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1016


第九十八章
干柴烈火
  “这是那群南方人的?”孔二慢慢地走上这艘巨大的商船,这比往日里的那些沿海商船大得多,脚底踩着,莫名有种安全感。
  “是的,管家,那群南方人带着好几艘这样的大船,人数众多!”前方带路的牙人,脸上堆满了笑容,恭敬地说道。
  “这群南蛮,未曾想到竟然有如此财力!”孔二斜眼说了一句,就抬起了下巴,颇为惊讶地说道。
  “这些岭南人,真的有我们需要的?”
  “当然,孔管家,我又何曾骗过您呢?”牙人拍了拍胸脯,自信地说道:
  “前几日,我去往他们的船上看过,那成捆成捆的长矛,锋利的不成样子,看得我心打颤!”
  “走,待我去看看!”孔二瞳孔一缩,立马说道,如此看来,这些人背后,势力雄厚啊!
  “吴员外,这位是孔府的孔大管家!”牙人一看到吴青,立马笑容满面地介绍道:
  “这位是岭南的吴员外,从事海上生意,家资雄厚得紧呢!”员外一词,此时较多的形容商贾,不复唐时了。
  瞧着两位相对无言,牙人自然识相,笑嘻嘻地退下,留下空间与两人。
  “阁下自孔府而来?”吴青故作斯文地问道。
  “自然,足下知我来意,自然清楚我的来意,自不再言!”孔二下巴微微抬起,矜持且略微带点傲气地说道:
  “我们孔府自然有诚意,未知足下可有诚意否?”
  “自然一般无二!”吴青立刻答道,做出请状。
  摆了摆衣袖,孔二带着两个小厮,施施然地走进了船舱,吴青紧随其后。
  孔府在山东的地位,自不必言,历来只有换的勤快的朝廷,从来没有孔府挪过窝的,整个山东,千年世家,唯有一个。
  但一向以文传家的孔府,此时竟然开始向外购买武器,的确令人惊讶诧异。
  谁人不知,孔府之于朝廷,简直是恭敬的不能再恭敬了,从来不说二字,这也是孔府千年传承至今的秘诀吧,而今日却大量购入武器,难道孔府有变不成?
  不一会儿,吴青等人就来到了仓库,明晃晃的各种武器,就显露了出光亮的一幕。
  “您瞧,这矛头可是经过我们匠人们千锤百炼而成的,锋利的紧,五贯钱一个!”
  “这弓箭,箭镞用钢制成,刃部较长,能穿透坚甲,箭杆取上好的桦木,笔直不曲,每把长弓,五十贯!”
  “盾牌二十贯……”
  “弩弓一百五十贯一把……”
  林林总总,介绍了十来种武器,每把的价格,比市价都高出了数成,虽然昂贵,但孔二却满意地点了点头:
  “质量确实不错,这些我都要了!”
  虽然对外战争的不断胜利,使得朝廷聚集了大量的威势,自然,乱世里面消失的那些条条框框,如今又重新显露出来。
  对于地方武力的膨胀,自然会削弱的,山东自然不例外,况且,如今一段时间,暗流越发的汹涌起来。
  “价格不是问题,只要你们有多少,我们就收多少,曲阜孔家,有这个财力!”孔二鼻孔朝天,横声说道。
  “若是没有武器,生铁也是可以的,只要运来,在市价上给你添个五成!”
  “自然如此,我们这不只是武器,还有一些象牙玳瑁珍珠,您要不也来看看?”
  “你的这些东西,我按市价全部买下,下次你必须运两千长矛,十万箭簇过来!”
  待其走后,李嘉才缓缓出现。
  “未曾想到,连孔府都耐不住寂寞了!”近几日放出风声要卖些特产,已经有数波地方势力前来探寻,提出购买生铁及武器的要求。
  “东京的皇帝,亲自派人来孔府,勘察土地,每年孔府至少要多纳数万石粮食,孔府每月耗费数千贯,由奢入简何其难?长此以往,虽有朝廷扶持,但又能过得几日?”
  “才数日功夫,探到这些消息,也是不错!”李嘉微微点头,表示满意。
  “整个青州,不只是孔府,那些田亩上万的家族自然耐不住寂寞,如堆积的干柴,只欠缺些许星火,就能燃起熊熊烈火!”
  到这时李嘉不得不佩服郭荣的胆量,不愧是五代第一明君,一下子就找到了统治的痛点——土地。
  乱世多年,大量的土地被地方势力霸占,损害了中央财政,以及对外战争能力,更是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如今天下四分五裂,若是更快的积蓄力量,统一全国,必须要掀开土地这个帷幕。
  吃进去容易吐出难,事关世家大族未来生存的命脉。又岂是那么容易交出去的。
  “那郎君,您这……”吴青看着这一船的武器,这不就是火上浇油吗?
  “中原不得安宁,四周小国才能过好日子!”李嘉微微一笑。
  “顺便,咱们也能发笔大财,再买些特产,去往高丽、倭国售卖,也能赚上一笔,岂不美哉?”
