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顺朝(校对)第2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8/325

  范青笑了笑道:“周爱卿有心了,只是这么贵重的礼物,实在让你破费了。眼下京师还不算平稳,朕的登极典礼已经推迟了。至于这些金银珠宝,朕的宫中也有许多……”
  周奎听到这里,心中一沉,一般送礼不受,要么是真的不想要,要么是嫌少,一般后者居多,难道皇上嫌弃他的礼物太少?他本来是吝啬的人,不得已捐献了这么多银子,已经十分肉痛,一想到新皇上并不满意,胃口这么大,不知多少银两才能填满,不由的心急如焚。
  范青知道他的心思,笑道:“周爱卿不必多心,朕没有嫌弃你礼物少的意思,只是不想让你太过破费罢了!”
  周奎赶快跪下叩头道:“臣不敢。这些礼物都是臣衷心希望皇上能在登极大典上辉煌耀眼,让普天下的百姓都见到皇上的烜赫武功,新皇气派,臣此心愿,发自肺腑,天日可见。”
  范青笑了笑道:“既然如此,那么,朕先就收下你一半的礼物,剩下的等国家有困难的时候,你再捐献出来。”
  周奎叩首道:“臣遵旨!”他见范青收下他的礼物,而且态度表情比较和煦,心中安定了许多,心想:“京城中现在都传说新皇比较仁慈,看来果真如此。”
  这时,杜勋又把田宏遇的礼物送上来,也是一张礼单,范青一看,上面没有什么金银珠宝之类,写的是一个女子的生辰八字。
  范青怔了一下,问道:“田爱卿,你这是什么意思?”
  田宏遇连忙跪下道:“臣有一女,名叫淑英,年方十七,相貌不是臣自夸,花容月貌,国色天香,而且自幼臣便延请名师教诲,令她读书识字,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兼之性格温柔,体贴人意。臣知道圣上进京之后,身边没带女眷。圣上日理万机,夙兴夜寐,身边缺乏可心人怎么能行?臣日夜为圣上忧心,以至于茶饭不思。臣膝下只有这名爱女,所以忍痛让她进宫侍候皇上,也全了臣的一篇忠孝之心。”
  旁边的周奎听了这番话,暗自说了一句“无耻”,把女儿当成礼物献给别人,还说的这么冠冕堂皇。不过,他也不能不佩服,田家确实会调教女儿。崇祯最宠爱的田贵妃,就是田宏遇的女儿。后来田贵妃病重,他又故意让自己二女儿进宫探病,让皇上看到,据说确实美貌,皇上也颇为心动,打算田贵妃去世后,把田淑英召入宫中,也封为妃嫔,可由于国家糜烂,四面起火,这个想法就没来得及实施。
  
第436章
关外的情报
  范青笑了笑,心想:“朕的好色之名,已经远近皆知了么?把女儿当成礼物进献,也只有古代才能发生了吧!”不过,他确实有点好奇,传说中崇祯的田贵妃就是一个花容月貌,善解人意的出名美女。她妹妹比姐姐更美,会是什么样子呢!
  他干笑两声,道:“田爱卿,你有心了,不过,你女儿愿意进宫伺候朕么?朕与别的皇上不同,不愿意强迫别人,尤其是女人。”
  田宏遇连忙叩首道:“皇上尽管放心,臣的女儿十分倾慕皇上,知道皇上年轻英俊,举止不凡,圣明天纵,武功烜赫,十分愿意进宫伺候皇上。她说能进宫伺候皇上,是她的荣耀,也是我们田府的荣耀,是臣女八辈子修来的福分。她和臣一样对皇上忠心耿耿,只希望能让皇上开心快乐,在皇上百忙之余,为皇上做一支‘解语花’,就是臣女存着的一片忠孝之心,希望皇上千万收纳臣女入宫。”
  范青笑了笑,田宏遇这么说,让他很难拒绝,而且,他心中也对田淑英的美色有点心动,便笑道:“好吧!改日你让她入宫。她名字里有一个‘淑’字,朕就先晋封她为淑妃,如何?”
