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2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6/1505

  十月初一。
  召在京文武官员大朝。
  秦琅、长孙无忌等九位宰相,在洛阳宫乾阳殿大行皇帝灵前,宣读遗诏,拥太子李承乾继位,大赦天下。
  百官拜天子,山呼万岁。
  承乾换上了最隆重的天子冕服,冕冠前后各十二毓,身上十二纹章,肩挑日月,背负星辰。
  坐在大殿御榻之上,隔着珠毓,看着山呼的文武百官,承乾激动的面色紫胀,兴奋的手脚出汗,喉咙发紧。
  “诸爱卿免礼平身!”
  “谢陛下!”
  坐在御榻上,承乾突然发愣,似乎忘记接下来要做什么了。
  直到旁边内侍轻声提醒。
  承乾才终于回过神来,于是颁下第一道诏令,大赦天下。
  然后第二道诏令,进封太傅秦琅为太师,仍以检校中书令,兼知中书门下二省事,加检校河南府尹、洛阳宫留守,兼检校北门左右屯营。
  晋太保长孙无忌为太傅,仍兼检校侍中,知尚书门下省事。
  晋太尉李绩为太保。
  秦琅、长孙无忌皆当殿固辞兼职,最后新皇承乾应允,秦琅以太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检校中书令知中书省事。
  长孙无忌无忌以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检校侍中知门下省事。
  李绩以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检校尚书左仆射知尚书省事。
  三位辅政大臣进位三师,并各兼一省。
  许敬宗、褚遂良分领中书门下二省,张行成和高季辅,于志宁任侍郎,崔敦礼左仆射、杜正伦右仆射,他们又还各兼一部尚书之职。
  基本上,新朝中枢确定。
  百司百僚,各司其职。
  有官员奏问,是否停辽东之役?
  新皇缓缓道,“大行皇帝临终遗诏,征辽之战刚刚开打,不可停止,一切按原计划进行。派人前往辽东前线,向将士们宣布国丧,将士们休兵二十七天,然后便继续照计划用兵,盼将士们能够不负大行皇帝所负,能早日平灭高句丽和百济,早日凯旋!”
  最后皇帝加封皇叔荆王李无景为太尉、益州大都督,皇弟吴王李恪为司徒、凉州大都督,皇弟晋王李治为司空、幽州大都督。
  重新进封皇弟李泰为濮王,世封率宾都督(海参崴)。许其开府建衙,自置属吏,命有司派兵护送濮王前往海东率宾,并为濮王营建都督府衙、王府。命有司置备车马服饰膳食等,优加供给。
  “朕初即位,朝中事务,俱由辅政大臣秦太师和长孙太傅总领,征辽军事,则总由太保李绩统领。”
  这实际等于是打破了原来政事堂群相制度,改为秦琅、长孙无忌以辅政大臣主持朝政,中书令许敬宗、侍中褚遂良、左仆射崔敦礼以及右仆射杜正伦这四位三高官官,反而成了两人的下属,更不用张行成等几位侍郎、尚书了。
  承乾没急着揽权,而是进一步明确了秦琅和长孙无忌这两位辅政大臣的权威,一切朝政事务,悉由这两位师、傅主持决断。
  另一位辅政大臣李绩,则专心在辽东负责征辽军事。
  向秦琅和长孙无忌交待由他们全权负责办好国丧,并按遗诏筹备登基大典两事后,承乾也就宣布了灵前即位后第一次金殿会议的结束。
  因为要明年才改元,所以按惯例,册封皇后、太子也要等到明年。
第1272章
建新朝论功行赏
  洛阳鼓楼上。
  心怀悲痛的士兵合力撞响了大钟,钟声长鸣,远远回荡。
  这个时候,东都洛阳绝大多数人都还不知道贞观天子已经驾崩,大中午的听到这钟声还觉得十分奇怪,尤其是一记接着一记,根本没有停止的意思。
  左金吾卫大将军吴黑闼、右金吾卫大将军李孟尝皆身披明光铠甲,但在铁甲之外却没穿平时的锦袍披风,而是罩着最粗的生麻布丧服,断处外露不缉边服。
  礼制,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长房长孙为祖父,妻妾为夫,均服斩衰,所穿丧服叫哀,以尽哀痛。
  不过对于这两位大将来说,眼下还不是悲痛的时候,他们被太师秦琅召见授予了东都洛阳戒严的命令。
  钟楼上丧钟已经敲响,很快整个天下都将知道贞观天子驾崩,这个时候必须得保证洛阳的安稳。
  所以在敲响三万记丧钟时,左右金吾卫便开始洛阳戒严。
  同一时间,左羽林大将军刘兰成,右羽林大将军公孙武达也都得到秦琅的命令,分统羽林军护卫宫禁。
  连程咬金都被秘密召回,拜左卫大将军,与右卫大将军秦国忠分驻洛阳城东西,统领南征十二卫番上的诸军,节诸十二卫的二十府中郎将。
  皇帝是天下之主,江山支柱,皇帝死,江山支柱崩塌,故专称崩。
  按唐制,皇帝或太后死称崩,太子、皇子及诸侯死称薨,官员二品以上称毙,五品以上称卒,后六品于庶人称死。
  京师戒严。
  河南府、河南、洛阳两县及诸衙差役开始向百姓宣告皇帝大行、新皇即位的消息。
  钟鼓楼的丧钟敲响后,城里城外的诸寺庙宫观,也都要各敲钟三万下!
