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顺朝(校对)第2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1/325

  范青过了金水桥,仍然忍不住仰头端详承天门的敦实壮美,忽然想到,以后平定天下,如果以京师为都城,还要举行一次登极大典,那时需要命文臣们为承天门拟一对联,写成二尺见方的黑漆楷书,衬着金色云龙底,悬挂在中阙门两旁……他刚刚想到这里,傅宗龙来到他的马头旁边,躬身提醒:“陛下,请箭射‘承天之门’,拔除明朝的不祥之气。”
  王从周赶快从背上取下劲弓,又从箭橐中取出一支雕翎箭,双手捧呈皇上。范青使胯下骏马后退几步,举弓搭箭,只听弓弦一响,一箭射中“承天之门”牌上中间空处,即“大”字的下边,“之”字的上边。文武群臣和护驾亲军们立刻欢呼:
  “万岁!万万岁!”
  范青的箭射承天门,是傅宗龙在来京师的路上设计好的,得到李岩的赞成。当傅宗龙向他建议在进宫前要箭射承天门,拔除不祥,李岩连说“此议甚好”,又说道:“陛下可记得‘武王克商’的故事?”
  “记不清了。武王怎样?”
  “周武王率诸侯之师到了商朝的都城朝歌,纣王已经登鹿台自焚而死。武王向鹿台连发三矢,然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悬大白之旗。那三矢也就是拔除不祥。”
  “好,好,朕也要射一箭拔除不祥,然后进宫!”
  如今,范青已经射过了承天门,俨然以周武王的身份,骑马向皇宫走去。
  到了午门前边,两边朝房,寂静无人,所有的门都在关着。午门城楼的高大和壮观,大大地超过承天门。往日午门前是非常神圣的地方,文武百官从来没有人在五凤楼前骑马,也没有纷乱的脚步声。然而今天这个地方的情形却大变了。
  负责清宫和寻找崇祯下落的陈德、吴汝义匆匆地走出午门,跪下接驾。范青从他们的神情看出来他们没有找到崇祯下落,不禁眉头微皱:“难道历史改变了?崇祯是趁着混乱的时候逃出城了么?”然而他在众文臣武将和御营亲军面前竭力不露声色,好像满不在乎,再一次仰望城楼,向李岩问道:“这午门城楼就是俗称的五凤楼么?”
  李岩躬身回答:“是的,陛下,以后陛下每日五更上朝,先由太监在此五凤楼上鸣钟。”
  范青轻声说:“好,我们进紫禁城吧。”
  傅宗龙赶快说:“且慢,还需要一个官员为陛下牵着御马方好。”
  范青微微一笑,说:“朕久经戎马,跋山涉水,什么样的险路都走过。如今走进这紫禁城中,还需一个人为朕牵马么?”
  傅宗龙说:“臣何尝不知,这匹骏马是皇上骑惯的骏马,从未出过差池。往年在两军阵上,炮火连天,杀声遍野,陛下也是骑着这匹白马冲锋。只是臣所担心的是,如今一进午门,处处是上下台阶,处处是高大的宫殿,金碧辉煌,异常雄伟庄严,这匹骏马从来没有见过。一旦马惊,稍有闪失,便是不吉之兆。不如有官员为陛下牵马,以防骑马进宫去有意外之惊。”
  范青知道臣下是在意他的安全,便同意了军师的建议,下马之后,把马缰绳递给了身边的亲卫。
  进了午门,范青不觉为出现的巍峨宫殿感到震惊。他用马鞭向北一指,轻声问道:“这就是金銮殿?”
  引路的太监躬身回答:“回陛下,这是皇极门。过了皇极门才是皇极殿,俗称金銮殿。”
  范青“啊!”了一声,回头向傅宗龙问道:
  “到武英殿去么?”
