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顺朝(校对)第2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3/325

  丁国宝大怒,他一提缰绳,战马猛地向前一窜,嘭的一声,将这名校尉撞倒在地上。周围登时一阵大乱,这名校尉倒在地上,还在大叫:“不能让他入城。”
  登时数十名士兵手持长枪围拢过来,逼住丁国宝的马,如果他再向前闯,就立刻被刺的全身都是窟窿。这时,一名将领从城墙上快步跑下来,到丁国宝面前拱了拱手,对周围士兵喝道:“把枪拿开!”
  周围士兵立刻收枪,撤后几步,但依然成包围的状态。丁国宝认得这将军是陈永福的亲将陈升,他向来瞧不起陈永福麾下将士,觉得他们都是降将,没有他根正苗红,其实他最初也是与闯营作对的杆子,只不过比陈永福早投顺了两年而已。
  陈升拱手陪笑道:“丁将军要进城,还请出示一下通行证,这是军令,也是圣旨,还请丁将军理解。”
  丁国宝哼了一声,把通行证拿出来给陈升看,陈升让卫兵把通行证的号码记下来,然后还给丁国宝,拱手陪笑道:“将军有公务,请进。”
  丁国宝哼了一声,狠狠的用眼睛剜了那名刚才阻拦他的校尉,道:“小子,你等着!”说完纵马驰入城中。”
  丁国宝在京城的大街上奔驰一阵,他看着街道两边豪阔的宅子,气派的大门和大门口威武的石狮子,心中十分气恼,自言自语道:“这些该死的豪门贵官,现在都怂了,把大门紧闭,当初不知怎么得意张狂呢!”他想象这些贵官躲在宅子里,依旧享受,酒色财气,心中十分不爽,狠狠的在马屁股上抽了一鞭子。
  他在一个衙门口勒住马匹,跳下马背,将马缰绳扔给衙门口的士兵。然后大步走入衙门,衙门内外一片肃静,好多全副武装的士兵,持着长枪笔挺站立不动,目不斜视。
  丁国宝一直走到衙门后面的内堂,一名亲兵引路,将他带入一间大厅,只见厅中摆着一桌酒席,十多名大顺军中将领正在喝酒聚餐,高谈阔论,十分热闹。原来丁国宝进城来,也不是为了什么公务,而是参加“陕西同乡会”的一次活动。
  这个陕西同乡会,是由高一功牵头创建的,军中陕西籍的将领,从大将田见秀、刘芳亮到小将罗虎等都参加的。聚会的目的就是喝酒叙旧,因为陕西籍的将领起义较早,所以有谈论早年起义的共同话题,同时喝酒听曲玩乐,参加者轮流做东,还商定聚会中不许谈论国家政事,也不能提及皇上。但还是担心被皇上疑心结党,所以这种聚会十分秘密,参加者都是军中高层,普通士兵是不允许加入的。王从周打探不出来这个组织的内幕,也是这个原因。
  今天做东的是白旺,他十分兴奋,因为开封来信,说兰芝给他生了一个儿子。而张鼐也宣布了一个好消息,慧琼也怀孕了。众将也为他们高兴,张鼐、罗虎等人纷纷给他们敬酒。白旺和李双喜十分高兴,来者不拒,一面喝酒,一面高谈阔论,酒宴众人逸兴横飞,十分热闹。
  只有一个人不太开心,就是丁国宝,看到别的将领都娶妻生子,唯独自己还是孤零零一个人,他十分沮丧,自己独自喝闷酒,很快就有了几分醉意。
  酒宴结束后,众将纷纷散去,丁国宝正要离开,忽然高一功的一个亲兵到他身边轻声道:“丁将军,毫侯有事情对你说,请留步。”
  丁国宝跟着亲兵到了一间屋子中,见到高一功站在屋子中央,他立刻下拜。高一功其实也比丁国宝大了不了几岁,但他是大将,又是一字侯。而丁国宝是普通将领,被封为文水伯,爵位也比高一功低多了。
  高一功笑着上前,不等他跪下,就把他搀扶起来,道:“国宝,不用行此大礼。”伸手扶住丁国宝,挽着他的手臂,一同走入厅中,分宾主坐下。
  丁国宝是刘芳亮麾下将领,与高一功并不十分亲密,但此时高一功这样亲近,让他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此时,一名亲兵奉上香茶,高一功对丁国宝做了一个请的姿势,俩人喝了一口茶,待亲兵退下,高一功才道:“国宝,今天看你在宴会上,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难道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
  丁国宝满腹牢骚,无处诉说,这时听高一功问起来,登时一股脑的向他诉起苦来。高一功一面喝茶,一面微笑的听着,有时点头,有时附和两句,表示理解,这让丁国宝有一种知己的感觉。
  等丁国宝说完,高一功微笑道:“国宝,你的心情我理解,但这番话只能对我说,别再对外人说了!”
