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4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3/1016

  农夫们虽然不懂的空间分布原理,但按照经验,插秧很齐整,歪歪扭扭的不多,秧苗之间的距离把控还是极好的,留出了足够的生长空间。
  这一片的稻田处于丘陵地带,不临和,所以李嘉就能见到许多人挑水浇灌,低头拔草,捉虫,虽然不及春耕时忙碌,施肥,但在这夏日,依旧事多,休息的时间少。
  总而言之,湖南的百姓与岭南的相比,更懂得精耕细作,经验更丰富一些,而岭南,则粗犷不羁,施农家肥的更少了。
  果然,湖南临近中原,耕种技术都显著高了不少。
第七百二十二章
  张望了一会儿,李嘉丝毫不嫌弃水田的污泥,直接就走上了田埂。
  “老丈,给你点好东西!”见到一老头双腿污泥地坐在田埂休息,李嘉微微一笑,直接过去坐下,说道。
  “不敢不敢——”看着被抢去的陶罐,老头吓的不轻,又见其一身绸缎,富贵逼人的小郎君,更是不敢要回来,只能颤抖地趴下。
  “别怕,你尝尝!”李嘉从口袋里拿出了一袋雪盐,撒了一些进了陶罐,这是喂马用的,马也需要补充盐份。
  “这——”老头子看着陶罐中不曾融化的盐,又不敢置信地瞅了瞅笑容满面的小郎君,这才轻轻地摇晃了一下,小心地抿了一口。
  随即,淡淡地咸味从舌尖涌向了喉咙,又滋润了他的内脏,瞬间就眯着眼,笑开花。
  这是盐的滋味,而且还不少呢!
  他何尝有过这般奢侈,满是褶皱的脸,立马就舒展开来。
  “多谢郎君,多谢郎君!”老头拜了拜,小心翼翼地将陶罐放好,这才说道:“小郎君一看就是大富大贵的人,毫不嫌弃我这个老头子,想必是有事想问吧!”
  “哈哈哈,没错!”果然是人老成精,知晓平白无故的有好事,必然有所求,李嘉将靴子脱下,又褪去袜子,赤脚感受泥水的滋润。
  就是这种感觉,舒坦。
  “老丈,不晓得日子过的咋样?”
  “小老儿这一辈子,苦头吃了不少,年轻时马家皇帝打仗,之后又是唐国人,然后前几年又来个唐皇帝,才算安生下来。”
  老头子舔舐了下嘴唇,又饮了一口盐水,这才道:“日子还算过的去,家中五六亩地,大儿子病死了、二儿子当兵也不见了,小儿子如今成家,生了几个小孙孙。”
  “女儿也有两个,长女嫁人了,小女还留在家里!”
  “平日,儿子种田,儿媳又织布,我就摆弄半亩茶田,收点茶叶,能卖个百来钱,交粮后,还能过活的去,就是灾病难防,我老婆子,去年就走了……”
  “想着多种点茶,积攒些钱,给女儿多攒些嫁妆,好嫁出去!”
  老头一提起女儿,瞬间就皱起眉头,叹了口气。
  “老丈小女儿多大了?”李嘉好奇道。
  “十七了,再不嫁,就老姑娘了!”
  “那为甚不嫁?”
  “嫁妆不够咧!”老头子无奈地说道:“现在没有五六贯钱的嫁妆,就嫁不出去咧,没人要,我家还缺了半贯,明年开春就能出嫁了!”
  “嫁妆那么高吗?”李嘉讶然,这世道,竟然与后世相反,女人反而嫁不出去,男人要高嫁妆,真是奇怪。
  湖南地广人稀,地价便宜,一亩熟地也不过两三贯钱,要两亩地作为陪嫁,果然够高的。
  “小郎君天天鱼肉,住大宅,自然不清楚我等小民!”老头子瞥了其一眼,心中想到,又是一个不食人间五谷的富贵子弟,继续说道:
  “咱长沙府,这几十年来一直打仗,男丁折损的厉害,当兵的又多,自然男的吃香,女的愁嫁!!”
  “况且,咱女儿纺布可是一把好手,若是嫁妆低了,平白让人看不起咯,家里吃穿又不短,自然要多置办些嫁妆!”
  “女儿家中天天织布,赚了不少钱,嫁妆少了,咱心里也愧疚着呢!”
  “不怕您笑话,女儿的嫁妆,泰半都是她自己赚的咧!”
  闻言,李嘉颇为无语。
  这还是社会环境造成。
  一来男丁少,自然而然,男人就值钱了。
  二来,女子闺房中就开始织布纺纱,家中的地位也高,甚至某种意义来说与儿子平级,自然父母同样喜爱赚钱的女儿,置办丰厚的嫁妆,也是理所应当的。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还是百姓家底厚实,要是大都一贫如洗,嫁妆高自然是笑话。
  “老丈,家里有牛吗?”
  “您指的是水牛?”老头子高声道:“这太贵了,一头小牛,也得十来贯,比女儿还贵,咱买不起!”
