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1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9/1505

  从东晋永嘉时黔州地区没入蛮夷之手,再到田宗显任刺史,其实已经经过了二百八十年了。
  而田家父子又统治了六十年。
  不过也因为田宗显的这个特殊身份和手段,使的田氏在黔中比较特殊,一方面他天然亲中原朝廷,毕竟曾经是中原派过去的官员,只是当时黔中不稳,所以田宗仁在黔中任职时间较长,后来遇到天下大乱,便自称总管了。
  归附唐朝后,也依然得继续统治,并在田宗显死后,许子承父业。
  而另一边,田家跟涪陵蛮田氏联宗结亲,自称一家人,然后又以同样的理由,把其它几支田氏蛮也联合起来,这让田宗显父子比起其它中原曾任命的流官,在黔中拥有难得的基础。
  他们父子在黔中数十年,也确实深得当地蛮夷拥戴的,这也是他们能得以父子俩前后镇守六十年的原因。
  也因此,做为第三代的田阳明与他的父祖一样,更亲唐,而且相对起谢赵等那些在黔地千年的豪强来说,眼光格局也更大一些。
  谢氏赵氏罗氏等来看这渝播道,可能会感叹这是一条金银之路,川流不息的商贾,运输不绝的货物,那都是财富。
  但田阳明却看的是是这些金银财富后面,展示出的是大唐朝廷的强大实力。
  能硬生生的把盐价打下几倍,能几倍的输入盐,能把粮食布匹等源源不断的输入进来,能够不向黔中百姓强征暴敛就能供应的起入黔的几万兵马,还能维持更多数量的移民,这无不彰显出朝廷的强大。
  所以处于黔中乌江以北地区的田氏,本来是被朝廷冲击最强的一家,可他们却始终没有什么大的动作。
  甚至当初秦琅要田惟康调任思州刺史,他也没有半点反抗。
  当年田家拥有十五州之地,后来田惟康平渝州乱,还又得了两州,可这几年朝廷改土归流,对田氏的地盘几经调整,不管怎么改,田家都始终表示遵从。
  这份恭敬,水西罗氏水东谢氏等还曾嘲讽田家软弱,说自田宗显死后,田家后继无人了。
  可他们却不想想,田惟康当年奉诏领兵攻萧铣,能连夺五州四镇,渝州人造反,他也能连夺两州,岂是简单的?
  他只是比一般人眼光看的长远一点,没有只盯着黔中这片地方,而是能看到黔中之外的中原,深知中原的强大。
  隋末大乱时,田家父子可以关起门来当土皇帝,割据一方,但一旦中原一统,他们就绝不敢再有半分妄想。
  可以说,田氏父子的态度,对整个黔中豪强们对朝廷的态度影响是很大的。
  “你们田家对大唐的功劳,皇帝是心里一直记着的,这次黔中动乱,田氏的忠心,皇帝也看在眼中。”秦琅望着田阳明缓缓的说道。
  听到这话,田阳明不由的呼吸急促了几分。
  “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圣人向来赏赐分明,田氏忠贞,值得嘉奖。”
  “圣人旨意,赐封田惟康思国公,世封费州刺史,另授其嫡长子田阳明费州兵曹参军事职,授次子田昭阳左领军卫左翊卫!”
  费州在思州之南,后世之思南,领二县,地方很小。之前并入思州,这次特意又再设置,目的就是用来安抚田氏。
  特意把费州做为田家的世封州,不过虽说是给世封州,可大唐的世封刺史,跟田家以前割据一方还是大不相同的。
  别的不说,朝廷把田家控制的地盘,左折腾右折腾,今天拆明天并的,弄到现在主要就剩下了黔州和思州两个大州,其余的多被省并,要么裁撤,要么并入到其它州。
  反正原本田宗显田惟康在黔州经营了近六十年,如今却被迁到了上游思州,西面的涪陵、渝州这长江东岸之地,更是早被划入了山南西道。北面的施州,又划入了湖北道。
  大娄山以西的溱州、南州也都划出去了,播州更是早就成了朝廷重点经营的桥头堡。
  夷州也另任命官员。
  “圣人本打算任命你为黔州刺史的,只是考虑你还年轻,没有功绩资历,怕难服众,所以先任命你为费州兵曹参军再锻炼几年,黔州另从朝中调派干吏管理,等将来公子在费州做出实绩来,再授为黔州刺史也没有人反对了。”
  田阳明秒懂。
  田家原来是黔中诸豪强中地盘最广的,甚至一度都已经西接长江,东临沅江,南至内江,北抵清夷江。
  可现在朝廷意思是只给田家留下思州和费州,这费州其实还是从思州再拆出来的,仅有两县,做为田家的世封州。
  田惟康任思州刺史,世封却是费州。
  而朝廷给费州世封的交换条件,是要田家把黔州彻底交出去。
  来之前,他父亲找他彻底长谈过,父子俩对于黔中的未来局势,有过深入交淡,田惟康老了,田阳明也已经成熟,对于如今黔中剧烈激荡的变局,两人虽忧心忡忡,却也认为只能坦然接受,并积极服从。
  滇东爨氏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以如今大唐朝廷之威势,别说田家其实只在涪陵江经营了六十年,就是如谢赵等一样经营了六百年甚至一千年,都抗拒不了朝廷。
  仅仅是一条渝播道,就显示出了朝廷强大的能力,黔中虽偏远,但朝廷依然能够轻松的输入无数盐粮物资,可以轻松的维持一支数万人的精锐大军长期驻扎。
  所以田氏真要是看不清局势对抗中原,那么朝廷能够很轻松的派出十万甚至是二十万的军队入黔中作战,且完全不惧任何后勤补给问题。
  这就是最可怕的,当黔中的高山险水也无法影响朝廷的补给运输,那谁还有本事对抗的了朝廷的大军?
