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2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1/1505

  秦琅认为就不要把什么老子啊西凉李暠等人请进太庙了,实在点以李虎为太祖,然后实打实的请进七位祖宗进去就好了,以后每挂一个皇帝送进去时,再把太祖下面一位请出来,在旁边另立一个夹室供奉就行。
  始终保持太庙里七庙之数,只始祖不迁。
  当然,如李家若尊李虎为太祖,而李渊是高祖,李渊以后也是不用迁出太庙的,这就跟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一样,成了祖就不用迁,而那些宗隔的远了,有新人来就得旧人去。
  当然,如满清朝,他们就有三个祖,太祖努尔哈赤,然后皇太极是太宗,第三任皇帝顺治是世祖,第四位皇帝庙号是圣祖。
  光武中兴的东汉天子刘秀,虽然是开国皇帝,但因为他打的是延续汉朝的旗号,所以他的庙号就是世祖。
  至于曹操孙子庙号烈祖,这就有点乱来了。
  而南宋皇帝赵构,既没开创之功也没守成之德,所以最后不能叫祖,勉强守住了宋朝半壁江山,故此死后称宋高宗。
  总体来说,祖比宗还是要强些的,起码不用担心被请出太庙。
  承乾的心思很明显,就是得无限拔高李世民,这对他是大有好处的。
  历史上李世民是太宗,本来到了几代之后,李世民就要被请出太庙,送到夹室里去,不过后来颜真卿认为,李世民对于大唐的功绩无人可比,后面的皇帝都是他的子孙,所以李世民应当跟李虎李渊一样,万世不祧。
  但现在还没这种说法,现在传统就是祖万世不祧,但宗不行。
  承乾想给李世民加祖的庙号,觉得太宗不够。
  李渊当初称帝后,追封祖先。
  “如果以景皇帝为太祖,则宗庙不满七室!”承乾犹豫着道。
  毕竟现在大唐宗庙里太祖之位空缺,宗庙六室,最高的是宣简公李熙,那是李渊的高祖父。
  如果以李虎为太祖,那李虎上面的李天锡、李熙、李重耳就不合适了,毕竟始祖之外再无始祖嘛。
  可如此一来,李虎、李昞、李渊、李世民,那也才四世,天子六世亲尽,这还不足六世呢。
  秦琅倒给出了一个折衷的意见,尊李虎为太祖,然后依然尊崇六室,凑满七室。以后呢,每进一位,再把除始祖太祖外再请出一位。
  “先皇呢?”
  承乾仍然希望把李世民也立为祖。
  “尊为世祖如何?”
  秦琅觉得世祖虽然很正经,但不够拉风,毕竟李世民谥号都定为文武圣皇帝了,所以不如干脆就尊为圣祖。
第1277章
庙号圣祖
万世不祧
  “圣祖?”
  秦琅提议,凑满七室。
  追封承乾的七世祖李重耳为兴皇帝,追封宣简公李熙为宣皇帝,追封李天锡为光皇帝。
  追封景皇帝李虎为唐太祖。
  然后是元皇帝李昞。
  这样一来,李家太庙的七庙就是
  兴皇帝李重耳,
  宣皇帝李熙,
  光皇帝李天锡、
  太祖景皇帝李虎,
  元皇帝李昞。
  高祖李渊。
  圣祖李世民。
  凑满七庙,等将来承乾也挂了进去后,就把兴皇帝李耳请出来送到夹室供奉,然后承乾下一任皇帝也挂了把李熙也请出来。
  进一个出一个,但不管传多少代,太祖李虎、高祖李渊、圣祖李世民都不用出来,可世代受子孙祭祀供享。
  这个方案让承乾比较满意,圣祖听着也比世祖要好。
  而天子七庙,确实比之前的六庙更彰显皇家的尊贵。
  李重耳是西凉皇帝李暠的孙子,之前是没进太庙也没被追封皇帝的,现在把他也请进太庙,凑个七世之尊。
  圣祖文武圣皇帝,承乾很满意。
  秦琅办事,就是懂的变通,换成其它人,只怕这么点事情,得争议良久。
  “就有劳太师与诸位相公们办好此事。”
  不管是文武圣皇帝的谥号,还是圣祖的庙号,这都是跟之前政事堂议定的不一样,改动还不小,肯定还是会有人认为不妥的,承乾不愿意亲自去处理这些,而是交给秦琅替他摆平。
  “陛下多注意保重龙体,节哀!”
