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顺朝(校对)第2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3/325

  范青摇头道:“你的想法大错特错,你们这些大小将领对满清抱有轻视态度,这是要吃大亏的。”
  高一功恭敬的拱手道:“恕臣无知,但辽东一隅之地,东夷余种,竟然如此狂肆,敢在咱们大顺军兵势正劲的时候,称兵入犯,臣实在不敢相信。”
  范青道:“你不能不信,朕有十分把握,满清必会入关与咱们争夺京师。你可知,满洲人自从背叛明朝,至今已经有三十八年,虽然皇太极锐意学习中国,究竟不脱夷狄旧习,不懂中国建储之制,也没有世袭尊嫡立长之礼。多尔衮既拥戴一个六岁幼童为君,名义已定,有不听命者即位叛逆,所以豪格已经失败,至今未闻沈阳有内乱或动荡情形。当然,多尔衮自任摄政,集大权于一身,虏廷诸王公大臣未必人人心服,大概有许多人是心不服而口不敢言。多尔衮为了自己打算,想利用我大顺军初到京师,立足未稳,民心未服,亲自统兵前来,使八旗兵从此归其掌握。倘能侥幸一逞,他就是继承汗王遗志,为满洲建立殊勋。从此他的摄政地位与权势使满洲朝野无人能与他抗衡,而且他如果日后不满足于摄政地位,想取江山于孤儿寡妇之手,易如反掌。各位,满清入寇,夺取咱们汉人江山,图谋已经数代,所以请各位将领不要抱有幻想,不要想着大功告成,偃武修文,贪图享乐,而要兢兢业业,严阵以待,面对满清的挑战。”
  听完范青的话,众将沉默片刻,陈永福上前一步,拱手道:“臣遵旨,进入京师之后,一定严肃军纪,勤于练兵,严阵以待,保皇上和咱们大顺国能在京师安稳立足。”
  范青微微点头,高一功、刘芳亮、红娘子也依次上前,向范青表达忠心。
  范青脸上这才稍稍露出笑颜,道:“这下,你们明白朕的苦心了吧,咱们进入京师,推翻明王朝,不是大功告成,而是危机的开始,内有民心不稳,官绅不服,辽东官军心意未定,外有强虏虎视眈眈,随时爆发大战。所以朕才要对京师的高官大绅采取优容态度,甚至连太监头子都要收留,做这些是给京城百姓看的,也是给吴三桂看的,更是给全天下的明朝士绅,还有未投降的明朝官军看的。所以……”
  范青在众文武官员脸上一转,道:“朕决定明日进京之后,对官民实行宽仁之政,收揽人心,一则有利于招降吴三桂,二则有利于震慑满洲东虏。朕决定,明日进城,遵守三条原则,第一,大军驻扎在城外,只派少量人马进城,维护城内治安,弹压不轨。第二,暂缓追赃,效法汉高祖刘邦入咸阳后对父老的‘约法三章’,不骚扰百姓,更不对京师官员拷掠追赃。第三,向京师平民开仓放赈。”
  众文武一起躬身,道:“臣遵旨!”
  范青见已经说服众文武,便稍稍缓和语气道:“毫侯、磁侯、红帅,你们回去也要开导下面的将领校尉,把当前形势和朕的苦心讲给他们听。”范青说到这里长叹一声道:“朕也理解你们的心情,咱们将士大多苦大仇深,对这些明朝高官贵人十分痛恨,所以你们告谕众将士,朕不会放过一个恶人,朕同样痛恨这些高居百姓之上,吸食百姓心血的水蛭,等以后天下太平,朕会慢慢找他们算账的。”
  众将听了范青推心置腹的话,心中也很感动,开始对范青政策的不满,也慢慢消散了。
  范青朗声道:“磁侯刘芳亮、毫侯高一功,红帅,听旨。”
  三人一起拱手道:“臣在!”
  范青道:“从即日起你们麾下所有兵马驻扎在城外,非有朕的旨意不得进入京师,以免骚扰百姓。驻守京师和明日清宫由绵侯陈永福负责。”
  四位大将一起拱手道:“遵旨!”
  本来东征的主将是刘芳亮的,但他与范青在理念上有冲突,范青这个命令,也有责罚他的意味。
  这时,一名传令官又送来一份刘体纯的情报,范青看了之后微微点头,递给李岩,道:“内城也要破了!”
