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9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9/1016

  船只行着越远,李嘉的心越纠结。
  最后,到达了汴梁,他最终做出决定——对东汉王景的千里大堤,进行大规模的加固。
  除此之外,他还决定,借用明朝,潘季训的法子,来治理黄河。
  至于黄七子薛王李复沐上书的要求利用旧河道,黄河多个泄口河道,则被李嘉否决。
  无他,人力物力太大。
  而且,黄河泥沙重,你开一条支流,不消几年就会堵塞,然后再开,再堵……
  治标不治本。
  对于河运都督,以及河南府官吏,他这般说道:
  “按照以往的法子,黄河汹涌,所以黄河越宽,则水流越通顺。”
  “此理确实,但黄河却不一般,其水中近半泥沙,水流越是平缓,泥沙的聚集也就越大,所以,河堤,必须以狭窄,才能冲击淤泥!”
  “物取名为,束水治沙!”
  “陛下,河道变窄,那若是河水汹涌,冲破河堤,溃殇岂不是更重?”
  河南知府吕余庆不由得提出异议。
  百官惊诧,唯独皇帝点点头赞赏道:“这个问题,算是到了点子上了。”
  “这般束水,自然是在重要的水段施行,另外,还可引用两岸的支流入河,冲刷其泥沙。”
  皇帝竟然嫌河水不够多,竟然加水,这让众人大开眼界,心中暗伤,这法子能行吗?
  瞧着众人的脸色,李嘉自然清楚他们的心思,心道,这是明朝潘季训的法子,几百年不过时,实践证明的。
  “吕知府,你可有问题?”
  “陛下,此法治沙倒是极好,但却对于溃堤无补,而且,补水,反而让黄河水患加剧!”
  吕余庆不由得抬起头,目光如炬,认真说道。
  “没错!”
  李嘉点点头,说道:“自卫州以东,千里黄河,处处险要,哪里能防守的住?”
  “河堤数十上百里相连,使得河水威势更涨,可在其汹涌险要处,留下缺口,在缺口的地方筑成第二道,第三道堤坝!”
  “由此,水流汹涌,溃口与第二堤之间,会形成淤湖,二堤难保,三堤,可再保之,使得水成湖,得以抑制。”
  说白了就是设置缓冲区。
  三道堤坝,三个保险,让黄河水,流到控制区中,减少损失,从而保住大部分的州县。
  甚至,其他河段危险时,还可以主动泄洪。
  这法子,可比再建河道好多了,省时省力。
  读书人可能有傻子,但当官的却没有一个。
  他们略微一思量,立马就觉察是个好方法。
  让黄河去他应去的地方,这是极好的法子,关键是省钱。
  “河运都督,我令你查出黄河易决处,然后上报给河南知府,让其修建堤坝,建立泄洪区。”
  “诺——”
  “吕余庆!”
  “微臣在!”
  “我令你兼领治河巡按使,黄河两岸的州县,都得听你号令!”
  皇帝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治理黄河,我就交给你了!”
  “微臣必定不负圣望!”吕余庆一脸激动道。
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迁徙豪强
  清楚的言语潘季训的治河之法后,皇帝在汴梁并未待多久,而是顺着通济渠南下,准备一路去往金陵。
  也就是大唐的东京所在。
  前面也提过,大唐五京,北京幽州,西京长安,东京金陵,南京长沙。
  洛阳为中京,也叫京师,置府尹。
  其余四京,各自置有留守,位高于知府。
  汴梁南下,就是宋州,也就是曾经的归德节度使治下,赵匡胤的应许之地。
  经过大规模的改制,节度使完全被裁撤,所遗留的幕府,也被合并到了州县之中。
  所谓的节度使,反而成了荣誉头衔。
  皇帝銮驾莅临宋州,刺史、转运使、通判,巡检,各个兢兢业业,笑脸相迎。
  城池上下,道路两旁,不知打扫多少遍,上上下下才觉得安妥了一些。
  不过,宋州与汴梁不同,这里没有皇宫,总不可能让皇帝入住衙门吧?
  于是,经过一番商讨,最终还是决定,让宋州本地最大的赵家,出宅院,作为皇帝的下塌之地。
  赵家也是喜笑颜开的应下,这是他们的荣幸。
  甚至,他们还让其几名嫡女、庶女,模样精致的,服侍皇帝。
  官吏们看的门清,对此也不置可否,人家都把宅子让出来,一家人搬走了,总要有点好处吧?
  于是,皇帝就这般,疲惫了一天后,下塌赵宅。
  虽然说只是民宅,但装饰却极为豪奢,位比王府,辽阔的庭院,花花绿绿的花园,让李嘉颇为震惊:
  “区区宋州人家,竟然富贵?”
  眼见着逾越的规制,李嘉心中略带不满,但面上却没有表现出来。
  脚步轻缓,突然,他略微迟疑。
  只见,路旁,竟然有两排美婢恭敬地行礼。
  而在这群人中,有几位格外的出挑,皮肤白皙,玉指葱白,琼鼻明眸,哪里像是个丫鬟,反倒像是富家小娘子。
  “陛下,这是赵府中比较出挑的几位小娘子,特地安排的。”
  一旁的年已四旬的吴青,也不由得走上前,轻声说道。
  “嗯!”皇帝点点头,既然射声司已经排查过了,那就没问题了,他轻声道:“就这般吧!”
  吴青眼睛一眨,立马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果然,夜间皇帝沐浴,几个白皙手指服侍下,皇帝略感不适,果真不是奴婢出身,毛手毛脚。
  皇帝大怒,扯其衣而入浴,水流湍急,渐染晕红,两股颤颤……
  不久,不堪人事的三姐妹,就皆哭泣,眼眶通红,并排的躺在床榻上,一脸的疲倦。
  而皇帝则精神奕奕,大战雏儿,他倒是毫不胆怯,英勇异常。
  翌日,皇帝好似什么也没发生,就与宋州上下,出城巡视。
  绵延不断地田地,已经种了大量的农作物,皇帝依稀能够辨认,这是已经普及多年的小麦。
  显然,小麦,尤其是冬小麦,已经普及在中原,人们也认识到其好处,主动耕种。
  但,小麦又属于需要大量水资源的农作物,沟渠附近的田地,不出意外,必然属于豪强所有。
  皇帝笑容满面,称赞着宋州的事物,心中却在沉思,他间歇地向射声司吩咐着。
  到了晚间,与三姐妹再来一场鸳鸯戏水后,皇帝就见到了来自射声司的汇报。
  “以赵氏、吴氏等为首的十几户人家,几乎占据宋州一半膏肥之地,高者数千顷,少者千余顷,农为百业之首,其又因为土地,而霸占商业,大大小小的坐商,行商,都对其为首是瞻,近七成的铺面,都是他们的。”
  吴青轻声说道:“这是宋州市面上,随处可以打听的。”
  “地方衙门,倒是与其配合的好,因为其地纳粮,可起表率,县衙、州衙,泰半充斥其族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9/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