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2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5/1505

  秦俊听的十分兴奋。
  讲武堂的动员很迅速,全员出动。
  龙石岛本是一处半岛,面积不大,原来也有一些土人部落,讲武堂到来后,便在秦琅卫队的帮助下,展开了对岛上土人的进攻。
  拿着土人练手,实战练兵,讲武堂的学员们成长迅速,通过十几场战争,把土人全都击败,或擒或驱,完全占领了龙石岛,还在岛上建立了讲武堂校区,又开始垦荒屯田。
  许多学员们去信召来自己的家人来岛上定居落户,此时岛上一片欣欣向荣。
  秦琅给讲武堂的命令非常简单,就是指定了一个进攻方向,距离旧金山城西南一百多里的纳苏格布河一带,至于如何打,完全由他们看着办,秦琅只是让他们把秦俊带上。
  秦俊带来的太平号和武安号也都加入这次战斗。
  在简单的商议过后,存恩计划出兵五千人。
  至于为何是五千人,是因为他认为这正好是一个旅的数量。
  他说的这个旅,其实就是大唐野战军团的一个军的编制,相当于是小军。在隋朝的时候,一个军是一万六千人,以队和团为基础单位,步骑都是百人一队,然后步兵二十队一团,骑兵十队一团。
  一个军是四个步兵团,八千人,加上四个骑兵团四千人,另外再配上四个千人的工程、辎重等团,一共就是一万六千人。
  当初杨广征辽东,就是采用的这种大军团制,各团都是纯队,比如八千人的步兵,就有四千人的重步兵,配铁甲持长矛,另四千人则是轻步兵,弓弩手们还配刀盾。
  在纯兵种团以上,组成混合军团,一个军团一万六千人,而当时隋朝第一次征辽时,组建了几十个军团。如宇文述后来进攻平壤,就是九个军团组成的超级军团。
  当年隋朝的这种大军团编制,是基于其强大的国力,靠着精良的装备和充足的补给支撑,打起仗来就是一个字,排山倒海铺天盖地,前排成千上万的长矛手,后面跟着无数的弓弩手,骑兵也是海量。隋朝可不跟你玩什么花队,不会如宋朝那样弓弩太多枪刀太少。有大将就曾上书,说军中一都刀手八人枪手十六,其余七十余人并系弓弩。
  宋军喜欢玩花队,队一级就混编了。
  而隋朝喜欢玩纯兵种,不仅队一级是纯兵,连团一级都是纯兵。
  当然到了唐朝,尤其是进入贞观以后,大唐在李靖李绩秦琼秦琅这些猛将的带领下,揍遍天下无敌手,军事思想也开始变化,在军队的架构组织编配上也开始有调整。
  隋朝喜欢玩大军团作战,到了贞观便开始注重混成协同作战,原来隋朝的军,一军一万六千人,甚至能多达两万人。
  而到了唐朝,军已经缩编了,一个军只有几千人,但在军之上还有大军团约两万人。
  一个大军团下辖七军,中军、左右虞侯军、左右厢军各二。
  唐军以五十人队为基本战术单位,中军四千人,战兵两千八,弩手四百,弓手四百,骑兵一千,跳荡五百、奇兵五百。
  一个大军团,总共是马步战兵一万四千人,共二百八十队战兵,另六千人守辎重。
  过去隋朝军下就是团了,故称军团,团都是纯兵种,比如骑兵四团,分为两千重骑两千轻骑,步兵四团八千,四千重步四千轻步,辎重兵四千,里面不仅有辎重兵,也有工兵和投石车炮兵。
  都是纯步兵组合成军。
  到了贞观时,改了,军下面还有军,这个军就相当于是一个混成旅,中军中千人,虞侯军才两千八,都含有马步兵种混编,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过去隋军是大军团作战,至少一个军团为一个战术单位。
第1210章
少帅
  但唐朝改成一个混成军就是一个战术单位,从过去起码一万六到两万人,降到现在几千人就可以独挡一面承担作战任务了。
  这种战术思维,其实跟二战后老美的已经很像了,老美也是在团以上,就开始多兵种合成,搞混成旅混成师,步车炮混成。
  大唐的这种思想很先进,也充分说明唐军实力很强,否则没这个底气几千人就可成军独挡一面。
  吕宋成为了朝廷的海外都督府,可拥兵马,秦琅现在是设军镇,以防御使统领,以封臣骑士的家兵为主。
  “我们出兵五千,按中军例,战兵两千八,其中骑兵一千,重步兵一千,轻步兵八百。另外工兵、砲兵以及辎重兵一千二,再加上水兵、船员一千,共计五千。”
  这样组成一支部队不称军而称旅,下辖骑兵营、水兵营和步兵营、辅兵营等,按四队二百人一团,骑兵一营辖五个团,步兵则分为轻步两营,重步兵五团,轻步兵四团。
  工兵、砲兵、辎重兵各两团。
  水兵这边,以秦俊的太平号战列舰、武安号护卫舰为主力,另外讲武堂的石龙号护卫舰,以及旧金山号驱逐舰也加入此次战斗序列,还将调来数艘运输舰和若干快艇等。
  “我们这次不仅仅是绕到敌后小打小闹,我们不仅得绕后攻击,还得在那里建立起我们的据点,要修建起一座要塞,以长期据守。”
  秦俊问,“可讲武堂才一千学兵?”
