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1016

  而且为了省力,特地买来了耕牛,开垦速度极快,与与往日人拉背扛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
  “咦——”突然,李嘉看到一个稀罕的物品,竟然是曲辕犁,这样一个古代先进的农耕工作,不由得令他好奇。
  “什么时候咱们有这个物什了?”瞅着那群农民手中的铁犁,李嘉颇为感触。
  “前些日子,儋州传来消息,说是发现了一个大型铁矿,您吩咐尽量的锻造兵器。
  你要求开垦速度快,没办法,铁矿是富裕的,我就是从儋州运回来一些矿石,然后叫着几个铁匠,造了几个铁犁,毕竟比木犁快多了!”
  李嘉脸上露出一些喜意,颇为鼓励地说道:“你真是做的不错,很好!”
  儋州发现的铁矿,李嘉自然是晓得的,这是石碌铁矿,后世海南最大的露天铁矿,开采便利,含铁量极高,被誉为亚洲第一富矿。
  所以,李嘉就吩咐,优先锻造兵器,儋州自然听从,将所有的铁匠用作锻造兵器,矿石却是富余的,他却忘了钢铁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农业对铁的需求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镰刀铁犁锄头等,有了它们,产量大增是一定的,而李嘉一时间却忘了。
  “生米恩,斗米仇,虽然虽然我允许他们用未来几年的稻谷来换取耕牛,但是铁犁也不能让他们白用,若是无事,就让他们挖沟渠,建陂塘。
  海南虽然一年三熟,但雨水还是较多的,必要的水利设施还是需要有的!”
  “这数千亩的土地,建几个陂塘还是有必要的,可以养一些鱼虾,改善一下伙食!”
  李嘉想着,脑海里不断地涌现出大量的关于农业的知识,他幻想着,这里也能如自家那样,水田环绕池塘,干旱时抽水灌溉放手,雨水过多,又进行排放去涝。
  池塘边,田埂边,种上一些桑葚树,孩童们欢喜地爬树,为劳累了半天的亲人,坐在田埂上,递上一些酸甜的桑葚,犁地辛苦的水牛,则趁着这个功夫,溜进池塘中,快活地歇息着。
  “您所言不差,琼州多涝,陂塘是必须修建的!”梁正脸色一正,他这才想起,海南这非同一般的天气。
  “如此,那么沟渠也得挖深,不然容易堵塞!”
  “你能想到这个,也是极好的!”李嘉点点头,继续指点道:
  “你也是读过几年书的,眼光也不要局限于论语春秋什么的,多读一些《齐民要术》、《农书》等,士农工商,农为根本,不可不察!”
  “况且这些农夫,来自于各地,所行的方法也是不同的,若有益处良方,自然得多多普及,你来了此处,就是以粮为先,不惜一切手段,让粮食增产增收!以粮为纲——”
  “明年,开垦的土地必须达到万顷,虽然这些土地不是我们的,但也不是别人的,属于无主之物,先到先得!树上我们的石碑,自然属于我们!”
  听得此言,梁正浑身一哆嗦,原来还可以这样做。
  “可是,郎君,非我不为,但这百户之人如何开地万顷?”
第八十一章
白沙都事
  “大哥,你真的去了李氏商会吗?咱们陈家可是官宦世家呀!”
  小妹穿着素雅的襦裙,稚嫩的脸颊上满是不舍,她嘟着小嘴,不舍得再次问道。
  “小妹,以后咱不要再与别人说是从蜀地来的,咱们也不是官宦世家,咱们只是逃难的!”陈兵摸了摸小妹的脑袋,颇为严肃的说道。
  “平日里你就跟婶婶们一起烧火煮饭,帮帮忙什么的,不要乱跑!”
  这次事件中,李嘉还是发觉,人手太少了,被打的手忙脚乱,如此,他选择招募100个护卫,来保护在整个白沙港的产业。
  与邕州不同的是,此次招募必须要有准确的来历,有家庭作为羁绊,且由坊正跟里正做保,身世清白可寻,身体强健,才能胜任。
  为此李嘉除了包吃包住外,还开出了每月薪俸四百钱,仅仅比飞龙都少一百钱,在如今粮船入港的情况下,一斗约二十来钱,四百钱约一石三四斗粮食,养活一家几口绰绰有余。
  陈兵作为特例,被选为护卫,为了更好的安排自己的妹妹,向都头求了一下情,将自己的妹妹安排在辎重营中,好能相见。
  前文已经说到,辎重营负责一切的武器,衣料,粮草以及医疗等事务,包括分发薪俸,将军事主官,从繁琐的杂物中脱离出来,更好地进行带兵打仗,排兵布阵。
  自然,平常时分,组织起来的缝纫小厂,自然优先雇佣将士们的亲属了,陈兵这点要求不算什么。
  而若是在战时,这些女人们自然就脱离队伍,让士兵们轻装上阵,不能有负担。
  “这里有300钱,若是饿了肚子,就去买一些米菜,千万不要吝啬!”陈兵从自己的褡裢之中,掏出了几串铜钱,放在了自己妹妹的手中。
  “知道了大哥,你放心吧!”小妹坚强的点了点头,眼眶微红。
  将小妹送到辎重营后,陈兵就开来不远处的营地,排队,领取自己的东西。
  “小子,你是新来的吧?去,这是你的令牌,先去辎重营领一套夏装,雨装,靴子等东西,算了,你自己去拿吧!”