  田宏遇大喜,连连叩头致谢,他知道范青好色,所以对自己的女儿非常有信心。他知道范青现在宠爱公主和一个姓费的女子,但他相信,就凭女儿的容貌和心计,很快就能如她姐姐一般,取得新皇上的欢心,只要有宫中支持,他们田家的富贵权势就会依然如从前一般。
  周奎在一旁十分忌妒,自己送了十万两银子,好像也不如田家送了一个女儿管用,忽然想起自己的女儿周皇后也在宫中,也受过皇上召幸,不过他立刻打消这个念头,女儿毕竟是前朝皇后,让她来伺候新皇,太也无耻。而且女儿比较端庄,也做不来这样的事。看来只好在公主身上打主意了,毕竟长平公主是自己的外孙女。
  范青放下二人的礼单,从御座上站起来,走到二人身边笑道:“两位爱卿请起,朕有话对你们说。”
  俩人再次叩首,然后站起来,垂手侍立。范青微笑道:“朕知道你们的心思,你们担心朕的大顺新朝会侵占你们的财产。这一点你们尽管放心,朕实行优容你们前朝士绅的政策,这一政策不会变。大顺朝不止是朕一个人的,也是全天下百姓的,包括你们这些士绅,都是朕的子民。只要你们遵纪守法,朕绝对不会平白无故的去侵夺你们财产。”
  范青笑了笑道:“刚入京师的时候,确实有一些大顺将领要对京师士绅拷掠追赃,被朕给严厉斥责了。你们回去尽管可以告诉你们熟识的贵族大家,告诉他们安心。朕不但不去侵夺你们财产,还会给你们作主,要保护你们,现在城中治安怎样?可有士兵或将领去骚扰你们?如果有的话,你们尽管入宫来告状,朕决不轻饶他们,就像上次骚扰吴家的那般惩罚。”
  上次丁国宝骚扰吴家,被着实打了三十军棍,皮开肉绽,十分凄惨,快一个月了,还没养好伤,现在整个京城都知道这件事,京城贵戚们都赞扬,大顺新皇处事公正,不徇私情,确实像个坐天下的开国之君。
  周奎和田宏遇听了范青的话,都十分感动,眼含热泪,连连拱手道:“皇上圣明,现在京师的治安非常好,没有士兵或将领敢去骚扰我们,大家都赞颂圣上是个尧舜之君,是开国明君。”
  范青笑了笑道:“有一些话,朕还没有对别人说过,但今天你们来了,朕为了让你们安心,所以朕把这件事说出来。朕不打算回开封了,朕觉得京师很好,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士绅百姓,都有王都气象,所以朕不把京师做为行在,而是打算在此建都,以后,京师既是你们的家,又是朕的家,咱们齐心协力把京师建设好。”
  听到范青要把京师当都城,整个大殿中,不论周、田二人,还是杜勋等太监宫女都是心中一喜。如果新皇帝真打算把京师当成都城,那么肯定不会对京师进行大肆破坏的,这样一说,就让他们更安心了。
  范青笑道:“等京师的情况稳定下来,朕就着手把家从开封搬过来,咱们一同享受着太平盛世。”
  周奎拱手道:“皇上圣明,臣一定竭忠尽力帮助皇上稳定京师,只要皇上有所需要,臣一定会去号召京师中的士绅百姓一同效忠皇上。”
  田宏遇也道:“请皇上放心,臣回去之后一定向京师中的士绅大族,宣扬皇上的优容政策,让全京师的士绅百姓都知道皇恩浩荡。”
  范青又安抚了两人几句,才让二人退下。他刚刚回到武英殿,吴汝义又来报告,是唐通、张若麒两名钦差已经回来了。
  范青明知道希望不大,但还是抱着一丝期盼的问道:“吴三桂是否有使者同来?”
  “臣曾问了丞相府的官员,他说没有。只有带去的随从人员一起回来。”
  “可曾带来吴三桂的投降表文或书信?”
