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顺朝(校对)第2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3/325

  听到这话,李双喜浑身一震,是啊!慧剑是一个多么好的女孩啊!自己忍心这样伤害她么!
  范青道:“男女之情是可以慢慢培养的,慧剑是个好女孩,你要珍惜。”
  红娘子也道:“你不要一棵树上吊死,人生有许多快乐的事情,慧英毕竟不在了,你也要考虑新的感情,新的生活。看到你幸福美满,大将军和夫人,还有所有关心你的人才会欣慰。”
  李双喜低着头不作声,对于慧剑他一直把她当成妹妹看待,没有一点男女之情,此时,忽然让他接受慧剑的爱,太突然了,实难接受。
  范青正想再劝说,却听红娘子回头笑道,“慧剑,你回来啦!”
  只见慧剑端着茶壶、茶杯回到屋子,放在炕沿上,给范青倒了一杯茶。
  范青一口喝干,笑道:“茶很香,可惜我有事情要走,没时间细细品味了,只能牛饮一杯。”
  红娘子笑道:“我这茶叶不但味道好,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我问过老神仙了,双喜可以喝此茶排除身体中的毒素。咱们先走,让慧剑侍候双喜喝茶。”
  范青笑着点点头和红娘子一同走了。
  屋中安静下来,慧剑给李双喜也倒了一杯茶,放到李双喜身前,轻声道:“双喜哥,喝一杯吧!”
  李双喜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抬头看慧剑,慧剑也正在看他,俩人目光一碰,立刻分开。李双喜望向别处,而慧剑则垂下头,脸颊发红。静谧的屋中,气氛忽然变得尴尬起来,一时间俩人都不说话。
  慧剑的一颗心怦怦的跳着,她有许多话想要对李双喜说,可她是喜欢害羞的性格,再加上这时代对女子的礼教束缚,让她实难出口。不过这时,她想起范青讲过曹令割鼻的故事,主张女子也应当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
  慧剑忽然鼓足了勇气,抬头对李双喜道:“双喜哥,我有些话想对你说,行吗?”慧剑说这句话的时候,感觉自己的一颗心都要从胸口跳出来。
  “你说吧!慧剑妹妹!”李双喜微微点头。
  慧剑不断想着范青的话,来鼓励自己。她轻声道:“双喜哥,我其实很早就在偷偷喜欢你了,那时候,还是在商洛山中呢!”
  说完这句话,慧剑感觉自己的脸好像火烧一般,恨不得立刻找一个地缝钻进去。由于激动,眼泪也在眼眶中打转,但慧剑强忍着,她说什么也要把自己心里话说出来。
  “双喜哥,我知道你一直喜欢慧英姐,也知道你一直把我当妹妹看待,可我就是忍不住的喜欢你。但你和慧英姐那么好,我只能把自己的想法深深藏起来,衷心的祝愿你们幸福。可后来慧英姐变了,她嫁给袁时中,还与大将军作对。那一阵子,我看见你消沉痛苦的模样,你知道我的心有多痛。我只恨我自己无能,没办法让你开心,恢复到以前阳光开朗的样子。尤其是那天你抱着慧英姐的尸体痛苦的哭喊,我非常的震撼,男女之间的深情可以到这种地步么!我很快的确定是这样的,如果换成我,也会如此的爱你,为了你可以做一切事情,甚至牺牲自己的性命……”
  说到这里,慧剑眼眶中一直打转的泪水终于落下来,她哽咽道:“所以昨晚我才不顾性命的去给你吸出来毒血,当时我就在想,如果你的伤治不好,我也一块随你死了吧。双喜哥,我不顾羞耻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你可能以后会瞧我不起,把我当成不知羞耻的坏女孩,可我若不说出口,我的心总是难过,现在我说出来了,那怕以后你再也不理睬我,我也不后悔。”
  李双喜见慧剑羞惭哭泣的样子,心中十分感动,慧剑真的是一个好女孩,可自己本来已经对爱情心如死灰了,再也不想接受任何女孩的爱意,更何况他心中一直把慧剑当成妹妹,没有一点男女之情。
  不过,此时见慧剑流泪哭泣,他的心还是软了,他很想安慰慧剑,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他伸出手想要擦去慧剑脸上泪痕,却又觉得不妥。