  木桌后,书记官看着挺年轻的,二十来岁,穿着绿色的军装,胡须长发梳理得非常得体,虽然耐不住性子。
  “这个?”陈兵手中拿着一块硬木黑牌,正面写着白沙都三个大字,背后则写有甲队乙伙陈兵几行字,最下面,细小的一行,则刻有他的籍贯,以及妹妹的名字,好生令人奇怪。
  “这后面刻的是你所在的队和伙,那你是新人,我就与你讲解一番咱们白沙都!”
  正在他疑惑之际,旁边突然出现了一个热心的大汉,自来熟地讲解道。
  “咱们白沙都,百来人,都头姓张,名唤张维卿,共两队,每队五伙,每伙十人,每伙又两伍,你也是甲队乙伙的?咱俩真是有缘啊!”
  大汉身躯庞大,一靠近过来,陈兵就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压抑感,他心中却想着,这编制,与军中并无二样。
  “那最后一行,为甚写着我妹妹的名字?”陈兵问道。
  “好像是说什么什么紧急通知人,若是不小心出了意外,你的抚恤,就会交给这个人,你还有妹妹?你看我咋样?”
  瞅了一眼这个庞大身躯的家伙,陈兵给予他一个鄙视的眼神,不再言语。
  “我叫陈校,你唤什么名字?”
  “陈兵。”
  “走,与我一起去取,听说东西很多,你这小身子板,哥就带你一程吧!”
  就这样,陈兵像是被强盗挟持着,别扭地来到了辎重营。
  辎重营很大,与营地相比,仅仅是略小一些罢了,数以十计的帐篷上,挂着各样的木牌,如衣物,粮草,薪俸等,让人目不暇接。
  “走,咱们先去牲畜局!”陈校拉扯着陈兵,来到了牲畜局,陈兵则有些哭笑不得。
  “有了它,咱俩才轻松些许!”利用木牌的便利,做了记录,花了十钱,两人就牵出两头骡子,陈校则十分兴奋。
  他拍了拍胸脯,十分得意地告诉陈兵,没有些许的渠道,普通人是无法知晓,可以借出骡子的,他就是有那个渠道的,了不起的人物。
  随后,两人来到了衣物局,在这里,他们领到了夏装,雨装,靴子,行藤(保护腰至大腿间的皮质护具),毡帽,被子,凉席等,加在一起,满满的一大堆,将骡子完全覆盖。
  “陈兄果然有先见之明!”陈兵不得不抱拳感谢道。
  “这才刚刚开始罢了,先把这些放入甲队营地吧!”陈校露出掌握一切的模样,神秘地笑道。
  到了后面,他们又领了大铁盂(类似锅)、布制的便携式马槽、铁锹、钁(类似锄头)、凿子、碓(捣粮食用)、筐、斧子、钳子、锯子各一。
  两个放铠甲的架子,两把镰刀,一张弓,三十枝箭,胡禄(箭囊)、横刀、磨刀石、大觿(一种牛角尖一样的多功能工具,可以解绳结、撬东西)。
  以及两斗米,些许酱菜,因为刚组建,伙房并未成立,所以这是他这几日的饭菜,需要他自己煮烧。
  哪怕用了骡子,也至少来回了数趟,这些东西耗费了他一上午的时间,简直累死个人。
  其他人见到他们拥有骡子,也这才问起,停止了肩挑手拿的傻事。
  “从未想过,竟然有如此多的东西。”在蜀国军中,士兵之物,不及其十分之一,哪像这里,光是夏装,就有两套,靴子数双,破损了可以去换,其中的耗费令人咋舌。
  自唐亡至今,哪有军队拥有如此奢华的装配,哪怕是中原的禁军,也不及一半,帝王们节度使们,宁愿花大价钱奖赏,也不愿多好一个铜钱花在士兵身上,毕竟奖赏是最直接的。
  “快瞧瞧,这皮甲与我正合适!”陈校回到甲队,就穿戴起来,皮甲确实不错,制作很精细。
  “陈三,这李氏商会,忒大方了,太不寻常!”一上午两人熟悉了,陈兵唤起了陈校的行第,心中疑惑顿生。
  如此大的排场,太惊人了。
  “管他那么多,当兵吃粮,与番禺的皇帝吃粮,不如来这,至少钱粮多,管饱肚子!”陈校漫不经心地说着,不以为意。
第八十二章
胆大包天
  “白沙都是本土化是必须的过程,只有更紧密地与本地相联系,咱们才能发展的更好!”
  谈及到了新成立的白沙都,李嘉特地吩咐着张维卿,说出自己的想法:
  “与在邕州成立的飞虎都与飞龙都不同,前者为骑兵,如唐时的越骑,以骑射为主;飞龙都,则为步兵,适用于山地,以长矛及横刀手为主,练习三才阵再适宜不过;而白沙都,则不然,其装备齐全,装备骡马,是一个具有长途突击的步兵。”
  “白沙都,被给予厚望,目前的百人,不过是暂且之法,等过上几个月,再进行扩军,你要好自为之!”
  “这,郎君,属下入军不过半载,竟然跃居其上,统率一都,何德何能!何德何能!”张维卿连忙低下头,谦让着,成为都头,简直是太令人意外了,梦想成真如此之快,快到不可思议。
  “你有这个资格,我用人从来唯才是上,不管资历,你已经向我证明了你的能力,自然,你就能担当这个职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