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顺朝(校对)第1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325

  在笛声中,他的一颗心飘飘荡荡,随着笛声上下,完全沉浸在音乐的浸润当中。往事如梦,自己以前生活中一切值得留恋的场景都随着音乐在脑海中浮现,喜悦的、欢快的、舒适的,安宁的,最后还是出现了阿纹的形象,那姣好的身材,可爱的笑容,他的心弦被乐声急速的波动,一个声音在说,你离不开阿纹的,你要活着,这世间还有那么多美好的事情等着你去享受,还有很长的岁月要度过。他在迷蒙中微微睁开眼睛,正午的阳光从纸窗中射进来,隐约看到窗外似乎有一个窈窕的女子身形。
  “阿纹!”傅宗龙下意识的伸出手,用嘶哑的声音轻声说道。
  笛声悠然止住,余音袅袅,傅宗龙好像做了一场美丽的春梦,他睁大眼睛,向纸窗望去,只觉得阳光刺眼,一个人站在窗前。他揉揉眼睛,仔细一看,却是自己仆人卢三。
  “你听到刚才的笛子声音了吗?”傅宗龙问道。
  “是,老爷,刚才的笛子可吹的真好听。”卢三拱手道。
  傅宗龙长长的叹息一声,刚才的感情激荡,让他心中翻滚起强烈的求生欲望。
  他向屋中四处望望,只见地已经打扫干净,桌子也擦干净了,文房四宝重新摆放整齐,火盆中又加入了木炭,有了红色火焰。傅宗龙知道这是卢三替自己打扫干净的。
  他问道:“卢三,贼寇没有折磨你吧!”
  卢三立刻拱手道:“回老爷,没有。这些贼……嗯,他们对我很客气,给我安排住处,还换了新衣衫,还好吃好喝的招待我,还问我愿不愿意加入义军呢!”
  “那么你同意了么?”
  “回老爷,没有!我说了,我只跟着老爷,除非老爷也加入你们,否则我绝不单独加入。”
  “唉!卢三,你是个忠心的人。”傅宗龙微微叹息。
  “老爷,你喝一点水吧!”卢三拿出一个暖壶,送到傅宗龙口边,傅宗龙口渴的厉害,嘴唇都干裂了,于是拿起暖壶,咕噜噜的喝下去,不过,他立刻停下来,这水入口十分甘甜,是加了东西的。
  “水里有什么?”傅宗龙怒视卢三。
  卢三噗嗵一声跪下,“老爷,奴才实在心疼你,在水中加了一点蜂蜜。”
  看卢三急切的样子,傅宗龙也不忍心深责,放下暖壶叹道:“你这是在害我呢!再有一两日,我就能完成千秋大节,你这不是帮着贼寇实现他们的诡计么!”
  卢三连连叩头,泣道:“老爷,就请你喝下这些蜂蜜水吧!别在绝食了,你是朝廷大臣,要尽节自尽之类的事情,小的不懂。小的只知道老爷已经为朝廷和皇上尽忠尽力了,老爷已经为大明朝贡献一切了,但天命如此,谁也无法改变。老爷难道就不为家乡的老夫人想想,为家中的太太和亲人想想,蝼蚁尚且贪生,况且老爷这样大有作为之人,何必只想着寻死一条道路呢!”
  傅宗龙长叹一声道:“我辈自束发读书,便知道忠义二字,我身为朝廷大臣,不幸陷落敌手,为国尽节,理所当然。况且皇上对我有知遇之恩,天恩浩荡,我只能以死相报,断无偷生之理。”
  卢三叩首道:“老爷,奴才说句不该说的话,当今圣上对你其实也不怎么好,还请老爷以自身为重,保重身体啊!”
