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2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3/1505

  武媚脑子乱如麻,又浮现了那道身影,突然觉得自己好像犯了天大的错一样。
  自己不再干净了。
  还配再想他吗?
  还没等她恢复平静,这时内常侍已经在旁边催促她离开,莫要打扰圣人休息。
  她悲哀的想起,自己不过是一名五品的才人,连被临幸后躺在皇帝身边多呆会的资格都还没有。
  她准备起来。
  结果徐惠却按住了她。
  徐惠拿锦被将她卷起,然后轻声道,“你不要动,我让人抬你回去,回去后也不要起来,先多平躺一会,最好是臀下垫个枕头,这样能增加怀孕机会。”
  武媚想哭。
  她甚至想说,我根本还没准备好要怀龙种。
  但是内常侍已经不耐烦的过来了,徐惠冲他细声说了几句好话,他才点头同意,然后招来几人,将被卷在锦被里的武媚抬走了。
  暑气依然炎热,锦被虽薄,可被卷在中间,让几人抬着走,武媚依然觉得闷热的要喘不过气来一般。
  被抬出含风殿寝宫,武媚没发现皇帝多看她一眼,没有半分事后的温存,连一个多余的动作都没有。
  想到这,心如刀绞,心若死灰。
  如果是她,定不会如此吧?
  天下人都说,嫁人就要嫁秦郎,秦郎多才又有情,温柔又体贴,据说她的那些妻妾们都和谐相处,她们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人了。
  一路被抬回了自己的房间,宦官们走了。
  屋里静悄悄的。
  侍候她的两个小宫女进来,武媚冷冷的道,“出去。”
  两个小宫女惊惶的赶紧退了出去,并把门关好。
  屋中再次静谧起来。
  武媚一把扯开锦被,然后顾不得撕裂般的疼痛,取出马子坐了上去,捂着脸痛哭起来。
第1249章
秦租界
  博多湾畔。
  秦俊在驻倭总领事秦忠等一群唐商的陪同下,特意来到了湾西。
  浆帆船沿海湾驶入西边一条二三十丈宽的河口,沿河而上,两岸平坦,阡陌相连。
  秦忠介绍道,“这里之前就是几个小渔村,上游些才有一些庄园。河西这块地,北依海湾,西倚两道高陵,东面还有这条江,长约十二三里,宽约四五里,大约是三万来亩大小。”
  随着筑紫国一分为二,加上太宰府的设立,如今博多湾一带成为了倭国西海道最富庶的一块地方,原来海湾畔荒凉的地方,也正在变的热闹起来。
  “这些年,我们不少唐商在这块地上买田置业,大家渐渐聚居一起,成了唐人坊,我们希望公子这次能跟倭国王子谈一下,看能不能把这整块地都买下来,这样一来,也利于我们在这边长远发展。”
  秦俊没急着表态,而是让秦忠他们带着他上了岸,仔细的走遍了这块地。
  地很平坦,西山东江北面海,南面则是两山夹一江。
  北边还有一处不错的深水湾,适合做港口码头。
  西边隔着的山陵其实不算什么大山,两道山陵最高不过百丈,宽也不过六七里。
  两道山陵斜卧,把西面的筑前前原隔开,长不过二十余里,宽不过十余里的筑前前原两面皆山,东面是唐津湾,那里是筑紫分国前唐船最早来的地方。
  后来博多湾设太宰府,这里成为倭国西部新的贸易中心,唐船俱往博多。
  “从这里到博多码头,也就二十里。”
  山河海相隔段,但距离博多又近,相对还独立,交通也方便。
  唐商们看中这里,这些年渐渐买了些地,但当他们想把整片地都买下来,以更方便他们建立一块完整的唐人坊后,倭国方面却有些不太愿意。
  他们只愿意零卖,但价格却越来越贵。
  在倭的唐商也都是非常精明,并不愿意当这冤大头。
  “确实是块好地。”
  秦俊转了一圈后,陪同来的一些秦家管事们也都觉得这块地方很好。如果能把这整块地都买下来,能做的事情可就多多了。
  “买地不如租地。”
  返回船上后,秦俊跟秦忠等一群驻倭商人们开口道。
  “租?”
