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6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5/1016

  小符后脑海里有不由得关切起来,当过一阵子的皇后,太后,她当然明白打天下的难处,坐天下更难,看向所有人都满是怀疑,又无有对策,只能听其摆布。
  心中颇为敬仰,这样的成就,是极为难得的。
  如此伟业的男人,难怪会如此有侵略性。
  “三妹?”
  听到其最后的言语,小符后呢喃道,随即美眸明亮许多。
  自从成了皇后,数年来就没见过几次亲人,去了房州更是如此,嫁与赵光义的三妹,做了填房,如今也有二十六七了吧!
  “来人,准备马车,去往赵府。”
  有了皇帝的允许,她颇为有恃无恐,迫不及待地去看自己的三妹。
  车水马龙的晋王府,如今门前冷落鞍马稀,晋王的牌匾都摘下,只摆上一个赵府的牌子,大门紧闭。
  小符后的到来,让赵府重新焕发了些许生机,符昭寿对于自己姐姐的来到,格外的惊奇。
  “二姐,多少年了,没想到还能见你。”符昭寿喜极而泣。
  “三妹,我也没想到也能见你。”
  小符后看着一身素衣的妹妹,只见其胸脯雄伟,面目柔和似水,哪有往日的那般活泼,不由得感慨万分。
  姐妹相拥而泣,皆泪眼朦胧。
  诉说了一阵子家常话,小符后这才握着其瘦,说道:“你嫁与赵二也有七八年,怎地还无子嗣呢?”
  赵光义一子两岁,还有一个怀孕的小妾,这让小符后不得不怀疑三妹的身子。
  “这……”符三妹一时间有些羞赧,对于这样的问题,总是有些羞耻,但如今只有姐姐在,聊些私己话,她倒是不怕。
  本就是武将世家,豪爽是自然的。
  “我本也不清楚。”
  符三妹低着头,搅着衣角,轻声说道:“夜里,我也问了三郎,他言语,我与其他女子不同,好似,好似更深些……”
  “床榻上,我也觉得不像奶妈,娘亲所言,那般欢愉,不上不下的,难受的紧……”
  小符后莫名惊诧,她感同身受道:“我之前也是这般。”
  “与皇帝同床几次,难受的紧,着实不舒服,怕是你我这般,都不易怀上身子罢了。”
  “唉!”符三妹叹了口气,悠悠地说道:“反正我如今也是丧夫的人了,还能如何?只求能不辜负丈夫的期望,将这个家撑起来吧!”
  “我此来,就是为了这般的。”
  小符后这才想起来,随即说道:“唐国皇帝言语了,说让你莫要焦虑,他承诺会放赵家一马,自然会信守承诺,像吴越国,蜀国,都网开一面,想必此话是真的。”
  “那就好了。”
  符昭寿高兴道,随即又满脸好奇,瞧着自己的姐姐,说道:“二姐儿,这事怎是你说?”
  “他告诉我,让我带话的。”
  小符后连忙说道,见其一脸狐疑,又迫切地解释道:“也许是看你们姐妹关系,就让我带话了。”
  “哦——”拖着尾音,符昭寿勉强相信,局促不安的二姐,太过于明显了。
  “那你可要回家中?”小符后连忙追问道:“咱们这般的女子,只有娘家才是最后的依靠了,爹爹还在,这是万幸。”
  “我也想走大名府,但光义言语,爹爹威望昭著河北道,对于新朝是个大威胁,所以还是留在汴梁,好生安顿吧。”
  “毕竟在眼皮子底下,也不能有什么事。”
  符昭寿轻声解释道,随即又满脸忧虑:“若是光义所言不错,那爹爹可就危险了。”
  “十万禁军一朝就没了,咱们符家可没这般军队,姐姐,你与唐帝熟悉,去劝劝他,饶过咱家吧!”