  慧剑自己拿出手帕,把脸上泪珠擦掉,然后正色说道:“双喜哥,我反正把心里话都说出来了,你不管心里怎么想,怎么鄙视我,我也都不在乎了。我以后还是把你当成哥哥,咱们还和以前一样相处,就如同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
  说完慧剑勉强一笑道:“你的伤还没好,我不应该提慧英姐,惹你伤心难过的。对了,我去给你准备早饭了。”
  见慧剑走出屋子,李双喜很想叫住她,可终究还是没说出口,整个过程,李双喜几次想要说话,都是张了张嘴,无话可说。他的心如一团乱麻,知道了慧剑对自己的情意,以后自己还能如妹妹一般看待慧剑么?想到这里,他只能深深的叹息了。
  范青回到中军,立刻接到探子报告,说:“张献忠的西营已经从房县、谷城一带撤走了,去向不明。”
  范青冷笑道:“便宜他们了!”张献忠的行动不出范青所料。张献忠投机心理很强,偷袭襄阳,如果能杀了范青,他就可以抢夺湖广的地盘。如果失败,他全军撤走,远走高飞。范青估计,西营一定在昨晚就开始拔营,现在不是去了湖广南方,就是进入四川了。
  红娘子拱手道:“我去率军追击。”
  “罢了!”范青摇摇头,“敌人早有准备,很难追得上了!”
  红娘子一拍桌子,怒道:“不行,我一定要带兵去追这群背信弃义的家伙,就是追到天边,也要追上他们,杀几个出气。”
  范青笑了笑道:“干嘛那么大火气,我昨晚差点丢了性命,也没像你这样沉不住气。”
  红娘子也笑了,道:“如果我自己吃亏,我也不见的会发这么大的火。可我一想起你差点遇险,就怒不可遏。”
  范青心中感动,伸手握了握红娘子的手,道:“算了,刚才你还劝双喜,让他拿得起,方得下呢!这时候,咱们最重要的还是经营襄阳的地盘,此刻与西营大战不是时候,等咱们强大了,还有再与张献忠碰面的机会,到那时,只怕天下之大,也没有他容身之处了!”范青说着,脸上露出冷笑。
  红娘子点头道:“我听你的,咱们就暂时不去追他。”她深深的看了一眼范青,这个二十四岁的青年已经完全像一名成熟的领袖了,沉稳从容,心静如水,再大的事情也不能在他的心中翻起波澜。
  热情的夏姑娘很快的走掉了,天气一天比一天凉爽,时间到了九月份。算算时间,范青四月进军襄阳,已经在湖广驻扎了五个月的时间了。这接近半年的时间,范青率领闯营官员和将领以襄阳为中心,在方圆千里的地盘上大刀阔斧的进行建设,设官理民,召集流亡,鼓励耕种,招揽人才,很快把这块地盘经营的兴旺起来。此时,如果再从襄阳走南阳回开封,再也没有半年前,千里荒无人烟的景象,而是一路上村镇相连,炊烟袅袅,鸡犬相闻,到处都是兴旺的样子。
  正常历史上,李自成在差不多的时间攻克襄阳称王,不过他直到半年后,攻克西安之后,崇祯十六年才开始建立固定地盘。而范青比他早了接近两年,根据地比历史上的大顺朝更加牢固,根基更深,为夺取天下,与清军决战奠定了稳定的基础。
  这一日,范青正在衙门中与王奎等人议事,忽然,从开封送来一封十万火急的信件。范青打开信件看完,脸上露出一丝鄙视的笑容,道:“崇祯终于又有动作了!”说完把信件递给王奎看。
  王奎接过信看了一遍,原来是京城的探子把情报送到开封,转送到襄阳。情报的内容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关外的消息,锦州之战已经结束,官军惨败,洪承畴被困松山,几个月之后,突围被擒,现在朝廷在关外已经没有一点军事实力了。第二个与义军有关,崇祯放出来被关在监狱中的孙传庭,任命他为五省总督,拿着尚方宝剑去陕西,准备清剿闯营。
  王奎道:“朝廷这是把孙传庭当成最后的救命稻草了。孙传庭当年曾在潼关南原之战中,击败闯营,差点把李自成等人一网打尽,这人与别的官僚不同,还是有一点实力的。”
  范青脸上露出一丝讥讽的笑容,道:“崇祯皇帝缺点很多,刻薄寡恩算是其中一条,他容不得属下一点小错,孙传庭立下那么大功劳,却只因为没抓到李自成本人,就被下狱,一关两年,这样亲者痛仇者快,自毁长城的愚蠢事情也只有崇祯才能干出来了。至于说放孙传庭出来,能有多大用处,哼哼!”范青冷笑两声,道:“如果孙传庭一直坐镇陕西,训练秦兵,或许可与咱们一战,但也必然失败。他现在才从牢狱中出来,去陕西带一群乌合之众一般的新兵,想与咱们百战百胜的闯营战士争锋,简直是羊入虎口啦!”