  丁国宝一怔。
  高一功又轻声道:“你的那些话,有的涉及到皇上,只怕有心人听到,到皇帝面前挑拨。”
  丁国宝心中一凛,连连点头称是,自己刚才只顾说的痛快,其中一些话涉及到了皇上。经高一功提醒,才反应过来,心中对他十分感激。
  高一功叹了口气,道:“此处没有外人,我也对你说句心里话。皇上一直对咱们陕西将领有些猜忌,唉!这次进入京师之后,对咱们陕西诸颇为疏远,反而更亲信明朝降将,这次进入京师,咱们陕西诸将没有一个能在城中驻军,反而选择了陈永福守卫京师,这就是证明。”
  丁国宝向来瞧不上陈永福和他的部下,又忽然想起自己今天进入城门受到盘问。他不认为自己跋扈,反而认为是陈永福部下有意刁难。所以呸了一声道:“陈永福手下这些虾兵蟹将,不是好东西!以后找机会我定要教训他们。”
  高一功叹道:“陈永福将军也就罢了,毕竟他在攻打开封的时候立了大功,而且后来随皇帝东征西讨,战功不凡,也算为咱们大顺国立下汗马功劳,值得众将尊敬。但吴三桂呢?哼!”高一功说到这里重重的哼了一声。
  丁国宝吃了一惊道:“难道皇上也要重用吴三桂?”
  高一功叹道:“可不是吗?吴三桂何德何能?对咱们大顺国有一丝一毫的功劳么?不过是一个平日欺压百姓,与咱们起义军作对的明朝将领,仗着手里有几个兵,就目中无人,无法无天,拥兵自重,与咱们大顺国作对。这样人,本应该派大军直扑山海关,将他彻底剿灭,给别处的明朝将领以儆效尤。可皇上不知为什么却偏偏特别优容他,派出钦差带了五万银子去招降。还答应给吴三桂封一字侯。”
  丁国宝十分恼怒震惊,拍案而起,怒道:“简直是岂有此理,咱们大顺国现在封一字侯的,哪个不是跟随皇上,忠心耿耿,立下无数汗马功劳。他吴三桂有个屁功劳,上来就要封一字侯,皇上这种做法,何以服众,又怎么能让这些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心服,我现在就去面见皇上。”
  高一功摆摆手,让丁国宝坐下道:“国宝稍安勿躁。”待丁国宝坐下,才道:“你现在想见皇上也见不到,连丞相和大学士请见陛下,都被拒绝。皇上现在已经沉溺在温柔乡中,把国家大事忘到脑后了!”
  丁国宝唉了一声,又想起自己没找到合适女子做老婆的闹心事。
  高一功知道他的心思,笑道:“国宝,你不用担心妻室的问题。不管怎样你都是咱们大顺朝的开国将领,以后咱们占了京城,京城那些贵胄望族,哪个不得主动巴结于你。姻缘到了,自然会有那种既有身份,有美貌年轻的女孩送到你身边。”
  丁国宝叹道:“话虽如此,可我见白旺、李双喜、张鼐他们纷纷成亲,我心里着急啊!”
  高一功笑道:“你稍等几天,我在京城中的权贵家给你物色一个才貌俱佳的。”
  丁国宝连忙站起来拱手道:“如此多谢毫侯了!”
  俩人又闲谈几句,丁国宝见日头偏西,再晚些就要关城门了,正想着要不要告辞。
  却听高一功道:“国宝,我还有一趟公差,是大学士给吴三桂父亲——吴襄,写的劝降儿子的家书,让吴襄誊写,我因为无事可做,就把这差事揽来了,你随我去吴襄家一趟,如何?”
