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5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2/1016

  “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虽然退出三府不可能,但停止进军倒是有法子的!”
  李致远轻声道,一脸犹豫。
  见此,孙参连忙拍拍手,只见数个木箱被抬进来,打开一瞧,金光闪闪,满满的金银。
  见此,李致远嘿嘿一笑,瞬间一副垂涎三尺的模样。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称臣,上贡,唐人就不再出兵,甚至愿意拆掉率宾城,不再进兵龙泉府?”
  烈万华坐在龙椅上,穿着短袄,年老的身体缩成一团,脸上满是褶子,一脸病态。
  渤海国灭后,世子大光显在西京鸭绿府继位,然而其弟,大光义则同时在龙泉府称王,一时间渤海故地两王并立。
  南海府的烈氏则联合大光义,夹击大光显,逼迫其率领数万百姓去往高丽避难,而烈氏则拥护大光义为王,渤海国又复起了。
  但,烈氏怎么甘心屈下,又起兵造反,杀死大光义,建立安定国,但世人依旧称其为渤海国。
  “正是如此,唐人言语,并没有灭我国之心,更不愿意占据我国之土,只要我国朝贡,他们甚至愿意援助我们对抗契丹人!”
  “咳咳!”听到这,烈万华咳嗽一声,沉默了许久。
第七百四十九章
  烈万华不言语,所有人都不敢说话,渤海国的大臣们更是低头,表示顺从。
  唯有一人例外,其人身材高挑,膀大腰圆,双目有神。
  此人乃乌济显,是辅助大光义光复渤海国乌玄明的儿子,在朝政中力量颇深,仅次于烈万华。
  当然,烈万华身兼安定国国王,以及渤海国权臣的身份,实力更加的雄厚,一般情况下,没有人敢反对。
  “那就称臣吧!”烈万华斜眼瞥了一眼乌济显,叹了口气,言语道:“如今多事之秋,契丹人一直觊觎扶余府,许多部落已然归附,如今不宜再生事端了!”
  “正好借助唐国之力,抵抗契丹人的渗透和威胁,也算是个法子吧,至于那几个偏僻的府地,就让与他们吧,反正也没有多少人,诸位以为如何?”
  最后,他目光只看着乌济显,虽然再问众人,但实际上只是在问他一个罢了。
  至于渤海国主,早就不参与国政了,一直在后宫繁衍子嗣,认命了。
  “称臣倒是无事,只是朝贡,却不知如何,又要多少?”
  乌济显看着烈万华一脸病态,轻声笑道。
  “不外乎一些皮毛金银罢了,虽然珍贵,但对于咱们渤海国来说,算不得什么!”
  烈万华说道。
  “那就没了!”乌济显随即止声,不再言语。
  这出乎烈万华的意料,两人一向争斗,今日如此平和的乌济显,倒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但总归是好事,他就不再多话。
  朝政结束后,乌济显坐上马车,冷笑一声,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来人!”他屁股一坐下,立马吩咐道。
  “派个人去率宾府,与唐人说说,我这里有一批貂毛,看他们收不收!”
  乌济显脸色颇有些喜色,继续说道:“若是他们收下,就告诉他们日后要是做生意,可以直接与我乌氏联系,无论是粮食还是铁器,我这里都有!”
  “喏——”仆人连忙应下。
  乌济显这才松了口气。
  在他看来,乌氏和烈氏,同为光复渤海国的大功臣,之所以被烈氏压一头,就是因为烈氏占据南海府,与中原人做生意,以至于实力差距越来越大。
  所以如今能够与唐人取得联系并且达成身影的话,那么不仅乌氏会得到财源,还会凭借着贸易逐渐壮大,渐渐与烈氏比肩。
  至于成功的可能性,则很高。
  因为烈氏经常派人去中原朝贡,宋朝自然不例外,联系紧密,而唐国正好与宋国敌对,这就是很好的利用机会了。
  烈氏打的主意,他也清楚。
  这边通过渤海国与唐人朝贡,进行商业贸易,赚取钱财。
  另一次,则通过烈氏自己的安定国朝贡宋国,同样进行往来贸易,中原物产丰富,赚的也多。
  这样一来,两头讨好,赚取的自然更多。
  只是,骑墙派,怎么抵得过专一派呢?
  在唐人的支持下,自己肯定会取得渤海国的大权的。
  乌济显很相信自己的判断力。
  到了八月中旬,李嘉终于得到消息,黑水都护府如今占据渤海国三府之地,拥民十万。
  只是可惜地方荒凉,部落较多,城市少,无法形成生产力,自给自足还很远的距离。
  不过,渤海国终于同意朝贡了。
  而且朝贡的东西不少。
  东珠百颗,产自黑龙江、乌苏里江。
  人参百颗,皆在一斤以上。
  骏马两百头。
  各色皮毛五百件。
  总价值自然不菲。
  少府寺粗略的估计了一下,约莫两万贯左右,也算是较为后重的吧!
  “都是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李嘉对于东珠也多看了两眼,但也就这般,除了人参外,其他的都不在意。
  所谓的东珠,在清朝,用满语则为“塔娜”。
  是一种产自于东北地区的珍珠称为东珠,多见于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及其流域,一向是珍贵的东西。
  其质地圆润硕大,色泽晶莹透,所以让李嘉有些欢喜。
  至于人参,则最让他喜爱,无论是治病还是补营养,都很不错。
  当然,这些东西较为新奇,作为赏赐还是挺不错的。
  “有来有回,咱也不能亏待了他们!”
  李嘉摇摇头,来回看了几遍。乌济显这才松了口气。
  在他看来,乌氏和烈氏,同为光复渤海国的大功臣,之所以被烈氏压一头,就是因为烈氏占据南海府,与中原人做生意,以至于实力差距越来越大。
  所以如今能够与唐人取得联系并且达成身影的话,那么不仅乌氏会得到财源,还会凭借着贸易逐渐壮大,渐渐与烈氏比肩。
  至于成功的可能性,则很高。
  因为烈氏经常派人去中原朝贡,宋朝自然不例外,联系紧密,而唐国正好与宋国敌对,这就是很好的利用机会了。
  烈氏打的主意,他也清楚。
  这边通过渤海国与唐人朝贡,进行商业贸易,赚取钱财。
  另一次,则通过烈氏自己的安定国朝贡宋国,同样进行往来贸易,中原物产丰富,赚的也多。
  这样一来,两头讨好,赚取的自然更多。
  只是,骑墙派,怎么抵得过专一派呢?
  在唐人的支持下,自己肯定会取得渤海国的大权的。
  乌济显很相信自己的判断力。
  到了八月中旬,李嘉终于得到消息,黑水都护府如今占据渤海国三府之地,拥民十万。
  只是可惜地方荒凉,部落较多,城市少,无法形成生产力,自给自足还很远的距离。
  不过,渤海国终于同意朝贡了。
  而且朝贡的东西不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2/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