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顺朝(校对)第2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6/325

  崇祯又不禁点头微笑说:“解的好,解的好。”随即又急着问:“这五六两句呢?”
  “陛下这十余年来宵旰忧勤,盼望天下早日太平,万民安业,但天下太平尚未到来,所以这第五句说的是‘玉楼辜负十年梦’,陛下为千古尧舜之君,忧心万民之怀,可惜……”
  “你只管大胆说,不用顾虑。”
  “可惜文武臣工不能替陛下分忧,也不能体谅陛下孜孜求治的苦心。陛下就好像是一个绝世佳人,对镜自怜,不免有形单影只之感,所以这第六句是‘宝镜空分影孤妍’。”
  崇祯和周后不约而同的含笑点头,称赞他解说的好。她又接着说:“皇上身居九重,心怀万里,日日夜夜都在盼望好消息,好比妃嫔和宫人们都想知道家乡亲人们的音信。皇上盼望的好消息很快就会来到,所以签上最后两句说,‘莫怨深宫音问少,一声清唳雁飞还’。”
  崇祯苦笑道:“我看这后两句诗分明说盼望消息也是枉然。来的不是好消息,只是孤雁一声,岂不是盼望落空了么?”
  田妃道:“请陛下不要过虑。以臣妾愚昧之见,这最后一句诗用的是鸿雁稍书的典故,所以‘雁飞还’就是有消息到来,皇上盼望是什么消息?是军情捷报。有此一句诗,可知捷奏马上就会到来。”
  周后连忙补充道:“确实如此,皇上不是刚刚拜佛祈祷过么,随后就送来湖广的捷报,如签上所云,后面的捷报也会陆续来到。”
  崇祯的心头上稍稍开朗起来,遗憾的是神签上没告诉他具体传来捷报的日期,使他的心依然没有着落。他站起来,凭着女墙,向西南望去。金波荡漾的池水中确实湖山如画,北边的蕉园,南边的瀛台,草木初绿,葱茏可爱。有许多假山奇石,亭台楼阁,离宫别殿,曲槛回廊,黄瓦红墙,倒影入水,如真如幻。
  但崇祯看着看着,思绪不自觉的就转到对辽东和河南的战事上去。正在思虑的时候,忽见一名太监从团城下飞跑过来,又送来两封文书。王德化把文书呈到崇祯面前,崇祯急忙打开看,这文书却是洪承畴从辽东送来了战报。崇祯派去监军之后,洪承畴不得已,开始出击,进攻清军,取得了两场小胜,一次杀伤一百多人,第二次杀伤三百多人,自己也有少量伤亡。这两次战斗都是小规模的,称为捷报含金量不足。不过崇祯依然非常高兴,急忙把战果同周后和两位妃子说了,又引得她们一阵贺喜。
  
第293章
游玩的一天
  崇祯向东北方眺望,神驰疆场,好像看到白山黑水间,万山重叠,到处都是官军旗帜,战鼓隆隆,喊杀震天,清军败走,锦州之围已经解了,城门大开,洪承畴率领边军昂然入城。
  遥想着战士们在沙场鏖战,崇祯忽然动了骑马的兴致。那些伺候他的太监,每日揣摩他的脾气,唯恐有伺候不到的地方。今天春风和暖,天气宜人,便猜到他可能会一时高兴,同田妃驰马消遣,所以把他较喜爱的四匹御马备好鞍子,牵在北海大门外的一株大槐树下伺候。崇祯凭着城垛向左边大槐树下望了一眼,轻声说:“暖春试马,亦乐事也!”随即面带十分稀有的微笑走下团城。
