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3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4/1505

  对大唐也就还算比较恭顺。
  可一旦大唐要改土归流,这可就触及命根子了,自然不许。
  于是乎,燕山边塞再起烽烟,乒乒乓乓的就打了起来。
  李绩做为军方一把手,在这件事情上,其实态度也是支持改土归流的,理由当然也是奚契两部继续羁縻存在,严重威胁到辽东和朝鲜的安全,毕竟朝廷用了这么多年时间才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盘呢。
  有李绩这位枢密使一直主张要改土归流,李胤自然底气更足,所以当奚契反叛起兵后,李胤倒也没慌,派李绩从辽东、朝鲜调兵回来,继续干就是了。
  只是李胤可能也没料到,这奚契如今居然实力挺强,反正都打了两三年了,居然还打的有来有回的,虽说一直是唐军越过燕山进攻,但毕竟对方还能撑到现在也是事实。
  这个时候,李胤突然诏削去无忌官爵封邑,就显得比较突然了,毕竟外面还在打仗呢。
  不过其实李胤对长孙无忌等元老派的清算早就开始了,从长孙无忌掀起两大谋反案清洗了吴王恪房遗爱薛万彻等人后,李胤就动手了。
  先是把长孙无忌一党的柳奭以泄露禁中语为由贬为逐州刺史,然后再贬荣州刺史,将他彻底踢的远远的。
  接着再次收拾褚遂良,褚遂良在先前被贬过一次,在同州当了三年刺史,然后长孙无忌又把他弄回朝中先任吏部尚书,后来又再次入政事堂为相。
  可在朝中又呆了十年后,这次先贬潭州都督,再贬桂州都督。
  而长孙无忌一党另一重要成员,韩瑗也被贬为振州刺史。
  到了此时,长孙一党几乎尽被剪除。
  加上高季辅张行成杜正伦等人早已去世,所以元老派中也就剩下了许敬宗、李绩、于志宁几人,
  于志宁和李绩在皇帝与长孙无忌的斗争中,却一直都是置身事外的态度,使的皇帝一个个的清除了长孙无忌等人。
  至于许敬宗,终究还是转投皇帝,长孙无忌最后正是被许敬宗献计除掉。
  许敬宗献计,污长孙无忌谋反,正如当年长孙无忌污房遗爱、吴王李恪他们谋反一样,权力在手,要搞一桩谋反案很容易。
  这件事情本来就是皇帝跟许敬宗一手策划的,所以许敬宗亲自审理此案,长孙无忌下狱,连皇帝的面都没见到,就被皇帝迅速定下谋反罪,削夺一切官职爵位,贬黔州。
  “许敬宗还真是够狠啊,跟长孙无忌这也是多年的同僚之谊啊,说翻脸就翻脸。”
  秦琅却只是呵呵一笑。
  许敬宗虽是他一手扶起来的,但秦琅很清楚许敬宗这人,有利益相关时,结为盟友是可以的,但想让他肝胆相照是不可能的。
  况且许敬宗何等聪明的人,早就看出李胤跟长孙无忌之间的矛盾激烈,他要么跟褚遂良等人一样,跟长孙无忌一条心到底,跟皇帝死磕,但这后果可见,绝对不会好。所以他早就暗里转向天子效忠了,跟着皇帝总比跟着国舅强啊。
  皇帝要杀长孙无忌,许敬宗不过是把刀而已。
  本质上依然是李胤对元老宰相们不满,意欲进一步收回大权而起的冲突,许敬宗虽也是元老宰相,但却不想也不敢跟皇帝斗。
  “长孙无忌都倒下了,估计接着还会有更大的风暴!”
  当初长孙无忌掀起两大谋反案,清洗了多少人,薛万彻、李思力这样的名将,都难逃一死,而皇叔荆王元景,皇弟濮王泰、吴王恪,妹夫房遗爱等从多勋戚贵族,都被杀了。
  现在,李胤又岂会放过长孙无忌和他的同党们。
  之前韩瑗、褚遂良等人只是被贬地方,但那是因为长孙无忌还没倒下,现在长孙无忌倒下了,肯定要来最后清算了。
  长孙无忌不可能还真给他从一品待遇在黔州安享晚年。
  “三郎不打算做什么吗?”
  秦琅笑笑,“做什么?我能做什么,难道我要打个清君侧的旗号?”魏昶是自己人,这也没别的外人,所以秦琅说话倒也直接。
  虽然如今很多人说中书令许敬宗,侍中李义府等都是奸佞之臣,与王德俭、崔义玄、袁公瑜、侯善业等人相互援引,狼狈为奸,窃权弄政,蛊惑天子。
  但秦琅不可能清君侧的,吕宋才多大点势力。
  他现在是吕宋郡王,是太师,地位尊崇没错,可他要真起兵,满朝上下有几个会支持响应呢。
  以李绩那样的尿性,估计第一个就要上书带兵来讨伐了。
  可能苏定方这样的门生,都不会站到他这一边。
  “算了吧,我们管好自己就行了,管不了那么远、那么多!”
  “真坐视长孙无忌他们被杀?”
  “其实当初我退隐前也曾劝过他,可他不愿意走。”秦琅叹道,“再说他当初兴起两大谋反案时冤杀了多少人,谁不知道这两个案子是怎么回事?我去信劝他,他听我劝了吗?”
  魏昶也叹了声气,“确实啊,皇帝如此,臣子又能奈何,裴矩在隋朝事杨广,世人皆称大奸臣,到了唐朝事高祖圣祖两帝,却被称忠直贤良,呵呵。”
  “是啊,呵呵!”
