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5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7/1016

  “这便好!”潘崇彻笑道:“某粗识文字,刚上任不久,哪里能懂这些,等几个都督就任前,还是多麻烦学士了!”
  拱拱手,潘崇彻这才离去。
  李淮看着其虎背熊腰的身影,笑着摇摇头,心道:识时务,又粗中有细,难怪能爬到现在的高位。
  待其两人离去后,李嘉这才道:“这些时日,让射声司和皇城司仔细盯着御营!”
  “诺!”田忠应下。
  ……
  李淮从皇城中离去,上了马车,一阵冷风袭来,他浑身打了个冷颤,不知不觉,内衣已经湿透了:“回家吧!”
  “是!”马夫快步而去,
  一脸疲惫坐下,李淮感觉这一会儿,就累得不行。
  刚才皇帝虽然说把禁军放在军机处下,话虽然好听,但实际上却暗藏了不少杀机,其中的警告意味,也分外的浓厚。
  说到底,军机处只是参谋,涉及军队太多,容易引起忌讳,平日无事,战时显威,就是这般道理。
  一路上,京城分外的喧闹,来往穿戴长袍的格外的显多,熙熙攘攘,好一派热闹景象。
  “人怎么那么多了?”李淮情不自禁地问道。
  “老爷,四月可是春闺,进士考试呢,天下的举子都汇聚在京师,当然热闹地紧。”
  马夫笑着说道。
  “神武五年的春闱,想必是热闹许多!”
  李淮微微一笑,捋了捋胡须,笑道。
  待他回到了家中,就见自己儿子,一个十五六岁的翩翩少年,温润如玉,模样俊秀,浑身满是读书气,望之就觉得欢喜。
  “父亲!”李夏迎接道。
  “进屋再说吧!”李淮摇摇头,说道。
  很快,父子两人就来到了书房。
  李淮。也毫无避讳的将今天发生的事情讲给儿子听,然后问道:“可知为何分拆都督府?”
  “依儿子所猜想,无外乎五军都督府的权力太甚了!”
  李夏沉声道:“尤其是即将迎来一些地方上的大将,如李信等人,他们要军功有军功,要人脉有人脉,若是还让他们掌控都督府,怕是军队就得易主了。”
  “你说的没错!”李淮赞叹道:“自古以来,权力就是在制衡的,若是失控,对于朝廷来说就是莫大的伤害。”
  “宰相势大,乃有尚书省分权,后又设中书省,再是门下省,如今倒是中书门下合一,总是反反复复,这就是权势罢了!”
  与儿子分析了一波形势,见其面色冷静,若有所思,李淮这才问道:“今科可有把握?”
  “你今年也不过十七,学问虽然长进的很快,到底是磨练不过那些读了十几年书的,今科不中,可待来科,莫要坏了身子。”
  “父亲放心,今科反而是更容易一些。”
  李夏微笑道:“这几年虽然增多了不少的举人,但估摸着也不过两百来位,录取进士名额,可有近六十位,殊为难得!”
  “而若是等到下一科,那举人又得增多,越发得难了。”
  “你说的也有些道理!”
  李淮沉声道:“如今这两年,朝廷扩土数千里,如江南、蜀地这般的精粹之地,文人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竞争怕是更大了。”
  “说到底,咱们岭南湖南,也不过是蛮荒之地罢了,有学问没多少,国子监去年也不过五六个举人,十来个秀才,成材何其难也!”
第八百四十五章
  春闱,整个大唐的空前盛况!
