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0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7/1505

  “应州呢,莫不卫公打算让元深的兄弟来接管?”
  秦琅却哈哈一笑。
  “我打算让镇海军使苑将军出任应州都督兼平南军使。”秦琅礼貌中却又透露着不容置疑的拒绝,谢家想要继续把持着应州,是不可能了。他既然让谢元深升凭威宁都督,加封侯爵,又给老夫人牂柯郡太夫人的诰命,还给谢元深的四个嫡子都安排了出身,那当然不可能应州也留给他们。
  “谢元汉将军和谢元泽将军,若是需要我安排,倒也没问题,去长安或洛阳都行,若是愿意去广州也可以的。”
  太夫人道,“我这一把年纪了,老骨头说不定哪天就散架了,长孙元深要去乌蒙山当都督,我这把年纪了没法跟着去,还是得留在这里的,将来死后,也还要去跟我那老头子合葬于祖坟的,到时总得有几个孙儿曾孙在身边送一送,甚至为我张罗身后之事的。”
  “那安排元泽将军为都尚县尉,或者是在平南军任一戍主如何?”
  “我有些累了!”
  老夫人顿了顿犀杖,对身边一直盯着秦琅看,甚至还不时的痴傻的笑着的曾孙女谢姜,“阿姜,扶我回去休息。”
  “卫国公,老身累了,絮不能再相陪了。”
  “我送送太夫人!”
  “不用麻烦了,卫公日理万机,忙自己的事去吧。卫公只是路过应州,可不能在我们谢家这小地方耽误太久。”
  秦琅面带着微笑。
  “四位小谢公子的调令,我一会就让人送过去,安排他们尽早动身,我看就三天后起程吧。至于元汉元泽两位将军,我看不如元汉将军授为都尚县尉,元泽将军授为平南军团校尉吧。”秦琅似乎在跟太夫人商量,又似乎在自言自语。
  “阿姜,你送太夫人回去好好歇息,剩下的事情,我便与你叔父兄弟们直接谈便是了。”
  思太夫人怔了一下,想说什么,可看秦琅那笑容里的那抹严肃,最终还是回头走出去了。
  “倚老卖老,装疯卖傻的老太婆,还真把自己当成岭南圣母了?也不想想,她有那样的资格吗?”
  张超哼着道。
  秦琅却瞪了他一眼。
  “这思老夫人可不一般,东谢虽只有一州五县之地,可东谢出自西谢,西谢势大,又还有南谢分支。再加上与西赵世代联姻,同时这老夫人又出自黔州思氏,这些子豪族世代联姻,盘根错节,利益相连,不是那么好动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得小心谨慎。”
  “一力降十会,咱们如今是泰山压顶,还怕什么?”
  怕,秦琅当然不会怕,但现在不是讲怕不怕的时候,而是要讲策略,玩手段,要尽量避免直接的对立冲突,如何寻找一个双方都能满意的平衡点,这对于秦琅来说很重要。
  他这个岭南经略兼抚南中,皇帝用他是要尽快的安稳南中地区,同时还要加强对这块地区的渗透和控制,既要控制,又要避免反叛,这就需要讲究策略了。
  张超一味的喊打喊杀,以强凌弱,必然会激起反抗,虽然东爨刚被平定,但那各部能听从朝廷号令攻打东爨,也是因为东爨犯了个大忌,他不该公然反抗中原朝廷,这是自汉以来,不能触碰的红线。
  你关起门来当土皇帝没人管,可你公然造反就谁都容不得了。
  爨氏称雄南中四百年,其实也有许多人乐意看他们倒霉,有大唐出头,他们当然愿意跟着落井下石。
  这也正是所谓的师出有名。
  可如果无缘无故的就对东谢出手,那其它人就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团结起来。
  说到底,这里本就交通不便,大唐虽强,但在这里的势力却不强,秦琅并不想闹到从中原调兵过来的地步,那样一来,就会跟打句町一样了,全面对抗,这不符合他做事的风格。
  他更喜欢合作。
  既然是合作,就不能搞霸王条款,得妥协,最好还是利益交换。
  这个交换的过程中,强势的一方肯定会占些便宜,但只要不太过份,也能照顾到另一方的利益、感受,终究还是能谈的成的。
  “我看这老太婆并不太识相啊。”
  秦琅摇头。
  一开始谁都不会太高兴,可只要做成既成事实,她高不高兴也不太重要了,最终她自己也是要权衡利弊得失的。
  “我已经去信张士贵将军,让他向谢元深转达我的命令,谢元深与他的部众直接留在乌撒部地,建立威宁州。”
  “他能听吗?”
  “张士贵将军会奉我的命令,另抽调兵马与谢部组建威宁军,在威宁安定前,张士贵将军会暂时亲驻南宁州味县(曲靖)。”
  而段志玄则会暂驻昆州。
  这个安排,会十分有效的震慑诸蛮们。
  谢元深敢不服朝廷旨意,直接带部回来,那就视为叛乱,他会面临被手下威宁军直接拿下,或者被张士贵从后面追杀,又或者是被东宁州都督府军半路截杀的危险。
  就算他真有本事逃回来了,可秦琅已经让苑竹林做了这应州都督、平南军使,苑竹林可不是那些什么空降来的文官,秦琅会把自己带来的大军,直接拔出五千人留下来,组建成平南军,手里握着这样一支精锐,谢元深有家也回不了。
  “三天后,起程继续西行,我们在这里耽误的时间也确实够多了。”秦琅端起茶喝了一口,茶却已经凉了!
第992章
将军白头怕新甲
  “侯君集这个直娘贼!”
