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6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4/1016

  李信摇摇头,看着宽阔的扬州城,以及那座营寨,说道:“连扬州城都围不起来,粮食都可随时补充,这还怎么打?”
  “只要把扬州城困住,就凭借这几十万人,每日的吃嚼,就难以估量,只有持续月余,其必然不攻自破。”
  他拿着单筒望远镜,看着对面营寨中的宋兵,不由地沉声道:“让浙江府再与我派遣两万人来,那吴越国十万兵马,才与我三万怎么够,凑够五万人,即刻就要。”
  “侯爷,这吴越兵太平惯了,打不了仗,哪怕咱们操练了一年多,但其骨子里就浸泡着富贵窝里,怎能是宋军的对手。”
  副将不解道,连忙劝说,这种累赘只是会消耗粮草。
  “吴越兵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李信冷着脸说道:“最起码,他们是个人,能作为兵卒围守扬州城,兵力多,就是这般的好处。”
  “不指望他们能够对战宋人,我想这点要求,他们还是能做到的,至于打仗,也只能靠御营,以及江宁军。”
  “对战,是用不到那么多人的。”
  并不是军队人数多少,就有多少的战兵,最起码,你得有个铠甲,操练个一两年,亦或者经受几场战争的洗礼?
活下来?
才算是战兵。
  亦或者来说是精兵。
  众所知周,两军对战?
都是排成纵列?
进行直面对战,但对战的短面?
最多不过数千人,也就是前锋。
  这几千前锋?
若是悍不畏死?
一下子就打败了敌方的前锋,那么就会形成连锁反应,几千人溃败,会带来几万人的溃败。
  说白了?
对战基本上覆盖面很低?
甚至很多人都只是摇旗呐喊,死在自己人的几率与死在敌人的几率是一致的。
  后来的明朝家丁制度,李自成凭借几千老贼,就能东山再起,就是这般道理。
  所以?
对于李信来说,他欠缺的不是精兵?
对付那来自东京的禁军完全足够了,但欠缺的是劳动力?
帮忙围城的兵卒甲,亦或者步兵乙。
  “末将这就去传话。”副将连忙道。
  “不急——”李信摇摇头?
嘴角浮现一丝笑容:“你不觉得?
调兵需要点底气吗?”
  “这座城外的兵营?
将是咱们的战绩,要求增兵的底气。”
  “调十门火炮过来,再调一百门投石车,我要让这座兵营,毁于一旦,消失在扬州城外。”
  “咱们终于大展威风了。”副将闻言,颇有些兴奋:“这火炮歇息几年,终于能再见威力,真是太好了。”
  王审琦坐在军帐中,看着来自于四面八方的消息。
  有余骑兵的存在,让其无所拘束,可以有效的获取大量的消息,从而一一甄别,就行有用的情报。
  多年来的行军,让他具有绝佳的作战意识,或者说,跟随郭荣赵匡胤南征北战多年,哪怕是普通人,也会蜕变成一名合格的将领,因为不合格的都被淘汰了。
  闭门困守,这是下下之策,所以来到扬州后,他并没有把军队驻扎在小周城,因为这会分散兵力,不易与扬州城的防守。
  扬州城太大,对于唐军来说是困难,对于宋军来说,何尝又不是,没有足够的兵力,城墙和城门都没兵马可驱使。
  “以骑制骑,咱们的骑兵都在荆南,御营,面对这两千骑兵,都捉摸不住,太过于拘束。”
  一旁的副将凝重地说道。
  “兵力还是太少。”
  李信摇摇头,看着宽阔的扬州城,以及那座营寨,说道:“连扬州城都围不起来,粮食都可随时补充,这还怎么打?”
  “只要把扬州城困住,就凭借这几十万人,每日的吃嚼,就难以估量,只有持续月余,其必然不攻自破。”
  他拿着单筒望远镜,看着对面营寨中的宋兵,不由地沉声道:“让浙江府再与我派遣两万人来,那吴越国十万兵马,才与我三万怎么够,凑够五万人,即刻就要。”
  “侯爷,这吴越兵太平惯了,打不了仗,哪怕咱们操练了一年多,但其骨子里就浸泡着富贵窝里,怎能是宋军的对手。”
  副将不解道,连忙劝说,这种累赘只是会消耗粮草。
  “吴越兵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李信冷着脸说道:“最起码,他们是个人,能作为兵卒围守扬州城,兵力多,就是这般的好处。”
  “不指望他们能够对战宋人,我想这点要求,他们还是能做到的,至于打仗,也只能靠御营,以及江宁军。”
  “对战,是用不到那么多人的。”
  并不是军队人数多少,就有多少的战兵,最起码,你得有个铠甲,操练个一两年,亦或者经受几场战争的洗礼,活下来,才算是战兵。
  亦或者来说是精兵。
  众所知周,两军对战,都是排成纵列,进行直面对战,但对战的短面,最多不过数千人,也就是前锋。
  这几千前锋,若是悍不畏死,一下子就打败了敌方的前锋,那么就会形成连锁反应,几千人溃败,会带来几万人的溃败。
  说白了,对战基本上覆盖面很低,甚至很多人都只是摇旗呐喊,死在自己人的几率与死在敌人的几率是一致的。
  后来的明朝家丁制度,李自成凭借几千老贼,就能东山再起,就是这般道理。
  所以,对于李信来说,他欠缺的不是精兵,对付那来自东京的禁军完全足够了,但欠缺的是劳动力,帮忙围城的兵卒甲,亦或者步兵乙。
  “末将这就去传话。”副将连忙道。
  “不急——”李信摇摇头,嘴角浮现一丝笑容:“你不觉得,调兵需要点底气吗?”
