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7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7/1016

  如此,暂时的贡院,就有了。
  随即朝廷还花费数千贯,对于其进行改造,使之适合举子们进行考试。
  直到四月二十八,历经大半个月的准备贡院改造完毕,考试的题目,也抄,甚至为了更好的预防作弊,由三份组成。
  待到临考的那天,由皇帝亲自选择其一。
  这场规模浩大的科举,是北人不曾经历的,让人难以忘怀。
  三天两夜。
  第一场是贴经,是填空题,儒家经典,最基础的。
  第二场,是策论,考取进士的心胸,见识,以及志向。
  第三场,也是填空,只是考取的律法,典章,不懂法律规矩,如何做官?
  第四场,则是明算,算数题,无论是测量田亩,还是统计丁口,都需要。
  第五场,则为命题诗赋,算是考取文采了。
  这是连轴转,不带一丁点歇歇的,张齐贤出来后,感觉自己都快虚脱了。
  睡了一大觉,才算缓过来。
  一千一百多人中录取一百二十人,几率实在是太低了。
  像他这种北方,对于此次进士科考试,实在是陌生,晦涩,眼见南人笔快如飞,真是心思酸痛。
  街面上到处都是饮酒作乐的举子,呈现出一种畸形的繁荣。
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无论是考官,还是考生,虽然地处不同,但却紧张的心情是相同的。
  王溥待在相国寺中,与两个副考官,需要在五天时间内,审阅五千多份文卷,可以说时间是非常的紧张。
  而,更令他难受的是,一千多人中,北方举子文采确实,远远不如南方。
  到了最后一天,一百二十个名额出来了,而夸张在于,北人竟然只占据了不到十个。
  “太低了——”王溥作为宰相,并非纯粹的文人,他当然知晓,科举是个政治问题。
  所以,从来没有什么绝对公平,只有相对公平。
  “相公,下官再三搜寻,也只能这区区九人可以入目,况且,日后这些人的文卷,都是要公开出去的,若是发现了纰漏,可就大事不好。”
  陶谷摇摇头,一脸苦笑道。
  作为前朝老臣,拿到这个副考官任务,他欣喜若狂,这是他复起的征兆,捞取大量的政治资本。
  但不曾想到,区区的进士科考试,竟然还关系到了政治,这让他的白头发,又多了几根。
  礼部尚书黄天佑闻言,也点头道:“南方举子,数年来已经熟悉了流程,对于科举也不再陌生,北方举子未必是因为文采不如,而是因为不了解罢了。”
  “如,第三场,考取律法,北人怎能熟悉堂律,有所不如也是应当的。”
  “没错——”
  王溥点头道:“还有第四场,考取的是算学,北方举子多有不识,从去年的秀才举人试到如今,也不过半年的功夫,再怎么学习也是赶不上南方的。”
  “这是,这般数字,还是太过于偏离,诸位还是在筛选一番,看罢黜的问卷中,可否有勉为其难者,北方战乱频繁,朝廷新复,凑个整数也好——”
  “喏——”陶谷、黄天佑二人苦笑不已,又埋首于那些文卷之中,再次进行淘换,希望能发现一个被埋没的金子吧。
  历经两个多时辰,三人选出了几十个文卷,但或多或少,都有难以填平的纰漏,不足以持。
  “咦——”直到要将名单送与皇宫时,陶谷终于发觉了一份可以拯救的问卷:“相公,请看,此卷应该可行。”
  王溥连忙拿来一看,双眼一眯,立马就觉察了文卷的错漏之处。
  原来,这位考生,文笔倒是通畅,字也写得不错,唯独在避讳之中,忘了将嘉字,进行避忌。
  虽然皇帝将自己的嘉字,增添了木字旁,但由于影响过深,朝野上下,依旧把嘉字当做避讳。
  书写时,要么进行替代,要么就缺笔,绝不会傻愣愣的进行书写的,这成了潜规则,谁都知晓。
  唯独这样一个人,或者是不知道这个潜规则,亦或者是忽略了,所以出现了如此大的纰漏。
  所以,即使其文采不错,但是在策论时,毫不犹豫地罢黜了,接下来的文卷,自然没得看。
  如今,王溥仔细看来,五份文卷,皆写了不错,唯独这份纰漏,难以忽略。
  “朝廷求才,如饥似渴,若仅仅因为咱们些许无法抬上桌面的规矩,就罢黜一个人才,这般不可行。”
  王溥向二人轻声说道,随即,在他们的错愕之中,提起了笔,在嘉字的士字下面的一横,延长了些许,变成的土字。
  “如此,也算是缺笔罢了——”
  “相公所言自当如是!”