  李岩看了情报文书,脸上微露喜色道:“破了外城之后,守内城的太监和军民,也跟着人心瓦解,已经传出话来,明晨五更打开城门迎降。”
  众将听了也是脸上一起露出喜色。
  傅宗龙道:“这本是在皇上和诸文武意料之中,可谓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刘芳亮笑道:“丞相又预料对了,果然今日破外城,明日破内城。”
  李岩笑了笑道:“臣等预料明日可能会破内城,所以拟定了皇上的入城节略,再综合刚才咱们的商议,属下写了一个草稿,请圣上批示。”
  说完从袖子里取出一个简便的红绫书匣,打开文书匣,取出一份红纸文件。旁边文书递过来笔墨,李岩在一旁的一张小桌上立即涂改缮写,题目是“圣驾入城节略”。他缮写完了之后,讲文书捧呈御案,请范青过目。
  范青看了一遍节略,面含微笑,频频点头,这节略中把自己刚说完的三条原则都写进去了,深合他的心意。在节略中详细写了如何一部分御营将士先从阜成门进去,占领皇城诸门,包围皇城,一部分文武大臣和御营将士如何护驾,沿路如何警跸,先进城的文武如何在皇城门口接驾,圣驾如何进入皇城,进入武英殿驻跸,写的十分清楚。
  节略中拟定两次清宫,城破之后,陈永福亲自率领一千将士迅速进人紫禁城内,占领四门,一则要搜查崇祯生死下落及太子、二王,二则要肃清太监中有无暗藏兵器之人,以防不测。然后吴汝义率领御营将士清宫,按册清点紫禁城中未曾逃散的宫女、太监,封存宫中库藏,派兵日夜巡逻,禁止宫女与太监盗窃各宫中金银宝物,以备几天内清查登记。然后王从周率五百将士扈驾入城,以后专驻守武英殿周围,也受吴汝义节制。两位军师如此安排,十分合理。
  范青看完之后,只提了一个小意见道:“吴汝义将军的职衔,似与他的责权有所不符。”
  李岩说道:“皇上所虑极是。我朝官制草创,颇为疏略。以前陛下称顺王时,吴汝义称中军制将军。开封建国,暂以周王府为大顺皇宫,吴汝义统管宫禁之事,改称中军权将军,已觉不妥。今至京师,紫禁城内一切军政要务,头绪纷繁,都归吴汝义掌管,确应另定官职,便于施展才能。但臣等对历代职官志未曾考究,请陛下酌为钦定名称。”
  范青向牛金星问道:“这属于礼部范畴,金星,用何官名最好?”
  牛金星捻须低头想了片刻,抬头回答说:“陛下,上古之世,设有宫正一官,专管宫内之事,见于《周礼》。秦汉以来,并无掌宫中庶事的专职官员,内廷与外延的政务交错,界限不明。到了明代,内廷事务完全由太监职掌,设置了严密的内官官制。内臣分为十二监,二十四衙门,以司礼监掌印太监地位最尊,俗称内相。除内廷十一二监之外,还有东厂与西厂派出的监军太监,万历时还有派到各地征收矿税的太监。陛下鉴于刚刚入住紫禁城,对原宫中太监不能太过信任,所以暂时不能重用他们。目前吴汝义秉承皇上意旨总管宫内军政百务,此系我朝新创,可否暂称为宫内大臣,以待日后京师稳定后再为确定?”
  范青点头同意,又问诸文武道:“清宫的事,你还有什么建议?”
  傅宗龙道:“清宫之时,有一件事要李丞相亲自去办才好。”
  范青道:“何事?”
  傅宗龙道:“天启张皇后因不附和客魏奸党,深受国人敬重。她原籍杞县,与丞相是小同乡。她曾经身为国母,按道理她会自尽殉国。但是仓皇之际,也许自尽未成。清宫时丞相即到慈庆宫去,看张皇后是否已死。如她尚未自尽,可对她宣布大顺皇帝口谕,我朝将对她厚养终身。如她必欲自尽殉国,可派人护送她回到张皇亲府中,从容自尽。不管张皇后是否已死,将士们都不许到慈庆宫中滋扰。陛下,可以如此办么?”
  “好,好,就照你的建议去办。”范青点头同意之后,又加上一句,“朕甚怜悯宫中各处妃嫔女子,也无意为难他们,你们最好能派人劝慰他们,宣讲朕的优待政策,让她们不要自尽。”
  李岩、傅宗龙、牛金星等文臣一起躬身接旨。
  此时,时间已经过了四更。因为马上就要准备进城。御前会议赶快结束。陈永福立刻回到自己的营地亲自点兵,指挥人马,从什么城门进城,在城内驻扎何处,都按着李岩在事前遵旨拟好的计划,同时严令人马进城后对居民务要秋毫勿犯。
  李岩赶快回到丞相府临时驻地,召集六政府与文谕院大臣会议,部署明早如何进城和如何在巳时前赶到皇城门前迎接圣驾。
  傅宗龙和牛金星最后离开行宫。他们离开御前后,在临时朝房中等候。范青将吴汝义和王从周叫到面前,用杏黄纸写了两道手敕,一道是钦命吴汝义为“宫内大臣”,一道是钦命王从周为协理宫内大臣兼御前侍卫将军。然后宋献策和李岩带着吴汝义和王从周驰回军师府驻地,又传知陈永福前来,一同研究明日如何扈驾、警跸和如何清宫诸事。对陈永福和吴汝义而言,特别要紧的一件大事是要找到崇祯,弄清他的死活。
  范青虽然连日来鞍马劳累,今夜又几乎整夜未眠,但因为破城即在眼前,他一点儿睡意也没有了。行宫御厨为他准备了夜宵点心,他随便吃了一点,便在亲兵的护卫下登上了花园中的假山,向东方看了一阵,看到紫禁城方面并没有冒出火光,他的心中产生了一串问题,默默问道:
  “崇祯此刻在做什么?自尽了么?心腹太监帮助他在民间藏起来了么?他的众多宫眷今夜如何?”
