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顺朝(校对)第1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3/325

  黄澎连声叫道:“好!好!”
  他和许多人一样都露出紧张和高兴的表情,等候着下边轰然一响,将大批的敌人炸死、炸伤。
  他们不知道的是,王成章已经预料了他们可能用大威力的万人敌,所以刚才这会儿功夫,他让掘洞的兄弟掘出两三个可以藏人的小洞,当作掩体。他听到上面的响动和说话声,不禁骂了一句,“他娘的,要使用杀手锏了,兄弟们快藏好!”
  于是众人都纷纷躲藏在掩体之后,只有他和尹黑牛留在洞窟下面。他将兄弟们准备好的一簸箕细土提在手中,眼睛向上望,聚精会神的等候。看见头顶的洞口一暗,他立刻左手将簸箕举高,右手拖着簸箕的底部。
  万人敌“咚”的一声落下来,向前滚动,引线很短,引线上的一点火光快速燃烧,只需要一两秒中就会爆炸。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成章准确的将一簸箕细土倒了下去,几乎同时,尹黑牛扑了上去,将只剩下不到半寸的引线拔掉。俩人配合的是那么的默契,动作麻利,神情沉着,躲在暗处的义军兄弟看得呆住了。等尹黑牛将大号万人敌抛出洞外,这些战士才从掩体后面出来围着二人兴奋的说话。
  王成章让大家赶快挖洞,他和尹黑牛又站在洞口下面,准备随时防备敌人再次投下大号万人敌。
  他抬头向洞口叫道:“城上的好汉听着,把你们的法宝都摔下来吧!老子们在等着呢。告诉你们周王和巡抚,明天城里找你们算账。”
  王成章虽然守住了洞穴,不过不是所有守卫洞穴的兄弟都有他这般伸手。北面城墙的十六个洞穴中,至少有五个洞穴,发生了爆炸。火光闪烁,滚滚浓烟从洞口出来。洞穴里面传来惨叫和呻吟声音,估计里面的义军战士,死伤惨重,这几个洞窟没法继续挖掘,也就废掉了。
  正当洞穴之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范青在大帐中也接到了一份不好的军情,左良玉在陈留向李双喜的阵营猛攻。战况十分激烈,李双喜记着范青的话,死守营地,与左良玉激战,双方死伤都很惨重。
  听到这个消息,范青脸色阴沉,左良玉趁人之危,他是打算吃掉李双喜之后,再决定是否援助开封城。
  吴汝义道:“大将军,要不要派人去支援李双喜。”
  范青沉思良久,还是摇头道:“李双喜擅长防守,左良玉再强,也不能很快吃掉他。只要咱们明天能攻下开封,立刻挥师南下,全力攻打左良玉,估计他不敢与咱们接触,就会撤退的。”
  范青对吴汝义道:“你去吩咐制造火药的工坊,一会儿就把所有火药装好,集中起来,今夜一定要把火药运进洞是,明早所有洞穴一起放迸,炸毁几处城墙,至少也要把心字楼下面的城墙炸开缺口,这样,咱们就很容易破城了!”
  李岩点头道:“今晚估计争夺洞穴的战斗会更加激烈,咱们都不用睡觉了!”
  范青点点头,正要分析军情,忽然帐外又有人匆匆过来,这次来的却是刘体纯,他一进帐篷就拱手道:“大将军,刚刚接到坐探的报告,是西安方向的一个消息。”
  范青心中一动,道:“难道是汪乔年也出关了?”
  刘体纯赞道:“大将军料事如神,确实是这样,汪乔年接到圣旨,以陕西三边总督的身份率兵出关,援救开封。”
  “杨文岳、左良玉,现在又加上一个汪乔年,这是要三面合围咱们呢!”范青冷冷一笑,又问傅宗龙道:“你在陕西与他很熟,他带兵作战怎样?”
  傅宗龙摇头道:“汪乔年是文官,作战没什么过人之处。而他手下的兵都是新兵,没经过多少训练,不堪一击。”
  范青冷笑:“送上门来正好,等明天攻下开封之后,我去会会他们,倒省了不少事情。”
  李岩也笑道:“汪乔年率领的陕西总兵,无非还是贺疯子、郑嘉栋、李国奇这几人,都是咱们的手下败将。而且他们人心也不齐,士无斗志,军记败坏,根本不堪一击。”
  范青点头道:“不用理睬他们,咱们专心守洞,明天开始攻打开封。”
  
第184章
所有地洞全丢了!