第1308章
女皇和昏君
  洛阳。
  上阳宫,含风殿。
  殿中气氛紧张,剑拔弩张。
  御史大夫崔义玄举笏进奏,“长孙无忌谋逆,皆由褚遂良、柳奭、韩瑗等人煽动而成,柳奭还和皇宫内勾结,谋行鸩毒皇上,此外,于志宁应该治罪。”
  崔义玄出身清河崔氏,但却有瓦岗背景,隋末时曾投附李密,后劝李密大将黄君汉归唐,得授怀州司马,青丘县公,在武德和贞观两朝,不得重用,一直在外为官。
  不过他本身就有瓦岗经历,族妹崔氏又是枢密副使程咬金的续弦夫人,所以在开元朝还是得到机会。
  尤其是因为李胤对半岛的战争打了十年,虽说拓疆数千里,但前后也战死海东十万军,这其中奚契、靺鞨以及归附的辽人占了多数,但中原唐军也是死伤数万,在江浙一带,就因为造船任务紧迫,官员乘机贪污压迫百姓,而逼反了当地百姓。
  不堪贪官污吏的逼掠,睦州妇女陈硕真与妹夫章叔应在睦州清溪组织农民起义,自称文佳皇帝,以妹夫为仆射。
  起义后,他们迅速的突袭桐庐,攻克睦州,又分兵攻歙州、婺州,一时声势大振,江南居然无数人响应。
  不过义军虽然声势很大,但朝廷反应迅速。
  调扬州刺史房仁裕发兵南攻,婺州刺史崔义玄率军北讨,前后数战,义军兵败如山,到十一月,两军汇合,中国第一位称帝的女皇帝陈硕真也被俘,起义失败。
  本来陈硕真的起义,不值一提。
  毕竟大唐经过贞观之治,盛世太平,民心还是不错的。
  只是因为东征,派给浙江地区造船任务较紧,而有些官吏乘机贪污压迫百姓,恰又逢当年夏季大水,造成不少州县受灾。百姓要求开仓放粮,但地方官员却不肯,说仓中之粮是预备的军粮不敢擅动,要先奏报朝廷批复才行。
  灾民们饥饿难耐,胆大的陈硕真带人偷偷的打开了粮仓分粮,事后官员追查,将陈硕真抓起来打的遍体鳞伤,定下死罪。
  夜晚,灾民们冲入牢房,救出陈硕真,拥她逃入三县交界处的覆船山中。
  官方追捕甚急,灾民们都惶恐不安。
  陈硕真本来就秘密信奉摩尼教和道教阁皂宗,朝廷贞观以来对佛道限制很严格,但地方上各教派的秘密传教却依然很厉害,尤其是在江南之地。
  于是陈硕真便让人散布消息,说自己在深山遇到了太上老君,并被收为弟子,创立火凤社,称自己是九天玄女下凡,号称赤天圣母。过段时间,又宣称得到太上老君的神谕。
  眼看信众越来越多,她便干脆起兵自称皇帝。
  其实后来崔义玄上报给朝廷的奏报中称,陈硕真本就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自幼父母双亡,与妹妹相依为命,后来成为纺织女工。在工坊,迷信了秘密传教的麾尼教和道家的秘教阁皂宗。
  后来干脆就假扮道姑,开始传教,本质上就是未经朝廷许可,没取得度牒的私自出家,以及非法传教。
  她打开官仓放粮,其实也是早有预谋想趁灾情收买人心,然后趁机举旗做乱,事实也是如此,开仓被抓后,就是被她的秘教火凤社所救,这个火凤社其实早就由阿硕真秘密创立,并不是在开仓逃入山中后才创立的。
  从汉朝的太平道再到五斗米教,再到后来的什么弥勒教啊等等,历朝以来,用这种宗教为幌子造反作乱的例子太多了。
  崔义玄毕竟曾也瓦岗出来的,多年在地方上任职,本事还是不错的,所以接到命令后对陈硕真是不屑一顾,这年头还敢自称有法术,也不看看时机,若是隋末那种大乱世里,这套还能蛊惑不少人,但在这个时候,就算一时有灾,但也不可能有多少做乱造反的基础。
  崔义玄只带着州中团练就灭了他们。
  事后论功行赏,已经与许敬宗、崔敦礼等宰相们关系很好的他,也被皇帝特别召见,在一番奏对后,李胤对他很满意,直接提拔为御史大夫。
  崔义玄入朝之后,迅速就与许敬宗、李义府等站到一边。
  长孙无忌谋反案,就是许敬宗、李义府、崔义玄、辛茂将等联手搞的,但却也是奉上意而行,案子的起端就是崔义玄指挥李奉节举报太子舍人韦季方和监察御史李巢朋结党。然后顺着就把长孙无忌牵扯了进去。
  崔义玄在此案中出力很大。
  李胤坐在殿上,长叹一声。
  “事到如今,朕依然认为,舅舅只是因听信小人的谗言,和朕之间不过有一点点小隔阂,怎么可能就到了谋反的程度呢?”
  这话一出,许敬宗等人是丝毫不为所动更不意外。
  就连殿上其它大臣们,其实也早就看穿了皇帝的面目了,明明是皇帝一手策划了这桩大案,结果却还说这种话。
  其实皇帝继位之初,就迫不急待的把秦琅赶出了朝,此后本来朝堂上分为两派,以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柳奭于志宁等一派,然后是许敬宗崔敦礼来济李义府等一派,两派实力相当,分掌朝政。
  李胤对此却是非常不满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4/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