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0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6/1505

  可皇帝的那一连串的责骂训斥让他明白,这次他忤了逆鳞了。
  一句何故泄漏朕语,让他知道这次栽了。
  好在李世民念及杜正伦这些年在东宫没功劳也有苦劳,而且杜家名门士族,当年隋朝时杜家三兄弟同考中秀才科,一门三秀才,名震天下,与河东温氏三杰等都是天下有名。
  这次他的南阳县侯爵位,皇帝给保留着。
  杜正伦虽非出自京兆杜氏,可他所出的洹水杜氏也京兆杜氏也是源出同族,虽然京兆杜氏并不想与洹水杜氏再连宗,可两杜在朝中关系却很紧密,李世民也得给些面子。
  “召张玄素。”
  杜正伦走出上阳宫,在宫门前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深深失落。
  银青光禄大夫兼太子右庶子张玄素奉诏而来,看到杜正伦上前打招呼。
  “杜公,圣人急召,所为何事?”
  杜正伦刚因泄露禁中语而获罪,哪敢再多言,只是对张玄素说了声保重便走了。
  张玄素一路担忧着入宫。
  他河东蒲州人,隋末时为景城县尉,后来做了窦建德的治书侍御史,再加官黄门侍郎,归唐后从侍御史做起,迁给事中,再到太子少詹事,直到太子右庶子,散骑常侍,以清廉正直善谏闻名。
  在东宫谏诤出了名,天天得谏承乾十回八回的,惹的承乾甚至说过要杀掉他的话。
  李世民对张玄素也是一通大骂,说辜负了他的托付,没有教导好东宫,严重渎职。
  “贬为岭南潮州刺史!”
  保留从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官阶,贬到岭南为潮州刺史,余官皆罢。
  当天,多名东宫官被召入上阳宫。
  左庶子南阳县侯杜正伦贬騹州刺史,右庶子张玄素贬潮州刺史,少詹事黎阳县公于志宁贬华州刺史。
  太子右庶子、散骑常侍、曲阜县公孔颖达改任国子祭酒,不再兼东宫官。
  赵弘智、令狐德棻等失职免官为平民。
  陆德明因贞观四年已逝,追赠吴县侯爵位。
  而先前已经离开东宫的李百药、刘洎、褚遂良、岑文本等也受了牵连,被皇帝或罚俸或降阶。
  正当洛阳朝野震动,以为承乾储位不安的时候,谁知道上阳宫里又发出数道诏敕。
  工部尚书、魏王府长史杜楚客,罪名朋党,坐罪当死,以兄如晦有功,免死,废为庶人。
  相州都督府长史李素立贬为绵州刺史,河南府少尹杨纂贬为岐州刺史。
  御史大夫韦挺被皇帝亲自召见,一通训斥之后,皇帝告诉他魏王府的那些事情他知道的一清二楚,不过念在他以往有功,所以这次贬了许多官员大臣后,不忍深究他,最后结果是迁太常卿。
  韦挺是京兆韦氏子,跟韦贵妃是同族,而且李世民还给儿子李祐娉了韦挺的女儿为齐王妃,两人是亲上加亲的关系,这次给韦挺也是网开一面,只贬为太常卿。
  魏王府杜楚客、韦挺两大心腹,还有李素立、杨纂这两个在外的大臣,全是名门大阀出身,这次皇帝也是毫不留情的把四人或免或贬。
  ……
  魏王府。
  岑文本前来宣读敕旨。
  “解去魏王扬州大都督、相州都督、右武侯大将军等职,令即日就藩之国,前往剑南西宁都督府就任……”
  白胖的李泰接完圣旨,面色惨白。
  怔怔出神,都忘记了接旨。
  “魏王,谢恩领旨!”
  李泰被唤醒,失魂落魄。
  “孤何罪之有?”
  岑文本看着李泰,也是深为后悔,之前太子承乾各种作死,朝中风评直线下降,魏王倒是礼贤下士极得圣宠,于是房玄龄柴绍杜楚客韦挺王珪等纷纷开始支持李泰。
  岑文本原本也是在东宫任过职当过太子老师的,可看到朝中风向后,又天天侍奉天子身边的他,觉得李泰似乎更有机会,于是也开始转投魏王阵营,甚至在天子面前不止一次的说过魏王的好话。
  谁能想到,皇帝去见了一次秦琅后,居然风向大变呢。
  他现在十分后悔,不该插足其中,搞的现在皇帝对他也态度冷漠了起来,甚至亲自问他与魏王交结有多深,这让他吓出了一身冷汗。
  虽然没贬官,可也被皇帝拿话敲打了一番。
  “是谁在陷害孤?”李泰问岑文本,可岑文本哪还敢多言,宣完旨,匆匆便告辞离开了。
  李泰看着逃也似离开的岑文本,咬牙切齿!