  丁国宝立刻站起来拱手道:“末将原跟从毫侯去吴家。”
  高一功笑道:“吴家是京城大族,我带你去长长见识,也看看他家有没有合适的未婚女孩,给你讨个老婆。”
  丁国宝闻言登时大喜,连连拱手称谢。二人出门上马,带着十多名亲兵仆从出发。不一会儿就到了一处大宅之前,宅子门前有两个威武的石狮子,四开的红漆大门,钉着拳头大小的金色门钉,两边则是红墙绿瓦的围墙。墙里面房屋重叠,凸起的房山连绵不绝,一看就是豪富的大户人家。
  
第414章
陈圆圆的魅力
  吴襄是武状元出身,年轻时因为作战勇敢,被接连提拔,做过都指挥使、都督同知,最高曾做过辽东总兵。他是祖大寿的下属,是辽东祖氏集团中的重要人物。但他在历史上的名气却来自他的儿子吴三桂,正常历史上,李自成进京之后劝降吴三桂不成,就带兵直扑山海关与吴三桂决战,结果在一片石被清军打的大败。他迁怒吴襄,斩杀吴家满门,把吴襄的首级挂在高杆上示众。
  范青借鉴历史,极力笼络吴三桂,不许任何人去吴家骚扰,所以到现在为止,吴家都比较平静。
  高一功带着丁国宝进入吴家,吴襄带着两个儿子出来迎接,将高一功和丁国宝请入客厅。
  高一功把来意说明,然后将傅宗龙写好的家书递给吴襄。吴襄五十上下的年纪,颌下一把花白胡子,身材不高,颇为壮硕,能看出当年戎马生涯的痕迹,他恭恭敬敬的接过来文书,拱手道:“请将军放心,在下立刻誊写。”
  他请高一功等人坐在厅中等待,让仆人拿出纸笔磨墨,自己照着草稿很快抄了一遍。书信是用他的语气写的,一字不差,都是劝谏吴三桂早日归顺大顺朝,言语诚恳,颇有文采,只是不像一封家书,倒像一封劝降的文稿,估计吴三桂一看到书信就能猜到怎么回事。吴襄很想问问儿子近况,但草稿上没有,他也不敢添上。
  很快把书信写完,属上自己的姓名,然后递给高一功。
  高一功看了一遍,十分满意,笑道:“希望老先生的儿子能明晓大义,迷途知返,弃暗投明,早日归顺大顺朝,为皇上平定天下尽忠效力,为天下还在延颈观望的明朝将领作一个表率。”
  吴襄连连拱手道:“将军说的是,顺皇乃仁义之君,率领王师吊民伐罪,进入京城之后,秋毫无犯,军纪严肃,京城士民无不赞颂有加。吾儿三桂闻此消息定会仰慕顺皇光辉,及早投顺。”
  高一功点头笑道:“如你所言是最好了!”
  吴襄又拱手道:“劳烦将军为犬子之事,奔波操劳,在下略备薄酒,请将军稍事休息。”
  高一功并不推却,微笑点头道:“那就叨扰了!”
  于是带着丁国宝跟着吴襄又到了一座花厅中,里面摆好一桌上等酒席。高一功坐了首位,丁国宝坐在他旁边,吴襄领着两个儿子坐陪。
  丁国宝坐下之后,四面张望,只见花厅当中装饰的十分豪华,镶金嵌银,到处闪闪发光,厅中的家具桌椅都用的昂贵木料,漆面锃亮反光,十分气派,这是丁国宝第一次见到这么豪奢的地方,心中想,难怪皇上一进入皇宫就不出来了,这吴家不过是京城中的一个普通富豪,就有如此排场,皇宫中又会是什么样子?想到皇上都没给他一饱眼福的机会,心中不由得生出少许怨恨。
  高一功和吴襄闲聊了几句,笑道:“听说,你们贵族大家都家里畜养歌妓,喝酒的时候以歌侑酒助兴,是真的吗?”
  吴襄陪笑道:“也不是什么歌妓,只是家里的几个能弹琴会唱歌的丫头罢了,上不了什么台面。”
  高一功笑道:“老先生谦虚了,学生早就听说过老先生家里的歌妓在京师中有名气,难道老先生不舍得展示,让我们一饱眼福。”
  吴襄不敢推托,立刻让人吩咐,去把家里畜养的歌妓叫来,唱歌弹琴助兴。
  片刻功夫,进来几名年轻姑娘,穿着绸缎衣衫,戴着头面首饰,打扮的十分精致,带着琴、箫等乐器,轻盈的从外面走进来,给众人施礼,然后在旁边演奏了一首曲子,唱了一首词。
  丁国宝目不转睛的看着这几名年轻女子,心中有些痒痒,这大户人家的婢女都这样美貌华贵,气质不凡,比自己见过的地方上那些大家族的女儿还显得高贵些。到底是京师,天子脚下,样样都好。又想,毫侯带他来看歌舞,难道想从这些歌妓中给自己选择妻子。这些歌妓虽然不错,但身份却低了点。
  正在胡思乱想,忽听高一功道:“听说老先生家,有一苏杭名妓,在秦淮一代非常有名,被称为秦淮八艳之首,号称秦淮第一美女,叫陈圆圆,为何不请她出来为我们演奏一曲,让我们也能见识一下,南国名媛的风采。”
  吴襄陪笑道:“将军不知,这陈圆圆虽然是秦淮歌妓,但已经赎身,几经辗转进入吾家,现在是吾儿三桂的侍妾,是吴家内眷,所以不太方便再出来抛头露面。”
  高一功笑道:“在下知道不便让老先生家的女眷出来见面的。但在下仰慕陈圆圆已久,心中对她十分好奇,所以希望老先生能满足在下的区区愿望,只出来见一面便罢,不需要她弹奏唱歌,难道老先生连这点面子也不给么?”