  ……
  连日来崇祯皇帝食不下咽,夜不成寐,不但眼眶深陷,脸色灰暗,而且头昏目眩,身体难以支撑。但是亡国就在眼前,他不能倒下去对国运撒手不管,也不能到养德斋的御榻上痛睡一阵。他本来打算在乾清门亲手挥剑斩杜勋,临时来了精神,带着一腔怒火,顿然间忘记疲惫,大踏步走出乾清宫,从丹墀上下了台阶,走到乾清门,稳稳地在龙椅上坐定。乾清宫的宫女们和太监们重新看见了往日的年轻皇上。但是杜勋走后,崇祯鼓起的精神塌下去了,连午膳也吃不下,回到乾清宫的东暖阁,在龙椅上颓然坐下,恨恨地长叹一声,喃喃自语:“连豢养的家奴也竟然胆敢如此……”
  
第382章
不甘心的崇祯
  王承恩颤声说道:“陛下是千古英主,早他十分后悔刚才没有在乾清门将杜勋处死,以为背主投敌者戒。生了一阵闷气,他感到身体不能支撑,便回到养德斋,由宫女们服侍他躺到御榻上,勉强闭着眼睛休息。当养德斋中只剩下魏清慧一个宫女时,他睁开眼睛,轻轻吩咐:“要是今日吴三桂的关宁铁骑能够来到京师城外,你立刻将朕唤醒。”
  魏清慧虽然明白吴三桂断不会来,但是她忍着哽咽答应了“遵旨”二字。崇祯又嘱咐说:“朕命王承恩传谕诸皇亲勋臣们在朝阳门会商应变之策,如今该会商毕了。王承恩如回宫来,立刻奏朕知道。还有,朕命吴祥带人去城上捉拿杜勋,一旦吴祥回来,你也立刻启奏!”
  “皇爷,既然刚才不杀杜勋,已经放他出城,为甚又要将他捉拿回来?皇上万乘之尊,何必为杜勋这样的无耻小人生气?”
  崇祯恨恨地说:“哼,朕一日乾纲不坠,国有典刑,祖宗也有家法!”
  魏清慧不敢再说话,低下头去,轻手轻脚地退到外间,坐在椅子上守候着皇上动静地不许有人在近处说话惊驾。过了片刻,听见御榻上没有声音,料想皇上实在困倦,已经人睡,她在肚里叹息一声,揩去了眼角的泪水。
  崇祯一入睡就被噩梦缠绕,后来他梦见自己是跪在奉先殿太祖高皇帝的神主前伤心痛哭。太祖爷“显圣”了。宫中藏有太祖高皇帝的两种画像:一种是脸孔胖胖的,神态和平而有福泽;另一种是一个丑像,脸孔较长,下巴突出,是个猪像,同一般人很不一样。崇祯自幼听说那一轴类似猪脸的画像是按照洪武本人画的。现在向他“显圣”的就是这位长着一副猪脸的、神态威严的老年皇帝。
  他十分害怕,浑身打颤,伏地叩头,哭着说:“孙儿不肖,无福无德,不足以承继江山。流贼眼看就要破城,宗社不保,国亡族灭。孙儿无面目见太祖皇爷在天之灵,已决定身殉社稷,以谢祖宗,以谢天下。”
  洪武爷高坐在皇帝宝座上,长叹一声,呼唤着他的名字说道:“由检,你以身殉国有什么用?你应该逃出去,逃出去恢复你的祖宗江山。你还年轻,不应该白白地死在宫中!”
  崇祯哭着问道:“请太祖皇爷明示,不肖孙儿如何能逃出京师?”
  洪武爷沉吟说:“你总得想办法逃出京师,逃不走再自尽殉国。”
  “如何逃得出去?”
