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0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4/1505

  长孙无忌和高士廉紧跟着秦琅的话,请求皇帝立李象为皇太孙,然后马周、许敬宗也站出来请加封嫡孙。
  魏征刚才喷了皇帝半天,这会却反而闭嘴不说了。
  他反对皇帝那番胡话,但并不表示他也认同现在要立太孙,太子既在,何必立太孙?
  魏征很明白秦琅心思,其实堂上宰相哪个不是人精,哪个不明白秦琅打的算盘,问题是现在时机很好,他捉住了这个时机,在这个恰当的时候提出这件事来,既不犯忌讳,还显得合情合理。
  李世民一时倒也骑马难下了。
  他刚才的话虽是无心之言,其实也是暗里透露出他现在的一些想法,承乾一再犯错,尤其是这次皇后临终前屡召不至更是让他大怒,加之太子瘸腿,确实让李世民开始思考起易储这件事来。
  这是以前想都不会去想的问题,现在却已经开始在想了。
  所以刚才讲话时,他才会说出你们要尊敬魏王,因为有一天他有可能会成为你们的君主的意思来。
  可现在秦琅逼宫,让皇帝表态,承乾有错,但错不大,没到夺储的地步,更借着皇帝的话头,让皇帝提前立嫡孙。
  他这一起头,长孙无忌、高士廉等都跟着开口了。
  李世民知道自己说错话了,理亏。
  可立皇太孙,这还真是他不曾想过的,他也清楚这皇太孙若是立了,无疑承乾的储位更加稳固,朝廷不可能朝令夕改。
  李世民犹豫起来。
  良久。
  房玄龄替李世民解了围,他说事情一步步来,李象毕竟还太年幼,立皇太孙这事没有先例,不过李象本是庶长,如今过继苏太子妃名下,确实已成东宫嫡长,所以可以先加封一下。
  房玄龄建议改封李象为恒山郡王,这是承乾原先的封号,也算是明确李象做为东宫嫡长的地位。
  “陛下,臣以为就算现在暂不册封为皇太孙,也起码该封一个亲王之爵,以示嫡长孙之尊荣。”
  大唐制度,皇帝之子封亲王,皇帝之女封公主,太子之子封郡王,太子之女封郡主,亲王之子一般封嗣王,亲王之女封县主。
  秦琅提出给李象封亲王之爵,还是要进一步确立他的嫡长孙之尊。
  宰相们你一言我一语。
  好半天之后,李世民头都有些大了。
  “好,给象儿进封亲王之爵,诸位爱卿选个封号。”
  “陛下,臣以为可封号为秦王!”
  秦琅又第一个抢先发言。
  秦王,这可是李世民继位之前的封号,非比寻常。
  “李象先前得圣人钦封敦煌王,这个封号也是当初圣人曾得过的,如今进位亲王,臣觉得用圣人继位之前的秦王之封便很合适,如此更能彰显皇家嫡长孙的身份。”
  李象当初封恒山王时,只是亲王之子,这个封号当然算不得多尊贵的。
  房玄龄反对,认为秦王这个封号特殊,不应当轻易再授封出去。
  “房公,李象是皇嫡长孙,将来便是皇太孙,还会是皇太子,最终还会继承大唐江山成为圣人,秦王之封有何不可?”
  ……
  李世民有些烦躁。
  他摆动手臂,“好了,便册封李象为秦王。”
  一言定鼎。
  秦琅再接再力,“圣人,嫡长孙进位秦王,照例当遥领都督,臣以为可领河南牧兼使持节相州都督,都督相卫七州军事。”
  河南牧和相州都督,这都是迁都前李世民授给魏王李泰的。
  现在秦琅却提出来要让李象遥领,用意很明显了。
  房玄龄认为李象年幼,不适合,秦琅马上拿出武德末年和贞观之初,李泰李恪等诸遥领都督、刺史等官职的例子来,当初李泰等人不也才几岁嘛,反正都是遥领又不视事,多大与否有什么关系吗?
