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0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5/1505

  “五十倒不像,但说四十肯定都信。”
  “哈哈哈。”
  两人一起大笑。
  “时间过的真快,一别就好些年了。一个月前我还在通轨守捉城见过秦公,当时看着气色还不错的,谁料到一下子就走了。”黄安感慨着道。
  “一生戎马,伤病太多。”秦琅无奈道。
  “听闻魏公相召,某便立即便来,不知有何任务?”
  “听说守捉郎这几年很有名,与宁远军夜不收齐名了?”
  黄安挺起胸膛,“某当年做为松州边军子弟,协从出征,跟随魏公征讨党项,得魏公不弃,后来给我钱粮人马,让我回松州网罗人马,我从不敢忘记,这些年用心发展,总算小有所成,一直等待着魏公的召唤,可是从没有接到过任务,如今终于接到任务了。”
  就如黄安所说,当年党项入寇,秦琅增援松州,黄安当时以秦琼麾下士兵的子弟身份志愿从征,先守松州,后随秦琅转战陇右,再后来因表现勇猛得秦琅赏识,战事结束后,原本想投军秦琅麾下的他,因违犯军律本当处死,最后被秦琅查明他只是为战死兄弟报仇杀了几个羌凶,于是便宽恕了他,但军中没法再留他,就给了他钱粮和一些人马,让他离营。
  一开始秦琅其实也只是随意安下的一颗棋子,就如同他当年在关中沙苑安排的宋富贵那伙沙贼一样,没料到后来这些人借着镇抚司的名头,也在江湖上立起了不少的势头。
  最初安排黄安,只是想给他安排个营生,顺便做个密探一样,在龙蛇混杂的边境,可以收集些消息。
  只是后来党项等败的太快,陇右边境太平,这个棋子布局都还没来的及发挥作用,秦琅甚至一度忘记了黄安。
  不过黄安却没忘记自己的使命,拿着秦琅给的钱粮,以及拔给他的人马,回到了松州后,很卖命的开展任务,数年之后,黄安已经成为了松州威名震震的守捉郎的首领。
  甚至他的兄长,都是得他的不少帮助,也一步步做到了通轨守捉使。
  当初一个热血年轻人,带着几个战场下来的伙伴,多年经营,如今成就了威名震松州的守捉郎,这或许是谁也想不到的事情。
  “跟我说说,这些年你们怎么做的?”
  黄安简单的回顾了一下这些年的历程,其实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就是领了任务回去,然后手里有钱嘛,于是黄安就仗义疏财,先是借此结交拉拢了大批松州边军子弟,以及一些豪强少年。
  有钱多金,豪爽仗义,这口碑传出去,朋友聚起来。
  然后嘛,黄安凭着与军方的关系,再加上上头的暗里关照,很快就不只是结交朋友吃吃喝喝了,也开始搞起了边市贸易,后来又发展到保镖护卫,甚至是建立了一支纵横边境的守捉郎佣兵,他们不仅仅是护卫保镖,甚至刺杀、作战等任务都能接。
  到如今,已经是半黑半白,实力惊人了。
  黄安和守捉郎一直等不到秦琅的召唤和任务,于是就这样惯性发展下去,谁也没料到,当年秦琅只是一个闲子伏棋,如今居然已经是一个拥有三千余众的惊人武装了。
  “我听说你们守捉郎名声还不错,不仅言而有信,而且在打击盗贼劫匪方面也有些功劳?甚至出了松州,商人们有事都愿意寻找你们守捉郎帮忙,而且你们都能很快帮忙解决?”
  “也是各位抬举,我们毕竟不是真正的江湖草莽,在守捉郎创立之初,我就是跟兄弟们订过一些规矩的,就算身在国境之外,可我们也都是唐人,我们最初招募入伙的兄弟,也都是守捉城出来的,所以我们还是比较注重这些的。”
  这些年守捉郎钱没少赚,规模也越来越大,明面上有护卫保镖,跑商贸易,开店铺开作坊经营这些,暗里也还有捕奴、走私甚至是刺杀等一些买卖,但总体来说,与那些只为钱财卖命的不一样。
  “委屈你们了。”秦琅道。
  “魏公,吐蕃来袭,是不是用我们的时候到了?”
