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5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0/1016

  而且,巡检营,还可以安置那些年岁大的禁军,以及退下来的军官将领,不仅提高战斗力,也可以让这群人得到恰当的归宿,不至于一退下来就当土匪。
  毕竟当兵杀人惯了,真让他们种田,还难为人,落草为寇非常正常,这也是为啥古代兵卒终身制的缘故,朝廷宁愿养到死,也不想让他们回到地方祸害。
  如今有了巡检营,也算是有了退路。
  得意片刻后,李嘉作为皇帝,天然疑虑又起来了:鄂州刺史可以指挥数千巡检营镇压民乱,那么岂不是也可以造反?
  而知府是刺史的上司,是不是可以说直接集合全府,上万巡检兵,进行其他的操作呢?
  安史后的地方割据,可不能小觑。
  毕竟巡检营就是靠地方财政过活,某种意义上,就是地方的自留军。
  “看来,得在地方设置统管机构,与州县一同管辖,乱时,也可以齐整军队镇压。”
  由于没了县尉一职,某种意义来说,巡检营就是县尉,只是没了统帅地方民壮的权力。
  况且,这次鄂州县巡检营,其实并没有上下等级之分,只是品级等差罢了,县是从六品,州也不过正七品罢了,统军大将由州巡检担任,其实并不合格。
  “县、州、府,打仗有卫军,镇压民乱的巡检营,也需要一套自上而下的统率系统,明确的上下等级之分。”
  李嘉嘀咕着,地方权限,总归有划分了,明朝的地方三司不错,只不过,到他这,则是四司了。
  负责赋税征收转运使司、负责地方军队的都指挥使司、负责司法的按察司,以及地方行政的布政司。
  四司平日互不干涉,但明清的教训却告诉他,到了紧要时,这种分权的行为,会导致条条分割、运转不灵,最后还得设置巡抚进行分而统之。
  权力就是这样,从分而合,再到分,总是持续不断的。
  伤脑筋啊!
  罢了,建立都司后,巡检由地方与都司一同兼管吧,一个管日常,一个监督。
  随后,李嘉招来了军机处的李淮,将自己的设想讲与他听,让他进行完善。
  “以臣愚见,县巡检,可为从六品,州巡检为从五品,以府设都指挥使,从四品,略低与知府,同知二人,再有辎重司管后勤、宪兵司管军纪、经历司,管筹公文往来,如此,每府添置的人员不过数十人,就可让巡检营上下协调,遇事则有主张!”
  李淮听到皇帝的话,哪里不晓得,这是鄂州事件后,皇帝心中大起疑虑,警惕心迸发的结果,这也是君主的特有的对权力的敏感,是在所难免。
  他脑海里转溜一圈,瞬间就参照军队,进行分权,将平日的宪兵、辎重都加了上去,保证都司的分权与统一。
  而且,他将州县巡检,品级调到只比地方县令、刺史低半级,虽然受其节制,但依旧有不小的自主权。
  这就是权力的对立与统一了。
  这一下子,地方军权就清晰明了,权责各分,鄂州刺史一声令下,全州巡检营集合听命,任其拿捏的情况,就不再成为事实了。
  说白了,就是巡检营也是有组织的人了,调兵遣将,总要手续和步骤的,不再是刺史、知县的一言堂。
  “此事可行,你写个条子,去往政事堂吧!”李嘉思量片刻后,感觉这是文武界限彻底的划分,了结,文武殊途,可以更好的集权,州县为国的情况,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
  他实在难以理解,地方百姓都要为州县主官避讳,这何尝不是地方割据的残留呢?
  “喏!”李淮松了口气,他看了一眼沉思中的皇帝,犹豫片刻,言语道:“陛下,微臣觉得,此次民乱,确实有所蹊跷!”
  “这与荆南府那次不也一样吗?顶多是发生在江西鄂州,勾结宋军罢了,哼,宋人贼心不死,老子迟早要收拾它,没耽误秋收最好不过了!”
  李嘉不以为意摇摇头,江西去年刚纳入,造反很正常。
  “可是,据臣所知,汉阳军也不过区区数千人,哪有胆量,宋国也一样太平无事,东京依旧歌舞升平……”
  李淮抬起头,目光炯炯。
  “你是说?”李嘉瞬间醒悟,他心中无名的起了一阵火,连忙喊道:“让射声司把汉阳军的动静,以及鄂州,尤其是武昌县这几个月的情况,找出来!”
  这个时代没了计算机,储存数据只能靠纸张,吴青折腾了大半天,才一身灰尘地走过来,直接跪下:
  “臣下有罪——”
第七百七十六章
密折制度
  “哦?你何错之有?”