  “请陛下驾幸武英殿,百事吉祥。”
  范青由文武群臣扈从,经归极门往西,过了内金水河上的汉白玉桥,在武英门前下马。按军师、丞相和礼政府大臣事前议定,他要坐在武英殿的皇帝宝座上,在乐声中受群臣朝贺,才算是完成了今天的入城仪式。但因为崇祯下落不明,使范青对于在武英殿受群臣朝贺的事兴趣索然,连李、傅等亲信大臣也都认为这件事非常严重,当务之急是必须全力在京师城内找到崇祯,不管是死的活的。在范青同几位亲信大臣从武英门进去以后,文武群臣肃静地鹄立在武英门外的台阶下,太监们等候在金水桥外,恭候传宣。
  大家正在恭敬等待,一位宣诏官来到武英门外,向大家高声说道:“传圣上口谕,今日朝贺暂免,文官们各回衙门办事,武将们各回驻地。明朝投降内臣,暂回各自家中,听候录用。明日黎明,但听午门钟声,新朝的文臣们,前来武英殿上朝,不得迟误!”
  文武群臣立刻退过内金水河,都从归极门出去。大家已经知道崇祯下落不明,这一消息给将近一年来新降的文臣们心灵上的震动比武将们要大得多。他们害怕万一崇祯帝逃出京师后到了吴三桂军中,再由吴三桂保驾,逃到南京,明朝就不会亡,范青可能落到黄巢的下场,而他们这些急于“攀龙附凤”之臣,不仅会性命不保,遗臭青史,而且会抄家灭族。刚才都是得意洋洋地跟随新君进宫,此刻却心事重重地出宫,而他们谁也不敢将自己的心思吐露一字。
  太监们都失去了原来的气焰,不敢与新朝的文武官员争道,退后一步,等文武群臣走出归极门后,他们才怀着七上八下的心情离开。这些较有地位的太监为着进宫方便,只有少数住家在皇城外边,而多数住家在皇城以内。有人住家在皇城内的北边,即地安门的里边;有人住家在西安门内左右的胡同中和玉熙宫的西边;有人住家在东安门内和东安门外附近地方。几乎没有人住家南城。现在听说崇祯帝不知下落,并没有在宫中自尽,开始时他们感到惊异,又忽然动了一丝旧情,既不忍心从乾清宫和坤宁宫左边的东长街走过,也不忍心从袁妃久住的翊坤宫旁边走过,所以有的出西华门向北转,有的从西华门内顺着廊下家的前边向北,再出玄武门,也有几个人向东出归极门,穿过会极门,再往东出东华门分道回家。
  大顺皇帝范青由文武群臣扈从,来到武英殿,时光已近中午。他同李岩略一商量,命六部政府和文谕院的文臣们各回自己衙门,熟悉办事地方,召集属吏,为开始政务作准备。定于明日卯时,举行早朝,不得迟误。他只将陈德、李岩和吴汝义留下,询问关于清宫的一些情况。陈德因崇祯尚无下落,太子和永、定二王也未找到,只听说都已经由太监们送出宫了。他必须抓紧时间,继续在皇城中寻找崇祯,还得弄清崇祯的三个儿子被太监们藏匿何处。范青只是嘱咐他“不管崇祯死活,务要找到下落”,让他先走了。
  自从去年在开封正式称王以后,虽然还没有建立包括朝仪在内的各种严密礼制,但是大体上,封建国家的君臣关系,等级差别,开始讲究;到今年称帝以后,这种封建礼制更清楚,也更完备,而从正式建立大顺朝并宣布改元永昌之日起,君臣间的关系更趋森严,起义年代中的伙伴关系很快消失。倘若在一年以前,范青会留下李岩和吴汝义一起吃午饭,一边吃饭一边听他们讲说清宫的详细情况。但现在他不能留下他们。他是君,他们是臣,按礼制不能同桌吃饭;倘若留下他们吃饭,定会使他们忐忑不安。所以,他对留李岩和吴汝义同进午膳只是动了一下念头,而说出来的却是这样一句话:
  “坐下去,坐下去,说说你们清宫的情形吧。”他还不习惯用“禀奏”一词,而是要他们“说说”,所以口气上显得亲切。
  李岩和吴汝义都没有坐,而是恭敬地站立在他的面前,向他禀奏宫中的简略情况。
  果然如范青所料,破内城之时,崇祯逼迫皇后、妃嫔,公主等自尽。幸好范青让杜勋和曹化淳等人在宫中秘密安排了一批太监,将这些女子都解救下来。
  其中周后自缢时被解救下来,昏迷不醒,在御医救治下,刚刚醒来,因为害怕她再寻短见,李岩特意派了四名宫女守着她。
  范青微微点头,轻声说道:“咱们改朝换代,要尽量少死人。这些女子虽然都是崇祯的妻女,但她们没有必要随崇祯一起去死,为他尽节。要对她们好言相劝,说朕并不会为难他们。”
  吴汝义拱手称是。
  范青又问:“那位皇贵妃呢?”
