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0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3/1505

  ……
  噶尔东赞汗湿衣襟,当初吹牛有多狠,如今打脸就有多疼。谁能想到,二十万众兵临城下,结果会是这样的结果呢。
  “话说的挺狠啊,不过这话是不是酒后所言,太过狂妄了些了。”
  东赞赶紧拜伏于地,再次请罪。
  “愿向唐家天子献黄金一万两,马五千匹以赔礼,望唐家谅解。”
  “东赞啊,你吹牛的本事很厉害,怎么还这么会讨价还价?你不是吐蕃的内大臣吗,什么时候还兼管贸易买卖了?”
  “放肆!”
  秦琅重重一拍桌子,大吼一声。
  门口站立的亲兵立即扑进来,拔刀围住。
  东赞面色大变。
  “当我大唐是菜市场了?”
  “魏公息怒,且息怒。”
  “就凭你们,也敢威胁大唐,还想强娶大唐公主?凭你们也配?”秦琅冷声喝道,“来人,把这个虏贼拖下去,砍了,把首级交给其随从带回去给弃宗农,告诉他,天子一怒,血流漂杵,让他洗干净脖子等死吧!”
  亲兵上来拖禄东赞。
  禄东赞吓的要死,真怕被拖出去砍了。
  “请魏公听下使解释!”
  “吐蕃愿意赔偿黄金一万两,白银两万两,另马一万匹,牛两万头……”
  “我们还愿意将吐蕃尊贵的公主下嫁大唐天子!”
  “呸!谁稀罕?”秦琅不屑的道,“就你小蕃丑虏的酋长之女,也敢自称公主?你们也配用下嫁二字?弃宗农之女,连做圣人洗脚婢都不够格。”
  东赞真急了。
  “请魏公宽恕!”
  秦琅挥了挥手,让亲兵退下。
  “要想让大唐谅解可不容易,得拿出真正的诚意,而不是你说的这点东西。我先开个条件,你们做到了之后再来谈,否则,兵戎相见吧。”
  “魏公请说,我们一定做到。”
  “其一,弃宗农敢反叛大唐,入寇松州,国内肯定有重要的贵族官员挑唆,且一定是九大臣里的,我不知道是谁,但大唐绝不宽恕,因此这第一个条件,把九大臣里这挑唆反唐的杀了,将人头送来。”
  “其二,弃宗农之女送到洛阳,便为太子婢妾吧,给天子做婢,还不够格。”
  “其三,赔偿黄金一万两,白银两万两,良马一万匹,牛两万头,再加羊五万只,再加一万奴隶吧。”
  “其四,以后每年向大唐进贡黄金三千两,银一万两,牛马各五千。”
  “其五……”
  禄东赞拜伏在地上,越听越心惊,瑟瑟发抖。
第1079章
边功
  剑南奏捷,皇帝大悦。
  萧瑀陈叔达等几位老臣等听完捷报,也是抚须大喜,纷纷恭贺皇帝。
  “区区小蕃,也敢狂妄如此,早先秦琼不止一次提醒朕,让朕警戒小蕃,朕没太放心上去,想不到他们还真狂妄无边,竟敢入寇松州。”
  萧瑀抚着白须,对吐蕃入寇没怎么放心上,毕竟虽来势汹汹号称二十万之众,可却连松州的关隘都攻不破一座,松州城都没看到,就死伤三万了,这充分说明吐蕃实力太弱。
  连党项羌都不如,更别说跟吐谷浑比了。
  相当初,吐谷浑几次入寇叛乱,那也都是直接攻到了河西凉州或是陇右鄯州城下,也曾打到叠岷。
  就连党项叛乱,也都一度杀到了武州,都快打到山南,攻入蜀中了,在松扶文武宕芳叠岷洮诸州烧杀抢掠了一大圈,虽说最后也被秦琅打的跪地求饶,可确实也是有些本事的。
  现在这什么小蕃,喊的很凶,人也挺多,二十余万众,千里迢迢跑过来,结果在松州门口就让揍的鼻青脸肿一下子死三万余,这说明什么,说明吐蕃也就是嘴巴强而已。
  对于这种大捷,萧瑀觉得都不值一提,跟秦琅在岭南,在南中打的那些平蛮之仗,有什么区别嘛,都是欺负蛮子,胜之都不武,更不值夸耀了。
  胜了才应当,败了才有问题呢,甚至胜绩小了,都没什么可说的。
  反正萧瑀这样的致仕老宰相,从来也没关注过吐蕃,本身对军事这块也不是很了解。
  倒是司徒、卫国公李靖在细看过战报后,却是看出不少东西来的,秦琅这胜利看似轻松,但并不简单,主要还是前期故意示弱诱敌深入,然后凭松州关隘之险来个以逸待劳,据险而守,这才能打出一千对三万的战损比。
  赢吐蕃确实没什么,但能以一千对三万的战损比,可就不得了了,就算是李靖自己出马,他觉得也未必能打出更漂亮的战损比来了。
  “秦魏公用兵,越来越了得了,早些年用兵还喜用险用奇,如今却已经是大气浑然,稳如磐石了。”
  秦琅的捷报后面,自然也附有一封秦琼的遗表,另外还有一封他关于对吐蕃后续用兵的计划方略,都是直呈皇帝御览的。
  李世民看过秦琼那封遗表,这是秦琼临终之际写下的,大约万言,看其中笔墨,似是写了好些天,字迹都已经有些潦草,说的内容也有些絮叨了。
  甚至有些地方还几次重复等。