  “丞相府来的官员不知道,好像没有带回来降表。不过听说吴三桂已经答应投降,如今还在同关宁将领们不断磋商,务求在投降这事上众心一致,免遗后患,大概再耽搁两三日,必有专使将降表驰送到京。”
  范青面无表情,默不作声,他已经知道自己第一批派出的两个钦差任务失败了。招降吴三桂十分重要,在与多尔衮决战时的重要一个砝码,他倒向哪一边,胜负的天平就可能倒向哪一边。
  他随即对王从周说道:“辰时二刻,在文华殿召见唐、张二人,传谕李丞相和傅学士,磁侯、毫侯,红帅和绵侯,连同六部尚书,辰时正都到文华殿去。你还有什么事儿要奏?”
  王从周说:“刘体纯于昨晚三更过后,叫开朝阳门,到了丞相府,带来了重要军情。丞相命他天明后赶快进宫,亲自向陛下面奏,他已经来了。”
  “他现在何处?”
  “吴汝义留他在五凤楼上候旨,命臣向陛下请旨,何时召见?”
  “立刻召见!传他进宫!”
  吴汝义立刻差人去请各位大臣和将领,李岩和傅宗龙最近,所以很快联袂而来,随后陈永福也来了,刘体纯紧随其后进入文华殿。他见到范青立刻磕头,起来之后,拱手就要汇报军情。范青止住他,问:“是关于东虏满清的情报么?”
  刘体纯心中已经对皇上料事如神十分钦佩,他说了一声“是”。正要禀告情报内容,却被范青止住,道:“先不用急,等将领们来齐了,一齐说。
  片刻功夫,刘芳亮,红娘子,高一功都从城外营地快马赶来,六部尚书,顾君恩,俞大猷,王奎,牛金星也到了,此时,唐通和张若麒在大殿外候着,等候面圣。
  范青先不让他们二人进来,而是对刘体纯道:“二虎,有什么重要情报,你先说给大家听。”
  刘体纯掌管的间谍和密探工作,一年多来逐渐显示了它的重要性,形成了大顺军中的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军事组织,到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番号或名称,只称为小刘营,但到西安以后,范青没有工夫直接指挥大顺军的情报工作,而丞相府已经正式建立,刘体纯的情报机构就成为丞相府中的一个重要部门,仍称为小刘营,以别于刘芳亮的军营。
  从前刘体纯得到了什么重要探报,直接向范青禀报,从此以后就改向丞相禀报了。
  在进军京师前的三四个月中,即是说从崇祯十五年年末起,刘体纯手下的各种间谍,有的伪装成湖广、河南、陕西的上京举子,有的伪装成贿买文武官职的有身份人员,有的扮成小商小贩和江湖术士、杂耍艺人、难民乞丐、和尚、道士、尼姑……三教九流的各色人物,混进京师城中,刺探守军虚实,朝廷消息,社会动态,还随时散布谣言,扰乱人心,夸张大顺王的仁义和兵威。
  大顺军刚破京师,刘体纯就遵奉丞相之命进驻通州,不惜金钱,收买细作,刺探满洲和吴三桂方面的军事动静。从八月九日到十月初这两个月内,李岩没有忘记大顺军进京师后摆在面前的严峻局势,尤其担心大顺军在京师立足未稳,吴三桂据守山海关不肯投降,而满洲人乘机向京师进兵,所以一直督促刘体纯的情报部门向辽东方面渗透,刺探,果然有了效果。
  刘体纯向众将和大臣拱了拱手,道:“臣得到两个重要情报,第一个是关于满清的,据可靠情报,满洲人正在征召满、蒙、汉八旗人马,不日即将南犯。”
  范青并没有太过惊讶,这件事在原本的历史上就发生了,而且满清女真人一直在觊觎中华大地,不会坐视自己推翻明朝,占据京师而没有丝毫动作,满清入关是历史必然。
  刘芳亮十分吃惊,自言自语的说道:“奶奶的,没料到辽东一隅之地,东夷余种,竟然如此狂肆,敢在此时称兵入犯!”