  傅宗龙又是叹息,当今皇上崇祯,性格暴躁、猜忌、残忍,自己因为忠言直谏,两次被他关入监牢,自他登基以来,有多少正直大臣被害死、被关入监牢,他心中偶尔也泛起漪涟,非议圣上,但崇祯终究是君父,他也不能多说什么,此刻听了此言,只能连连叹息。
  “傅大人,你得奴仆说的太对了!”这时候,门忽然开了,从门外走进来一名年轻公子,仪表堂堂,到了傅宗龙身边深深一揖道:“晚辈李岩,是闯营中的谋士。”
  傅宗龙哼了一声,转过身去,李岩的名字他听说过,是河南杞县的举人,现在是闯营的高层人物,举人投贼,简直是悖逆无耻。但他也没像对待往日劝降者那般怒斥,而是不加理睬。
  李岩微微一笑道:“我知道傅大人心中所想,定是在骂我一个举人从贼,恬不知耻。”说到这里,他微微叹息道:“说实话,我李岩也是出身世族大家,我父亲李精白做过尚书,我也是官宦之子。当初我选择加入义军的时候,也有过很长时间的心理挣扎,所以你现在的心情我十分理解。”
  “但形势如此,天下大乱,明朝大厦将倾,新的圣主即将出世,咱们读书人也不应该死抱这死忠殉节这一套东西了,也应该与时俱进,改变自己的思想了。从古至今,每当天下大乱,末世到临,圣王将出的时候,总要改朝换代,改变姓氏。如果从古到今只讲愚忠,那么到现在还是夏桀的子孙在做皇帝。从刘邦开始哪一个开国皇帝不是从挽救黎明百姓,征战天下开始的,现在是朱家王朝,太祖朱元璋不也是靠武力从鞑虏手中把天下夺来的么!如果都像你这般选择愚忠,选择自杀,那么开国那么多功臣名将是怎么来的?”
  “所以,不要再死忠一个姓氏了,看看天下百姓人心所向吧!你是明朝高官,应该知道大明朝的官场是多么混乱,皇帝是多么昏庸,整个大明朝,矛盾重重,根本不可能解决。而天下百姓的惨状只要睁大眼睛,不昧着良心说话,都能看清楚状况。饿殍遍野,饥民遍地,成千上万的百姓在生死边缘挣扎,这种情况靠一两个正直的朝臣能够解决么?咱们读书人都知道孟子的名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这天下谁能解民倒悬,谁能抵御外侮,谁能延续我中华文化,谁就是圣人,就应该得到咱们读书人支持。”
  “现在闯营就具备了这个条件,现在战士三十万,在河南所向无敌,得到千千万万百姓的热烈拥护。主事之人军师范青足智多谋,心存仁义,有挽救天下黎民百姓的志向,这正是大人应该投靠辅助,尽情施展一身才华的机会,所以请大人仔细思量,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啊!”
  李岩说完又是一拱手,这时候,从门外又走进来两名士兵,提着食盒到了桌旁,把几样精致小菜放在傅宗龙的桌子旁边。李岩轻轻摆手,他和两名士兵,以及卢三慢慢退出房间。房间中很快陷入到一片安静当中,傅宗龙躺在炕上,一股食物的香味从身边传来,惹的他的胃脘一阵痉挛,他深深叹了口气,觉得刚才李岩所说的话,十分有道理。
  傅宗龙坐起来,在炕沿边上,怔怔的望着桌上食物发呆。这时,从院子里又传来悠扬的笛声,这次的声音,与上一曲清亮活泼不同,而是音调较缓,有一股柔情安慰之意,到了细微处,真是荡人心魄,让人唏嘘。一曲终了,傅宗龙长叹一声,拿起桌上的筷子,开始吃了起来……
  
第155章
傅宗龙献策
  在院子外面,范青用一件貂皮大衣裹住慧梅,道:“快进屋暖和一下。”
  范青拥着慧梅回到房间,让卫兵把火盆烧的旺些,他把慧梅的手合在自己掌心,只觉得冰凉凉的,再看她的脸蛋儿也冻得红扑扑的,好像一个红苹果,笑道:“今天辛苦你了,这大冷的天,还让你站在外面吹笛子。”
  慧梅笑道:“我身子骨健壮着呢,我才不怕冷的,只是那傅老头,不知道能不能回心转意。”
  范青笑道:“怎会不成功,我都让我夫人亲自出马了,俗话说,舍不得孩子打不到狼,舍不得媳妇套不到流氓!”