  争来争去,又是一通吵。
  吵的李世民头都要裂开了。
  “好了,进封敦煌郡王李象为秦王,授河南牧,遥领广州大都督,加左武侯大将军。”
  顿了顿,李世民又道,“魏王李泰遥领扬州大都督,仍都督相卫七州军事,改领右武侯大将军。”
  晋王李治遥领并州大都督,由右武侯大将军改授左骁卫大将军。
  太子承乾次子李厥,封恒山郡王,遥领邕州都督。
  魏王李泰长子李欣,封宜都郡王,次子李徽封新安郡王。
  李世民对李泰还是比较宠爱,这个时候也还是没忘记给李泰安排,不仅给李泰改封扬州大都督、迁右武候大将军,还给他两个儿子也都正式封王。
  皇孙一辈中,原本只封了李象一人,现在把承乾次子封了,把李泰的两儿子也一起封了。
  “陛下,魏王早已行过加冠之礼,按制当之国就藩,臣请令魏王前往剑南西宁州之国!”许敬宗奏请。
  李世民瞪了许敬宗一眼,“魏王将护送皇后灵柩回关中,待孝满再之国就藩。”
  “陛下,臣认为当由皇太子护送文德皇后灵柩至昭陵安葬……”
  “魏王难道就不是皇后所生?”李世民怒问,说完甩袖走了,本来是要来质问秦琅不敬太子不尊魏王的,结果没料到却是这么个结果。
第1039章
君臣秘议
  履道坊。
  大批身着虎纹衣,跨着豹纹鞍,挎豹韬的甲骑突然出现在秦琅的别院竹园外。
  “百骑营?”
  竹园虽小,但守门的家丁却是跟秦琅东征西战过的老家兵,一眼就认出这些彪悍的甲骑乃是北衙禁军七营中最精锐的百骑营。当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再信任自己父亲的天子元从禁军,于是以自己的秦王府旧部精锐或心腹子弟择擅骑射者百人,分二番于北门长上,号百骑。
  再之后,又于玄武门恢复左右屯营,号为飞骑。
  之后又从飞骑中择精锐者补充入百骑,扩大百骑规模,从最初的百骑数量,扩编到一整个营。
  此后皇帝又建羽林军、龙武军,各左右两营,于是形成了现在北门七营的局面。
  左右羽林、左右金吾、左右千牛、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号称北衙十军,各有职责。
  百骑营隶属于羽林,是北衙禁军中最精锐者,数量不多,一千骑,也称千骑营,远不如飞骑营的各三千骑兵多,可是不论待遇或是战斗力等都最强的。
  百骑营突然围住竹园,让家丁面色大变,赶紧进去禀报秦琅。
  “百骑营?没事,估计是圣人驾临了。”
  秦琅听了倒是不慌不忙,在这东都洛阳城中,天子脚下,皇帝真要对付他,哪用的着什么百骑营,一道旨意,他秦琅也逃不出五指山。
  百骑营把秦琅十亩竹园围成铁桶似的,却并没有闯门,十分安静的守在外面,连敲门打个招呼的人都没有。
  秦琅坐在廊下静静的等候着,并没有等太久,门被打开,皇帝来了。
  李世民一身猎装,看样子是到外面去打猎刚回。
  “都退下!”
  李世民对跟着自己的禁军将领们挥手。
  秦琅看着这位老泰山,也让自己的随从仆佣们全都退下。
  白莲池畔,紫竹林边。
  李世民径直走到凉亭坐下。
  “坐,站那干什么?你不是向来胆子大的很吗?太子也敢殴打,魏王也能无视?”
  秦琅默默坐下,没有答话。
  李世民坐在那里,似乎一肚子火气,事实上皇帝不是打猎刚回,而是原本在宫里觉得憋得慌,于是换上猎装带上百骑要出城打猎,可走了一半越想越气,于是临时改主意来找秦琅了。
  “喝茶吗?”秦琅问。
  李世民瞪了秦琅一眼,“朕将你视为心腹,你就应竭忠对我,现在却附顺臣下欺罔君王,难道这就是你对朕的回报?”
  “臣不明白?”秦琅装傻充愣,皇帝虽然来势汹汹,不过以他对李世民的了解,觉得皇帝虽然火气很大,可这反而还是很大余地的。皇帝如果真动了杀机什么的,根本不会来见自己。
  “朕说的是承乾的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4/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