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6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9/1016

  “兵马已经派出去了,如今淮南之地,李处耘、王审琦领兵镇守,一个在扬州,一个在合肥,守望相助,又有数万禁军,加上团练兵在,应该无所错漏。”
  赵匡胤微微颔首,随即说道:“山南东路那里,潘美我不放心,已经让天平军节度使石守信去了,外加两万步骑,合计超过六万人,虽然野战吃力,但守卫好襄州城,定然是没有问题的。”
  “那,关中秦凤地区?”赵光义轻声道。
  “早有两万禁军入了长安,新任的凤州团练,应该快到了……”
第九百零六章
连云栈道
  陈兵带领着几千兵卒,穿着凤州团练兵的戎袍,又找了两个向导,随即脚步凌乱,旗帜歪倒地走向凤州。
  没错,作为先遣部队,他不仅要接受凤州,还得去突袭大散关,其他的后续人马则携带辎重,缓缓而行。
  这条路叫连云栈道,虽然这里是蜀道中较为容易的,但依旧崎岖难行,关卡众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仅次于剑阁。
  所以,诸葛亮几万大军,对此绝望,不走这里,只能绕路西行,去往岐山,夺取西凉。
  有诗云:“披图每叹连云险,登览方知蜀道难。马向云端踏凤岭,人从天上度鸡关”。
  陈兵等人,虽然都是蜀兵出身,走惯了蜀道,也晓得蜀道的艰难,但一踏入所谓的陈仓道,许多人小腿直打转。
  这不是平路,更不是桥,而是古人一搭建起来的石砌的栈道碥路,高悬于悬崖之上,仅容两三人通行,稍不注意,就得头昏眼花,坠落山崖。
  沿着栈道踏上凤岭峰巅,宛如走进了云雾的海洋。
  陈兵去过岭南,更是见识过大海,但是这是他第一次见到云海,跌宕起伏,不见深浅,抬头望去,仿佛是自己就是在云顶之上,仿若仙人。
  但高山上的寒风?
依旧让其打了个冷颤?
陈兵打起精神,看着歪歪斜斜由假到真的队伍?
他不由得呵斥道:“一个个打起精神来?
几百里路,还没到你们就倒了?
成何体统?”
  士兵拘束与往日的军纪,听闻这番训斥?
不由得挺起胸膛?
脚步稳定了许多。
  “啊——”
  但,仍旧有人迷糊,被此言吓了一跳,不小心就掉落下去?
不见踪影。
  见此?
陈兵晦气地骂了一声,声音减小了许多,再按级一步步传达下去,队伍这才又恢复了外假内齐。
  不过,他斜瞥了一眼栈道外的景象?
感觉心脏抑制不住地再跳动着。
  团团云雾在脚下飘浮滚动,路边的树木、花草和周围的山峦时而是显露眼前?
时而飘渺在云幻之中,一切都是那般神奇美丽。
  此时此刻?
你简直怀疑自己已经误入天宫,飘飘欲仙了。
  这就是栈道最高处?
名曰:“南天门”?
这条栈道起为“连云栈道”。
  栈道由南岐山盘旋而过?
由十里排迈出,进入烟囱沟又叫“烟通沟”。
  此沟终年云雾缭绕如烟弥漫,象一个很长的烟囱故得名,又意为来往行旅一直在烟雾腾腾中通过,好多人也叫烟通沟。
  一行人再由烟囱沟急转向南,道路越来越窄,栈道也越来越陡,树木也越来越密,顺陡峻的碥道攀登而上,此段路走起来十分艰辛。
  末了,赫然一座大山横在跟前此为连云栈道上最为闻名的高山——“凤岭”。走上山巅有一壑口,这便是凤岭上的南天门。
  “终于快到凤州了——”向导言语着,让陈兵整个人都一震,天见可怜,终于快到凤州了吗?
  “不过,还有最后的困难——”向导沉声道。
  “何难?”陈兵震惊道。
  “烂泥池——”向导一脸凝重道。
  “烂泥池”位于凤岭南麓的古栈道上,由于山高林密,积雪终年不化,沟内渗水不断流出,夏秋之季,山林云低雾浓,阴雨绵绵,坡上到处是积水,形成一段泥沼之地,泥沼上面覆盖着一层厚厚杂草,草下为混合着腐枝败叶的烂泥。
  行人走到这里,一脚便是一个泥坑,一步一滩泥水,常将鞋子拔落烂泥之中,行人每走一步都觉十分困难,故被称作“烂泥池”。
  陈兵带领着几千兵卒,穿着凤州团练兵的戎袍,又找了两个向导,随即脚步凌乱,旗帜歪倒地走向凤州。
  没错,作为先遣部队,他不仅要接受凤州,还得去突袭大散关,其他的后续人马则携带辎重,缓缓而行。
  这条路叫连云栈道,虽然这里是蜀道中较为容易的,但依旧崎岖难行,关卡众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仅次于剑阁。
  所以,诸葛亮几万大军,对此绝望,不走这里,只能绕路西行,去往岐山,夺取西凉。
  有诗云:“披图每叹连云险,登览方知蜀道难。马向云端踏凤岭,人从天上度鸡关”。
  陈兵等人,虽然都是蜀兵出身,走惯了蜀道,也晓得蜀道的艰难,但一踏入所谓的陈仓道,许多人小腿直打转。
  这不是平路,更不是桥,而是古人一搭建起来的石砌的栈道碥路,高悬于悬崖之上,仅容两三人通行,稍不注意,就得头昏眼花,坠落山崖。
  沿着栈道踏上凤岭峰巅,宛如走进了云雾的海洋。
  陈兵去过岭南,更是见识过大海,但是这是他第一次见到云海,跌宕起伏,不见深浅,抬头望去,仿佛是自己就是在云顶之上,仿若仙人。
  但高山上的寒风,依旧让其打了个冷颤,陈兵打起精神,看着歪歪斜斜由假到真的队伍,他不由得呵斥道:“一个个打起精神来,几百里路,还没到你们就倒了,成何体统?”