  崇祯的四匹御马都是外表俊美,脾性温顺。当日御马间的太监们按照这两个条件替他从上千匹马中仔细挑选,选出来这四匹御马,每日也只训练它们跑得如何平稳,顺从人意,既不训练它们跳跃障碍,也不训练他们听到炮声和呐喊声而镇定如常。崇祯替这四匹御马起了四个十分别扭,但他自己认为十分典雅的名字:太平驹,玉龙媒、吉良乘,璇台骏。
  平日他偶然在宫中骑马,总是骑璇台骏。但他现在要为取个吉利,所以就叫太监们牵来了吉良乘。他踏着朱漆描金的马凳,跳上吉良乘,从太监手中接过玉柄马鞭,沿着中南海和护城河之间的驰道南去,开始是缓辔徐行,随后抽了一鞭,让吉良乘平稳的奔驰起来。跑了一个来回,在团城下勒住了马。尽管他是一个蹩脚的骑手,但太监和宫女们都向他齐呼万岁。
  一名御前太监扶着他下马,躬身说:“皇爷骑术如此精绝,真是英武天纵。”
  在太监和宫女们的欢呼万岁声中,崇祯偶然望见附近一株古槐上有一个乌鸦窝。他叫一个替他照管弹弓的太监赶快把弹弓和盛泥丸的黄布小口袋递给他。他掏出泥丸,对准乌鸦弹去。只听弹弓一响,泥丸从乌鸦窝的旁边飞过,乌鸦惊飞,同时几片嫩绿叶片被擦中飘然下落。
  一个太监起初把飘落的叶片当成乌鸦羽毛,欢呼万岁,所有团城上下的大群太监、宫女也跟着欢呼。站在崇祯背后的一个太监首先看清楚那不过是飘落的树叶,怕皇上不高兴,赶快说道:
  “皇爷弹弓打的真准,弹子紧挨着乌鸦的头飞去,相差不过二指!”
  崇祯把弹弓和弹子囊交给太监,兴致勃勃的步上团城,命田妃下去骑马。在他的妻妾中,周后对玩耍的事情都不大喜欢,也不会骑马。袁妃勉强可以骑马,但不熟练。其他妃嫔,很少有机会陪侍崇祯游玩,今天都没有来。田妃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也会骑马。听了崇祯吩咐,她赶快躬身说道:“领旨”。
  又向皇后两拜,然后在承前宫的女官和宫女的拥促中下了团城。她心中非常机灵,看见皇上刚才不骑璇台骏,而骑吉良乘,就猜到皇帝的心思,于是她不骑别的马,而要了太平驹。
  崇祯有点不放心,凭着城垛问道:“卿往年随朕骑马总是骑玉龙媒。玉龙媒在诸马中也是最为老实,卿今日为何不骑它了?”
  田妃在黄缎秀鞍上欠身回答:“臣妾想着流贼范青和清军不日即将被官军击败,天下从此太平,故今日骑太平驹,以取个吉利。”
  崇祯心中喜悦,连声说好,又回头望望周后和袁妃。周后虽然不高兴田妃为人太乖觉,但她笑着对崇祯说:“但愿剿贼顺利,早见捷报,应了田妃的话。”
  田妃的母亲原是妓女出身,弹唱骑马都会,所以田妃在幼年的时候学会了骑马和弹琵琶,进宫后曾随驾来西苑骑过多次,只是她将入宫前会骑马一直瞒着崇祯。近来她风闻,她父亲田宏遇做了不少坏事,皇帝因她的缘故隐忍不曾治罪,所以她要趁此机会,不顾危险买得皇帝高兴,稳固宠爱。
  宫廷中的斗争她非常明白,万一她有一天失宠,那些平日争风吃醋的对手们会在皇帝面前进谗,献媚倾轧,不但会使她和她的一家失去荣华富贵,连性命也难保全。
  现在她不用宫女搀扶,踏上马凳,体态轻盈的纵身上马,扬鞭向西华门疾驰而去。跑着跑着,她照着太平驹的屁股上抽了一鞭,使太平驹四蹄腾空,飞奔起来。她的两耳边风声呼呼,心中只暗暗抱怨她的父亲,“唉!你们只知道自己是皇亲国戚,在京城中胡作非为,怎知道我在宫中是在刀尖底下生活!”