  王奎笑了笑道:“我也认为孙传庭这次出师必败,可怜孙传庭一代名将,却偏偏摊上崇祯这样的主子,活活的憋屈死了。对了,孙传庭如此厉害,不知大将军有收入麾下的想法么?”
  范青笑笑道:“如果是两年前,开封之战的时候,我也许会动惜才之心,可现在咱们的年轻将领都成长起来了,李双喜、白旺、赵恩等人都成了独当一面的将领,连小罗虎都成了将才,孙传庭这种老迈将领,我还要他干嘛!再说他一直视咱们为流寇,也不见得能投降呢!”
  王奎点点头叹道:“确实如此,咱们闯营现在人才济济,堪称猛将如云了。那么大将军打算如何对付孙传庭呢?派哪一位将领去迎战?”
  范青笑了笑道:“咱们在战略上藐视敌人,但在战术上还得重视起来。孙传庭毕竟是名将,咱们得打起精神来与他玩玩。不能犯了骄兵必败的错误。所以我打算率军回开封。”
  王奎哦了一声道:“大将军亲自回去对付孙传庭,如狮象搏兔,皆用全力,此去一定能马到功成,旗开得胜。”
  范青笑着点点头,道:“我走以后,你负责襄阳的军政,左良玉上次惨败之后,一蹶不振,现在也没恢复元气,定然不敢过来攻打,就算他敢来,也不能把襄阳怎样,等我打败孙传庭,缓过手来,再收拾他也不迟。”
  王奎拱手道:“属下遵命。襄阳城经过大将军的建设,已经如铁桶一般,属下有信心守住襄阳,为大将军看好南面的大门。”
  范青微微点头,目光向窗外望去,只见秋高气爽、晴空万里,蔚蓝的天空如一块巨大的翡翠一般,澄澈透明。范青的目光也似乎穿越万里山河到达了京城。他心想,“崇祯皇帝这一年多,恐怕是‘惊喜’连连了,不过经过这次‘惊喜’之后,他就要亲自去到京城给崇祯贺喜了!”