  “不过得女儿嫁了,年景好一些,应该就能存钱买牛了,不,还是得买织布机,家里的织布机老了,要买新的,织布可比种田赚钱多了!”
  “要不是田地空着可惜,要交税,我早就让儿子跟我伺候茶田了!”
  “近两年,粮价低了少,盐也便宜了,税也少了些,希望这样的日子能多些……”
  老头子一直絮絮叨叨的,然后又叫几个拔草的小家伙过来,把陶罐中盐水,让他们喝了几口,两个小家伙吧唧嘴,喝的津津有味。
  “这盐价还那么高?”看着祖孙对着盐水爱不释手的模样,李嘉笑了笑,将口袋中的一包盐直接递了上去。
  “咱们这不产盐,都从北边运过来的,以前一斤盐得六七十钱,如今二三十钱了,也贵的很,但好歹能偶尔菜里放盐了……”
  老头子摸了摸孙子的小脑袋,笑着说道:“以前可没那么好的盐吃,经常也买不到呢!”“不过得女儿嫁了,年景好一些,应该就能存钱买牛了,不,还是得买织布机,家里的织布机老了,要买新的,织布可比种田赚钱多了!”
  “要不是田地空着可惜,要交税,我早就让儿子跟我伺候茶田了!”
  “近两年,粮价低了少,盐也便宜了,税也少了些,希望这样的日子能多些……”
  老头子一直絮絮叨叨的,然后又叫几个拔草的小家伙过来,把陶罐中盐水,让他们喝了几口,两个小家伙吧唧嘴,喝的津津有味。
  “这盐价还那么高?”看着祖孙对着盐水爱不释手的模样,李嘉笑了笑,将口袋中的一包盐直接递了上去。
  “咱们这不产盐,都从北边运过来的,以前一斤盐得六七十钱,如今二三十钱了,也贵的很,但好歹能偶尔菜里放盐了……”
  老头子摸了摸孙子的小脑袋,笑着说道:“以前可没那么好的盐吃,经常也买不到呢!”咱们这不产盐,都从北边运过来的,以前一斤盐得六七十钱,如今二三十钱了,也贵的很,但好歹能偶尔菜里放盐了……”
  老头子摸了摸孙子的小脑袋,
第七百二十三章
探讨
  与老头谈论了好一会儿,李嘉又赏了一枚银币,帮其女儿凑足嫁妆,他这才骑上马,面色沉重。
  湖南的民生问题,还是挺多的。
  尤其是丁口的缺失,完全影响了湖南的发展。
  “郎君——”田福连忙走过来,一脸的关切。
  “走吧!”李嘉摇摇头,直接纵马而去,一行人紧随其后,又开始了吃土时间。
  待到了岳麓山的集市,已经是下午未时三刻(下午一点四十五),市集依旧热闹非凡。
  虽然肚子饿,但民间的饭菜,他实在没胃口,铁锅还未流传开来,基本上就是一锅炖,香料也少,味道难以言表。
  索性就直接回到了麓山寺,李嘉才草草吃了口面,饮了口冰镇酸梅汤,这才缓了口气。
  长沙府七州,数十县之地,不过六七十万人口,这还是加上蜀地和江西府的移民后的总人口,用后世大半个湖南省来养活这么多人,的确是够奢侈的。
  “让几位相公来见我!”李嘉眉头一皱,轻声道。
  “喏——”
  麓山寺后山的一个小院中,政事堂就姑且设置在此,几位宰相们倒是凉快了不少,就是有点窄,适应的倒是可以。
  “今年长沙府、湘西、荆南府一带,天气炎热,怕是有旱灾!”
  赵诚看着地方上送来的奏本,瞬间有些头疼,瞅着孙钊一副淡然的模样,他随口说道。
  “恐怕也得早做准备!”孙钊闻言,叹了口气,说道:“这般若为真,又得减免赋税了,还得救济百姓,希望能下几场雨吧!”
  孙钊一开始掌管转运使司衙门,如今成为次相,户部算是他的势力范围,似乎与钱粮接触久了,养成了吝啬的毛病,万分不想出钱粮。
  “希望能下雨吧!”孙光宪也叹了口气,说道:“这乱世以来,各地水渠沟壑也不曾维护,堵塞者居多,朝廷如此钱粮还算充足,不提兴建,维护一番倒是可以的!”
  孙光宪新进政事堂,基本上算是工部的话事人,自然代表工部的利益,说到了旱灾,他借坡下驴,谈起了水利之事,工部最大的工程军械司,被皇帝把持,如今顶多修修府道、州道,着实松散。
  “如今朝廷也不富裕!”孙钊瞬间脸色一变,唉声叹气道:“夏税还未收上,各衙门就急匆匆要钱,可不能乱花!”
  “况且你们工部,每个月修路,就得要数万贯之多,怎地还要钱?户部的钱粮都有了定数,可不能轻易乱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3/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