  范青缓缓道:“这不足为奇,自万历季年以来,东虏兵势日强,明廷步步失算,遂使东虏成为中国之心腹大患,至今仍为我朝势不两立之劲敌,崇祯一朝,满洲兵四次南犯,只有一次是从大同附近进犯,其余三次从三协之地进入长城,威胁京师,深入冀南,横掠山东,然后从东协或中协出塞。虏兵每次入塞,都使崇祯无力应付,几乎动摇了明朝根本。如今咱们国家草创,根基未固,以数万人来到京师,夺取了明朝江山。咱们军队人数不多,远离河南根基,破京师后吴三桂屯兵山海城中,观望不降,所以满洲强敌调集兵马,蠢蠢欲动,这本就在朕的预料当中。”
  李岩欠身说道:“陛下所虑极是,自从万历以来,虏酋努尔哈赤在辽东崛起,举兵叛乱,自称后金。天启之年,努尔哈赤病死,他的儿子皇太极即位,虏势更强,遂于崇祯九年改伪国号为清。努尔哈赤生前,已为虏兵入犯塞内打好了根基。皇太极继位之后,用兵屡胜,近几年已统一了辽东,席卷蒙古各部,臣服了朝鲜。所以微臣无知,每与大学士密商,均以东虏乘机南下为忧。既然探知东虏已经在调动兵马,请陛下不可不预为之备。”
  范青看了看几名武将,刘芳亮、高一功等人,仍似乎不太相信满洲人在此时会向大顺朝进犯,对两位大将说道:“磁侯、毫侯,你们两个有什么意见?”
  高一功拱手道:“臣在西安时听说他们老汗王去世之后。不把权力交给嫡子,而是诸王争夺,如此权力交接,必会发生内乱。臣总觉得他们刚刚经历内乱,就大举进攻内地,与咱们锋芒正盛,势不可挡的大顺军为敌,似乎有点不可思议。”
  范青冷笑道:“毫侯,朕跟你们说过不止一次了,多尔衮这人雄才大略,野心极大,咱们至今未听说沈阳有内乱的情况,证明他已经平稳的从皇太极那里接过了权力,他觊觎咱们汉人江山不止一天,八旗军队极为强悍,装备精良。咱们的大顺军虽然有些战斗力,但也不是天下无敌了,你不要把天下人都小觑了。”
  随后又向李岩道:“丞相对此事有何看法?”
  李岩回答说:“自到京师以后,臣与大学士最担忧者不是吴三桂,而是东虏乘机入犯。如东虏不动,吴三桂处在山海卫弹丸之地,进退失据,迟早必降。纵然抗命不降,也容易派兵进剿,战而胜之,不足为患。目前我大顺心腹之患在多尔衮,不在吴三桂。”
  范青微微点头,道:“丞相所言,正是朕之所想。”随后又向刘体纯问道:“二虎,你第二个重要情报是什么?”
  刘体纯拱手道:“臣据细作禀报的各种迹象,断定吴三桂决不会前来投降。他开始就打算据守山海关,等候满洲动静。近几天山海卫城中盛传沈阳在调集满、蒙、汉八旗兵马,准备南犯。吴三桂的守关将士,听说满洲人在调集兵马,无不喜形于色,所以吴三桂绝无意向我投降。”
  
第437章
召见钦差
  “他要投降满洲么?”
  “依臣看来,吴三桂目前也无心投降满洲。他大概想据守山海关,等满洲兵同我大顺军在京师近处厮杀得两败俱伤,然后乘机夺取京师,为崇祯帝后报仇,恢复大明江山,他就成了大明的复国忠臣,功盖海内,名垂青史。”
  “他有这种想法可是你猜的?”
  “并不完全是臣猜想的。据细作探报,在吴三桂军中纷纷议论,都说这是爵爷的想法。”
  “什么爵爷?”
  “吴三桂被崇祯封为平西伯,位居伯爵之尊,所以关宁将领与文职幕僚,称他爵爷。”
  “啊!……还有什么事能够证明他决不投降,竟敢与朕为敌?”