  过了西华门,马蹄渐慢,她把左手的黄缰绳轻轻一拉,右手的鞭梢一扬,太平驹立刻转身,重新平稳的奔跑起来。回到团城下面,她扶着宫女下马,蹬上团城,向崇祯和周后躬身说:
  “臣妾两年不曾来西苑骑马,控驭不灵,愿皇上和娘娘陛下恕罪。”
  崇祯笑道:“卿入宫后才学的骑马,竟能如此娴熟,虽老手不及。”
  周后道:“今日皇上骑的是吉良乘,难得你又挑选了太平驹,都很吉利,看来捷报马上就要来了,皇上,是吗?”
  崇祯点点头,道:“这几日,辽东和河南就会发生大战,说不定三五日之内就有大的捷报送入京城了。”他因为眼前出现了吉利兆头,游兴忽然变得很浓,不等田妃坐下休息,就对左右太监说:“起驾到瀛台去看看!”
  四乘龙凤辇和大群太监、宫女过了西华门,然后向西转,走了两三百步,入西苑门,过一到朱栏板桥,走不远又过了一道桥,便来到瀛台。站在一座亭子当中,四面观望,只见水波荡漾,风景如画,一座画舫停在码头上,等待皇帝游玩时乘坐。还有一些司乐坊的女官在亭台周围奏乐。
  周后对崇祯笑道:“皇上,这不就是‘又见笙歌入画船’么?”
  崇祯微微点头,叹道:“但愿田妃参详的不错,国运从此有了转机,好似春回大地一般。”
  “臣妾看来,田妃猜的不错,请皇上陛下放宽心,不必为国事忧劳过甚。”
  崇祯点点头,转头对田妃道:“爱卿,朕许久没与你下棋了,咱们下上一盘如何?”
  田妃赶快说:“皇上胸富韬略,谋虑深远,步步有法,臣妾望尘莫及。”
  周后对今天田妃出过的风头已经很有些不满了,不想让她继续显示本领,便笑道:“田妃的棋艺怎能和陛下相比,在宫眷中袁妃的棋艺是最好的。”
  崇祯笑道:“好,朕就和袁爱卿下上一盘。”说完让太监摆下嵌金线的沉香木棋盘和象牙棋子。
  崇祯由于他的皇帝身份,从来没有可能同京师中的高手下棋。大臣中下棋的高手也有几个,但限于君臣界限森严,他也不可能召什么人进宫对弈。像这样的事他连一个念头都不曾起过。偶尔奉召和他对弈的只有皇后妃嫔们,还有一两个如王德化之流的太监。太监同他下棋时只能跪着,从皇后到妃嫔人人都希望他愉快而想尽办法讨好他,谁敢使他输棋。
  崇祯是一个非常主观自信的人,从来没有想到别人在他面前输棋都是故意的。反而以为自己是天生聪明,虽然不经常下棋,但棋艺高明非凡。他还常把下棋比作用兵,认为自己胸富韬略,所以棋艺无敌。有时他也心中感慨,倘若武将们如棋子一样听话,依照他的方略进军作战,早把范青和清军打败了。
  这时,他的棋兴正浓,决意要在妻妾之前好好显示一下本领。让太监点燃一支香,说他要在香烧完之前杀败袁妃。他在下棋时也不忘了两地作战的事情,心中暗自祝祷,如果他能在香烧完之前杀败袁妃,辽东、河南就会继续有捷报传来。
  袁妃先跪下谢恩,然后请崇祯先走第一步。不管在围棋还是象棋上,她都比心思灵巧的田妃差许多,但比起不经常下棋的崇祯还是高明一些。她开始时故意走错一步棋,让崇祯吃了她一个炮,然后认真下棋,一步不让,不大一会儿就逼的崇祯由攻势转成守势,并且渐渐的不能支持。
  周后有些发急,心中责备袁妃过于老实,频频向袁妃使眼色,无奈袁妃全不理会。她虽然棋艺不精,但也看出来崇祯的好几处错误。但她绝不能插言指点,依着崇祯的脾气,那是要勃然大怒的。