  李岩回奏:“臣从坤宁宫出来即去翊坤宫,皇贵妃袁氏本来也在五更前奉旨自尽……”
  范青问道:“是奉旨?”
  吴汝义说:“听说是崇祯命宫女传旨,叫她赶快自尽。她还没有断气,绳子忽然断了。她还要自尽,可是宫女们都围着她哭,没有人肯替她绑绳子,所以她没有死成。”
  李岩问道:“陛下,对袁妃如何处置?”
  范青说:“崇祯的妃嫔们,凡是还没有死的,娘家住在京师的,都送她们回娘家去。想要自尽的要尽量劝说,朕不想看到所谓的‘尽节’,不愿自尽而又没有家的由我朝优养终身。天启的皇后你找到了么?”
  “臣从翊坤宫出来后与陈德将军分手,他由太监带领去长平公主的宫中,臣去张皇后的宫中。张皇后尚未死,正在痛哭,宫女们也围着她哭。臣站在坤宁宫正殿阶下,隔着帘子传了陛下口谕:如若她愿意活下去,我朝将以礼相待,优养终身;如愿意暂回张皇亲府中,臣将派兵丁护送皇后出宫。臣又说,皇后出宫,可以带四名宫女,两名太监,随身侍候。珠宝首饰可以由皇后斟酌携带出宫,以示我朝优遇。”
  “她怎么说?”
  “这位张皇后果然不凡。她毫无恐惧,隔着帘子说道:‘将军!本宫是天启皇帝的遗孀,崇祯皇帝的皇嫂,尊号为懿安皇后,曾经身为国母,今日国亡,义无苟活之理。如今京城中兵慌马乱,请将军派将士护送本官到太康伯张皇亲府中,使本宫得以从容自尽,还可以辞别父母。今日我朝的江山尚且不保,本宫也即将身归黄泉,出宫时何用携带珠宝首饰!’”
  
第395章
奢侈的午膳
  “你已经派人将她送到张国纪府中了?”
  李岩因知道范青平日谈到懿安皇后在天启朝立身正派,不附和客、魏奸党,对她在心中存有敬意,所以他将如何从宫中找到五顶轿子,较大的一顶由张皇后坐,四乘小轿由四个宫女坐,派兵将皇后和随身服侍的四个宫女和两名太监护送到张皇亲府中,并在张府大门外插一令旗,严禁兵丁入内骚扰等经过讲了一遍。
  范青听了以后,微微皱眉道:“可她回张皇亲府上还要自尽的。”
  李岩赶快拱手道:“臣考虑不周,现在立刻派人去张皇亲府上,阻止张皇后自尽。”他口中这样说,心中却对范青的做法很不理解,在这个时代,女子为丈夫或国家尽节,是天经地义,且很荣耀的事情。不知为何,范青却很反感这种做法。
  范青想了想,摇头道:“罢了,人各有志,由她去吧!”
