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1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6/1505

  太子承乾在定州监国,如今正赶来天津行在,在东征期间,太子表现还是不错的,办事有条不紊。
  对于如今朝中政事堂宰相人数少这个事情,承乾也派人来跟秦琅提起,承乾想提拔许敬宗入政事堂,许敬宗也是在这次留守之列,不知道怎么的跟太子关系突飞猛进,已经深得太子信任。
  长孙无忌也来找过秦琅,他想举荐褚遂良接任岑文本留下的翰林大学士空缺。做为交换,他愿意支持秦琅举荐一个人接替李大亮留下的右仆射空缺。
  围绕着中枢空出的几个关键位置,如今各方势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且都在拉拢秦琅,希望得到秦琅这位天子宠臣的支持。
  对于这些人,秦琅虽然也大都见了,可全都只是表示这等大事自己肯定帮不了忙,但也愿意尽力。
  其实秦琅这次回朝,不是求更进一步,而是在寻思着如何金蝉脱壳。
  对于朝中的这些,秦琅其实已经没多少心思了。
  皇帝这些天一直驻跸天津,没急着返回洛阳,整天在跟房玄龄长孙无忌他们在研究辽东,研究着在辽东授勋封土给勋臣将士们一事。
  秦琅也没什么心思参与。
  对于他来说,皇帝的这次授勋封土计划,其实也就算是先前世封制的细化或是普及版,之前的世封只限于实封国公以上功臣以及皇家宗室,而现在则要普及到获勋的所有勋官阶层。
  只是勋官们得到的勋土要少的多,从几百亩到几千亩不等。
  当然,连十二等勋官都能得到勋土,那大唐九等爵位,自然也都能得到一份更大的爵土。
  可这些对秦琅的吸引力都不大。
  有了吕宋这么大一块治外之地,辽东那几百几千亩的土地,还如何能吸引的了他?
  “前面怎么有欢呼声?”
  “好像是监国太子抵津了!”
  ……
  腊月初一日,太子自定州抵达天津,皇帝披着那件褐色袍见太子,完成了自己当初的诺言。
  “儿臣请圣人赐下此袍珍藏!”
  李世民笑着应允。
  父子俩相别几个月,这会再见,居然感情大好,之前的许多隔阂别扭似乎也都消去许多。
  当夜行在御宴。
  众功臣百官赐宴。
  天津城物资丰富,御宴也十分丰盛。
  随太子赶来的知中书省事魏征也没有规谏天子奢华,谁会在天子亲征辽东大胜的情况下坏气氛呢?
  相比起此等大捷,收复失陷二百余年的辽东城等,这算什么。
  更何况,做为河北地主,崔卢郑李几家谁小气?尤其是天子再次扬威之时,各家都在比拼财力,他们向行在捐献了无数物资,一个赛一个的在向天子展示忠诚。
  这些千百年的豪门士族,此时在天子面前却无比的温驯,温驯的跟猫一样,不断的在天子脚下磨蹭着,甚至翻个身露出肚皮来。
  几家现在没有半点对抗天子的想法和胆量,他们只想着如何能够让自己也进入大唐的决策中枢。
  五姓七家,连大唐政事堂都没有一席之位,如何敢称门阀?
  虽然他们这些年通过联姻等,也支持了几位宰相,但那如何比的上自己家的人坐上相位?
  为了一个相位,他们不惜一切。
  只可惜他们的这些想法,早被李世民看透了。
  那位了不得的君王,故意在钓五姓七家的鱼,既用又压,就是不让他们如意。
  不过秦琅也知道,李家天子打压关东士族,其实也压不了几年的,历史上,高宗武则天时代,完成了关陇门阀最后的一记绝杀,将他们彻底打入尘埃,也一度把五姓七家彻底的踩进泥底。
  但是,要不了多久,五姓七家最终凭借着科举制度,完成了逆袭,从唐初五姓七家无一入中枢为相,到后来宰相半数皆是五姓子,从五大士族到后来的八大门阀,几乎垄断宰相之位,士族门阀政治,也在中晚唐时走到了巅峰。
  这是制度的使然。
  天下承平,必然慢慢就是文官士大夫的天下。
  而唐朝的科举制度,造就的正是那些千百年的名门士族的进一步强大,只有到了宋明时代的科举制度,才使的旧士族难以为继,而是形成了全新的士大夫阶层,不再以家族门阀为特点。
  宴会上,一众军功新贵们和山东关陇士族等泾渭分明的坐立两边,可大家谈论的却都是辽东的土地。
  贞观新制不抑兼并,贵族名门都热爱土地,喜欢兼并。
  只是这些年中原的土地兼并成本越来越高,高昂的土地流转契税、地租等都在限制着他们的兼并扩张,可如今辽东出现了这么大一块蛋糕,谁还能按捺的住?
  贵族门阀们有权有势也不缺钱,但是没有谁会喜欢把钱存进银行,或是扔在地窖里发霉,他们更喜欢把工商赚来的钱变成土地,只有土地才让他们觉得最踏实。
  哪怕土地持有的成本越来越高,契税、地税、义仓粮、摊丁入亩等,都无法打消他们的这种激情。
  不论是新贵还是旧阀,又或是士族高门,哪家不是地主呢?