  左右宫女也捏了一把汗,只怕皇上输了会影响今天的愉快游玩。田妃也在一旁皱起眉头,倘若是皇后和袁妃下棋,田妃看皇后招架不住,常常会代皇后出几个高招,转危为安,反败为胜。但崇祯下棋就像他处理国家大事一般,最忌讳别人提出来与他不同的高明意见,因此她也只能站在一旁干着急,不敢出声。她们都不知道崇祯在开始走棋的时候,心中默默祝祷的话,倘若她们知道,简直都会被吓坏的。
  短香只剩下二指长了,崇祯的棋势仍然没有起色。他自己也非常着急,眉头紧皱,脸色难看。他不仅不容许别人赢了他的棋,而且他害怕一输棋就真的得不到河南和关外传来的捷报。
  周后又气袁妃,又怕她惹出大祸,牵连自己,因为是自己推荐她与皇上下棋的,但她想不出使袁妃聪明让棋的办法。恰好这时有一只小猫走过来,她赶快向田妃使了一个眼色。田妃会意,赶快把小猫抱到膝盖上,准备一旦皇帝要输棋的时候,就把小猫放出来,蹬乱棋盘。但她又担心这样做可能使皇帝更加震怒。她们正在无计可施的时候,忽见袁妃一步疏忽,把一个最得力的车让皇上吃了,整盘棋的棋势陡然大变,对袁妃十分不利。
  又过了片刻,袁妃又一个疏忽,丢了一个沉底炮,接着一个过河的卒子也被吃了。袁妃勉强支撑了一会儿,终于败在了崇祯手中。周后心中猛地一轻快,暗暗叫道:“袁妃平时少言寡语,其实也是很聪明的女子!”她揩去了鼻尖上急出来的汗珠,同田妃交换了一个含而不漏的微笑。田妃将膝上的小猫放手,那小猫轻快的跳到地上跑了。
  经过苦战,转败为胜,使崇祯特别的高兴,何况又想到自己很快就能接到捷报!这双重的高兴使得经常郁郁寡欢的崇祯忽然放声大笑,望着周后和田、袁二妃说:
  “皇后说的没错,袁妃的棋艺大有长进,可以冠绝后宫了,但比起朕来还差那么一点点。”
  田妃笑道:“陛下是中兴之主,旷古稀有,天生英武,挽回国运尚且不难,况此棋艺小道,何足挂齿!”
  崇祯更加高兴,吩咐立刻传膳,尚膳监的太监们将酒宴早已准备好了,一声传呼,便由太监和宫女摆好放在澄渊亭上。这儿有人工设计的自然景色,附近有竹篱、茅舍和几片水田。湖岸上立着木栏,晒着渔网,偏巧这时水边卧着一对鸳鸯,浅水中有一只白鹤用一条腿静静的立着,一动不动。崇祯从生下来到现在,向远处只到过昌平皇陵,从没见过南方景色,而皇后和妃子们自从进宫之后也没出过紫禁城。他们都感到十分的新奇有趣。为着不惊动水鸟,不扰乱田园的幽静,他们在进膳前传免了照例的奏乐。
  午饭后,稍作休息,崇祯带着后妃们离开金海,乘辇到玉熙宫看戏。他们平日里最爱看的就是过锦戏。这种戏每一出都很短,大概有一百多个剧目,雅俗皆备。雅的来自院本,且不说。俗戏取材于市井生活,扮演骗子如何行骗,嘲笑笨拙的婆娘、痴呆的丈夫,或扮演狡猾的商贾,刁赖的泼皮,民间的诉讼和行贿,以及各种杂耍。雅俗相较,俗戏的曲目较多,也比较有趣。宫中扮演这种俗戏,原有三种用意:第一是要让皇帝和皇子们看了戏知道一些民间的风土人情和所谓的“民间疾苦”。第二是寓讽谏于娱乐之中,第三是逗引皇帝后妃们快活的一笑。
  
第294章
粮饷的问题
  因为有这三种目的,所以钟鼓司的太监们和教坊的艺人们有时将一些与现实政治有关的主题或题材编成短剧。