  范青转向吴汝义问道:“你还要谈一些什么事儿?”
  吴汝义先说了崇祯如何到寿宁宫要砍杀长平公主,公主被太监何新给救了,藏了起来,后来被送到皇亲周奎府上暂住,崇祯还有一个六岁女儿也被救下来,一起送到周奎府上。
  范青对长平公主十分感兴趣,在后世家喻户晓的金大侠作品中,她叫阿九,是一名容貌绝美的女子,不幸被父亲崇祯砍断一条手臂。范青以前读书至此,常常扼腕叹息。没想到自己居然有机会改变历史,改变这位公主的命运。
  范青忍不住又问了两句长平公主的情况,李岩恭恭敬敬的回答完了,然后轻咳一声,道:“皇上,不然臣哪日把公主召入宫中?”
  范青怔了一下,笑了笑,不置可否。他知道自己对宫中女子的这些举措,容易让臣子们认为自己好色。但他现在是皇帝,也不必对臣子解释什么,况且他也确实很想看看历史上真实的“阿九”长什么样子。
  随后,他又询问了宫中的其他情况,知道宫女的总数大约上万人,数百人到西华门投水自尽,幸亏杜勋事先安排了许多太监阻拦,才阻止了惨剧发生。即便这样,宫中依然有自缢或者投河而亡的宫女三十多人,还有一千多宫女逃到宫外,不知去向。现在留在宫中和西苑、北海各宫的总共有七八千人,其余的分散在昌平各皇陵与西郊的皇家陵墓中侍候香火,多是年纪较大的女子。
  范青心想,古代的女子真可怜啊!上万人就这样被幽禁宫中,年复一年,直到老死,古代的皇帝自私且可恨,可即便这样,还有许多宫女心甘情愿为他们尽节,这是何故?等自己掌握天下之后,一定陆续把这些可怜女子都放出宫去。
  便吩咐说:“紫禁城中太监众多,有的逃散了,没有逃散的任其回家。宫女们先不许出宫,直到确定她们有家人在外的,才护送她们回家,否则这些宫女到了宫外也容易被坏人拐走。这紫禁城中,千门万户,你们下午要继续清查,午后,朕也要到各处看看,由从周跟随就够了。多日来你们都很辛苦,快去休息用膳吧。”
  李岩和吴汝义说了声“领旨!”向他恭敬地行了叩头礼,然后退出。虽然范青明白叩头下跪是任何臣工对帝王的应有礼节,但是他仍然有一点不习惯,不自觉地对他们拱手还礼。
  李岩和吴汝义刚刚退出,王从周进来了,跪在他面前问道:
  “皇上,午膳准备好了,要用膳么?”
  “是我们从开封带来的厨子准备的?”
  “宫中御膳房的太监们没有逃走,儿臣命他们准备午膳。我们从开封带的几个厨子,由李大嗓率领也进了御膳房,处处小心,各种荤素菜肴和各种点心,必须先尝一尝,才许送上来。这是李丞相的嘱咐,以防御膳房的太监们怀有二心。”
  王从周退出后过了一阵,午膳就在东暖间摆好了。他又一次进来,请范青前去用膳。范青来到东暖阁,面南坐下,看见山珍海味,荤素菜肴,摆满了一张大的方桌,器皿精致,且有金碗银盘,镶金牙箸和碧玉酒杯。
  范青微微皱眉,心生反感,望一眼王从周,忍不住用责备的口气问道:“为什么摆这样多的菜肴?之前朕不是对你说了么?现在国家灾荒不断,处处饥民遍野,咱们这次来京师,携带粮食不多,还要赈济京师穷苦百姓,一定要崇尚简朴节约,朕要带头这样做。”
  王从周躬身说道:“臣亲自到了御膳房,看见菜肴已经准备好了,只等传膳。臣当即对御膳房管事太监说道:新皇帝出身农家,素重俭朴,深恶虚华浪费,你们为什么准备这样多的菜?据管事太监说,平日崇祯皇帝的每日御膳费是三十四两几钱银子,每膳要准备办几十样荤素菜肴,还有各种点心,小菜,这是皇家规矩,午膳时还要奏乐。”
  “哼,全是浪费民脂民膏!崇祯能吃多少?这种宫中的老规矩不合道理!”