  “这座城外的兵营,将是咱们的战绩,要求增兵的底气。”
  “调十门火炮过来,再调一百门投石车,我要让这座兵营,毁于一旦,消失在扬州城外。”
  “咱们终于大展威风了。”副将闻言,颇有些兴奋:“这火炮歇息几年,终于能再见威力,真是太好了。”
  王审琦坐在军帐中,看着来自于四面八方的消息。
  有余骑兵的存在,让其无所拘束,可以有效的获取大量的消息,从而一一甄别,就行有用的情报。
第九百一十五章
抛石车
  对于唐国的秘密武器,北宋是万分关注的,数十万人口的金陵,几乎一个月就被攻占,这让北宋万分惶恐。
  要知道,金陵乃南方重城,当了多年的国都,比经历几十年的开封坚固太多,亦或者说,开封本来就是个商业城市,守着运河而生,根本就大而难守。
  所以,投石车一经问事,这种复古的攻城方式,立马就引起了东京上下重视,然后又开始走访,改进。
  投石机,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范蠡兵法》记载:“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三百步。”
  当时是没有轮子的,到了东汉末年,曹操军队改造出了带轮子的投石机,又叫抛车、霹雳车,大显神威。
  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出现了可以左右旋转的投石机“旋风炮”,至隋唐时投石机已经逐渐普及。
  史思明攻打太原城时,李光弼制造了用200
人挽索发射的巨型发石车,每发石弹就能毙伤数十人,使史思明大败而归。
  自此,中国的投石车,加了轮子,旋转,规模也更大,操作人数百人。
  但,其劣势也非常明显,这种投石车,完全攻不下城墙。
  因为其根本是纯利用人力的人力抛石机。是用人力在远离投石器的地方一齐牵拉连在横杆上的梢(炮梢),然后几十人往后拉,一放,石头就弹出去。
  比如金朝攻汴梁,数百架投石车昼夜发射,石弹几乎把护城河填平,但还是没砸开城墙……
  而回回炮的优势在于,它用杠杆原理?
对投石车进行改装?
而且,李嘉还加了滑轮?
使之具有更大的投射能力。
  比如?
之前一具投石车顶多弄一二十斤,而加了滑轮后?
能抛射上百斤的巨石,有效射程两三百步?
哪怕是坚守数十年的襄阳城?
也承受不住,塌陷了。
  这也是为啥蒙古人拒绝汉化的原因,因为他们征服的国家太多,选择也多?
其他文明并不逊色南宋多少?
尤其是战争方面。
  不过,由于改进的缘故,唐国这边也不能称作投石车了,而应该叫做抛石车。
  所以虽然宋人虽然不了解投石车的为什么那么厉害,但汉人中不缺少人才?
几经改良,终于让他们改进了不少。
  这次南北大战?
投石车的应该,算是近百年来?
最大规模的一次。
  扬州城外的军营,王审琦一声令下?
近百台投石车开始亮相?
装卸?
更是有许多帐篷被拆,露出一座座用石头堆起来的山包。
  既可以作疑兵,又可以藏石头,可谓是一举两得。
  “此人着实还是有些本领的。”李信单筒望远镜看着,不由得点头道:“应该是个老军伍了,只是为何不曾听闻宋国有王深之这个人。”
  “报——”这时,突然有传令兵言道:“附近方圆十里,找不到合适的石头——”
  “嗯?”李信眉头一皱,摇头说道:“这宋人的确是有些下三烂的功夫,只是,太天真了。”
  “不过,些许困难,难不倒我。”
  “去,让人将小周城中,那些矮小无用的房屋拆了,先从衙门拆起,把咱们从其他州县取下的钱财发下去……”
  “另外,抓紧时间让那小周城百姓给我造泥弹,明天就要用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4/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