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4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9/1016

  “与田地相比,这些算什么?”李嘉颇为高兴,为自己这般的天才头脑甚是得意,在宋军俘虏走后,终于有替代的开垦荒地的工具了。
  “普通的树皮嫩叶,瓜果,对于大象来说体力不够,这样,让少府寺每日送些甘蔗过来,给大象补充体力,这样才更好的劳作嘛!”
  “接下来你就不用担心了,象群以后由少府寺饲养,皇庄的瓜果蔬菜极多,不会让大象饿肚子的。”
  皇帝斜眼看了一眼目瞪口呆地饲养官们,心中一笑,说道:“当然,你们也是辛苦的,月俸一律翻倍,每头大象每日只需开垦十亩地,就休息,劳逸结合嘛!。”
  “陛下圣明——”所有人跪下,感恩戴德。
  瞧了这些庞然大物一些时间,李嘉就没了兴趣,他也不敢近距离抚摸观察,这是拿生命开玩笑,浪费了一个多时辰后,李嘉就启程回宫了。
  他的心情还算不错,为皇室又添了一项劳动力,每月的进项又会多些,钱粮变多的感觉真好。
  至于弹劾太仆寺卿的奏书,她看了一眼,就随手丢掉,毫无营养,老生常谈,这些明里暗里的劝谏,他都不想看。
  不过太仆寺卿也知晓自己一不小心就诱导了皇帝出宫,犯了过错,连忙上书,为自己请功,为太仆寺脸上贴金。
  太仆寺掌管着天下的牲畜,马政也是其一,不过这被皇帝接管了,在济州岛好好养活着,太仆寺就没事可干,就将目光转向了牛。
  马是战争利器,地位崇高。
  但,牛也不赖,甚至在文官眼里,牛的地位比马还高,毕竟牛是这个时代的最高生产力,对于农户而言,有牛与无牛的区别极大,甚至为了一头牛,他们愿意卖掉儿女。
  别的不提,哪怕爱惜牛力,一头牛,每天也能耕两三亩,而一家五口,忙活数田也只能一亩,耕耘着还不及牛的深。
  牛耕耘过的土地,比人力耕耘的,产量还多些。
  更不要说,牛角可以当号角,牛皮可以当帐篷,皮甲,牛筋可以做弓弦,牛一身是宝。
  所以,历朝历代,皆对牛看管有加。
  通俗的道理,牛越多,产粮就越高。
  太仆寺这些年,不断的从各地进口水牛,如安南、大理、吴越等地,然后如同养马一般,进行大规模的养育,如今,朝廷储备下的水牛,已经超过了三千头。
  所以,太仆寺很骄傲地提出来,进行邀功。
  “嗯?”李嘉看了一眼,瞬间兴趣大增,感慨道:“这才算是做了一件人事啊!”
  “只是,民间耕牛稀缺,三千头又不算太多,一头牛十来贯,也才三万贯左右,去除花费的,所赚不多,还得继续培育啊!”
  “千万人口,五口一户,最起码也得十户一牛吧,也就是说要二十万头牛,还得努力啊!”
第七百零二章
复立
  当然,二十万头是最低标准,起码得五六十万头,才能让生产力大增,百姓富裕,国力攀升。
  “看来,接下来的施政方向,就是耕牛了!”李嘉将朱笔放下,沉吟道:“在这封建时代,农业就是第一生产力,那么,除了牛外,配套的,还需要铁犁,如此,又需要发展采矿业,冶铁技术;牛平常也会生病,所以兽医业也要发展;牛老了被宰杀,屠宰业也会发展……”
  “除此之外,肥料需求大增,人肥还是不够的,须得动物才行,比如猪,猪肥日产多,那么饲养业也需要发展……”
  “牵一发而动全身,果然,养个牛并不简单啊!”