  到了傍晚时候,守城官绅看见要夺取地洞的努力很不顺利,而义军在各个地洞中一面抵御,一面继续向深处和宽处挖掘。大家十分害怕,担心这样下去,用不了多长时间,地洞就会挖成。今天天黑,义军就会在夜幕掩护下把火药运进洞中,然后,明天清晨放迸,轰塌城墙。
  巡按御史任浚和总兵陈永福都十分担心忧虑,尤其心字楼下的这个大洞,挖掘的太大,可想而知一旦放迸,轰塌的城墙不会像第一次那般只有十几米宽,恐怕要有几十米宽,这么宽的缺口很难防住了。
  俩人表面还保持沉着,但也只是让守城军民安心,实际内心特别焦急。两人在城内的墙边下,亲自把耳朵对准空瓮,听掘城的声音。只听里面沙沙声不断,同前几日断断续续的声音完全不同。显然掘土的人很多,且很急。而且咚咚的凿墙声音,也比昨日听起来近了许多,这证明挖掘速度很快。
  任浚心惊胆战,表面的沉着冷静也保持不住了,脸色发白,惊慌的问:“陈总兵,有什么破敌之策,必须快些使用,否则流贼今夜必定有大动作。”
  陈永福皱着眉头,也想不出什么办法。任浚道:“不如选择一些勇士,给予重金赏赐,让他们从竖洞进去,把洞夺回来。”
  陈永福摇头,道:“此计不行,竖洞每次只能跳下去一个人,而贼兵几十人在下面等待,只怕跳下去的这人,脚还没落地,就先让人砍死了!”
  王奎也道:“现在从竖洞往下跳,摆明了是送死,守城军士都明白,所以不论如何重赏,只怕也没人愿意下去。”
  任浚叹气道:“此法确实不行,陈将军阅历甚深,王县令足智多谋,你们二人一定能想出破敌之策,对不对?”
  王奎沉吟不语,陈永福想了想道:“第一次挖竖洞的主意是一名挖矿的民夫想出来的。可见见集思广益的作用,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样生死关头,谁不怕死?但有重赏,就会有人卖命。”
  任浚道:“赏钱好说,周王的赏赐不是已经给守城军民发下去了么!而且现在官府中还有银子,巡抚衙门、布政使衙门都有,而且开封的大户人家很多,这几天纷纷捐钱捐物,都在衙门中放着,准备赏赐给守城有功的军民。他们这么慷慨都是因为有福王的前车之鉴。倘若贼兵进城,玉石俱焚,有钱也买不到性命?但只有重赏,没有善策,也是不行。刚才说了,贼兵一群人站在下面,而咱们只能一个一个的往下跳,下去一个死一个,这可怎么办呢?”
  陈永福想了想道:“银子虽多,只是大把的送给普通守城军民,大人能说的算么?”
  任浚道:“将军放心,此时生死关头,一切从简。赏赐的事情就由我说的算,也不许禀明巡抚,请将军赶快说出夺洞的计策。”
  陈永福点点头,吩咐亲兵道:“把暂时不守城的军官和士兵都召集到北城墙下,我有重要的事情宣布。”
  片刻功夫,从四面城墙中下来不少守城军民,有几千人,黑压压一大片。陈永福站在一辆平板车上,他先不征集夺去地洞的法子,而是先说了平贼将军左良玉和三边总督汪乔年,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率领大军,救援开封。
  众多军民本来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但不能确定,也有些半信半疑。
  陈永福朗声道:“圣上已经降了严旨,严令二人必须克日到达开封,否则必受重处。所以二人的兵马也就三两日之后必将到达开封附近。”说完那处一张奏折,给大家亲自宣读。
  任浚和王奎都看了一眼陈永福,这奏折上宣读的圣旨内容他们怎么不知道?再说皇上给左良玉的圣旨,怎可能把内容写在回奏上给陈永福看?这内容显然是陈永福杜撰的了,他连皇上的圣旨也敢编造,虽然事出紧急,但也太过胆大包天了。
  不过,军民们听了这不知真假的奏折都信以为真,一片欢呼雀跃之声。
  陈永福微笑道:“然而,左将军和汪总督将救开封的事情,闯贼们必定也知道了,他们必会赶在救援开封的队伍到达之前,也就是这一两日,猛攻开封,所以这两天的形势将会很危急。今日倘若能把这些掘洞夺到手,敌人就没法破城。”
