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5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0/1016

  张瑜随口说道。
  “这就与你!”赵掌柜笑了笑,随即让人抬出了一大箱铜钱,约莫九十来斤,驴车倒是没有空返。
  “那么多钱,要是银钱,怕是只有几枚罢了!”
  感慨了一声,张瑜出了城,来到自家的酿酒厂,将消息传出去。
  很快,快马加急,飞鸽传书,不消两日功夫,就传到了长沙城。
第八百二十章
飞鸽
  对于射声司来说,情报系统最关键的,就是输送线。
  一般常用的,乃是飞鸽和跑马,在敌国境内,则由必要的商队运输,辅以飞鸽。
  就算是飞鸽,一般也是三只齐用,毕竟鸟类天敌太多,甚至人类也是其中一名,有鉴于此,基本上都是紧急情况才用。
  这封紧急军情,由东京,直入随州,然后再来到邓州,襄州,两日功夫后,终于来到了江陵。
  信使刚到江陵,而飞鸽传书,已经来到了长沙。
  “咕噜噜”一只灰白色的鸽子,展翅而飞,越过高大的长沙城,它歪着脑袋,疑惑地徘徊着,几个月没回来,怎么变了那么多?
  到处都是树,到处都是鸟,我家在周边也有许多鸟,不,不可能,我家只是有几个我兄弟,不可能有别的鸟。
  这不是我家,一定不是……
  小脑的容量着实有些低,跑了好几圈,它终于见到了几个灰袍人影,这跑下来,找到了熟悉的笼子,鸟食,以及撒尿做记号的瓦片。
  “这鸟是傻了吧!”其中一名灰袍拿出鸟食,一边说道。
  “鸟没人靠谱,但方便!”另一人取出了鸟腿上的纸信,然后快速地离去,来到一处人员颇多的书斋,这里人人着灰袍,开始比对起字来。
  射声司终究没司法权,抖露不出后视锦衣卫那般的威风,为了打探情报,所以灰袍,低调就成了最佳的选择。
  很快,他就翻译出来。
  瞬间脸色一变。
  快步来到院落的深处,这里是射声司核心部门,只有几个掌院在此,以及射声司指挥使吴青。
  由于经过改革,设立了八大院,掌管诸国情报监察的是第二院,他急匆匆而来,敲响了大门。
  “何事?”里面响起声音。
  “宋国来的紧急消息!”
  “进来——”
  很快,他就进来院子,见到了眼神犀利的掌院使,递交情报。
  “嗯?”初一见,掌院大惊失色,连忙起身:“你跟我来,去见指挥使!”
  “不用了,我已经来了!”话音刚落,一个身材单薄的年轻人走了进来,直接将情报拿走,目不转睛地看将起来。
  掌院大惊,连忙拜下行礼。
  “书信是刚到的信鸽抄录过来的,这是信鸽身上的来信!”
  吴青这才抬起头,将其来信仔细看了一遍,这才缓缓说道:“没错,你比照的很准确!”
  密码本他早就烂熟于心了,尤其是关于宋国的,更是一清二楚,根本就不需要密码本,他就是翻译出来。
  “赶快备马,我要去往皇宫!”
  吴青轻声吩咐道,收拾一番,就急忙走出了院落。
  射声司由于紧要部门,其所在,距离皇城很近,不过二三里路,但吴青等不及这点时间,直接骑马而去。
  整个衙门所有人对此不以为意,仍旧有条不紊的处理消息,每隔个十天半个月,指挥使总是要纵马狂奔于大街之上,他们已经习惯了。
  宫城的守卫已经熟悉了其人,检查了一下令牌和搜身,就让其通过,不一会儿,吴青就被宦官带到了皇宫中,来到了皇帝近处。
  而这边,皇帝则闲情雅致地钓起鱼来,寒风刺骨,而亭中又烤着火,温酒,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求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遥看……”
  他仔细一看,原来在皇帝身边,站立着一个浑身裹的鼓鼓的孩童,走路都有些费劲,他脸色涨红,正鼓足劲,背诵着诗句。
  另外两个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则害怕的站立在一旁,等候着考究。
  “遥看瀑布挂前川——”皇帝等了遥看几遍了,这才无奈地言语道。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大皇子一口气,将后面的诗句背出来,然后一脸紧张地看着皇帝,等候他的批示。
  “还是不太熟练,要知道你已经五岁了,识字开蒙也有大半年了,怎么还不熟练?是不是偷懒了,要知道,天气虽寒,但也不能松懈,知道吗?”