  李嘉越是思考,越是觉得,一个产业的发展,其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当然,配套也要齐全,比如兽医、铁犁等,尽最大化的利用牛这个生产力。
  “我要是有金手指就好了,直接生产小型拖拉机,农业指定脱胎换骨……”
  叹了口气,李嘉摇摇头,如今只能按部就班地进行了。
  所以,牛政对于一个农业王朝而言,比马政还要重要。
  提到牛政,李嘉又不禁想起了后梁,也就是杀唐哀帝,白马驿屠杀,建立梁国的朱温。
  朱温此人虽然私德有亏,爱好人妻,大臣妻女都不放过,尤其是儿子的老婆,更是喜爱有加,甚至根据对儿媳妇的喜爱层度,来决定太子人选。
  最后,由于养子朱友文之妻,貌美灵巧,深得朱温宠爱,朱温对朱友文也非常宠爱,竟然超过了自己的亲子,甚至想立养子朱友文为太子,亲生儿子朱友圭得老婆床榻上的密报,立马起兵造反。
  扯远了……
  朱温私德虽有亏,但对待百姓却是各国中最好的,五代中赋税最轻的。
  即便是与李存勖河东争霸时期,后梁也没有增加过租税,总体而言,朱温治理下的河北,即便是在非常混乱的战乱时期,也没有产生大量流民。
  朱温有一项善政,就是牛租。
  早年朱温征伐淮南杨行密,并未取得战果,却意外得到了几十万头牛。
  朱温作为一代枭雄,自然晓得牛的重要性,所以,后梁建立以后,朱温下令,将这些牛全部都租借给百姓,并收取微薄的牛租。
  这点租金,跟牛相比不算啥。
  但,一项好政策,就怕人居中,好事也就变坏事。
  十几年后,牛都死绝了,但五代各国,依旧对这些百姓收牛租,从后梁,收到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到了郭威时,历经四十年,才被废除。
  所以,租牛,是不可行的。
  历经的流程越多,官员上下其手的的就越多。
  况且,牛租,让哪个去收?
  转运使司衙门,它们是收赋税的牛租不是赋税。
  地方衙门?这不是送给他们扒皮吗?
  直接发卖?
  百姓们能买得起吗?一头牛最低十贯,几家人也不一定能凑齐。
  所以,牛,只能干看着?
  真是令人苦恼啊!
  ……
  却说这边,八旗兵在神武三年,在潘崇彻的带领下,出兵西川,一举击败数万宋兵,名震天下,被称作能将。
  其麾下的八旗兵,自然也跟着出名。
  尤其是对于大唐而言,八旗兵便宜,战斗力高,是不可多得的上好兵卒。
  所以,在这死伤过半的八旗兵,钱财丰厚,已无斗志而裁撤后,大部分都聚集在长沙府的邵州、湘西府的辰州。
  许多八旗老卒,都将地安置在邵州,这里七分山地、两分田、一分路和水,但说到底比遍地是山岭的辰州好上太多。
  辰州原本就是羁縻州,马楚时期无力统御,所以封大姓为州刺史,从而建立统治。
  到了周楚时期,随着羁縻时间的延续,汉化的持续,对于辰州等州的统治不断的加强。
  李嘉北上湖南,树立起大唐的统治后,将朗州、澧州划分到了荆南府,辰州、锦州、叙州、奖州等,为湘西府,并且派遣潘崇彻领八旗兵驻扎。
  八旗兵本就是岭南的蛮寮,与湘西的蛮人本就是同源,生活习惯大致不离,但就是因为部落的不同,在潘崇彻的带领下,大打出手,不断的屠杀、征服各个不服的部落、洞,以至于湘西府的汉人编户不断地增多。
  许多的蛮人被迫下山,种田,接受朝廷的剥削,编户齐民,让湘西府的实力不断增加。
  但,随着八旗兵的西去,裁撤,湘西府的编户立马就停滞了。
  这让湘西知府井韦,立马就纠结了。
  “这般下去可不行!”井韦饮了口茶,坐在椅子上,唉声叹气地说道:“自去年八旗西去,潘将军走后,下山的蛮人越来越钱了,上个月,只有区区不到百人,这让某情何以堪?”
  一想到这几月的政绩,井韦瞬间就感觉不舒服。
  他晓得,自己能做到这个位置,精通汉蛮是根本,而,源源不断地让蛮人下山编户,则是他脱颖而出的政绩。
  要知晓,荆南府知府,孙光宪,这个老头子,就直接去了长沙,成为了宰相,这让其羡慕有加。
  “以某的功劳,不说宰相,一部尚书还是可行的吧?”井韦颇为自得,他毫无背景,而蛮人就是他的政绩,立功的政绩。
  而如今,蛮人少了,这让他从哪里得政绩?又怎么能升官?
  “府君,不若,重新将那些八旗兵招回,再次去山岭清剿,这样一来,下山的蛮人就多了!”
  一旁的幕僚想了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不可!”井韦连忙摇头说道:“暂且不提朝廷是否允许,就言那些满载而归的八旗兵们,他们现在有田有宅,娇妻美妾,快活的很,怎么可能会再次为兵,去舍生忘死呢?”
  “肥肠大肚的猎犬,并不能再捕获猎物了!”
  “那,不如重建八旗兵?”一个幕僚提议道:“重新在那些蛮寮部落中招纳八旗兵卒,以钱财为诱,从而驱使他们去往山岭!”
  “只要稍加训练,定然不差前人!”
  “好,某立马上书,请求复立八旗兵!”井韦激动地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9/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