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6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3/1016

  “糊涂——”李嘉气不打一处来,说道:“你这般,岂不是善后矛盾?”
  “他张维卿要是偷偷摸摸送来,我且也就收下了,关键还弄的人尽皆知,而且都是大户人家,真是个糊涂蛋。”
  “张部署只会打仗,对于这些也是不懂。”田福轻声解释道。
  这个张维卿,到现在还不知晓,皇帝就是个爱面子的人,私底下做的,明面上宣扬不得,偏偏还弄的人尽皆知,皇帝只能推辞,岂能受这污名?
  “哼!”李嘉冷哼一声,说道:“暂且就这般吧,去做事吧。”
  “诺!”田福连忙应下,随手关上了门,又遣人送些冰块过去,可不能让皇帝热着了,毕竟离开了南方,水土不服也是常有的。
  “看来还得让御医住进来,再去请一些民间大夫,以防万一。”
  而这边,小符后并郭宗训母子,也住进了一处院落,与皇帝比邻,侍卫保护,住的也差不离多少。
  北方的院落,床榻,吃食,家具,让小符后倍感贴切,自小生活在北方,偏偏迫于无奈去了南方几年,终于又回来了。
  “母亲,这里感觉好熟悉。”郭宗训小声道。
  “没错!”小符后笑道:“你我在南地生活了几年,但终究我们还是北人,吃面食,没有卑湿之苦。”
  随即,小符后又想起了自己的姐姐,父亲,几个姐妹,以及曾经的男人,郭荣。
  转眼间,就过去了六七年了,时间也过了极快。
  姐姐,宗训已经快成婚了……
  “母亲,莫要伤心!”郭宗训见其双目通红,不由得关切道。
  “我没事。”小符后摇摇头,笑道:“睹物思人罢了,你饿了吧,咱们去吃饭。”
  “王后,杨廷璋求见。”这时,侍女来报。
  “杨廷璋——”小符后想了想,这才明白过来,这是太祖郭威的小舅子,郭荣也称之为舅舅,封疆大吏。
  “那边怎么说?”小符后小心谨慎地问道。
  “侍卫让其进来,已经得了允许。”
  “那就好!”小符后松了口气,说道:“那就让他进来吧。”
  “老臣,见过太后,陛下——”杨廷璋虎目含泪,双膝跪地,一脸的悲怆。
  “舅舅快起来吧!”小符后连忙让人搀扶起来,急忙道:“这里没有什么太后,更没有陛下,只有嗣周王。”
  “老臣明白!”杨廷璋凝重道,随即目光炯炯的看着郭宗训,见其那般相熟的脸,竟然与郭荣有了五六分相似,只是眼神躲闪,神色畏惧,气质截然不同。
  “快叫舅公。”小符后对着郭宗训,连忙催促道。
  “舅公——”郭宗训怯懦地喊了一句,让杨廷璋大为动容。
第九百八十五章
  “不曾想,宗训竟然这般大了。”
  到底是后周灭亡了七年多,杨廷璋很快就转变了心态,望向郭宗训的目光,多了几分慈爱。
  他也感同身受。
  回想起后周灭亡时的愤怒,以及赵匡胤夺位后的惶恐,以及时刻面临的猜忌,死亡的威胁,都让他胆颤心惊。
  东京的威胁,让他不敢多动,多言,如同囚犯一般,生怕皇帝一则谕令,全家系首而去。
  所以,只要宋国还在,他这个前朝的皇亲国戚,就不会有安生日子可言,猜忌伴身,除非他死了。
  而如今,有了另外一个选择,虽然不会让他重返高峰,却能让他杜绝猜忌,没有性命之忧,他自然知晓如何选择。
  “宗训已经与宗室订了婚约,明年差不多就能成婚了。”
  小符后轻声说道,让杨廷璋面容又缓了一分。
  “不知是哪位宗室之女?”
  “是陛下的叔父,宣王的七女,年纪与宗训相仿,活泼孝顺,女红也极为不错,宗训也欢喜!”