  可里面透露的却是情真意切,秦琼临终之际跟皇帝追忆了往昔峥嵘岁月,然后又提到了吐蕃的威胁,甚至还提到了太子承乾,劝说皇帝多给太子一些时间和耐心,多选些忠直良臣辅佐太子。
  对于秦家,秦琼反而说的不多,甚至提出说嫡子秦珣文弱,没有将才武力,怕不能为大唐为陛下镇守松州,提出死后将世封松州归还朝廷的想法,对于几个庶出子也皆得皇帝圣恩而封公侯之事,秦琼觉得惶恐不安,希望皇帝也能收回这些公侯之爵。
  秦琼临死,也没有在最后的遗表中为自己求什么身后名,更没为儿女们谋什么功名爵位。
  他说自己一生征战,还能安享太平,死在榻上,已是天大的幸运,临死就是有些放心不下秦琅,说秦琅年轻而居高位,怕是福禄难久,所以他希望皇帝为保全秦琅也为保全秦家之故,能够念他们父子的一点旧功,让秦琅就留在岭南边地,让他在岭南踏踏实实的镇边个二十年,好好磨砺一下,打磨下性子,也多做些实事。
  将来留给太子使用,以免过早折断。
  都是肺腑之言,也是临终之言。
  李世民看完后,心情沉重。
  对于秦琅的对吐蕃聚歼方略,李世民看过后交给了李靖。
  这位大器晚成,如今花白胡须,手里还拄了一个龙头杖的司徒,看完后忍不住点头。
  “计划很不错,缜密不疏,吐蕃这次估计插翅难飞了。”
  李靖觉得秦琅的计划没有问题,很好,甚至很完美,河曲伏击聚歼,完美的战场,完美的计划。
  只是萧瑀陈叔达等几位老臣看过后,却并不这么看好。
  尤其是向来嘴快的萧瑀,曾经说自己是梁朝天子后,隋朝皇后弟,大唐左仆射,天子亲家翁,是敢在金殿之上跟其它宰相争吵的直接撸起袖子开打的人。
  此时虽说六十多岁了,但脾气是一点没改,本来以他这个年纪,继续当宰相也还算年轻的,可这位也就因为臭脾气,数拜数罢,如今直接就在西都养老了。
  “圣人,老臣以为秦琅此计划太过,吐蕃狂妄入寇松州,然则在松州碰的头破血流,这已是得了教训,现在既然他们请罪求和,那自然应允,岂能一边假装应允和议,一面却又调兵遣将的暗里计划伏击?”
  “吐蕃虽狂妄,但我大唐不能无信也,况且秦琅之计划,臣也不认为就是万无一失的,河曲羌地,本就偏远不毛,集结数十万兵马,岂是易事?再者,若按秦琅计划,要聚集剑南、山南、云南,以及关中陇右青海的诸路兵马,再加上诸羌兵马,甚至还要发河西、安西之兵,请问,这得耗费多少钱粮?”
  “吐蕃既知罪求和,当应允也,非要用兵于边荒,耗费巨大,且到时如此大战,就算胜了,又得死伤多少将士,朝廷得花费多少抚恤伤残?再者,战死就不能复生,生养一人到养大,再到培养训练成一个精锐将士,得花费多少年时间,多少钱财?”
  “臣今日斗胆,要批评圣人,近些年已有穷兵黩武的倾向了,大唐是强盛了,可也并非就已经强到能穷兵黩武的境地,况且就算真强盛到那种实力,也不该有穷兵黩武之念,前朝时隋文帝统一天下,结束三百年之分裂动荡,重开太平,建开皇之治,让天下重现太平盛世,然炀帝继位不过数年,便开始东征西讨,最后结局圣人也是知道的,难道如今圣人想重蹈覆辙?”
  这话说的很不客气,也一如继往的是萧瑀的风格。
  本来心情挺好的皇帝,也不由的皱起了眉头。
  偏偏萧瑀才不管你皇帝的喜爱,他既然开了口就不会停。
  他态度鲜明,坚决反对秦琅的这个聚歼吐蕃计划,认为不合适,不是从军事角度反驳,而是从其它各个角度反驳,你皇帝同意那就是穷兵黩武,就是不仁,就是无信,就是不顾天下百姓死活,就是杨广那样的昏君。
  而秦琅是个战争贩子,故意制造战争以谋功绩。
  不管打的赢打不赢,都不该打,就算真能灭掉吐蕃二十万众,也不能打。
  虽然有些胡搅蛮缠,可确实又是有些道理的,而且萧瑀的这种观点,其实在朝中还是很有市场的。
  吐蕃都已经吃亏了,也意识到大唐的强大,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今肯来请罪议和,那就接受啊,不战而屈人之兵,多好。
  为什么非要打,打仗不死人啊,打仗不费钱粮啊,哪个兵不是爹生娘养的啊,而且你凭什么就认为一定能赢呢?
  李靖站一边没吭声,他虽然是兵法大家,从军事角度上能够证明秦琅计划有很大可行性,成功性很高,但人家萧瑀又不是说打仗,人家说的是其它。
  “请圣人下旨往松州驳斥秦琅的好战之念,令其立即接受吐蕃请罪,最好是干脆召回秦琅,让他继续去职丁忧守孝,朝廷另派使者前去松州负责和谈之事。”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3/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