  说道这里,陈永福面色凝重起来道:“这将是一场血战,胜负决于一二日之内,我守城军民既有地利,又有人和,必能取胜,今日夺得地洞至关重要。”
  众军民很少看到陈永福脸色如此严厉,口气如此果决。众人心情也很沉重,觉得全城官绅百姓的生死存亡都取决于地下城洞,互相交换着眼色,默默无言的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陈永福示意仆人,几名仆人端来一个托盘,盘子上面盖着红布。陈永福伸手揭开红布,只见里面全是十两一锭的银子,摞在一起,一层层减少,像一个小型金字塔,夕阳下,这盘银子银光闪闪,十分诱人。
  陈永福朗声对众人道:“我已经发布榜文,只要有人能夺得地洞,赏银一千两。大家把榜文带回各面城墙之上,让守城军民百姓都得知这个消息。”
  众人面面相觑,一千两银子在古代可算一笔巨款了,但大家知道,大洞中的敌人多,且非常厉害,跳下去就等于送死,所以众人互相看看,纷纷摇头。
  这榜文在守城军民中传开之后,一直到吃完晚饭,夜色渐暗的时候,也没人揭榜。
  任浚派了一名官员回上方寺,向巡按作了禀报,然后忧心忡忡的对陈永福道:“陈将军,一千两银子不算少了,可没人鼓勇揭榜,如何是好?”
  陈永福想了想道:“一千两银子在平时不算少了,但今日也不算多,这是关系到满城军民百姓生死的大事,请大人不妨再出重赏。”
  黄澎和王奎也建议加倍赏银,黄澎道:“羊毛都出在羊身上,银子暂时从巡抚衙门中出,马上就能从城中富商身上收回来。”
  王奎也道:“一城安危要紧,银子究竟是身外之物。”
  任浚考虑片刻,提起朱笔,写了一张手谕:“有夺得此洞者,赏银两千两。”然后再交给一名官员,让他到城头上传谕。
  陈永福道:“官府的声誉不佳,不能取信于民,还请大人把加上的银子立刻取来,摆在城头上,以示决不食言。”
  任浚也知道凭官府的声誉,恐怕不能让百姓相信,于是立刻让人骑马回到衙门,又取来一千两银子,连同第一次的一千两银子,一共两千两,一起放在城头上。虽然天色渐黑,但白花花的银子在火光映照下,依然十分闪亮。
  在第二次传谕之前,人们已经在议论纷纷,想各种主意,但是没有人敢去揭榜。在增加到两千两之后,终于有一个三十岁上下的军官,走到榜文前揭了下来,拿在手里,回头对大家说:“攻打这地洞,我朱呈祥包下了!”
  众人都是吃了一惊,打量朱呈祥,只见他身材高大壮硕,满脸横肉,脸上还带出几处伤疤,一看就是个凶狠的人物。众人都用畏惧和敬佩的目光看着他,朱呈祥是陈永福手下一个把总,不久前犯过错,理应砍头,陈永福见他强悍有力,而守城有需要这样的亡命徒似的人物,就让他戴罪立功。
  朱呈祥在揭榜之前,已经同他的亲信商量过,这时不在城上多耽误,就带着揭下的巡按手谕大步流星的下城去,来到上方寺后,向任浚和陈永福跪下说:
  “卑职愿意夺取心字楼下的大洞,已经将巡按大人的钧谕揭下。”
  陈永福还没说话,任浚已经急不可耐的问:“壮士,你用什么法子夺洞?”
  朱呈祥把他的法子说出来,陈永福和任浚一起点头,陈永福道:“这法子不错,可以一试,我信你一定可以夺洞成功。好,你需要多少人,什么东西,我立刻差人帮你准备,你打算挑选多少人都行。”
  朱呈祥说:“太多也用不着,请军门大人给我一百个精壮的兄弟,有五十个下去就行了,另外五十个准备好,随时需要,随时下去。占据大洞之后,贼兵必定来抢夺,那时还要准备厮杀,也会有伤亡,所以另外准备五十个兄弟是不能少的。”
  陈永福说:“好吧,我给你一百个兄弟,你可以随便挑选,除了你的手下人之外,你愿意挑选什么人就给你什么人,只等你马到成功。”
  任浚也鼓励道:“你为国的忠心可嘉,只要夺洞成功,除了银子赏赐之外,叙功的时候一定将你破格提拔,你赶快去准备吧!”