  听到母亲这般言语,郭宗训脸色瞬间就红了,颇为扭捏,对于婚姻大事,他还是有些羞怯。
  “那就好!”听闻是与皇帝唯一的叔父联姻,杨廷璋瞬间就放下了心,这可是真正的皇亲国戚,仅次于皇家的近支,郭宗训定然安然无恙。
  “与天家联姻,可不能怠慢了。”
  杨廷璋轻声道:“作为舅公,我得添上些许,不能让他们小夫妻过的不舒服。”
  小符后并没有拒绝,她知晓,这是杨廷璋这些年来的歉意,不拿,他心里不舒畅。
  “只是可惜,熙让,熙谨,熙诲,自那次兵变,就不知去向,当时我方寸大乱,也找寻不及……”
  虽说只是几个庶子,不及郭宗训半根毫毛重要,但到底是郭家的子孙,她作为嫡母,着实有本份看顾好。
  郭宗训当时还记事,记得这几个平常见面玩耍的弟弟,此时想起他们不知所踪,着实心里悲切,除了母亲,他真的孤家寡人了。
  杨廷璋不以为意,只是庶子罢了,只要郭宗训还在,郭家的香火就保全了,多几个也无用。
  又聊了几句闲话,互相问候了一番,杨廷璋随即退去。
  小符后待其走后,就陷入了沉思。
  今日这般的会见,怕是日后免不了了,日趋多许多,自己得谨慎行事,说话也得握有分寸,即使是亲戚,恐怕也无有多少真心。
  至于埋怨他们当时束手旁观,这样的怨气早就消散了,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糊涂,让人窃取,他们当时起事,也不过是李重进罢了。
  “宗训,这些时日,可能要见许多人,到时候你就看着,莫要多言语,多听多看,知道吗?”小符后一脸严肃道。
  “儿子知道了。”郭宗训认真地应下,多年来,他一直那么听话。
  杨廷璋离开了郭宗训的住处,回到了自己如今暂时居住的院落,这里此时聚集了不少人,有王彦超,赵赞的信使,董遵诲的信使,甚至西京留守向拱的信使。
  见到他回来,连忙凑进,王彦超直接言语道:“温玉,可真是太后?”
第九百八十六章
  六月的洛阳,带有一点燥热的气息,街道上虽然车水马龙,但却有一种说不清的味道。
  都言洛阳残破,其实不然,五代时期的洛阳,依旧不失为一座大城。
  后梁重修洛阳,迁唐昭宗与此,然后朱温篡位,913年,二月,朱友贞杀朱友圭,自立为帝,是年迁都到了开封。
  后唐自不必说,灭后梁后,当年就迁都洛阳,到了后汉,后周,虽然定都开封,但太庙却一直在洛阳,如此,与多灾多难的开封相比,洛阳反而远离了政治漩涡,和平安静了许多。
  只是,一直作为西京,洛阳仿佛成了被贬养老的地界,从后唐,后梁,乃至于后晋时期的老臣,皆盘踞与此,形成了特殊的情况。
  遗老遗少实在太多,若没有向拱,着实还安稳不得。
  某个府邸,庄严堂皇,只是灰败了些许,一群人聚集而坐,气氛热烈。
  “如今,看这形势,这赵宋,也没几日了。”某个老者摸了摸胡须,笑吟吟地说道。
  “这般乱世,六十载,六个朝廷,长者十来年,少者两三年,如今赵宋已经七年,也不算太短。”另一人随口说道。
  “呸!”某个后汉老臣心里不舒坦,暗骂了一句,面容上还得露出赞同的笑容。
  大家都是失意者,有必要进行嘲讽吗?
  不过,在坐的大都五六十岁,已经没有多少热血了,此番讨论,不外乎年级一大把,想给自己的子孙后代挣个荫封罢了。
  至于让他们拼命,则定然是不能的。
  某个后唐时期的老臣,也可以说是沙陀人,正坐而朗声道:“我大唐乃天下正统,这个天下,本就是我们大唐的。”
  “庄宗复立,虽未长久,但仍证明大唐命不该绝,诸位应当想想,该如何迎接才是。”
  说着,他露出一副得意地面容,说道:“如今宋命该绝,大唐再兴,我等莫要迟懈,违逆天命,后果不堪设想。”
  “只是,向留守按兵不动,我等妄动,怕是刀兵相向。”
  某个人谨慎道。
  “所以,正是我们立功之时,不然光凭借着迎逢之功,偌大的洛京城,王公勋贵数不胜数,哪里轮到咱们出头?”
  “只要咱们劝说留守归降,大唐刚入中原,又是用人之际,我等这些老臣,正逢其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3/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