,也也还存一线生机,终还有希望啊。”
  “没有希望的,若是去岭南那确实还有希望,可却巨碑,那就是死,天子根本就没打算我们苏家能活下来,这是必死之途。”
  苏瑰咬牙。
  “既然大父心存死志,那便是连死也不怕了,何不再拼一回。”
  “拼?”
  “对,拼了,当今天子昏庸无道,穷兵黩武,好战自负,又清洗元老忠臣,任用奸佞,宠幸祸水,枉顾人伦纲常,皇后与太子还有秦妃等并无罪过,却轻易废黜,早引人心动荡,朝野不满,我刚才来时,路上遇到许多学生士子在街上抗议,他们甚至前往洛阳宫前请愿了,这都说明,皇帝所为不得人心。”
  ……
  “我愿意去联络。”
  苏勖是个大才子,虽也会击剑,能骑马,却不懂兵事,更别说仓促间要搞一场政变,他心里犹豫不决,并没有半分信心。
  可年轻的苏瑰却道,“左右是个死,倒不如死个轰轰烈烈,况且我看如今东都士人情绪,正是可利用的时候,只要效仿当年圣祖皇帝玄武门之变,兵行险着,依然也还有一二分机会。成了,自然可逆转我苏氏命运,就算败了,又还能再坏到哪去呢?”
  说完,苏瑰不再理会犹豫不决的生父,自顾去了。
  数日后。
  苍茫夜色之下,苏瑰来到郊外一座庄园,庄园主人是他一个好友的,一个富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2/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