  承乾则道,“有劳太师了。”
  出宫时,秦琅回头望了一眼宫殿。
  此时的洛阳宫中,很冷清,满宫缟素,大行皇帝的后宫嫔妃中,没有子嗣的已经全部遣送出宫,都送去长安大慈恩寺出家。
  有子嗣的,也都安排出宫与子女居住,将来诸皇子成年出京就藩,她们会跟随前往。
  夜色下,宫中死一般的寂静。
  秦琅在内侍的引领下出了乾阳门,依然由秦珣引着护卫送回了中书内省,天已很晚,但依然有宰相在轮值当守。
  今晚当值的是中书令许敬宗,秦琅过去跟他聊了会天,顺便提起刚才见皇帝的事。
  关于皇帝对政事堂拟好的谥号庙号有意见,许敬宗倒不觉得有什么。
  “太师请安心去歇息吧。”
  许敬宗这人虽然权力欲望比较强,为人也比较圆滑,但如今两人的关系还是比较稳固的,在政治上是联盟。
  因在宫中省内,所以也仅是在自己的宰相公房里睡觉,好在宰相们的公房较大,是一个大套间,里面设施倒是十分齐全,此时秋季倒也不冷。
  躺在榻上,秦琅开始归拢下如今的局面。
  总体来说,李世民虽然突然驾崩于泰山行宫,但好在早有安排,交接过渡十分平稳顺利,没出什么意外,一切都井然有序。
  京师虽然处于戒严状态,但也只是预防万一。
  有十年的监国经验,让承乾的声望还是不错的,此时他继位,倒也没引发什么问题。
  而征东战争还很顺利,起码目前都是捷报频传,基本上不用怎么担忧那边。
  不过也并不全是顺利。
  比如剑南松外蛮最近就闹腾起来了,说来这些松外蛮的叛乱也是跟征东有关,李世民之前下令要水陆并进,说征东之战,西南诸地不出兵不出钱粮,所以给他们分派任务让他们伐木造船。
  剑南道也分到不少伐木、造船任务。
  剑南道的西面山区,以及更西的西昌道分派到的任务不轻,他们主要任务是伐树,可川西之地交通不便,高山雪岭,就是河流也险急,许多西蛮本是半游牧部族,伐木造船真是为难他们。
  就算只要求伐木,可伐木也是很专业的事情,更别提要把那些大树巨木从那些深山老林里面运出来。
  上面任务派的急,松外蛮既没本事又没技术,根本完不成任务。
  也不知道地方官员们是如何处置的,总之最后搞的那些蛮子们居然反了,大约在李世民还没去世的时候,这些人就开始反了,至此时,驻守于剑南,接任苏定方担任松州都督府长史、宁远军使的梁建方奏报,说松外蛮已经反了七十二部。
  而驻守于黔中的东宁都督府长史张士贵也奏报,说蛮乱已经蔓延到了黔中地区。
  茂州都督、西宁都督、通海都督、洱海都督,都上报了蛮乱的消息,似乎一夜之间,因为东征伐木造船的任务,把所有的西南蛮夷们都逼反了。
  秦琅刚开始看到这些奏报时都很意外,自从贞观中平西南以来,朝廷对西南的局势控制的还是很平稳的,怎么突然间就乱成这副样子了?
  要知道,如今的西南诸道,可都是初步完成了改土归流,基本上没有什么羁糜自治的土皇帝了,虽说在山区控制力还较弱,但毕竟朝廷在那边开驿路、设军镇,屯兵移民,不说全境控制,但通过几大交通动脉线,还是把整个西南地区分割控制起来的。
  怎么说反就反了?
  而随着西南蛮乱还有卿州大疫的消息上报,卿州在黔中地区,约在后世贵州长顺一带。
  地方上报,这次卿州大疫是骨蒸病,秦琅特意找来御医询问,得知骨蒸病其实就是肺结核病,也称为肺痨,对这个时代来说,这种病传染非常厉害。
  御医都说,此病得之必死,递相连染,诸医无能疗者。
  秦琅对此也是非常重视,立马与宰相们紧急商议,紧急驿站传令,让张士贵调兵马先把卿州严密封锁起来,不许与外交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1/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