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1016

  “不,应该是邕州出了变故,不然不会求到我这来!”钟相公平缓了心中的郁气,淡淡地说道。
  “快让他进来!”
  “学生李淮,见过相公!”李淮一身狼狈地入了客厅,声音都带着哭腔。
  “乡友居于何处?又为何而来?”
  “学生本邕州人士,今年恩科不第,索性留下番禺,再考下回,不料,家中的亲友传来消息,邕州已经被围一月有余,粮草将尽,迫于无奈,学生只能求于相公了!”
  李淮一身的破旧,再搭配哭腔,简直太过于感触人心。
  “若某所料不差,左龙虎军已经去往邕州,邕州之围不日而解了吧!小友勿需担忧?”钟允章有些疑惑,不解道。
  “相公有所不知,朝廷的进军贸然行动,结果却被那群蛮僚给打败了,邕州之围未解,我又何来安生?”
  李淮一脸悲痛。
  “邕州数万乡亲,万求相公解救一二!”
  “这事我竟不知?”钟相公心中大惊,朝廷竟然将此事瞒住,连他也不曾知晓,那境况岂不更危险?
  “你快些回去,此事勿要声张,我自有安排!”
  参与了多年政事,钟相公自然明白,朝廷大军被一群蛮僚打败,究竟会产生多大的影响,甚至是动摇国本存在。
  草草安抚一下,钟允章再也忍不住,连忙起身,顾不得已经散朝,连忙往大内赶去。
  目送着相公匆忙的身影,李淮嘴角露出一丝浅笑,大餐还未呈上来呢!
  “钟相公太大惊小怪了,一些蛮僚罢了,走了运,偷袭了禁军,算不了什么,左龙虎实力犹在,不过是大意而已!”
  皇帝陛下身前,做了一道巨大的石圈,数只大虫正围猎一群衣衫褴褛的男人,鲜血淋漓,甚是惊悚。
  年轻的皇帝却看得津津有味,面对钟相公的提醒,似乎比不上这场大戏精彩,内侍监陈延寿则直起腰,轻松地说道。
  “陛下,这是动摇国本啊!”钟相公脸皮都在颤抖。
  “媚猪呢?朕的媚猪何在?”似乎不耐烦唠叨,刘鋹大喊起来。
  “陛下,媚猪来了,媚猪来了——”
  钟相公转眼一瞧,一个肥硕且黑乎乎的身影被搀扶地走了过来,身上穿着薄纱,肥肉拥挤,眼眶深凹,头发微卷,不似中国人。
  见到如此丑陋的女人,钟相公简直浑身都在颤抖,而目视到瘦小的皇帝与其相拥的场面,他甚至怀疑自己会得眼疾。
  “此女子,乃波斯人,陛下甚爱之,相公久不入宫,怕是不知晓吧!”
  陈延寿笑着说道。
  “对了,相公未进蚕室,自然没有多少机会见到陛下,也是咱家失言了!”
  “哼!荒唐!”如此恶心的画面,令钟相公极其不舒适,心中感慨了一声,狼狈地离去。
  “恩?钟相公怎么走了?”狠狠地与媚猪亲热一番,年轻的皇帝这才看到钟相公的离去。
  “奴婢也是不知,不过相公离去时面露不快之色!”陈延寿轻声道。
  “哼,老家伙,若不是看你年岁太大,早就把你送入蚕室了!”刘鋹心中不知想到什么,心里也不痛快。
  太学内,众多士子稀稀拉拉地坐在院中,对于国内出现的大事,大声地讨论着。
  作为天之骄子的他们,五须参与地方考试,直接可参与科举,省了不知多少功夫,个个身家不菲,自然心高气傲,自诩不凡。
  “桐柏兄,今日怎如此狼狈?”刚入太学,李淮就被人唤到。
  “唉,今日去了钟相公府上,无奈而归!”
  李淮平日里交友广泛,舍得花钱,进入太学自然不费吹灰之力。
  “想来桐柏兄因邕州之事来去的吧!”
  “此话何解?”
  “诸位不知,桐柏兄与钟相公乃同乡,皆是建武镇邕州人士,乡梓有难,岂有不管之理?”
  “朝廷不是已经派遣大军了吗?桐柏兄为何如此?”
  “哎,诸位不知,左龙虎军轻敌冒进,已被那些蛮僚打败,邕州危矣!”李淮一副如丧考妣的表情,令众人不得不信。
  “如此大事,不见于天下,朝堂衮衮诸公,竟然如此不为,有何脸面治理天下?”