  这一天,艺人们先演了两出比较高雅的剧本,然后演出了一出“双骗案”,这是崇祯皇帝百看不厌的剧目。最后压轴的是新编的一个剧目,凭空杜撰了湖广官军大捷,擒住了范青和高夫人,农民军全部消灭,他们两名重要匪首被献俘阙下,被皇上列数罪名之后,推出午门斩首。
  这个戏是精心编排的,希望能博得崇祯的高兴。崇祯看过之后果然大为高兴,立即命令赏赐十两银子。尽管就一个皇帝来说,这样的赏赐实在太少,可崇祯向来吝啬,十两银子在他看来已经不是小数目了。于是全体艺人不论心中怎样腹诽,全体跪下叩谢皇恩,齐呼万岁。
  崇祯正在高兴,想要再点一出别的剧目,忽然看到又有一个值房的太监站在王德化后面,心中一动,问道:“又有什么重要文书送来么?”
  王德化不敢隐瞒,双手捧着两封文书双手呈上,道:“皇爷这是辽东和湖广,捷报之后,又送来的两封文书。”
  崇祯接过来,略微一看,脸色登时变得难看起来,这两封书信是洪承畴和左良玉亲笔写的,是两封催饷的信,都说大战在即,粮饷不足,如果不能足饷,恐怕不能鼓舞士气,这大战很难取胜。
  粮饷问题是困扰崇祯很久的难题了,他一见这两封文书,登时沉下脸,无心看戏了,起身向殿外走去。周后吃惊的随后站起来,同田妃和袁妃一起跟了上去。
  戏也停演了,大家面面相觑。玉照宫瞬间变得一片死寂。过了片刻,从宫外传来崇祯阴郁的声音“立即起驾回宫。”
  在回宫的路上,崇祯眉头紧皱,他在认真思考文书上要饷的话。洪承畴的信上写的比较婉转,但很恳切。左良玉则比较直接,说如果不补足粮饷,恐怕三军不能用命,剿灭闯营全无把握,只能暂时留在湖广边境筹饷,字里行间居然透漏出威胁的意味。
  “混账!”轿辇中的崇祯对左良玉的跋扈痛恨的咬牙切齿,暗暗道:“朕在棋盘上大胜妃子,但却不能支派湖广官军,唉,这些官兵要是如棋子一般听从自己指挥该有多好!”
  这天夜晚,已经二更过后了,崇祯依然没有睡意,在乾清宫中的院子里走来走去。两名宫女打着两盏灯笼,默默的站在丹墀两边,其他伺候的太监和宫女远远的站立在黑影当中,连大气也不敢出。三月初,夜晚的风还是有些寒凉的,一阵冷风吹过,宫殿檐角的铁马发出来叮咚的响声,但崇祯似乎没有听见。
  崇祯的心思全在使他担忧的糟糕局势上,他不时的叹口气。彷徨许久,他低着头,脚步沉重的走回乾清宫东暖阁,重新在御案前颓然坐下。
  目前,江北、湖广、四川、陕西、山东、河北……半个中国,无处不是灾荒惨重,无处不有叛乱,大股几万人,其次几千人,而几百人的小股到处皆是。每日各处灾荒和叛乱的奏折如雪片一般飞来,里面充斥这“赤地千里”,“易子而食”之类的文字。不过最近稍有变化的是,本来灾荒最严重的河南反倒没了求援的奏折,这是河南都被范青占领的缘故,这让崇祯十分奇怪,范青是怎么解决河南饥荒的?同时也对自己大明朝的地方官员产生了深刻的不信任感觉。
  更糟的是,长江以南,湖广、江西、福建等地本来都是鱼米之乡,是向北方输送粮食的重要地区,也发生了灾荒和骚乱,甚至最富裕的苏州、嘉兴一代,也遇到了旱灾、蝗灾,粮价腾踊,不断有百姓千百成群,公然抢粮闹事。