  国丧期间,臣民缟素,停止宴乐婚嫁。
  音乐、嫁娶,官停百日,军民一月。
  百日内奏本用蓝笔,公文用蓝印。
  禁屠宰禁酒四十九天……
  宫中。
  简单的灵前即位已经结束,新皇李承乾表示自己要在此专心为大行皇帝守灵二十七天,此间一切军国事务,皆交由太师秦琅太傅长孙无忌两位辅政大臣主持朝政,统领政事堂。
  宫内中书内省,政事堂上。
  新班子第一次正式堂议,除李绩在外统兵,其余九位宰相都出席,政事堂五房堂后官也都列席会议。
  满堂缟素。
  大家都面色凝重,心情沉痛。
  伟大的天可汗才四十八岁便驾崩,英年早逝。
  新皇继位还算顺利,大家总算能暂时松口气。
  长孙无忌满脸憔悴,他没有秦琅那样年轻好精力,能够五日间骑马奔驰千里,又还要统筹大小事务,这几天他每天睡不过一个多时辰,整个人都疲惫万分,但还是强打着精神。
  “三郎?”
  秦琅坐在那有些出神,想起历史上李世民似乎活到了贞观二十三年,没想到如今居然还提前两年龙驭宾天了。
  当然,直到此时,承乾已经正式成为了大唐第三位天子,秦琅也还有些恍惚之感,他真的改变了历史?
  承乾被他扶上了皇位?
  “长孙公。”
  “新皇已经继位,但接下来事情依然还有很多,我们必须得为大行皇帝守护好大唐,绝不能出了差错,三郎你年轻,接下来就要多倚仗你了。”
  向来喜欢揽权的长孙无忌,此时也大感身体吃不消,只能希望年轻的秦琅多加些担子,况且,皇帝临终遗诏,也确实以秦琅为首,所以他这也算是个表态,表明自己会支持女婿。
  秦琅收回心神。
  接下来要做的事情确实还有很多。
  整理了一下思绪,他才开口道,“眼下当务之急,我认为还是要办好大行皇帝的丧葬礼和新皇的登基大典,其它的都可以先放一放,这些不能等。”
  皇帝驾崩后,有三礼,是丧礼、葬礼和祭礼,而新皇继位也有即位仪式和登基大典。
  丧礼是礼制的重要部份。
  而礼制又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左传有言,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礼,是治理国家、安定社稷、使百姓有秩序、使后代有利的大法。
  所以历朝历代,对礼制都是丝毫不敢含糊的。
  眼下国丧,葬前的丧礼,其实也都是有制可依的,都有一套标准的流程,尤其李世民这是大唐第二位崩的天子,前面还有高祖皇帝呢。
  丧礼一般包括宣遗诏、任命山陵五使和其它负责丧葬事务的官员,成服各依尊卑、亲疏成异,穿上不同的丧服,包括宣布大赦、禁国丧期间婚嫁宴乐屠沽等等。
  “讨论一下山陵五使的人选吧!”
  长孙无忌直接道,“三郎是圣人临终指定的辅政之首,自然由你充山陵礼仪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6/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