  经过去年秀才举人的考试,从上千万人中,也不过选出了一百多个举人,再加上前两年的积累,这科进士考试,竞争倒是不怎么激烈。
  毕竟,六十个名额,已经足够宽容了。
  说到底还是选拔人才倒是其次,归根结底还是收买读书人,使得占有的地界更稳固一些。
  李嘉则不在意这些,或者说,科举制本来就是有自己的流程,他早就选派好了考官和同考官,在派遣一些密探盯着,也就无事了。
  不可否认,作为当今天下最大的抡才大典,长沙城此番,可谓是整个天下的中心。
  北宋这几年也举办过科举考试,但每次随从前唐,不过是十几人,受到的关注,还不及长沙半分。
  鲤鱼跃龙门的机会,可不能小觑。
  李嘉也得到消息,去年举办的秀才举人试,导致许多中原的百姓迁移南下,大部分是豪强读书人,加入大唐的户籍,就是为了获得功名。
  掌控着科举,就相当于掌控了天下读书人的命脉,再加上邸报舆论的引导,四月份的长沙城,反而有些燥热。
  对李嘉而言,反而没有刚开始的激动了。
  毕竟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没有了新鲜感,虽然重视,但终究难以束缚到他。
  “走,出城去!”很快,皇帝就做出了决定。
  上了马车,呼溜溜地跑出了宫城,看着一片热闹祥和的街道,宽阔,干净,井然有序,完全没有所谓的城市病,让李嘉一场地满意。
  长沙城作为国都,可以说是天下之重,也是权力制衡用到极致的地方。
  比如,可以名正言顺管理长沙的,有长沙县衙,潭州衙,长沙府衙,管理火患等,集消防、城管、卫生为一体的巡捕营,也是能掺和一手。
  除此之外,金吾卫负责长沙城的巡查,专门处理一些大案。
  又有巡城御史,负责监察工作,以及夜间的宵禁。
  这几个衙门权力重叠的厉害,但又相互制衡,达成了平衡。
  李嘉目视之,扩建后的长沙府,也进来了越来越多的人,人数估摸着达到了三十万了,但是下水道依旧没有堵塞,可见其还算尽忠职守的。
  而此时,天公不作美,竟然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索性坐着马车,倒是不虞淋雨。
  “郎君,今天有雨,要不就算了吧!”田福轻声劝说道。
  “怕个甚,下雨当晴天!”
  李嘉不以为意,这点小雨,又能算的了什么?
  “虽然南方没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道在这时节,多些雨水,倒是合适的。”
  见此,田福也不敢再言语。
  皇帝就嘴皮子厉害,谁也怼不过。
  马车走了一个多时辰,就来到了一处地界,遍地都是黑烟囱,以及来来往往的车辆,哪怕已经下了小雨,但这里依旧热闹。
  “郎君,小心些!”田福不知何时,掏出来一双鹿皮靴,而毕竟新奇的是,鹿皮靴的下面,竟然是一颗颗小钉子。
  “这?”李嘉惊奇。
  “这是军械司琢磨出来的钉鞋,下雨天出来,穿上这个,就不易滑倒,爬山什么的,倒是便捷地很!”
  田福一边帮皇帝穿靴,一边说道。
  “这倒是不错!”李嘉点点头:“这种钉鞋,很适合军队,尤其是像咱们南方,天天下雨,地面湿滑,这鞋用处很大!”
  “奴婢也是这般想的!”田福笑道:“宫里许多人近两日都买了些,也没多少人滑倒了,耽误娘娘们的大事!”
  “这就很不错!”
  披上裘衣,再由宦官们撑开巨大的雨伞,李嘉抬头,认真地看着这片被黑烟笼罩的地方,不由得感慨万千。
  眼前的这处地界,乃是整个大唐最大的钢铁厂。
  上百根烟囱冒着烟,不断地喷着热气,来往的许多工匠,哪怕在寒冷的日子里,也依旧赤裸着上半身,冶炼着刚铁。
  湖南这个地方,别的不提,就是矿场多,尤其是铁矿,更是数不清了。
  李嘉很清醒,在古代,很适合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就募集了许多工匠,建造了一个钢铁小城,每日出铁万斤,全力供应军械司的兵器打造。
  要知道三十万军队,哪怕每个人一把长枪,枪头算一斤,也得有三十万斤,加入十几斤的铁甲,更是消耗巨大。
  哪怕钢铁厂全力以赴,但对于钢铁的数量,依旧供不应求。
  或者说,在工业发展之前,钢铁的数量一直就供不应求,整个封建社会对于钢铁的消耗,是难以计量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7/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