  “呸——”小符后啐了一口,骂道:“瞎说甚的,这是政事,我哪能说的上话。”
  “不过,爹爹的确危险了,这唐国,可兵马甚众,洛阳那里,还有十来万人呢。”
  说着,其目光不由得看向了符昭寿,抿了抿薄唇,认真说道:“三妹,看来还得委屈你了。”
  “二姐,你说甚话,我都二十七,老女人了。”
  符昭寿瞠目咋舌,对于姐姐话,难以置信,又满脸委屈:“父亲广纳姬妾,家中还有许多姐妹,选一个联姻就是,要我作甚?”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小符后一想,也对。
  自己父亲别看六十九了,但精力旺盛,每年都会广纳美妾,子女众多,还真不缺联姻的。
  不过,唐国皇帝甚爱女子,不拘年纪,今日这般情况,怕是真的会看上三妹,若是能陪献,不仅符家幸运,怕是其也能安稳许多。
  心中打定主意,她决定回去就写信。
  ……
  而这边,李嘉忙完私事,对于公事,其实一点也没耽误。
  话说,坐镇汴梁后,粮草的缺乏解决了,如今,藩镇的问题就放置到了眼前。
  他也终于体会到了赵匡胤的难处,或者说,比赵匡胤更难。
  赵匡胤这个家伙,把自己的兄弟,全部塞到了河北,河东,把北汉围城一圈,他当政时倒是无忧,但对于李嘉来说,却是一堆炸弹旁边,又围了一圈炸药。
  这要是出事,河北,河东全部爆炸,虽然能平定下来,但两地就会成为一片白地,那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之前与赵普,王溥等人商议。
  众人一致认为,河北藩镇,首推大名府,那些赵匡胤的兄弟们,在符彦卿这个五朝老臣,绝对看不上眼,而且,他镇压天雄军,也就是魏博军多年,一直太平无事,可见其威望之盛。
  所以,只要解决了符彦卿,河北道就安稳如山了。
  而在河东,如今北汉虽然目前还是大唐的盟友关系,但也不可疏忽,首当其冲的,就是昭义军节度使李继勋。
  不是他与赵匡胤关系亲密,也不是他威望高,而是昭义军所在的潞州,距离汴梁开封实在是太近了,一州之隔,过了黄河就是。
  不过数百里,居高临下,两三天就能到达汴梁城。
  所以,目前最先解决的,就是这两号人。
  对于符彦卿,这个狡猾且规矩的老将,李嘉与几人一致认为,他还会像以往那样投降,不会反抗,前提是别针对他。
  毕竟快七十岁了,不想折腾。
  所以,又得劳烦薛居正跑一趟,去说服符彦卿来朝,有了他带头,整个河北道就安定了。
  当然,有文也得有武,李嘉也命令张维卿,带着兵马北上檀州,守护汴梁的要道,威逼作用明显。
  而对于李继勋,几人有了不同见解。
  赵普说,李继勋虽然是义社兄弟,但关系比起石守信,韩重赟来说,还是要低一些,就连陈桥兵变,他也在邢州,没有参与到。
  至于关系浅的原因,倒是非常简单,因为在义社兄弟中,大部分的时间李继勋都是领头羊,他的官位和名爵都是最高的,到了后期,赵匡胤才迎头赶上。
  这般头领的问题争夺,自然关系微妙。
  不过就算是如此,相较于其他的将领,李继勋还是亲切无比的,所以平定李筠之后,他就镇守潞州,对阵北汉。
  李继勋的战功还是了得的,打的北汉哭爹叫娘,河东极其稳定。
  所以,对于李继勋,还得是安抚为主。
  如果善待他的话,就会形成雍齿效应,就连李继勋都加官进爵,其他的藩镇自然就安稳了。
  小符后一想,也对。
  自己父亲别看六十九了,但精力旺盛,每年都会广纳美妾,子女众多,还真不缺联姻的。
  不过,唐国皇帝甚爱女子,不拘年纪,今日这般情况,怕是真的会看上三妹,若是能陪献,不仅符家幸运,怕是其也能安稳许多。
  心中打定主意,她决定回去就写信。
  ……
  而这边,李嘉忙完私事,对于公事,其实一点也没耽误。
  话说,坐镇汴梁后,粮草的缺乏解决了,如今,藩镇的问题就放置到了眼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5/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