  哪怕如今年年太平丰收,田地里的粮食并不值钱,但所有人看中的都不是土地上表面的那点产出了,他们看中的是土地的根本。地里产出的粮食,只能算是附加的一点可有可无的收益罢了。
  土地就跟人一样重要。
  如今贵族名门们除了喜欢抢地,就是买人。到处买奴隶,买奴隶比雇佣工人短期成本高,但远期收益高,家家都买人。
  那些大贵族谁家不是成千上万的奴隶?
  虽然朝廷对于奴隶买卖跟田地一样并不完全限制,只是通过一些律法,使的持有的成本提升,但也架不住大家的热情。
  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既刺激着贵族豪强们,也在刺激着朝廷的对外扩张主义。
  中原的土地价格不断提升,于是大量的底层百姓,纷纷把手中本就不多的土地卖掉,选择去边疆落户,重新授分田地,获得足额的均田授地,甚至在一些更偏僻的边地,他们还能跑马圈地,只要你能够垦荒的了,那你能垦多少都是你的。
  另一方面,中原的大兼并,也促进了城镇经济,繁荣了工商产业,大量的人力进入了工商业,许多有技术的匠人干脆放弃了种地,彻底的成了产业工人。
  现在的大唐,表现的繁荣之下,是有些奇特的景象。
  中原之地,贵族豪强们的庄园阡陌接连,遍地都是大块的庄园,主要都是庄园种植,已经很少有那种小块的散地了,而遍地开花的城镇工商业,也异常的繁荣,到处都是已经弃地的产业工人。
  在边疆地区,则是大量外迁的百姓,他们背井离乡,在这里换取成为一个土地充足的新兴拓边地主,在这里白手打拼。
  大唐的周边地区,那些什么胡戎蛮夷,如今正在一个个变成大唐的治下编户齐民,迅速的融入大唐,游牧的部族也开始划分了牧场定点游牧,山夷也迁下山开始耕作,甚至是走入工坊。
  大唐向全世界输出自己的文化、价值观,李世民正在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这一套推向极致。
第1140章
圣人托孤
  “你来接替李大亮留下的空缺如何?以检校中书令加尚书右仆射摄吏部尚书?”
  皇帝躺在病榻之上,神情有些憔悴。
  御医正在为皇帝治疗背疮,就在御宴过后,天子准备启程南下洛阳时,突然背生了一个疮,这个疮迅速恶化,肿大的如同一个鹅蛋般大,让皇帝不得不暂停行程。
  许敬宗请求为皇帝吮疮。
  皇帝拒绝了。
  然后太子请求为天子吮疮,皇帝欣慰的同意了。此时皇帝跟秦琅在谈话,太子就在那里为皇帝吮疮中脓血,看的秦琅都想吐。
  太子为天子吮疮,也是有典故的,当年西汉文帝也长过疮,当时文帝最宠信的臣子邓通便亲自为文帝吮疮血,不过据说文帝的疮不是长在背上,而是痔疮。文帝痛的钻心,整天伏卧床上,宠臣邓通在旁边看的心疼,于是为文帝吮疮,说来也奇怪,文帝居然还真就觉得疼痛大减。
  后来文帝问邓通,你说天下谁最爱我?邓通说那自然是太子啊,这时正好太子进来问安,文帝便说你能为朕吮疮太子可不能。太子没法,只能也为皇帝吮疮,但是嘴还没碰到疮口就恶心的吐了起来,文帝看了大为不满。
  后来文帝驾崩,太子即位是为汉景帝。景帝一直记恨着当年那事,便将邓通夺职,并追夺了当年文帝赐予邓通的铜山,抄没他的所有家产,最后让他饿死街头了。
  正因有这么一个典故,所以许敬宗表示要为皇帝允疮后,太子只能亲自上场以示对皇帝的孝顺。
  幸好李世民得的是背疮不是痔疮,否则估计许敬宗就彻底得罪太子了。
  不过太子这一举动,倒是让李世民对儿子前嫌尽释,能为父亲吮疮,这可是连当年景帝都不曾做到的事情。
  秦琅在一边观察皇帝的背疮,这些天他也仔细观察研究过皇帝这个突然长出来的疮,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李世民成了马周的糖友,他也得糖尿病了,而且还挺严重,皇帝亲征辽东,导致了病情加重,行军之中,长出了这么一个背疮。
  历史上长背疮的名人很多,而且这病要了许多名人的命,比如项羽的亚父范增就是疽发背而死,再比如东汉三国时刘焉刘表两人,都是疽发背而亡。
  再比如曹操的千里驹曹休,再比如大明开国名将徐达,都是长疮死的。
  背疮死亡率高,据说还是因为这时代治疗感染这块医术不行。
  反正李世民的这个疮,使的行在一时万分紧张。
  连李世民都十分悲观,心情沉重,认为自己已经时日无多,所以这些天,天天召见大臣,开始安排后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6/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