  “崇祯只挑选可口的菜吃一点,其余几十样荤的素的,山珍海味,往往不曾动动筷子,都撤下去赏给乾清宫中的太监和宫女们吃了,今天御膳房的太监们惊魂未定,为皇上备办的午膳已经够俭,他们还害怕治罪哩!”
  范青叹息一声,说道:“历代帝王,只有开国之主,生长戎马忧患之中,与士卒同甘共苦,出生入死,惨淡经营,百战而有天下。以后继承江山之主,都是生长深宫,锦衣玉食,不辨五谷,不知百姓疾苦。朕对此深为痛恨!你传旨御膳房,以后不管午膳晚膳,只备几样菜就够了,外加辣椒汁一小碟。还有,金银器皿一概不用,玉杯也不许用!”
  范青话刚说完,御膳房的两个太监又捧来了两个朱漆描金食盒,到了武英殿门外,由两个宫女接住。她们还没有捧进暖阁,被从周看见,向她们使个眼色。
  但已经被范青看到,于是道:“今天的菜肴既然做了,也不许浪费,都赏给清宫的战士们吃吧!从下一餐开始,按朕说的去做。”
  王从周拱手说了一声“遵旨”,不过他沉吟一下,又道:“皇上,您现在毕竟是天下共主,身份尊崇,如果每餐太过简朴,是不是不合礼法。况且这一餐也花费不了多少银子。”
  范青道:“礼法不也是人制定的么?咱们君臣刚刚进入京师,京师本是天下最繁华,最富庶的花花世界,在这种环境中,人很容易堕落。朕特意在吃穿上崇尚简朴,也是给咱们大顺君臣做一个榜样,免得大家上行下效,都在京师的花花世界中堕落了,没了战斗力,还怎么应付强敌?朕这一餐没多少银子,如果大家都学朕这样奢侈浪费,不计其数的粮食就浪费了。”
  王从周这才明白范青的深意,心中十分敬佩,拱手道:“皇上用心深远,臣明白了!”
  用毕午膳,范青回到西暖阁坐下。宫女们立刻按照明朝宫中习惯,有人捧来漱口的温茶,有人捧来吐漱口水的银漱盂,跪到他的面前。
  范青在开封的大顺宫中,被侍女内监伺候,常常觉得心中不安,总想自己一个成年人,干嘛吃饭、喝水、穿衣服甚至上厕所都让人伺候?总想着要尽量简化,可这一进入皇宫中才感受到,以前的开封王宫比起现在这紫禁城是小巫见大巫了。这里规矩更加繁琐,宫女、太监也更多,伺候的无微不至,简直把自己当成新出生的婴孩一样了。
  虽然感到不习惯,但还是按照皇上在宫中的生活规矩做了,同时在心中叹道:“现代有多少人梦想做皇上,可真的做了皇帝却发现也很麻烦,不如一个普通人自由快乐呢!”
  范青多天来不曾有一天好生休息,如今破了京师,夺取了明朝江山,驻跸武英殿,多年的心愿一朝实现,尽管崇祯的下落不明,吴三桂和关外满清的情况也没有传来,但心情上也感到蓦然轻松。他需要躺下去睡一觉,然后在紫禁城中随便看看。他还没有说出来这个意思,只是轻轻地打了个哈欠,一个宫女就赶快在他的面前躬身说道:“请皇爷到寝宫御榻上休息,那儿已经准备好了。”
  “寝宫在哪儿?”
  “就在这武英殿背后的仁智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1/3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