  “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守捉郎有任务了。”
  “请魏公吩咐,我们一定不辱使命!”黄安大声道。
  不过这些年如何变化,黄安与兄弟们始终不曾忘记自己真正的使命,一直记着自己潜伏的身份。
  “这些年,你们的真正身份没有人知道吧?”
  “我们几个一直坚守机密,从不敢泄漏半分,就算是我阿兄,我都从不曾透露过半分。因为这,我阿兄还对我多有误会,使的我们现在关系都很冷淡。”
  “后悔吗?”
  “不曾!”黄安道。
  “等这次事毕之后,你若愿意,我可以给你安排到松州都督府,也可以安排到其它地方,保你一个七品官阶。”
  黄安犹豫了一下。
  “魏公,守捉郎有今天的规模也不容易,完全可以继续经营下去,还能发挥更多作用。”
  秦琅打量着他,良久,“也是,你也知如今我五弟继封松州都督,我另外几个兄弟分封县令,我阿爷虽走了,但秦家以后仍会世代镇守松州,继续经营的,守捉郎继续保持经营,以后确实能发挥更多作用,只是如此一来,你们可就委屈了,只能继续现在这样半黑不白的混着。”
  “我愿意。”
  秦琅拍拍黄安的肩膀,有些能够明白他心中的复杂感情,当初只是带着任务回来,隐身边境市井,混迹草莽江湖,本是个暗桩密探的,谁料到多年过去后,能发展到如今这样的地步呢。
  手底下几千号弟兄,那也是一呼百应,在松州、党项这数百里方圆,说的话比一位将军的都好使。
  真的放弃这些,去做个七品的校尉什么的,还真未必愿意。
  “好,先交待下这次的任务吧,其它的事情我们以后再谈,但我跟你承诺,不管你如何选择,可只要我还在,只要秦家还镇守松州,肯定会一直暗里护着你的。”
  黄安点头,也是立即向秦琅表明忠心。
第1061章
狼烟起兮赞普狂
  远处蕃骑如潮,铺天盖地而来。
  起伏的山峦上,山巅的烽火台上,烽卒点燃了狼烟。
  狼烟起。
  一座座山峦峰顶的墩台上,接二连三的升起烽烟警讯。
  贞观十一年,五月底。
  吐蕃大举入寇,兵锋直指川西门户松州。
  松州都督府内,被圣旨夺情起复,以检校中书令兼侍中的宰相之尊,临危受命,检校益州大都督兼剑南道宣抚经略招讨使,加河曲道行军大总管,总领战事的秦琅,面对着一众将领们的请战。
  诸将纷纷请求带兵出战,迎击吐蕃。
  都要将狂妄小蕃击败于松州之外,不让战火燃烧到松州境内。
  “宣相,我宁远军如今还有一千将士在外失去联络,牦牛堡、紫山堡等数座城堡、守捉在外,我等岂能坐视,请宣相让我等出兵!”