  
第289章
崇祯的忧虑
  范青想的没错,这一年来,崇祯确实是‘惊喜’不断,不过真正的惊喜很少。实际上崇祯皇帝经历一场从焦急到惊喜,然后失望,再到绝望的心理过程。就像现代人坐过山车的感觉,
  从去年秋天,崇祯派侯恂去湖广监军,督促左良玉进军河南,剿灭闯营开始,崇祯的心情就开始变得焦躁不安起来。他日日夜夜的盼望,左良玉能尽快出兵剿灭闯营,杀死那个比李自成更可怕,更难对付的叫范青的家伙。但他也很恐惧,左良玉会收获一场大败,从此范青就要独霸中原了。他的心在这种情况下变得焦躁不安,患得患失。此时,他还面临着另外一场决定王朝命运的决战,锦州被围,洪承畴率领吴三桂等八名总兵救援锦州,这几乎是整个北方边军的精锐,如果败了,整个北方就再无精锐部队了。
  这种两面受敌的态势,注定了崇祯失败的命运,女真人和闯营此时都十分强大,实际上大明朝别说两面受敌,就是集中全部力量也不见得能打败一个敌人。
  这天早晨,崇祯像往常一样,天不亮他就起床,在宫女的服侍下梳洗好,穿戴冠服整齐,然后走出养德殿到乾清宫前面的院子里焚香拜天。行过四拜叩头礼之后,默默的祝祷一阵儿,回到乾清宫最西边的房间里,因为心情烦闷,他传免了皇后、太子、妃子和宫女等的照例请安。
  换了一身暗龙黄色龙袍,他在御案前坐下去批阅文书。这张御案,他已经在上面批阅了十四个年头的关于国家大事的各种文书,亲笔下过无数诏谕,但每次他面对这张御案的时候,就会发愁。案上每天堆积的各种奏疏和各地的塘报就如小山一般,几乎没有一封书信会使他高兴。这些文书,有的是报告灾荒的严重情况,充满了“赤地千里”,“人烟断绝”和“易子而食”等触目惊心的词句。有的是报告流贼和土寇的骚乱,兵灾的惨状。有的是报告清兵进入关内,攻破什么州县,焚掠的如何惨重,抢走了多少壮丁和耕牛,以及地方官望风而逃,也有破城殉难。诸如此类的文书使他每天必须看,而又实在不愿看,不敢看。有时,他恨不得一脚把御案踢翻。
  如今,他的心思特别沉重,没有马上批阅文书,低头望着御案上的古铜香炉出神。一个宫女用双手捧着一个永乐年间制造的,牡丹花瓣样式的红托盘,上面放着一个盛有燕窝汤的成窑青花盖碗和一把银匙,放到皇帝面前,随手把盖子揭开。崇祯瞟了一眼这个宫女,随即拿起汤匙,慢慢把燕窝汤喝完。
  他从一个桃花色玛瑙雕刻的双龙护日镇纸底下拿出一张由内阁进呈请旨的名单,上边开着十个人的姓名,有的要授予这样那样的官职,有的是选授,有的是外官,按说,现在国家形势如此危急的情况下,这种除授升迁的小事用不着费多少心思,既然经过内阁和吏部的审核,他只需批一个“可”字就行了。
  但崇祯偏偏在一大堆紧急的文件中,捡起来这一份不太重要的文件,这是因为他一则害怕接触那些有关战乱、灾荒的文件,二则,他生性多疑,纵然在一些小事上也对臣子不放心,担心他们串通起来欺骗他,于是就养成了一个事必躬亲的习惯。
  他拿出名单看了几遍,不能作出决定。名单上的名字有些他是熟悉的,有些他并不知道。他研究着这些名字,心中发出许多疑问,“这个人不是某人的同乡么?那个人不是某人的门生么?还有这个人由副职改成主事,是不是出于某个人的意思?”他思索着,猜疑着,只好又把手中的笔放下。
  正在这时,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拿着一个文件进来,恭恭敬敬的放在御案上。崇祯害怕前线传来噩耗,或者爆发了饥荒瘟疫,便颤声问:“什么文书?”
  “启奏皇爷,这是大学士刘宇亮的奏本,刚才文书房送到司礼监的值房中来。”
  “刘宇亮有什么事?”
  “他因为辽东战事胶着,久拖不决,所以主动请缨,要去辽东督察诸镇援兵。”
  崇祯猛然一喜:“什么?他要去辽东督师?”
  “是,皇爷。”
  “太好了,快读给我听。”
  王承恩拿起刘宇亮的奏折,用富于抑扬顿挫的腔调朗诵起来,奏疏写得慷慨激昂,充满了忠君爱国的激情,再加上王承恩充满感情的朗诵,让崇祯十分感动,一面听,一面眼中闪着泪光,同时心里说:“难得,真的难得!”
  此刻谁都知道辽东危险,没人愿意过去督师,和清军决战。自己派了洪承畴去,岂料他去了也裹足不前,还上奏折解释说是“持重”,十几万大军聚集在山海关附近,每天消耗的军饷粮食就是个巨大的数目,这让崇祯心疼且恼火,他认为洪承畴手握重兵却不敢与清兵作战,分明是怯战,所以对洪承畴十分不满,心中已经有了撤换他的打算,只是苦于没有适当人选去接替洪承畴,刘宇亮是大学士,主动愿意去险地,为主君分忧,可谓难得了。
  于是崇祯像往常一样,并不深思熟虑,只凭一时感情冲动,立刻就作出重大决定,果断吩咐说:“去,快替我拟旨,派刘宇亮接替洪承畴为辽东总督,督率八部人马,救援锦州。”
  “那么洪承畴呢?”王承恩怯怯的问道。
  “让他来京听勘!”