  自他治理江山以来,情况越来越糟,如今几乎看不见一块安静土地。左良玉虽然最近有确山之捷,但毕竟不曾杀死或捉到张献忠,现在进剿河南闯贼全靠左良玉。而左良玉奏书中说,军中欠饷十分严重,军心不稳。虽然军事上有了转机,但如果军饷筹措不来,可能使剿贼大事毁于一旦,良机再也不会来了。
  他想,目前只有尽力筹措军饷,才能严厉督责诸军克日进剿,使清军后退,解开锦州之围。同时也能遏制范青的壮大。可是饷从哪来呢?杨嗣昌时代连续加征了辽饷、练饷,已经引起来全国骚动,在朝中持续有人反对,如今是一点加派也不能了。
  他在心中自问:“国库如洗,怎么好呢?”
  目前国事如焚,洪承畴入关以来,求饷的奏折几天便是一封,说满洲人正在养精蓄锐,大股援军倾国而来。倘无足饷,不但不能制敌于长城之外,势必处处受制,不要说解锦州之围,只怕援军官兵也会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今天他来的奏折中再次说,自从尊旨出关,移驻辽东以来,无时不鼓舞将士,以死报国,惟以军饷短缺,战守皆难。他说他情愿肝脑涂地,以报皇恩。”,但求皇帝饬令户部火速筹措军饷,运送关外,不要使三军将士“枵腹对敌”,士气消磨。这封密奏的措辞不像左良玉那般直截了当,充满威胁意味,而是以情动人,慷慨深沉,使崇祯既感动,又难过。他将御案上的文书一推,不由得长吁短叹起来,喃喃自语道:“饷啊!饷啊!没有饷的日子如何支撑?”
  这一夜他睡得很不安稳,做了许多噩梦。第二天早晨,退朝之后,他为筹饷的事情,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坐立不安。想来想去,他有了一个比较能收效的办法,就是让皇亲国戚给国家捐助点钱。他想,皇亲们家家“受国厚恩”,与国家“休戚与共”。目前国家十分困难,别人不肯出钱,他们应该拿出钱来,做个倡导,也可以使天下臣民知道他做君父的并无私心。可是叫哪一家皇亲做个榜样呢?
  崇祯平日里听说,最有钱的三家皇亲,一家是周后的娘家,一家是武清侯的李家,一家是田贵妃的娘家,周家和田家都是暴发户,依仗着皇亲国戚的地位和皇后、田妃都受皇帝宠爱,在京畿一带兼并土地,经营商业,十几年的光景积累起来很大的家业,超过了许多老皇亲。武清侯是万历皇帝母亲孝定太后的娘家,目前这一代侯爷李国瑞是崇祯的表叔。当万历亲政之前,国事由孝定太后和张居正主持,相传孝定太后经常把宫里的金银财宝运往娘家,有的是公开赏赐,有的是不公开赏赐,所以直到今日,武清侯家也非常富有,在新旧皇亲中首屈一指。
  在这三家皇亲中能够有一家做个榜样,其余众皇亲才好心服,跟着出钱。但是他不肯刺伤皇后和田妃的心,不能叫周奎和田宏遇先做榜样。想来想去,只有叫李国瑞做榜样比较妥当。又想着向各家皇亲要钱,未必顺利,万一遇到抵制,势必严旨切责,甚至动用国法。但这不是寻常事件,历代祖宗都没有这样的事,祖宗的在天之灵会不会见怪呢?所有的皇亲贵戚们会怎么说呢?这么反复想着,他忽然踌躇不决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6/3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