  崇祯俯地片刻,高皇帝没有回答。他大胆地抬起头来,但见高高的宝座上烟雾氤氲,“显圣”的容貌渐渐模糊,最后只剩下灰色的、不住浮动的一团烟雾,从烟雾中传出来一声叹息。
  崇祯忍不住放声痛哭。
  魏清慧站在御榻旁边,连声呼唤:“皇爷!皇爷!……”
  崇祯醒来,但还没有全醒,不清楚是自己哭醒,还是被人唤醒。他茫然睁开眼睛,看见魏宫人站在榻边,不觉脱口而出:“朕梦见了太祖高皇帝!……”
  魏宫人又叫道:“皇爷,大事不好,你赶快醒醒!”
  崇祯猛然睁大眼睛,惊慌地问:“什么事?什么大事?……快奏!”
  魏宫人声音打颤地说:“吴祥从平则门回来,他看见逆贼已经破了外城。外城城门大开,有几千步兵和骑兵从彰义门和西便门整队进城!”
  崇祯登时面如土色,浑身战栗,从榻上忽地坐起,但是两脚从榻上落到朱漆脚踏板上,却穿不上靴子。魏宫人赶快跪下去,服侍他将绣着云龙的黄缎靴子穿好。崇祯问道:“吴祥在哪里?在哪里?”
  魏宫人浑身打颤说道:“因为宫中规矩,任何人不准进人养德斋中奏事,所以吴祥此刻在乾清宫中恭候圣驾。”
  崇祯又惊慌地问:“你听他说贼兵已经进了外城?”
  魏宫人强作镇静地回答说:“内城的防守很坚固,请皇爷不必害怕……”
  “快照实向朕禀奏,吴祥到底怎么说?快!”
  “吴祥刚才慌慌张张回到宫中,要奴婢叫醒皇爷。因奴婢说皇爷十分困乏,刚刚入睡不久,他才告诉奴婢逆贼已经从彰义门和西便门进了外城,大事不好,必须马上禀奏皇上。”
  崇祯全听明白了,浑身更加打颤,腿也发软。他要立刻到乾清宫去亲自询问吴祥。当他下脚踏板时,两脚无力,踉跄几步,趁势跌坐在龙椅上。他不愿在乾清宫太监们的眼中显得惊慌失措,向魏宫人吩咐:“传吴祥来这儿奏事!”
  魏宫人感到诧异,怕自己没有听清,小声问道:“叫吴祥来养德斋中奏事?”
  崇祯从迷乱中忽然醒悟,改口说:“叫他在乾清宫等候,朕马上去听他面奏!”
  这时,两个十几岁的宫女进来。一个宫女用金盆端来了洗脸的温水,跪在皇上面前,水中放着一条松江府进贡的用白棉线织的面巾,在面巾的一端用黄线和红线绣成了小小的二龙戏珠图;另一宫女也跪在地上,捧着一个银盘,上边放着一条干的白棉面巾,以备皇上洗面后用干巾擦手。但是崇祯不再按照平日的习惯在午觉醒来后用温水净面,却用粗话骂道:“滚开!”
  随即绕过跪在面前的两个宫女,匆忙地走出养德斋,向乾清宫正殿的前边走去。魏宫人看见他一步高一步低,赶快去挟住左边胳臂,小声说道:“皇爷,您要冷静,内城防守很牢固,足可以支持数日,等到吴三桂的勤王兵马来到。”
  崇祯没有听清楚魏清慧的话,实际上他现在对于任何空洞的安慰话都没有兴趣听,而心中最关心的问题是能否逃出京师,倘若逃不出应该如何身殉社稷,以及对宫眷们如何处置。已经走近乾清宫前边时,他不愿使太监们看见他的害怕和软弱,用力将左臂一晃,摆脱了魏宫人挽扶着他的手,踏着有力的步子向前走去。
  他坐在乾清宫的东暖阁,听吴祥禀奏。原来当吴祥奉旨到平则门捉拿杜勋时,杜勋已经缒出了城,在一群人的簇拥中,骑着马,快走到钓鱼台了。他正在城楼中同王德化谈话,忽然有守城的太监奔入,禀告王德化,大批贼兵进彰义门了,随后也从西便门进人外城了……
  崇祯截住问道:“城门是怎么开的?”
  “听说是守城的内臣和军民自己打开的。可恨成群的老百姓忘记了我朝三百年天覆地载之恩,拥拥挤挤站在城门里迎接贼兵,有人还放了鞭炮。”
  崇祯突然大哭:“天哪!我的二祖列宗!……”
  吴祥升为乾清宫掌事太监已有数年,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年年盼望着国运好转;不料竟然落到亡国地步,所以崇祯一哭,他也跪在地上放声痛哭。
  魏清慧和几个宫女,还有几个太监,都站在东暖阁的窗外,听见皇上和吴祥痛哭,知道外城已破,大难临头,有的痛哭,有的抽咽,有的虽不敢哭出声来,却鼻孔发酸,热泪奔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3/3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