  “郎君高见!”吴青拱手拜服。
  “明日起,你就留在登州,此地乃往来高丽要港,商贾云集,这个孔府管家,就是地头蛇,多联系一些总是没错。”
  南汉、闽国等朝贡中原时,也入登州,再走入东京汴梁,交通要道。
  此时去往日本有两道航线。南道航线,就是从山东半岛下海东泛黄海,至朝鲜半岛西南部南下到达日本,通过波涛汹涌的黄海,危险极大,那些遣唐使就经常走这条道,死伤重多。
  而北道航线,则是从登州(山东蓬莱县)东北海行过大谢岛(长山岛)、黾歆岛(龟矾岛)、乌湖岛(南隍城岛)三百里北渡乌湖海(即乌湖岛以北之渤海湾海面)至马石山(老铁山)东都里镇(旅顺)二百里。
  东过青泥浦(大连),桃花浦,杏花浦、石人汪、橐驼湾、乌骨江(丹东附近的鸭绿江),从此上岸有陆路可通渤海国王城(黑龙江字安县西南十里)。
  顺着朝鲜半岛沿海而下,就是日本了。
  李嘉等人,带着收购自登州的东西,又去往辽东半岛,这里,目前早就不见渤海国的影子,只有辽国。
第九十九章
卑沙城内
  辽东半岛,一直属于唐时的安东都护府所在,统领着朝鲜半岛及东北各部的臣服诸夷,如新罗,契丹,以及被称作海东盛国的渤海国,第一任都护就是大名鼎鼎的薛仁贵。
  唐玄宗时期,安东都护府再次迁治平州(河北卢龙),进行战略收缩,广大的东北、辽东、及朝鲜半岛,已经属于办案脱离半控制的状态。
  安史之乱后,渤海靺鞨大祚荣建立的渤海国,实际上管控着辽东半岛。
  “安东府则汉之辽东郡,其汉之玄菟乐浪二郡,并在辽东郡之东,今悉为东夷之地矣!”
  “其后(高丽)余众不能自保,散投新罗靺鞨,旧国土尽入于靺鞨”。
  这里提及的“东夷”、“靺鞨”即指渤海国,即开元二年,安东都护府迁往平州时,就已经丧失了辽东半岛。
  公元928年,渤海王大諲撰被契丹俘虏,渤海国灭,契丹人以蛇吞象,篡夺了辽东之地,为了安抚渤海之民,在长白山之侧,在渤海国废墟上设东丹国,以长子耶律倍为东丹国王,作为由渤海国到契丹直接统治的过渡阶段。
  但,除了辽东及黄龙府被契丹人控制外,渤海国后裔建立起了安定国,基本上契丹人在宋初这一段时间,一直处于安定后方的工作。
  卑沙城,西距金州湾仅10千米,南距大连湾仅8千米,为古今交通咽喉要道,是进出沓津(旅顺口)的必经之路,更是控扼黄、渤二海的瓶颈之地。
  唐时是高句丽防备唐军的重要要塞,渤海国时,则是重要的税收商城,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到了契丹人控制的时期,依旧是重要的贸易港。
  李嘉来到卑沙城时,见到的就是这番景象:
  身着皮草,手拿弓箭的契丹人,头发披散,扎着小辫,双目不断地横扫着那些穿着类似于唐装的渤海人,监视的意思很明显。
  而那些渤海人,则细声细语地做着生意,本来繁华的一个港口,虽然人来人往,但却不吵闹,反而有些安静的过分。
  说明自己等人来自岭南,且带有大食人阿卜杜勒后,李嘉等人的到来,无异于一条捣乱的鲶鱼,打破了这种气氛,整个城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
  汉人,在整个卑沙城是卑贱的,但汉商,却是受到整个卑沙城的欢迎,尤其是并非来自于中原的汉商,极其受到欢迎。
  后周南征北伐,积累了赫赫威名,大辽睡帝耶律璟虽然嗜睡,但也不是傻子,自然知晓中原王朝的威胁,前些日子,就发布旨意,禁止与中原汉人贸易,助长其国力。
  如此一来,就苦了卑沙城的商人们,虽然可以走私,但他们手中堆积了大量的皮毛,人参,鹿茸,牛羊等物太多,走私只是杯水车薪罢了。
  东西卖不出去,亏损极多,好不容易赶上一个南地商人,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这位贾人,城主要见你!”
  还未待李嘉梳理完,一个穿着甲胄的大汉就走了过来,勉强作个请的动作,生硬地说道。
  话音一落,众商贾纷纷叹了口气,摆摆手,散去。
  “郎君——”张虎子将手按到挎刀上,作为预备状,而一旁的阿卜杜勒则脸色煞白,身边的几个护卫也早已经拔出弯刀,警惕着。
  “稍安勿躁,看样子并不坏,先去再说!”瞅了一眼这四周数十个身披甲胄的契丹兵,李嘉微微一眯,计算了一下胜率,轻声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