  “山海卫城的东门就是山海关。为着防备辽东敌人,在东门外除有坚固的月城外,万历年间又修了一座东罗城,便于屯兵防敌。西门外到去年也修一座西罗城,尚未竣工。近来吴三桂下令军民日夜赶修,还新筑了几座炮台,安设了大炮。从永平和玉田两地撤回的精兵就屯在西罗城中。可见他是决定不降我朝,不惜与我一战。”
  范青听到这个消息后,又是默然不语,历史是很顽固的,不会轻易被人改变。自己本来就知道唐通和张若麒两名钦差不可能说服吴三桂投降,所以才又派了得力的属下李牟,二次说服吴三桂,现在看来,依然不能说服吴三桂投降,不过只要能使吴三桂保持中立,不倒向满清那边,就是万幸了。
  刘芳亮忍不住问:“吴三桂究竟有多少兵力?”
  刘体纯向刘芳亮拱拱手,回道:“属下依据细作探报,大体估算,吴三桂在山海关大约有五万人马,步骑兵各占一半。在宁远时他有三万多人马,在边兵中是一支劲旅,各种火器都有。所以虽然他的人马在关外成了孤军,却使多尔衮不能将他吃掉。满洲兵已经占领了松山、杏山,又占领了中前所,就是不敢进攻宁远,不愿过多地损伤满洲人马。吴三桂受封为平西伯后,兼统山海关驻军,增加了七八千人,大约有四万多人马。他从宁远携带了十几万百姓进关……”
  高一功插话道:“不是携带五十万百姓进关么?”
  “虚称五十万,实际上有十几万人。关外各地本来人口较稀,一个宁远卫全境如何会有五十万人?何况宁远境内汉人已经好几代居住辽东,那里有他们的祖宗坟墓,房屋田产,都不愿背多离井,变为流民,不肯迁入关内。还有,宁远的大户是祖家,祖氏一族有三个总兵官和他们手下的成群将校,都在满洲那边做官,这些人留在宁远的家族,士兵眷属,佃户和亲戚,人数众多,自然都不肯跟随吴三桂迁入关内。据臣估计,吴三桂携入关内的人口只有十几万人,分驻在昌黎、乐亭、滦州、开平等处。曾经传闻吴三桂要从这几处移民中抽征丁壮入伍,但是抽的不多,后来不抽了,大概是担心辽民刚刚入关,一时尚难安定,同本地人多有纠纷,处在兵荒马乱时候,不宜把辽民中丁壮抽走,只留下老弱妇女,所以吴三桂的人马还是五万之数,并未增加。”
  刘芳亮道:“可是吴三桂给朝廷的塘报上说是五十万吧?”
  刘体纯拱手道:“磁侯,吴三桂奉旨携辽东百姓入关勤王,不许以一人留给东虏,吴三桂当然要说他遵旨携带全部宁远一带百姓入关,既可谎报大功,又可向朝廷领取五十万移民的安置经费。其实,请磁侯想一想,五十万百姓远离故土,长途搬迁,谈何容易!山海关只有一道城门,五十万百姓扶老携幼,携带着马车、牛车、小车。大小耕牛骡马。各种农具、各种家畜家禽、衣物被褥、锅碗瓢勺、口粮油盐,拥拥挤挤,呼儿唤女,都从这一道关门走过,岂是容易!这五十万辽民分驻昌黎、乐亭、滦州、开平四州县,要占用多少房屋,分给多少耕地,扰乱得各州县鸡犬不宁。可是吴三桂除有五万马步兵丁之外,携来的辽东百姓很快就进入关内了,足见进关的辽民人数至多十余万,不会更多。”
  范青一边听一边点头,在心中称赞刘体纯的估计合理,刘体纯也是农民出身,这些年一直在军中带兵征战,自己正是看中他脑子灵活有心计,才把他从将领中选拔出来,负责情报工作,看来自己的选择没错。
  于是温言道:“二虎,你这次刺探的两个情报都很有用,这次多亏你了。以你历年的战功,朕本来可以命你率领一支人马,独担一个方面,可是朕要利用你过人的细心和机警,为大顺建立一些在战场上不能建立的功勋。外人不知,孙传庭不是败在郏县决战,是败在你派遣的间谍手中。上月我大顺未破京师,你的小刘营派遣的许多人早就进京师了,一方面使京师人心瓦解,一方面将崇祯朝廷的动静随时禀报,使朕对京师的朝廷情况了若指掌。所以二虎呀,开国创业谈何容易,朕不会忘了你在不声不响中建立的功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8/3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