  “满堂尽是阉人,为了官位,不顾羞耻,竟然进蚕室,简直有损读书人的脸面?”
  “如此也就罢了,我等若考中进士,不为官也就罢了,若是想要为官,少不了蚕室走一遭!”
  “读书还有何用?我等入太学又何用?”
  “诸位,朝廷如此,我等岂能沉寂?何不叩阙,尽显读书人风范?”
  众人轰然应诺,激情澎湃。
  见此,李淮微微一笑,读书人就是闲得慌……
第一百一十九章
暗流不止(中下)
  “叩阙事关重大,咱们得小心才是!”李淮连忙劝阻道,一脸的愧疚之情。
  “怎可因李淮之事,耽搁了诸位的前程,万万不可啊!”
  “桐柏兄所言甚是,叩阙非同小可,惊扰了圣驾,我等无事,但牵连了家中父母,确是罪过了!”
  李淮入目一瞧,此人乃吏部主事之子——张砜,为人还算正牌,但个性却有些怯懦,平日里看不出什么,今日却显了出来。
  “张兄何出此言,真是荒唐!”
  “如此怯懦之言,怎能出自我等之口,羞与你为伍!”
  “我等乃读书人,就要敢为天下先!”
  一阵阵的批评声,令张砜脸色发白,原本他进入太学,就是为了结交关系,从而为自己及父亲更上层楼,谁知多年努力,竟然毁于一旦……
  “诸位,张兄的意思,非是胆怯,而是三思而后行,叩阙之事非同小可,一个不甚,牵连甚广!”李淮此时连忙帮腔说道,一脸的焦虑之色,而张砜回了一个感激的目光。
  可惜,此时的场面由不得他控制了。
  “诸位若是还有些许忠君之心,就与我一起,为邕州请愿,为岭南六十州百姓请愿!”这时,一个高昂的声音响起,李淮定目一瞧,此人乃一知县之子,名唤傅宁。
  虽然出身较低,与李淮一样,同样是一个花钱没数的主,再加上平常读书也甚努力,所以在太学中名声很大。
  傅宁用忠君之心来进行述说,犹豫的众人纷纷下定了决心,脸色通红地应和着,宁静的太学,一下子就喧闹起来。
  “如今朝廷,宰相皆是傀儡,宦官当政,民不聊生,我等读书人,正应当为国请命,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才是。”
  傅宁的话很有感染力,年轻的太学生们,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满怀家国情怀,一个个被说的激情澎湃。
  见此,傅宁心中满是得意。
  他自然知晓叩阙的后果是什么,南汉重文,自高祖以来,未见杀过几个读书人,再不济就是流放,牢狱之灾罢了。
  但无论成功与否,这次叩阙,他将在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极大的潜力。
  为国请命,他的名声将在列国宣扬,甚至流传青史,出走列国,也会有好位置。
  至于那些附和跟随的太学生是死是活,他就不关注了!
  “尔等作甚,作为太学生,读书为要,留在此地为何?!”群情激奋之际,教谕终于赶来,瞧着如此场面,大声呵斥道。
  “我等要为国请命!”傅宁大声说着,随即带着大学生们浩浩荡荡地离去。
  “走走走!”被吸引过来的,群情激愤的国子监学生们,达到了两百余人,哪管有没有夫子上课,当即拥着傅宁为核心,浩浩荡荡离开了国子监,又开始往北,向着南宫的方向怒奔而去。
  南宫,南汉修建的最大宫殿,也是主要的宫殿群,刘鋹虽然不喜欢这,但不得不住在此处。
  此刻,番禺的时辰已快到黄昏。
  宫城的城门外,官员们陆陆续续开始离开,今日因宰相刘治上奏折告老还乡,又因兵部郎中苏德的上疏,使得政事堂不得已延时。
  所以,这时,只有几位宰相与参与政事的宦官才从宫中退下。
  连续听了那些宰相们数个时辰的陈述,陈延寿直感觉自己脑袋昏昏沉沉的,不够用,而且,自己提出的意见,竟然被毫不留情的反驳了,这让他心情几位不畅。
  “若不是你们为宰相,我倒是要瞧瞧你们被阉割后的情况!”心中恨恨不平,陈延寿坐着马车,也不甚痛快。
  “出了甚事,天子脚下,怎如此吵闹?”刚出宫门,就听到敲锣打鼓咚咚咚的声音,只看到横街那边呱噪着走过来一大群人,年轻气盛,个个衣着光鲜,锦衣玉袍,呼啦啦地直奔宫城而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