  “召骑士们前来作战!”
  讲武堂在吕宋属于一个军事单位,级别还挺高。秦琅把吕宋划分成若干个军镇,相当于是大军区,下面有军分区。
  讲武堂就相当于是一个大军区,石龙岛和周边地区,军事都归其统领。
  秦琅是兼任石龙岛的校长的,目前日常事务是由总教头秦存恩负责,他不仅负责岛上讲武堂的教学情况,也因此兼任石龙镇的防御副使。
  在石龙镇这个军区内的军事力量,受封骑士以及点选的武士,包括乡勇民兵,都在其统辖之内的。
  他可以根据秦琅的命令,下发征召命令。
  按战事规模需要,要求军镇内有服兵役义务的采邑骑士、武士、民兵等要求出动一定兵员。
  “我们这次一千学兵全拉出去,另外还差四千人,除去大郎你带来的两条船上的士兵和水手,剩下的三千多人,我们会优先征召骑士。”
  一级的骑士,也就是羽骑尉,要出一个骑兵,两个有甲步兵。大概的出兵比例就是按其田产,五百亩出一个骑兵两个步兵,按这样的比例征召。
  骑士们有服兵役的义务,而且有规定的数量,比如一个最低的羽骑尉,最高要出一个骑兵四个有甲步兵,甚至需要的时候,还得出若干民夫青壮。
  当然,秦琅也规定,这种兵役虽是义务免费的,但一年最高不超过三个月九十天,如果超过需要补偿,可减免税赋。而且尽量避免在农忙的时候征召出兵。
  存恩派出骑科的学兵出去送信传令的时候,让他们告诉军镇内的骑士们,“备好军械、干粮,限五日内到达石龙岛集结,谁若误期,军法处置。若是甲械不齐,兵员不足,都要处罚的。”
  “再告诉他们,这次出兵不会亏本的,咱们到了目的地,攻占的巴朗盖村寨、大家屋社,人口财货牲畜等所有战利品,到时三分之一上缴第下,三分之一留军镇,三分之一拿出来大家分赏。”
  “破一个村子,就能掳得上百口人,拉到旧金山港,转手就能卖三五千贯钱,这么好的机会,可是难得。”
  秦存恩的学生骑兵四出,前往通知军镇下每一个骑士们。
  等待骑士集结的时间里,岛上也开始加紧把军用物资装船,船队汇集港口,将大量的军械、粮草等装上船。
  限期五天,但在第三天日落前,征召的骑士们已经都带着手下到了。
  本来只征召三千多人,结果却比征召的来的多,足来了近五千人。
  许多骑士接到征召令后,都多带了兵来。
  有最低级羽骑尉,本只需要自己来再带两个有甲步兵就好了,结果他们好些人都带了不止两个,甚至有些羽骑尉直接来了好几个骑兵。
  存恩见此场面,倒也没拒绝。
  他没再直接按中军两千八战兵编,而是改成左右两虞侯军,每军两千八百人,其中战兵各一千九,战队七十六队,各三十八队。
  每军骑兵十队五百人,编为重骑兵一团四队二百,轻骑兵二团六队三百。
  重步兵跳荡团两团,各二百人,为第一线列突击重步兵。
  重步兵奇兵团两团,各二百人,为第二线列预备队重步兵。
  轻步兵弩兵团两团,各一百五十人,为前锋多用途步兵。
  轻步兵弓箭兵两团,各一百五十人,为前置轻步兵。
  另辅兵中有工兵一团二百,砲兵一团二百,辎重兵两团四百。
  两军总共五千六,战兵三千八,再配上船舰水师人员,最后超过了六千。
  秦存恩最后不得不留下了部份人,只带了六千六百人从石龙岛龙口港出发。
  这支军团,由秦俊出任行军总管。
  存恩任行军长史兼左虞侯总管,存贤任行军司马兼右虞侯总管,虽然秦俊婉拒数次,觉得自己不适合担任总管,但存恩却认为秦俊为秦琅长子,本身也是世封武安刺史,又有郡公爵位在身,既然他参与这次行动,就应当由他来当总管。
  当然,实际军事行动指挥上,可由存恩两人负责协助。
  说白也只是虚名挂帅。
  最后秦俊勉强同意挂这个帅,各团、队的校尉、队头之职,则由那些有军事经验的骑士或是讲武堂里的教官们担任。
  这支军队的装备都很不错。
  骑士们身上不仅有棉甲在身,还大多有铁索子甲,他们带来的扈从骑兵一般也都有棉甲,步兵也都配有棉甲或皮甲。
  武器方面,重步兵有长矛两杆,弓一把,箭三十支,弦两条,外加横刀一把,盾牌一面。
  轻步兵则除了自己的弓或弩外,还要配备长枪一支、横刀一把,还有盾牌一面。
  骑兵们也都有长矛、角弓以及鞭锏、盾牌等。
  装备这块,都完全不输于府兵,这些装备中,棉甲和锁甲都是秦家在林邑的武器厂制造,之前都主要是供给林邑女王的禁卫军以及秦家的海外佣兵的。
  在林邑打造武器,有女王的关系,没有限制,让秦家这些年培养了不少工匠工人,储备了不错的技术,其产能也不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5/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