  王承恩心中一跳,偷偷的向皇帝的脸上瞟了一眼,知道洪承畴虽然没有主动出击,但也没打败仗,明军孱弱,持重是有道理的。可皇帝急躁,对前线的情况不了解,只一个劲的催促洪承畴迅速与清军决战,现在临阵换帅,派刘宇亮去接替洪承畴更是一个大大的昏招。但是他深深了解崇祯的脾性,不敢多说一个字,立刻遵照皇帝的吩咐去拟旨。
  但他刚走到乾清宫廊下,又被崇祯叫了回来,崇祯显然是等不及秉笔太监代他拟旨,自己提起狼毫毛笔,飞快的写出一个手诏:“大学士刘宇亮疏请督师,情辞慷慨,朕甚欣慰,令该辅臣立刻赴辽东,接替洪承畴,总督各镇人马,相机进攻东虏,安邦定国。至洪承畴畏葸不前,实堪痛恨,立刻褫夺职位,来京待罪听勘。钦此!”
  他把手诏递给王承恩,看他恭恭敬敬的退了出去,才开始继续批阅文书。
  尽管大学士刘宇亮在崇祯眼中并不是一个合适的统帅人才,但由于他对洪承畴已经十分不满,又急于改变辽东的状况,就十分草率的作出了这样一个重大决定。崇祯一向是一个惯于聪明自恃的人,所以纵然做出愚蠢的决定,也觉得自己是天纵聪明,临事果决。
  这时,他再次拿起刚才那张名单看了看,不再多考虑,就用朱笔随便把次序改动了一下。他对自己的改动十分得意,因为他觉得这样就可以对臣工“示以不测”,而一个英明的皇帝就得经常使臣工摸不透他的思想和脾气。却一点也没注意,经他随便把次序一改,有的原本应该升迁的反而无缘无故的给降级了,本该初次授官七品的,却无缘无故的成了六品主事。后来内阁的臣子看到这份名单大为吃惊,但也不敢问,只好执行。更可笑的是,他要对阁臣示以不侧,从御案旁边拿起一个官绅名录,随便一翻,找到一个顺眼的名字添到了名单后面,并注上“御史”二字,后来内阁和吏部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在京城找到这个人,他已经在两个月前病故了。
  按着崇祯的想法,刘宇亮在第二天早晨看到他的手诏,当天中午就会上疏谢恩,请求陛辞,迅速奔赴战场,他想,刘宇亮虽然是文臣,但听说他擅长击剑,以前在翰林院供职的时候天天和书童击剑取乐,既然会击剑,那么用兵打仗也不会是外行。他不求刘宇亮能冲锋陷阵,只希望他能凭借大学士的威望去军中,使边军将士的士气为之一振,诸将不再畏缩不前,刘宇亮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就算是了不起的功劳,能够使他满意了。
  所以第二天午饭前,他两次向王承恩询问:“刘宇亮还没有请求陛辞么?”
  当王承恩回奏说刘宇亮没有请求陛辞的时候,他在心中不高兴的想:“古人‘君命不宿于家’,他怎么如此迟缓?”
  约摸到傍晚的时候,刘宇亮的谢恩奏疏果然送进宫来。但这份奏疏让崇祯大为失望。他在疏中除了向皇上谢恩之外,求皇上派他到辽东督察诸军,而不要接替洪承畴的总督职位。
  崇祯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督察诸军”和“督师诸军”是有区别的。刘宇亮只是想去督察诸军,而不是要去当总督,率领军队。只是因为他急于派人去接替洪承畴改变局面,所以没有弄清楚,就匆匆下了手诏。这回,刘宇亮既想立功,又害怕直接带兵作战的心思终于被崇祯看出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3/3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