  虽说六十年基业,就要这样拱手交出去总是让人不甘,但大势如此,总不能逆势而上。
  一个思国公,一个世封费州刺史,再加上一个思州刺史,也算是对田家还不错的安抚了。
  “田家誓死效忠圣人!”田阳明不敢有丝毫的迟疑,否则他真怕面前这个满面春风的战神,一翻脸就把田家给彻底的灭掉了,他毫不怀疑对方有这样的能力。
第1152章
遵王之义
  秦琅沿着繁忙的交通运输线一路前进。
  自渝州到播州的道路已经十分平坦空阔,能够行万人大军,越过大娄山口,直入遵义。
  “春秋之时,播州原为夜郎东北小君长国鳖国,秦统一天下后,以鳖国置鳖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唐蒙出使夜郎置犍为郡……”
  已经愉快接受了费州兵曹一职的田阳明热情的充当着向导,指着前面的遵义城介绍着,“武德三年,改牂柯县为建安县,领属今县地。到贞观九年,以乌江北岸地置郎州,辖恭水、高山等六县。十一年,以原郎州地改名播州!”
  “十四年,又改恭水为罗蒙。”
  秦琅指着远处的城墙,“从现在起,罗蒙改名为遵义县。”
  “遵义!”田阳明念着这个新名字,一时没明白这次改名的用意。
  “遵义之名,有两个意思。其一,出自尚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乃是当遵先王之正义,以治民之意。”
  田阳明马上赞叹道,“这个好,确实当遵王之义。”
  黔中刚出了封藩皇子造反这样恶劣的事情,皇帝因此要给播州所在县改个名字,很恰当。
  “不知,另一层意思是?”
  “东汉初,公孙述自称白帝于蜀,此地牂柯郡大姓功曹谢暹反对,遣使远道投奔汉光武帝,因此被封为义郎,故此遵义,也有遵循义郎作为,赞此地曾拥护中央王朝之意也。”
  “啊,这个也好,遵义之民确实向来拥护中央的,改此遵义之名,名符其实也。”
  播州是大将军虢国公张士贵的世封之地,当初皇帝选择这位潜邸心腹大将前来此镇守,也是大有深意的。播州本就是黔中门户,临近渝州,靠近长江,渝播之间本就有一条通道,加以整修后就能成为一条大道。
  再者,播州的地理条件非常好,首先就是十分险峻,地处西南高原,介于川贵湘之间,山川深阻,地势险要,境内大娄山向西南向东北,横亘其间,为一道天然屏障。
  因此只要扼守关隘,那么便是退可守,进可攻。
  既有大道相连渝州,也可迅速南接矩州,而一旦闭关锁门,则也是万夫莫开。
  娄山关、黑水关、三渡关、板角关、崖门关、桑木关、洛蒙关、大洪关、老君关、乌江关、茶山关、黄滩关、半隘关等十三道关城将播州环绕保护,如铜墙铁壁。
  而播州又有丰富的铁矿和铜矿资源,储量惊人,方便打造军器,铸造钱币。另一方面,播州虽说境内有大娄山,却又有许多肥沃的山陵坝子,适合农耕种植,完全能够自给自足。
  这样的一处地方,简直就是屯兵驻守的战略宝地,朝廷在此屯驻一军,就算黔中大乱,可有播州在手,也能成为定海神针。
  一个易守难攻,却又还交通方便,又不怕经济、军事双重封锁的地方,背后又有中原朝廷为倚仗,自然就成为威慑黔中地区的首选。
  晚唐时杨氏出兵攻南诏之后,镇守播州,便开启了杨家家族镇守播州六百余年的历史,不管此后五代宋元明如何更替,反正杨家一直都是播州之主。
  当初秦琅向李世民提议在边荒行世封之制时,也正是从播州杨氏的历史中有的灵感,他认为杨氏镇播州的历史,表明这种制度在落后的偏远边地,其实还是很有用的。
  只可惜李世民终究还是小气了,世封制没推行几年就彻底走了样。
  杨家镇守播州,能传六百年,靠的就是在播州说一不二的特权,是军政一把抓,完全就是一方诸侯。
  可大唐却不肯给这样的权力,所谓世封制度,如今完全荒腔走板了,虽说也还是有不少实利,但与这种能割据一方的诸侯相比,就差太多了。
  其实在秦琅看来,在这种偏远的地区,哪怕诸侯最后会成为割据者,但其实并不是坏处。
  就好比大唐经历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可实际上此后唐朝还能延续一百多年,完全就是靠着藩镇支撑的。藩镇不仅有河朔割据型藩镇,也有许多拱卫朝廷的藩镇,以及东南提供赋税的藩镇。
  若不是晚唐时各个藩镇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大唐中央反而有可能灭亡的更快。
  这就好比中唐之后,大唐长安都被异族攻进去好多次了,但还能硬是捱了一年又一年,生生撑了百多年一样。
  而如大明朝,却是突然而崩溃灭亡。
  尤其是偏远边疆,特别是西南这种边疆之地,蛮夷遍地,这种诸侯其实有更多的积极意义的,同样是大明,黔国公沐家镇守云南,虽非藩镇,却实际起着藩镇镇守的积极作用,对于大明稳定云贵地区,就有很好的帮助。
  可惜李世民舍不得。
  既然如此,秦琅也就只好谋求去海外发展了。
  进入遵义城中,秦琅在此也只是略做休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9/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