  程咬金领着凉州河西军刚入兰州,兰州都督薛万彻便递给他一道命令。来自陇右海晏堡的皇太子令,命令程咬金薛万彻二将限期赶到海晏州神威军城集结。
  程咬金接到的这道太子令,上面给的最后期限刚好在昨天。
  河西军除非直接翻越祁连雪山,否则正常行军根本不可能在限期内抵达。
  薛万彻以前跟程咬金不对付,薛以前是东宫建成大将,更早是跟幽州罗艺的,而老程以前是跟瓦岗李密的,后来跟秦王李世民。若是再细论,薛万彻是隋朝大将军薛世雄的儿子,薛家是河东薛氏名门,河东四大名门,王裴薛柳。
  而老程家虽说也不是什么寒门,但到程咬金这代时,确实也只能在乡下当地土豪,两人都以勇武闻名,偏偏就互看不对眼。
  当初陇右之战时,两人更因为主帅秦琅的缘故,而没少较劲。
  薛万彻听程咬金在他面前直接骂侯君集,却是哈哈笑了几声,“侯君集那个该死的王八蛋。”
  命令是太子下的,但两人却都在骂侯君集。
  无他,这肯定是侯君集假借太子之令,或者是蛊惑了太子。
  虽然两人也都隐约知道这两年太子有些越来越胡闹,可他们没法怪太子,自然得怪侯君集。
  都督河西七州的程咬金,和都督半个陇右兰河廓鄯四州的薛万彻,两个本来互相看不对眼的大将军,此时却因为共同鄙夷侯君集,而难得的没见面就掐。
  “太子现在到哪了?”
  “这道太子令是从海晏堡发来的,现在估计应当在神威军城。”薛万彻道,这位薛大将军打仗十分勇悍,他带兵打仗不是大败就是大胜,胜负难料,从当年跟着他爹薛世雄,到后来跟随罗艺,再到投建成,再到归附李世民,薛万彻打的仗确实不少,胜仗也没少打,但败仗估计也是如今号称名将者中的第一人。
  当年号称薛家八虎的兄弟伙随罗艺打刘黑闼,结果战场上都被俘了,连头发都给人剃光了,好在这兄弟几个也是猛,在战场上被押回去的时候,都能硬是暴起杀人,抢夺兵刃,削开牛筋,然后夺马驰回。
  秦琅曾经跟程咬金苏定方等陇右诸将聊过薛万彻,说薛勇悍绝纶,带兵冲锋陷阵绝对一等一,就是缺点谋略,说白了就是有勇无谋的匹夫之勇,只适合做一员冲锋战将,但战策谋略等不行,军伍经验丰富,带兵也有一套,这方面没的说。
  所以薛万彻需要搭配一员智将,比如说若是跟李靖、柴绍这样稳当型的将帅搭配,能发挥出无比威力,是最锋利的刀。
  若是跟罗艺、尉迟恭这样的将领搭档,那就是一勇无前,轻易不会败,但万一被设计也就是一败涂地。
  “你接到太子令怎么没立马赶过去?”
  老薛哼了一声,“侯君集算个鸟,他也想随意指挥爷爷?”
  老程呵呵一笑,“人家侯君集是政事堂相公。”
  “前相公,现在可不是,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可没了,吏部尚书衔也没兼着,他现在就是青海道行军大总管而已。”老薛不以为然。
  “青海道行军大总管不也足够了么?”
  “他做他的青海道行军大总管,爷爷我是陇右道兰州都督,风马牛不相及,他凭什么指挥爷爷?”
  老程清楚姓侯的现在手握着皇帝的旨意,当然是能节制调动河陇兵马的,“兰州军准备好了没有?”
  薛万彻脸色不太好看,他这个兰州都督,虽然不是使持节都督整个陇右道,但也都督了陇右道西部的四个要州,兰河廓鄯。朝廷近年在陇右驻扎了许多军队,就是为了震慑吐谷浑,把先前吞下的三百里新夺之地给稳固下来,沿着陇右边境,不仅秦琅先前所设立的陇右九军都保留下来,而且后来又陆续的新设了多军。
  从一两千人的军到三五千人的军,其中兰州都督府所统的四州,加上代领的功臣们世封的诸州,兰州都督府名下统领着十三个军,兵力五万余人,其军力甚至在河西凉州军之上。
  叠州都督、岷州都督二都督府,合起来兵力都没兰州府强。
  况且,朝廷近年还计划要在陇右河西再添八军,关于这八军的驻防之地,陇右河西都在争,甚至陇右内部的兰、岷、叠三都督府也在争,现在虽还没最终决定,可兰州都督府因为紧邻青海,位置重要,起码也能争取三军甚至以上。
  这样的实力,薛万彻当然不太服侯君集的。
  尤其是侯君集到了河陇,立马就把鄯廓两州以及沿边诸军的兵权给硬拿过去了,他调动兵马,完全就不跟兰州这边打招呼,神威、振武诸军,直接受他节制了,这让薛万彻很不是滋味。
  可因为如今太子在侯君集处,他也不好动怒。
  事实上,太子令送到兰州时,兰州都督府的几万人马,基本上都被侯君集调走了,薛万彻手里也仅剩下了一支都督府牙军,另外就是驻于凉兰边境琵琶山的乌城守捉,驻于兰州南面洮河畔的长城堡守军,以及驻兰州的金城关守军。
  关城堡垒的兵不能轻调,薛万彻能调的也就剩下他自己的三千牙兵了。
  所以薛万彻接令后,干脆就在金城坐等程咬金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7/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