  秦琅手捧着茶杯,任由诸将群情汹汹的请战,却不为所动。
  他吹了吹茶杯里浮在茶水上的两片茶叶,不急不缓的道,“宁远军虽有一千将士,几千蕃部协从在外,但是一时半会还不会有什么危险。不论是紫山石城堡还是在多弥的牦牛堡,都是占据险要,修于山上,只有一条崎岖山道小路可通山上,山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算几十数百人守卫,也能挡数十倍之敌,坚守个三五个月是完全没问题的,甚至是守一年都可以。”
  当初秦琼镇守这松州都督府,可不仅仅是只管松州一亩三分地,对于党项也是一手抓起,甚至对更远的白兰、多弥也都纳入定期巡逻之中,到了后来,更干脆在那边也筑起了堡城、驿站,派驻军队。
  虽说堡寨、兵马数量不多,可建立的几处堡寨却位置紧要,处于必经之路上,而且都是择险要处筑堡立寨,易守难攻,堡寨中储存有足够的粮草器械,能够支撑他们守三年的。
  别看一个堡寨平时也就正兵几十或百余,但若加上附近羌部协从,几百上千人守个寨子,凭借险是完全能守上半年一载的。
  当初秦琼的安排也很简单,这些兵过去,既是宣示大唐主权,同时也是保护贸易商路,另外保持与诸羌之间的联系。
  当然也是对吐蕃的防范,有这么几个钉子钉在那里,吐蕃小股人马轻易不敢再越界来袭,若是大股部队过来,也很难拔掉这几个钉子,他们若绕过,这些堡寨在他们后方,当然也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的。
  别看现在宁远军诸将喊的凶,说救兵如救火,可其实大家都心里清楚,在外的那些守捉堡寨的兵马,一时半会根本不会有什么事,喊的凶,不过是想找机会领兵出去抢功劳而已。
  秦琅对秦琼当初在外面建立的那些堡寨,派驻的那些兵马很有信心,历史上,唐朝和吐蕃对攻多年,在边境上有大量的堡寨,最著名的当属石堡城,双方你争我夺,易手数次。
  据说石堡城平时也就驻军几百人,是一座方崖山城,十分险要,又扼守交通要道,成为唐蕃必争之地。
  先是李祎率军长途奔袭,攻占石堡城,然后分兵据守各处,遏制吐蕃,改名振武军,从此河陇等处唐军游奕,拓地千里,后来盖嘉运守陇右,丢失石堡城,此后唐军数次对石堡城发起进攻,都没能攻下。
  后来名将王忠嗣镇守陇右,多次大败吐蕃,但面对石堡城坚险,仍然拒绝皇帝强攻硬打的旨意。后皇帝命陇右节度副使哥舒翰统陇右河西朔方等镇共计六万余大军,取代王忠嗣强攻石堡城。
  哥舒翰不顾石堡城坚险,下死命令强攻硬打,三天时间,唐军死伤万余,终于拿下石堡城,擒获吐蕃守军四百余。
  石堡城号称铁刃城,其坚险相当有名,当然哥舒翰那次石堡城之战,数万大军其实也并不是只面对着一座险要小山城,当时吐蕃人举国而守,围绕着石堡城,其实是有一条完备的防御的,甚至当唐军来拔除这个重要的钉子时,吐蕃也是发数路大军来援,双方在石堡城,和其周边是展开了连场大战。
  松州宁远军在外面的那些堡城守捉,也都是扼守险要,虽说没有石堡城那样周围还有成体系的友军城堡等,但吐蕃人想轻易拿下是很难的,硬要啃下一座坚固的小山城,比攻一座平地大城还难。
  你兵多也没用,没地方展开,那些小山城堡垒,大多是选的那种只有一条小路上山,然后三面是崖,山顶一片平地,一夫当关就万夫莫开。
  除非跟哥舒翰那样硬拿人命去填,否则便只能围堵封锁了。
  秦琅也不是那种无情冷酷之人,不会扔下关外的那十几座堡寨镇戍卫数千人马不管,他是很清楚,这场仗不会打太久,吐蕃人又不是真来攻松州城的。
  秦琅还巴不得吐蕃真来攻松州城呢,这本就是吐蕃人的一次战略欺诈,松州不过是个幌子,虚恍一枪就会退的。
  吐蕃人也许会很想拔掉那些钉子,因这这些钉子是他们吞并多弥、白兰、党项诸羌的障碍,但是不是首当其冲的事务。
  他们先来松州,偷袭敲诈,肯定是想占点便宜,到时好以此来敲诈大唐,也借此威吓诸羌,下一步再回头对付诸羌,少不得到时可能还会有什么杀一儆百之类的手段。
  诸羌降服之后,他们才可能真正腾出手来对付那些宁远军前出的堡寨,到时四下封锁,就彻底成了孤军,用不着强攻,也坚持不了太久。
  “不要太小瞧吐蕃,那位赞普虽然年少,可别忘记了天可汗十六岁起兵,十八岁便挂帅,当今皇太子也是二十岁年纪便挥兵平灭吐谷浑一国,擒斩敌国大汗,那位吐蕃赞普十来岁便能平定国中叛乱,这些年在高原打遍周边无敌手,岂是浪得虚名?”
  “我知尔等也皆是百战精锐,但也切勿轻敌大意,吐蕃来势汹汹,我们须得小心。你们也不用再争论,我以拟好战略对策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5/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