  朱呈祥磕了头,起来匆匆去了,他回到城墙上将人员挑好,然后做夺洞的准备,大约花了一个时辰。这一个时辰任浚和陈永福不时的派人到城头询问,查看,最后,陈永福亲自带领卫兵来到城头看他夺洞。
  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在心字楼大洞上方,点燃了几十支火把,火光熊熊把城头照耀的一片雪亮。只见城头挖掘出来的大坑周围放置了十几捆柴草,朱呈祥将这些柴草上撒满火药,然后亲自提着两捆柴草到了竖洞的最下层,瞧准机会,猛地把两捆柴草扔到地洞中。同时向旁边举着火把的同伴大喝:“扔火把!”
  这同伴也把手中火把投了下去,正好落到沾满火药的柴草上,只见刚刚落到地洞中的柴禾轰的一声燃烧起来,形成一个火团,把黑暗的地洞照耀的一片明亮。地洞上方,朱呈祥大声吆喝,让同伴们把柴草一捆捆的扔下去。这些柴草由于沾满火药,所以极容易燃烧,而且火药燃烧会散发黑烟,还有令人窒息的硫磺气味。因为是大捆的柴草和大包的火药,所以义军原来的用细土和泼水的法子都不能奏效。
  王成章和尹黑牛开始还指挥兄弟们用叉子把柴草向外推。可柴草和火药燃烧速度极快,很快就燃起大火,让人无法靠近。
  王成章和尹黑牛极为悍勇,他们把棉甲厚厚的披在身上,用水浇湿,然后用力推柴草。义军战士们也用这法子一起帮忙。虽然火焰不能伤害身体,但浓烟却呛的人无法忍受。
  只见洞中火光熊熊,浓烟滚滚,硝和硫磺熏的人不能呼吸,义军无处躲闪,有的被烧伤,有的被熏倒在地上。一部分兄弟无法忍耐,只得穿过洞口的大火逃了出来。这时,城上趁机扔下砖头石块,还有弓箭射向逃出洞外的人,有不少人被砸死射死。
  这样,经过一顿饭的功夫,城上估计洞中已经没有敌人了,纵然还有没有逃出的人,也一定被烧死或者熏死。朱呈祥向他一百个兄弟一挥手,大家立刻将准备好的水一桶一桶的倒下地洞。洞中的浓烟慢慢浇灭了。随后硝和硫磺的气味也淡了。朱呈祥首先跳下洞,在下边吹了一个唿哨。五十名兄弟一个跟着一个的跳下去,把大洞给占了。
  洞中很昏暗,看不清楚,燃起火把,也只能看到脚下不远处遍地都是义军战士的尸体,大部分都是被浓烟呛死的。也有没死的,只是昏迷。这些人便在每一个尸体上都补了一刀,然后将这些尸体都抛出洞外。
  朱呈祥见洞中再没有活着的义军,便向上大声呼喊道:“请上边的人代我禀报总兵大人,此洞已经被我们占领,洞中没逃出来的贼兵,已经全部杀死。
  城头上响起一片欢呼喝彩声音,有人敲锣打鼓,有人放起鞭炮。
  丁国宝是挖洞的总指挥,见最重要的一个洞窟丢了,立刻挑选了一百名兄弟,他大喊一声,从城壕边上向墙根冲过去,这一百名兄弟也跟着冲。因为城根着火,所以虽然在夜晚,丁国宝这一百人也被城墙上看的很清楚。城墙上纷纷放箭,用砖块砸他们,还不停的抛下万人敌。丁国宝这一百人冲到城墙根,只剩下三十多人,还人人带伤。
  丁国宝也够悍勇,率领这三十人就冲入洞穴中。朱呈祥早就准备好了了,数十人站好阵形,一排长枪向外不停攒刺。在狭窄的洞口,这种密集的长兵器,根本无解。丁国宝这几十人猛冲了几回,死伤惨重,丁国宝大腿上中了一枪,躺在洞外动弹不得。剩下的十几名兄弟见冲不进去,只能撤回,回来的时候把洞口的丁国宝还有几名受伤的兄弟给救了回来,夺回洞穴失败了。
  经过这一仗,守城军民士气高涨,各个地方的竖洞,纷纷模仿朱呈祥的法子夺洞。到了二更时候,义军好不容易挖出来的三十六个大洞全部被官军给夺了回去,义军死伤惨重,接近两千人牺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3/3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