  两人恍然,感到了由衷的敬佩。
  没有一般的急智,是想不到这招的。
  无论是考官,还是考生,虽然地处不同,但却紧张的心情是相同的。
  王溥待在相国寺中,与两个副考官,需要在五天时间内,审阅五千多份文卷,可以说时间是非常的紧张。
  而,更令他难受的是,一千多人中,北方举子文采确实,远远不如南方。
  到了最后一天,一百二十个名额出来了,而夸张在于,北人竟然只占据了不到十个。
  “太低了——”王溥作为宰相,并非纯粹的文人,他当然知晓,科举是个政治问题。
  所以,从来没有什么绝对公平,只有相对公平。
  “相公,下官再三搜寻,也只能这区区九人可以入目,况且,日后这些人的文卷,都是要公开出去的,若是发现了纰漏,可就大事不好。”
  陶谷摇摇头,一脸苦笑道。
  作为前朝老臣,拿到这个副考官任务,他欣喜若狂,这是他复起的征兆,捞取大量的政治资本。
  但不曾想到,区区的进士科考试,竟然还关系到了政治,这让他的白头发,又多了几根。
  礼部尚书黄天佑闻言,也点头道:“南方举子,数年来已经熟悉了流程,对于科举也不再陌生,北方举子未必是因为文采不如,而是因为不了解罢了。”
  “如,第三场,考取律法,北人怎能熟悉堂律,有所不如也是应当的。”
  “没错——”
  王溥点头道:“还有第四场,考取的是算学,北方举子多有不识,从去年的秀才举人试到如今,也不过半年的功夫,再怎么学习也是赶不上南方的。”
  “这是,这般数字,还是太过于偏离,诸位还是在筛选一番,看罢黜的问卷中,可否有勉为其难者,北方战乱频繁,朝廷新复,凑个整数也好——”
  “喏——”陶谷、黄天佑二人苦笑不已,又埋首于那些文卷之中,再次进行淘换,希望能发现一个被埋没的金子吧。
  历经两个多时辰,三人选出了几十个文卷,但或多或少,都有难以填平的纰漏,不足以持。
  “咦——”直到要将名单送与皇宫时,陶谷终于发觉了一份可以拯救的问卷:“相公,请看,此卷应该可行。”
  王溥连忙拿来一看,双眼一眯,立马就觉察了文卷的错漏之处。
  原来,这位考生,文笔倒是通畅,字也写得不错,唯独在避讳之中,忘了将嘉字,进行避忌。
  虽然皇帝将自己的嘉字,增添了木字旁,但由于影响过深,朝野上下,依旧把嘉字当做避讳。
  书写时,要么进行替代,要么就缺笔,绝不会傻愣愣的进行书写的,这成了潜规则,谁都知晓。
  书写时,要么进行替代,要么就缺笔,绝不会傻愣愣的进行书写的,这成了潜规则,谁都知晓。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恶日
  四月二十八日举行进士科考试,连考三日,至五月初一,一大早,才结束。
  随即,又要经过主考官与副考官五日的批阅,放榜日,突然出现到了五月初五。
  众所周知,五月初五,乃是端午节,前面也说了,如今迷信盛行,五月初五被认为是恶日,民间认为,诞生的孩童会克死父母。
  所以,大部分的孩子会在这一天被父母抛弃,溺死,更有传闻,所谓的往湖中抛粽子,其实一开始指的是婴儿,后来就化为粽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7/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