  “对,但不是普通的租,我们把地租下来,建一个唐租界。”
  租界,这最早是在林邑所立,当初秦琅主政岭南的时候,支持林邑女王回国平乱复辟,事后就在林邑国都所在地隔河相望的几大片河中洲租地为界。
  这个租界可不是普通的租地、佃地了,虽然也付租金,可实际上这却是相当于治外之地的国中之中。
  租界上行驶的是大唐的律法,由大唐的人管理自治,林邑国无权进租界管辖,没有执法权等等。
  可以说,林邑唐租界对于唐商保护很大,而且便于唐商在林邑的发展,林邑租界还使的林邑这些年成为唐商最多的国家,同时林邑都城也成为交州往南,最繁华热闹的一个港口。
  甚至连林邑国的贵族商贾们都喜欢跑到唐租界去居住生活,因为那里的治安远比王城更好,而且也更繁华热闹,被称之为小太平港。
  林邑租界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对于唐商而言,租界里就跟在大唐国内一样。
  而在租界外,不仅要受各种管辖,甚至还得被各种盘剥。但在林邑租界里就没这种情况,因为租界不仅自治,甚至还有租界的武装护卫,甚至连岘港的唐水师也在租界设有办事处,不仅常驻一团陆战队员,水师兵船也经常会过来采买补给以及巡逻等。
  没有哪个敢不开眼的跑到租界来闹事。
  而林邑女王对唐恭顺,也向来与唐商关系友好,虽说租界里的唐商也经常利用租界做点什么走私之类的事情,但女王也多是睁只眼闭只眼的,毕竟对女王来说,唐租界的存在,吸引来了更多的唐商唐货,也让林邑的贸易更进一步。
  如今林邑港做为南洋第一大海港,吸引了多少商货,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可是看的着摸的见的。
  晚上。
  葛城王子设宴招待秦俊一行,在倭大唐商等相陪。
  太宰府中,酒宴几乎完全是仿照中原贵族宴会而置,不过菜式则要简单的多。
  鹿、野猪、鱼、虾、萝卜、豆腐,翻来覆去的就这么几道菜,虽然也做的还算精致,但饮食比起中原大唐来,那真是天壤之别。
  而坐在秦俊身边的秦忠做为倭国通,还向他解释,说今天这宴会规格已经是顶级了,先前倭国招待朝廷派来倭国的册封大使也就这规格。
  还说倭国地小物贫,所以向来节俭,就算是倭王,平时也是九分白米一分豆的杂饭,菜一般就三个,一荤一素一汤。
  “难道就连鸡鸭牛羊也没有?”
  秦俊倒不是喜欢排场,只是觉得在大唐就算是一般小民之家,有客人来了,估计也得弄几个鸡蛋,小地主之家,估计还得再割块腊肉炒,而随便官宦士族人家,有客人那肯定少不了羊肉的。
  如宫廷宴会这样的就不用说了,烤羊烤骆驼那都是等闲了。
  名菜浑羊殁忽,不仅烤羊,羊肚子里还要放只鹅,鹅肚里还要放上肉和糯米。
  而秦俊的叔父秦珣先前授封左卫将军这个三品职时,崔氏还特意举办了一场隆重的烧尾宴,宴请朝中宰相公卿等,菜单总共一百零八道菜,冷菜热菜,煎煮烹炸炖蒸烧,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有山南海北的水果点心,可谓应有尽有。
  对比下,倭国王世子招待他,仅八道只能称上小菜的菜席,确实寒酸,略显不敬。
  “大化天王非常崇佛,所以即位之后便下达了禁令,禁食牛马犬鸡猴五种牲畜,且从每年四至初一到九月三十,禁止食一切宍。其它时间,不禁。”
  孝德天王即位后,居住宫殿改名大化宫,故称大化天王,成为大唐藩属后,奉正朔,使用贞观年号,降号称天王。
  孝德天王崇佛教,轻本土神道教,崇佛这块都能比的上南朝梁那位把自己关在佛寺,然后让朝廷拿巨款来赎的梁武帝了。
  佛教传来中原时,本来并不禁食肉,只是禁五荤,也就是五种香辛料,但梁武帝时就下诏,禁止僧侣吃荤腥,鱼和肉都不让吃了。
  虽然后来小乘教派其实也不完全禁荤腥,小乘教认为三净肉能吃,非三净肉不能吃。
  所谓三净肉,就是我眼不见他被杀时的肉,我耳不听他被杀时哀叫声音的肉,它之死不疑是为我而杀者。
  这三种肉都可以吃。
  不过传入倭国大兴的是大乘佛教,倭王极度崇佛,所以也要求倭国上下禁吃肉。
  不过秦俊却觉得这禁令也有些奇怪,为什么只禁牛马狗鸡猴五种肉?难道他认为这是五荤?
  鸡肉禁,鸭鹅为什么不禁?牛马禁,那羊鹿为什么又不禁,狗和猴禁,猪为什么不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3/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