第1041章
靴子落地
  履道坊,竹园。
  秦琅宽袍大袖在家中喝茶,许敬宗正跟他汇报今天外面的地震。
  魏王府长史杜楚客贬为庶人,御史大夫韦挺贬为太常卿,河南府别驾杨纂、相州都督府长史李素立皆贬官。而东宫的于志宁、张玄素、杜正伦也都贬谪,赵弘直、令狐德棻等免官,李百药、褚遂良等罚俸……
  “雷霆震怒啊,三郎到底跟圣人说了什么,能令圣人做出这么大的反应?”许敬宗非常惊叹的问道。
  原本势头正盛的魏王李泰,一下子就被打翻在地了,昨天刚解了河南牧改扬州大都督,左武侯大将军改右武侯大将军,结果今天扬州大都督和相州都督加右武侯大将军职都解除了,皇帝还正式下旨,令魏王李泰就藩之国。
  等文德皇后的头七一过,便要动身就藩不得再逗留京师,且明令无诏不得离开封地不许回京。
  剑南西宁州离洛阳数千里之遥,这一去可就再无机会了。
  很多人都在好奇,秦琅究竟跟皇帝说了什么?
  虽然也有人知道在昨天的政事堂上,皇帝已经进封敦煌王李象为秦王了,虽没立李象为皇太孙,但确实是一改此前的态度,有力保太子之意,而大家也听说是秦琅在政事堂为太子承乾发声了。
  可昨天的结果也只是立李象为秦王,并封李厥李欣等为郡王,让皇九子晋王李治遥领并州大都督等,并没有其它迹像。
  可今天皇帝驾临秦琅园子,回去后就变天了。
  秦琅给许敬宗倒了杯茶,“你只要知道,圣人从没有废长立幼之心便好,好好做事吧,杜楚客等人可都是因为朋党获罪的,你以后也尽量少来,有事在衙门谈就是。”
  许敬宗跑的殷勤,其实也有私心。
  魏王倒下,东宫许多官员也获罪贬谪,许敬宗也想进东宫,当然,更想把检校中书侍郎前的校校二字给去了。
  “还有一个消息,听说圣人原本也要治王珪的罪,结果王珪听说魏王失宠杜楚客获罪后,惊惶不已,死了。”
  这倒让秦琅惊讶了。
  王珪虽说在朝中起起落落,可在贞观的宰相团中也是一号人物,毕竟太原王氏嘛,当年隐太子建成东宫重要成员,玄武门之变后改换门庭,在朝堂上也是一直有一席之地的,虽然几起几落,但也是始终不倒。
  他从贞观四年起,开始兼任魏王李泰的老师,年初,皇帝还把皇三女南平公主正式下嫁给了王珪的儿子王敬直。
  本来大唐的公主出嫁,是不拜公婆的,但王珪五姓名门家规大,却硬要公主拜公婆,还专门给皇帝上了一表,说帝女虽贵,但礼不可废,主上循法度,吾当受公主谒见,岂为身荣?乃为成国家之美也。
  于是李世民特意派人给公主传旨,让她拜见。王珪与妻子坐于堂上,公主端着洗脸盆毛巾等上来服侍二人盥洗,之后又奉上膳食,礼毕方退。
  王家这一行为,也一时在坊间传为美谈,称帝女虽贵,在五姓七家也不敢失礼。
  王珪做李泰老师多年,也向来是让李泰对自己行师生之礼的。
  “其实啊,这事还有个内幕呢,听说皇帝原本旨意要废王珪为庶民,如杜楚客例,公主恰在上阳宫中,听闻此事便先回了王家,吵着要跟王敬直离婚,闹的很凶,王珪本就病重多时,结果这一闹就忧愤惊惧而终,皇帝的诏令都到半路了,又被追回了。”
  人死为大,王珪突然死了,还多少跟公主闹腾有关,李世民也有些理亏,所以把旨意收回了。
  “皇帝素服举哀,命百官送葬,赐谥号为懿,追赠吏部尚书,赐其长子王崇基袭永宁郡公爵,少子南平公主驸马都尉王敬直进爵一等为南城县子。”
  “听说南平公主坚决要跟王敬直离婚,惹的圣人大怒。”
  秦琅撇撇嘴,那边公公刚死,还多少跟她闹离婚有关,现在尸骨未寒,她又吵着要离婚,确实有些过份了。
  李家的公主还真没几盏省油的灯,从武德到贞观,在南平公主之前,就没有一个下嫁后拜见过姑舅的,更基本上都是不跟姑舅同住的,如这南平公主就是住在自己的公主府里,王敬直便是住在那边。
  但是听说王敬直平时连上院都住不进去,平时都住在偏院厢房,甚至多数时间住在公主府外,想要夫妻敦伦还得公主心情好的时候,日子要多悲催有多悲催,好在没听说南平公主跟他姑姑丹阳长公主一样有养面首的情况,否则更惨。
  现在王家是鸡飞狗跳,
  当然,如今朝中地震,也没多少人有闲心吃这瓜。
  把许敬宗送走,秦琅继续在家喝茶。
  外面纷纷扰扰,这一天他却很淡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6/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