  慧梅啪的在他胸口轻拍了一下,笑道:“胡说八道!”
  范青把慧梅拥在胸前,紧紧抱住,用身子给她暖和。慧梅十分惬意的倚在他的胸口,低声道:“能为你做点事情,我是很开心的!这点辛苦不算什么!”
  “谢谢你!”范青低下头,将脸颊贴近慧梅的脸庞,慧梅以为范青要吻她,登时脸红了,轻声道:“这青天白日的……”
  “哪又怎样!”范青一笑,在她额头上用嘴唇亲切的碰触了一下,道:“这笛子用的怎么样?是我从福王府里抄没出来的。”
  慧梅道:“你送我的东西,就是很普通的玩意,我也当珍宝一样。别人送我的,就是价值连城的珍宝,我也不屑一顾。”
  范青心中感动,展开双臂将她紧紧相拥,这时候,屋门吱嘎一声开了,李岩兴冲冲的跑进来,见范青和慧梅拥在一起,登时有些尴尬。
  慧梅大羞,推开范青,转身跑了。李岩尴尬笑道:“我来的不是时候?”
  “没事!”范青见李岩脸上兴奋的样子,便笑道:“成功了?傅老头开始吃东西了?”
  李岩连忙道:“是啊!刚才看守他的卫兵报告,说他已经不绝食了,开始吃东西。”
  范青点点头,笑道:“他的心理防线已经被咱们攻破了,估计这两日就差不多要投降了!”
  李岩也点头道:“所以这两日,千万不能逼迫他,免得激发他的逆反心理,再改变心意,最好把看守他的卫兵都撤掉,让卢三去照顾他。”
  范青点点头立刻让人去安排。果然,过了两天,傅宗龙让卢三找卫兵,说他愿意投降闯营。
  在范青的房间中,傅宗龙在卫兵的引导下走进来,见到范青便要跪下叩拜,范青连忙抢上一步,双手扶起,笑道:“傅大人是我的前辈,怎可行此大礼,以后咱们是一家人,在下才应该用晚辈之礼,见过傅大人才对。”
  “岂敢,岂敢,败军之将,被俘之人,岂敢以前辈自居,范军师实在太谦虚了!”傅宗龙连连做揖。
  范青笑道,“既然先生不肯,以后咱们就以平辈之礼相见,互相做揖就行,其实我们闯营中礼数简单,你明日就是见高夫人也只需做揖就行。”
  傅宗龙诺诺答应,心中十分安慰,他虽然是俘虏,但年纪比范青大多了,而且一直在明朝身居高位,除了皇帝和父母高堂,还没给别人叩拜过呢!范青如此热情谦虚,让他顿生好感。
  二人分宾主坐下,二人客套几句,转入正题,范青对傅宗龙毫不隐瞒,把现在闯营的情况都说了,高夫人代闯王,他主管文武事情,刘宗敏等将领对他的政策不满。他想要在白土岗附近设官理民,建立地盘,但没有富有经验的官员筹划。
  说到这里,傅宗龙立刻拱手道:“在下愿意帮着军师治理白土岗周围的郡县。”
  范青笑道:“那最好了,不过我手下没有什么有管理百姓经验的人才,读书人倒是能找来几个,但他们没做过官。管理百姓,组织百姓耕种生产,还有刑狱和治学都要做,这些事情不比攻城拔寨难度低。”
  傅宗龙道:“在下为官多年,治理过很多地方,像河南这种地方,地方宗族的势力最强,若想管理好地方百姓,必须依靠地方乡绅。”
  范青点头,“拉拢地方乡绅大族是我最新制定的政策,这一点你可以放手去干,我已经明令属下军官,从今以后不得随便对地方乡绅抄家灭族,除非是罪大恶极,民愤极大的恶霸,必须上报到我这里,由我和高夫人商议之后,才能决定。”
  傅宗龙道:“如此最好,白土岗周围六个县城,几十个寨子,我可以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会治理的井井有条,只需半年时间就能成为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
  范青大喜,他就知道傅宗龙有这个能力,看看他的履历,几十年一直做官,政绩显著,若连区区几个县城的地盘都管理不好,还有什么面目称之为名臣。”
  范青又道:“还有一个难题,我与刘宗敏赌约,要攻下叶县,你有什么办法?”