  吴襄知道高一功是范青手下的重要将领,得罪不起,不敢艰拒,只好拱手道:“既然如此,学生就请圆圆出来,敬将军一杯水酒。”
  他让人进内宅去请陈圆圆,片刻之后,只听厅外,有轻轻的脚步声,环佩叮咚,随即一个清脆娇软,带着一丝南方口音的女子说道:“毫侯高将军再上,臣妾陈圆圆拜见将军。”
  只听这声音特别动听,娇软悦耳,似乎有种特别的魔力,动人心魄,让人一听之下,即便没见到这个人,也能想象出来这是一名绝色美女。
  高一功见陈圆圆只站在窗外说话,便道:“请娘子进来说话!”
  陈圆圆出身勾栏,接触过许多男人,但嫁给吴三桂之后,吴三桂对她十分疼爱,所以她也一心一意的跟随吴三桂。吴三桂驻守边疆,她住在吴家,平日深居简出,十分遵守妇德,这次抛头露面非她所愿,原想只在窗外说话。但见高一功这样说,只好缓步走入厅中。盈盈拜倒,轻声道:“妾身陈圆圆,拜见两位将军。”
  “请起来说话!”高一功道。
  陈圆圆起身,又向二人福了一福。
  此时,已经到了傍晚,虽然厅中已经掌灯,但还是有一种朦胧感觉。高一功看清陈圆圆的容貌,心中突的一跳,暗道:“这女人怎么这么美!”
  一般形容美女的词汇,如“五官精致、皮肤白皙、身材匀称”之类的话用在陈圆圆身上当然合适,不过,这些只是静态的形容,陈圆圆的身上似乎有一种动态的美,从她走路、下拜、说话,甚至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颦一笑,都带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这一瞬间,高一功不由自主的把想象中最美女人的形象,与陈圆圆重合,是脱离凡尘的仙女,是自己叩拜过的观音菩萨下凡了。
  他心中暗道:“怪了,这女人太美了,让人一见之下心旌动摇,有点不能自制的感觉。”
  陈圆圆一生中见过许多男人,她深知自己的美貌,许多初见的男人都会看着她发呆,所以对高一功二人的反应也不奇怪,只是对他们微微一笑。这一笑,威力更大,如奇花初胎,神女展颜,惊心动魄,诱惑无限,明眸善睐,艳丽的让人不能直视。
  只听当的一声,丁国宝一直端着酒杯发呆,此时手中酒杯掉落在桌子上,酒水溅了他一身,可他却不自觉,依然半张着嘴,呆呆的看着陈圆圆。
  高一功到底年纪大些,又有妻妾,定力也强些,他转开目光,到吴襄身上,拱手轻轻道:“老先生,学生心愿以足,请娘子回去吧!”
  吴襄向陈圆圆摆摆手道:“回房去吧!”
  陈圆圆这才向高一功又福了一福,道:“臣妾告退!”说完缓步退出房间。
  丁国宝一直怔怔的看着陈圆圆发呆,对他们之间的说话充耳不闻。此刻见陈圆圆退出大厅。他身不由己的站起来,也要跟着过去。被高一功一把拉住袖子,连叫了两声“国宝”,丁国宝才啊了一声,缓过神来。
  高一功见丁国宝如此失态,略感尴尬,起身向吴襄告辞。他带着丁国宝出了吴家的时候,还在心中称奇,“这天下竟然有如此之美的女子,难怪丁国宝失态。”忽然又想起范青不上朝的事情,暗想,“京师不愧是繁华之地,华夏中心,各种奇美的女子都被送到此处,宫中像陈圆圆这样美的女人也有,所以皇上才被迷惑,就如刚才丁国宝一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3/3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