  到了这时,李嘉气消得差不多了,大半天过去,再生气,迟早得高血压。
  但他得理不饶人,适当的敲打一下手下,尤其是射声司这般雇佣数千人,声势浩荡的部门,更是有所必要了。
  “之前鄂州发来的消息,并不正确!”吴青硬着头皮说道,他其实感觉自己并没有多少过错,射声司并不是万能的,大概了解个七七八八,已经算是有本事了,况且如今注意力大半都集中宋国和契丹。
  “臣查看了汉阳军探子传来的消息,汉阳军的确收到了来自武昌县豪族的信件,但却被汉阳军使吕京否了,操练一切如常,并无接应的痕迹。”
  “至于武昌县,豪族聚兵与大桥乡,多为威慑,只是为了反制东湖上的税卡,并无造反的意思。”
  “而数个时辰前传来的消息,这些豪族的家产被鄂州上下吞并一空,尤其是武昌县令,与其转运使武堂二人,吞下了最大的盐矿和铁矿,而举报乱民造反,就是武昌县令高墨所出的。”
  吴青轻声诉说道,其中意思很明确。
  这场民乱,很有可能是武昌县令逼迫所为,乃是货真价实的官逼民反。
  “也就是说,本来只是一场威逼的戏码,然后就被夸大成造反,官场上下皆得利!!”
  李嘉感觉这简直就是教科书式的官场作为,哪怕家丁数千的豪族,也能被普通的县令灭门,果然,百里侯,不是假话。
  “上下官吏有了钱拿,巡检营有战功,县里多了许多户籍,朝廷赋税大增,果然各个有所得,自然不会揭穿!”
  就连自己,也知晓了巡检营的错漏之处,进行修改,某种层度来说,也是获利者。
  唯一的倒霉,只有那群豪族们。
  这般动作,都是根据真实的猜测,没有证据,写书信的豪族死光了,死无对证。
  李嘉就是想治罪,都没得法子。
  “太狡猾了!”李嘉呢喃道,这群官老爷,简直天下最聪明的人,科举制就是把天底下的聪明人汇聚到朝廷的旗帜下,治国有一套,上下勾结,鱼肉百姓自然更有一套。
  “陛下,三木之下,何求不得?”吴青低声说道。
  听闻这句,李淮瞬间就惊了,扭头看着皇帝晦涩难懂的脸色,心中掀起巨浪,但他不敢言语。
  “不了,就这样吧,难得糊涂!”李嘉摇摇头,朝廷上下都获利的情况下,再掀盖子,就有点不识趣了,只要危及自己统治就行了。
  射声司经过改革,重设八大院,对于四品以下官吏,也就是知府侍郎以下的官员,具有查处之权。
  说白了,就是没有证据,可以直接在刑部立案,射声司再因此抓人入刑部,再找证据。
  宽泛一些,就是看你不爽,直接把你缉拿到刑部,要是刑部都是昏官,你就算不死,也得脱层皮。
  也就是疑犯从有论,先把你关起来,交给朝廷慢慢审。
  虽然没有直接发审判权,但这般权力,相当于警察的权力,已经令人望而生畏。
  闻言,李淮松了口气,这射声司与前唐时的酷吏,简直只有是一丝的差别。
  “天底下,虽言山林矿河都是皇家的,但,实际上那些小矿,偏僻之地的,少府寺顾及不得啊!”
  李嘉感慨道。
  “臣必定要求射声司彻查天下,不放过一丝!”吴青连忙低头言道,这可是一个发财的机会,更是一个制造政绩的好机会,抓密谍哪有那么容易。
  “罢了,这不得天下大乱啊!”
  李嘉又不是傻,天下间的大地主,哪有靠种地省钱来扩大家产的,只有矿,才是根本,尤其是那些旮旯山岭,朝廷触之不及的地界。
  这要真是没收了,真得逼反,“民声怨道”,屁民没点事,真正的民可不能得罪。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真的只是说说而已。
  “这样吧,除了易开采大型的金银等矿外,其余的矿场,都交与少府寺进行拍卖,进行年限授权,原主人只有优先权!”
  少府寺没有人手,更没有精力来开采那么多的矿产,还不如直接拍卖了事,得一些是一些,而且还光明正大的将矿产纳入麾下。
  “你们射声司要配合少府寺勘测!”
  “喏——”虽然一脑门的疑惑,但吴青依旧点头应下,没办法,射声司就是这样,不懂也得上,不然就没脑袋。
  “陛下,这拍卖?授权?”李淮也不懂,一脸的疑惑。
  “其实就是将那些小矿,不易开采的,以十年为开采年限,价高者得,少府只授权,十年一来回,如此一来,获利倒是其次,而是天下矿产名单,尽在少府寺名下,也能有所预备了!”
  李嘉随口解释道,这也是他刚刚想到的,中国的矿产实在太多了,怎么可能开采过来,许多开采难度高,利润低的,如粘土矿,石膏矿等,与其自己来,不如卖出去。
  空手套白狼,豪族们可以洗白,自己也能获利,一如机智的啊三帝国,废钞令真是合法的洗劫。
  “陛下英明!”屁股决定脑袋,李淮一想到自己也能拿一笔钱开矿,瞬间点头赞叹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0/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