  傅宗龙道:“叶县难以攻克的原因是上下一心,总兵刘国能和县城中的乡绅互相支持,抱团坚守,要想攻克叶县,必须离间他们之间的关系。”
  “怎么离间?”
  “这很简单,军师不是已经确定了笼络地方乡绅的政策么?可以先用军队包围叶县,但不攻打。然后在叶县城外组织百姓春耕,重新划分土地,把信息传递到城中,如果城中乡绅投降的话,保留他们的家产土地,如果不投降,就把他们城外的庄子全部没收,分给饥民。有别的县城优待乡绅的政策做例子,我相信叶县中的乡绅很快就会想要投降了,这些乡绅其实对崇祯和朝廷并不忠心,他们更关心的是他们的土地、财产,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
  范青连连点头,“好主意!”这法子其实和他所想差不多,之所以问傅宗龙,是想考验他是否真心投降。
  傅宗龙又补充道:“叶县县令张我翼是我的学生,我给他写书信一封,向他招降,他八成可能会偏向咱们义军。”
  范青微笑点头,傅宗龙最后那句“咱们义军,最合他的心思,这表明傅宗龙已经进入角色了,把自己当成义军的一员,而不是流寇。
  当天,范青又带着傅宗龙拜见高夫人,高夫人勉励了傅宗龙几句,然后传谕全军,封傅宗龙为大学士,地位和军师相等,主要负责设官理民,组织百姓,恢复地方生产的民事,可以看作文臣之首。
  从高夫人那里出来,范青从军中选拔了十名有学识的人才,准备跟着傅宗龙学习做官理民、管理百姓。在大厅中,这十名下属都穿着读书人的长衫,恭恭敬敬的给范青做揖。
  范青微微点头,审视这十个人,这十个人都与他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算是亲信吧!按着亲疏,从左面数,有王诚、邵时信、李岩的弟弟李牟,后面还有账房先生和秀才出身的军队下属。
  范青缓缓道:“你们都是我从军队中挑选出来,读过书,头脑灵活,有些才干之人。傅宗龙是一名很有经验能力的官员,你们跟着他好好学习怎么治理地方,怎么管理百姓,等你们学好了,咱们的地盘渐渐扩大,我再给你们安排学徒。以后等咱们闯营拥有天下的时候,你们就是最高级的文官了,所以,你们必须虚心努力,不要辜负我对你们的期望。”
  这十个人听了范青的话都很激动,一起躬身给范青行礼,纷纷表态,绝不会辜负军师的期望,范青满意的点头,让他们跟着傅宗龙出发,去周围州县了。
  转眼间,又过了一个月,已经是三月初了,春天的脚步悄悄来到河南,积雪融化,土地湿润,一些小草悄悄露出碧绿的尖角,旷野中,放眼望去绿茸茸的,让人心生喜爱,肆虐河南一年的旱情已经结束了。
  在官道上,范青带领数十个骑士正在奔驰,他今天在附近的郡县转了一圈,当作视察,发现各个县城寨子都已经换成了义军的人做县令,县里和地方上的事务一切井井有条,他选出来的人都很有才干,且不惮辛劳,又有傅宗龙指导,进步很快,估计不久以后,他就能培养出来十名优秀的治理人才了。
  范青一面奔驰一面看路边的田野,他刚从白土岗出来,白土岗周围是他去年开垦荒地,种植的冬小麦,已经开始抽穗灌浆了,再过两个月就能收获一茬冬小麦,可以有效的缓解闯营的粮食危急。因为闯营的政策改变了,从地方乡绅中抄没的粮食家产就少了,这批粮食收获将会对他的政策形成有力的支持。