  皇帝的话不轻不重,但仍旧让几位皇子心惊胆颤,尤其是被训斥的大皇子,更是快哭了。
  “孩儿知道了!”带着哭腔,大皇子连连点头。
  “嗯,记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咱们李家,不能出文盲!”
  李嘉点头道,这时,一旁服侍的田福连忙走了过来,在其耳边轻声道:“射声司有紧急军情!”
  “心哥儿,你二弟三弟,接下来由你考究,我待会回来复查!”
  李嘉随即摆摆手,几个皇子在侍女宦官的带领下,离开了亭子,吴青这才走上前,沉声道:
  “陛下,开封传来消息,北宋似乎准备北伐太原,禁军已经开始动员了,想来时日已经不远了!”
  “刚过完年,赵匡胤就耐不住寂寞,准备北伐了?”
  李嘉颇有些惊诧,这操作,后勤可难做啊,不过,他又仔细一思量,明白过来:“他这是准备打人家一个猝不及防啊,而且,也是为了避免与契丹人对战!”
  草原人作战一般都是在秋高马肥,养膘之后,冬天作战,不止人会难受,马也会被冻坏,草原人一般不会这时候出动。
  而赵匡胤就是预备契丹人这一习性,哪怕越冬作战,也在所不惜,况且北汉赖以生存的,不过是太原城和契丹爸爸的援兵,断其一臂,胜算很大啊!
  “让你们的人好好打探一下,确定其真实性!”
  李嘉随即说道,战略欺骗也有可能,出动禁军也有可能是南下。
  随即,李嘉又快步来到了军机处,召集李淮前来议事。
  “陛下,此事可能性倒是很大!”
  李淮轻声道:“南方冬雨连绵,更是湿冷难耐,比北方更难熬,想必是北宋不会如此行事!”
  “让你们的人好好打探一下,确定其真实性!”
  李嘉随即说道,战略欺骗也有可能,出动禁军也有可能是南下。
  随即,李嘉又快步来到了军机处,召集李淮前来议事。
  “陛下,此事可能性倒是很大!”
  李淮轻声道:“南方冬雨连绵,更是湿冷难耐,比北方更难熬,想必是北宋不会如此行事!”
第八百二十一章
庙堂
  数日后,射声司又传来消息,昭义军节度使李继勋统兵伐北汉,从潞州出发(古称上党),数千骑兵直驱辽州(今山西左权县),天下大动。
  而出乎意料的是,二月初一,北汉辽州刺史杜延韬开城迎降,李继勋兵不血刃,就夺下了辽州,北汉上下惊恐,连忙求救与契丹人。
  辽州与太原,只隔了一个隆州,不过数百里的距离,骑兵两日就可到达。
  此时,镇守燕云的,乃是著名的契丹将领,南院大王耶律挞烈,他坐守燕云多次支援北汉,最有名的就是忻口之战(954)击败后周符彦卿、李筠部,阵斩史彦超,使得郭荣无奈撤兵。
  不过这本来就是高平一战的后续,郭荣使得刘崇溃败而逃,他根本就没想打下太原,至少现在不合适。
  耶律挞烈与普通的契丹人不同,他四十岁才出仕,如今六十有五,当了十几年的南院大王,擅于治民,以至于有富民大王之称。
  耶律挞烈得知辽州不战而降,宋人北上的消息,不由得大吃一惊。
  前几年郭荣北上,兵临幽州城下,他可是见识到了中原人的厉害,如今又听闻其北上伐汉,以其强大的军力,岂不是轻易地就能囊括河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0/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