  士兵拘束与往日的军纪,听闻这番训斥,不由得挺起胸膛,脚步稳定了许多。
  “啊——”
  但,仍旧有人迷糊,被此言吓了一跳,不小心就掉落下去,不见踪影。
  见此,陈兵晦气地骂了一声,声音减小了许多,再按级一步步传达下去,队伍这才又恢复了外假内齐。
  不过,他斜瞥了一眼栈道外的景象,感觉心脏抑制不住地再跳动着。
  团团云雾在脚下飘浮滚动,路边的树木、花草和周围的山峦时而是显露眼前,时而飘渺在云幻之中,一切都是那般神奇美丽。
  此时此刻,你简直怀疑自己已经误入天宫,飘飘欲仙了。
  这就是栈道最高处,名曰:“南天门”,这条栈道起为“连云栈道”。
  栈道由南岐山盘旋而过,由十里排迈出,进入烟囱沟又叫“烟通沟”。
  此沟终年云雾缭绕如烟弥漫,象一个很长的烟囱故得名,又意为来往行旅一直在烟雾腾腾中通过,好多人也叫烟通沟。
  一行人再由烟囱沟急转向南,道路越来越窄,栈道也越来越陡,树木也越来越密,顺陡峻的碥道攀登而上,此段路走起来十分艰辛。
第九百零七章
郭守文
  屹立在柴岭关上,身边似乎都漂浮着云彩,微微下望,就是深不见底,其与云巅毫无差别,这样的关卡,怎么可能偷袭而开,没有必要的内应,须拿人命来填。
  “末将乃是凤州团练营指挥使赵云龙,不知两位?”陈兵说着一口的汉中方言版官话,腔调一出,对面的两人就放下了些许戒心。
  “此乃朝廷特使,接任张团练,被委任就职的新凤州团练郭守文,某只是柴岭关的守将高持久!”
  一名脸色微红,脸大鼻梁挺的大汉,穿着皮甲,对着另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大汉,颇为恭敬地说道。
  “此次朝廷获知张团练告病而退,派遣我来宣慰犒劳,顺便接替团练一职!”郭守文平静地看着陈兵,恍若是成竹在胸,心平气和地说道:“凤州是何般情况,你与我说说,虽然某还未就任,但朝廷特使的身份也能用一用。”
  郭守文,如今三十有二,其父郭晖在与郭威征讨河中之役时战死沙场。
  当时,十四岁的郭守文随父从军,郭威见郭晖战死、郭守文无人眷顾,遂收留其帐下,代为养育,赵匡胤代周后,更只是压制在宫殿,担任西头供奉官,如今疏通良久,又多年来表现优异,忠诚,才堪堪入来边疆,领兵一方。
  真正的历史上,其虽然三十来岁才崭露头角?
但却跟随潘美灭南汉?
追随曹彬灭南唐,随即又败党项?
斩首万人?
俘获一百二十五个部族、一万六千余户,更是曾攻克定州?
守城而败辽人。
  雍熙北伐时,郭守文策马前冲?
被辽军流矢射中。为稳定军心?
他不动声色,佯作无事,继续督战。
  其死后,更是被封为谯王?
谥号“忠武”。
  北宋王爵不值钱?
但谥号紧要,从这般谥号“忠武”来看,其人极其不凡。
  承袭了郭威父子的言传身教,郭守文武兼备,若不是郭家的关系?
早就一飞冲天了,其目光炯炯有神?
有别于一般粗鲁的将校,浑身散发着温雅冷静的气质。
  陈兵感受到这种极为相似的气质?
不由得微微低头,说道:“末将前两天还在军中操练?
只是因团练病重?
唐国又逼迫尤甚?
将士们有些躁动,就在这时,突然就有一伙兵马,一日之内,连破白水关、仙人关,咱们刚动弹,就碰到了敌军。”
  “由于准备不足,敌军又以多欺少,我等就败了……”
  陈兵语气有些忿地,又侥幸道:“幸亏其着急占据凤州,又不识山路,我就率领残兵败将,一路北上,进山躲避,所以来到了这里。”
  闻言,那柴岭关守将大惊失色,脸色惶恐,但陈兵观察,那郭守文却脸色平静,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必然是有内应的。”郭守文摇摇头,轻声说道:“白水关,仙人关,都是凤州险要的关卡,可当万人,没有内应,是攻不下的,”
  “唐军有多少人?”
  “末将看不清楚,只晓得一眼望不到边,最起码也得五六千之数。”
  陈兵连忙说道。
  “这可如何是好?”高持久慌了神,说道:“连云栈道被占,须弥就可来数万人,咱们柴岭关距离凤州不过百余里,位居秦岭南麓,怕是用不了几日,就可兵临城下了,可是咱们的粮草辎重还未补给,兵械也不多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9/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