  离开白土岗地界,土地渐渐变得荒芜起来,不过,田野上已经能看到正在翻地的农民,正在准备春耕,有时还能看到闯营的士兵也在地里干活,这是由于荒地太多,所以由士兵进行屯垦。所有士兵轮番屯垦,一面开荒种地,一面坚持训练,范青的要求是开荒、训练两不误。范青要把闯营现在控制的六个县地盘内所有的土地都开垦,准备春耕,哪里有荒地就对他派出的十个属下,进行追责,组织饥民春耕是所有政治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沿着官道,一直驰出百里之外,范青对一路上的见闻比较满意。前方就是叶县了,县城外面,军营密密层层,旌旗招展,往来巡逻的士兵不断。半个月之前,范青就率领两万人马包围了叶县,他打算把这个钉子拔下来,叶县是通往开封的必经之路,只有攻克叶县,下一步才能顺利进攻开封。因为叶县以东的襄城已经投降,接受闯营管理,所以叶县实际上已经成了一座孤城,周围方圆百里,都是闯营的地盘。
  刚刚驰入军营就听到轰隆隆的打炮声音,范青让张鼐带来百余门大炮每天轰击城墙,但叶县城墙很厚,大炮是打不破的,这么做只是为了给城中军民施加压力。范青的要求是只用炮轰,并不派士兵真的攻城。不过数百义军在城壕外面,趁着打炮的间隙,不停向守城的士兵呼喊,劝他们将刘国能绑来投降,可以免遭屠戮。守城的士兵听着他们的叫喊,往往就不再发炮还击,有时还趁着长官不再身边,大着胆子,探出头来,跟义军士兵搭腔说话。
  刘国能一共有三千兵马,根本没有力量突围,坐困愁城,早晚都要被歼灭,这些士兵也想留一条后路。但刘国能本人对明朝却非常忠心,他见不能突围,便决心死守,他见城中百姓不同他一心,就发出布告,有敢擅自勾引城外流贼的,全家斩首,同时严禁守城的士兵同城外义军说话。可这些底层士兵却不想死,他们仍然冒着危险同义军搭腔,想知道投降后,会不会被处死。有时被长官看到,大声呵斥,甚至以砍头相威胁,却不敢真的动手。
  刘国能和闯营的大将都是老相识了,范青让郝摇旗、田见秀、李过等人也来到城壕外面呼喊刘国能搭话,刘国能一直都站在城头上,却不肯露面,他的左右亲将都劝他搭话,听听闯营诸将的口气。他说:“老子不同他们说话,能战就战,不能战就死,我既然已经被招安,就死心塌地的跟随朝廷,横竖同这些闯贼没有任何交情了!”
  一名亲将劝道:“将军虽然现在和闯营没有交情,但听说闯营现在主事的军师范青,正在实行仁政,招降明朝官员,除非罪大恶极的人,否则一律不杀。将军以前曾和闯王结拜过,闯王还要叫你一声大哥呢,就凭这一点,多少也有点旧情,而且闯营将领都很讲义气,说不定会优待咱们。”
  刘国能瞪着眼睛道:“你们说什么傻话啊?我现在归顺朝廷,已经是王臣了,跟他们车行车路,马行马路,各行其是,泾渭分明,情谊早已断绝,还和他们讲什么义气。我刘国能对朝廷绝无二心,必须死守叶县。如果破城之后,你们自便,我刘国能甘愿以身殉国,做大明的忠臣,流芳百世。”说完向城墙上的士兵呼喝,“赶快点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3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