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4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7/1016

  “裁下来的兵卒,七八万,连带他们的家属,怎么也得二十万人吧,长沙府虽然没多少熟田了,但荒地不少,能填充下来!”
  “告诉他们,开垦的荒地,五年免税!”
  考虑到湖南这里的确太荒芜,索性就大方一些,至于舍不得那么房子瓶瓶罐罐,那就由不得他们了,朝廷的力量不是假的。
  顺便也能减轻一下蜀地和江南的人口压力。
  “喏!”几位宰相点头称是,对于皇帝的政策给予高度的赞叹。
  “长沙府目前只有三万人,太少了,江西府用不到五万人,一万禁军留下,剩余的四万人中,送三万过来,连同他们的家眷一起,长沙府因此再增十万人。”
  “长沙府此次后,得增三十万人,总数超过七十万。”
  “再把宋军三万俘虏招降,与那江西的三万人去练兵大营一趟,转眼就是五万精兵了。”
  “八旗兵虽然解甲归田了,但得继续招新人,再弄万人出来,送与潘都督,蜀地适合他们作战,效果会更好!”
第六百二十八章
烦劳
  如此一来,朝廷虽然中央只有八万人,但宋军具是能征善战之辈,不减反增。
  由此而来,朝廷上下共有三十余万兵马,足以应付了。
  “蜀地已下,那么就按照之前说的,将夔州、开州、万州、忠州、施州、达州、培州、渠州、梁山军、云安军,共八州二军之地,设为巴东府,府治夔州,按照蜀国的户籍来看,差不多有五六十万人。”
  “以成都为府治,设西川府,辖其余州县,以潘崇彻为招讨使,兼任防御使。”
  李嘉觉得,蜀国那么大的一块地盘,只有一分为二,不,是一分为三,西川府,巴东府,再加上关中的兴元府,差不多也算是肢解了,能有效的杜绝反叛。
  当然,汉中兴元府肯定是要从中原收回来的。
  “陛下圣明!”几人赞叹道。
  “陛下,西川府与巴东府乃新近收复,须得派遣能干之士前去,方能安抚百姓!”孙钊连忙说道。
  “此话有理!”李嘉眼眸一转,就知晓这是什么意思。
  得,几位宰相从中央又开始向地方争权了,毕竟一府之地,虽然比前唐时一道小,但却又比节度使辖地大,肯定得争取。
  “西川府北临关中,宋军虎视眈眈,还得派遣一知兵能干之士而去,好配合潘都督防御宋人!”皇帝淡淡地说道。
  “兵部右侍郎杜文和本知兵,又善于治民,为西川知府正是妥当!”孙钊连忙说道。
  “同为四品,这岂不是左迁?”李嘉颇有些惊讶,这倒是不符合常理,按照规矩,中央下放地方,按照惯例是加一品的,侍郎虽是四品,但在地方却是三品待遇,也是地方知府上升中央的位置。
  “朝廷正是用人之时,正是不拘一格!”孙钊义正言辞地说道。
  “不妥!”赵诚连忙反对,兵部实权本就被军机处掠夺,以虚职换地方实治,然后过两年又右迁中央,果真是打的好算盘。
  “杜侍郎本无过错,何来无故贬斥?”
  “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若是不妥,也可加授侍郎衔与之!”谁料,孙钊不以为然,自信地说道:
  “潘将军任左军都督,乃从三品大员,又加授忠武军节度使,可谓是权势极重,若是加侍郎衔,正可对抗一二,不然仅仅是正四品的知府,差一品两阶,一般人恐怕会成为属僚!”
  这话一说,其余的如王宁、孙光宪、邓斌几人,也是纷纷点头,以中央的位置来看,着实在理。
  潘崇彻虽然是阉人,但不代表其不会造反,养子可也是具有继承权的,不得不防。
  赵诚哪里提防有这一招,孙钊可谓是一举弄到了众人的心坎中,他又哪里来个侍郎去任职。
  况且,他也纳闷,孙钊怎么能劝说一个侍郎下放地方的?左迁容易,右迁了就难了,一个位置一个坑。
  “鉴于西川府特殊,直面宋兵,知府再授团练使,侍郎衔,过两日,让杜文和去吧!”
  李嘉思虑片刻,立马就决定下来。
  加侍郎衔,等于是说他去地方挂职历练,团练使则是让他有领兵之权,可以对潘崇彻进行制衡。
  “陛下英明!”孙钊得意地笑道。
  赵诚也无言,这倒是完全契合了朝廷,私心与公心并用,指摘不了,而且人家有本事劝人下放,这才是厉害。
  很快,巴东府知府人选也出来了,由中书省右谏议大夫赵同峰担任,正五品,他是之前南汉的老臣了,门荫出身,但为人仁厚,和和气气的,不得罪人,也会做事,所以宰相们对于他出任知府毫无异议。
  随后,又任命了江宁府知府、江西府知府,考虑到南唐人的情绪,所以从降臣中进行选拔。
  江宁府知府乃南唐兵部尚书韩熙载,江西知府乃大理寺卿萧俨,都是名声不错的老人,可以安抚一下南唐的旧臣。
  反正李信、张维卿二人掌兵权,又将派遣转运使司进行收税,其余的就慢慢调理,不急于一时。
  闽南六州,漳、泉、建、剑、福、汀,设闽南府,治泉州,知府人选由门下省,左谏议大夫李天祥担任,他是进士出身,年近五十,四十岁中进士,所以官位不高,一步登天成为知府,不外乎为人处事老练,做事有目共睹,主要是宰相们天天目睹。
  当然还有一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是建武镇钦州人士,勉强算皇帝的半个老乡,五十岁了,再不升职,就干不动了。
  至于那些州县官吏,暂且留任,过上两个月,第一批录取的三百多进士,就差不多结束观政了,需要外放。
  一上午的时间,经过一系列的明争暗斗,终于将五府知府给任免了,再填补朝廷的空缺,几十个官职,涉及到了上百个人,毕竟一个萝卜一个坑,空了一个得填一个。
  按照前唐时的规矩,正五品以上的官职,必须由皇帝首肯,五品以下,由宰相们进行处理。
  但到了李嘉这就不行了,宰相出于进士,起于州县,这可是他亲口说的,所以州县官吏,他虽然不怎么决定,但也必须把关,进行接见,勉励。
  李嘉都累了。
  午休结束,李嘉还是有些困意,睡眼朦胧的。
  “陛下,要不再歇息片刻!”田忠心疼地说道。
  “不必了!”李嘉洗了把脸,说道:“睡了大半个时辰,再睡就真的不清醒了,下午需要接见何人?”
  一上午的时间,经过一系列的明争暗斗,终于将五府知府给任免了,再填补朝廷的空缺,几十个官职,涉及到了上百个人,毕竟一个萝卜一个坑,空了一个得填一个。
  按照前唐时的规矩,正五品以上的官职,必须由皇帝首肯,五品以下,由宰相们进行处理。
  但到了李嘉这就不行了,宰相出于进士,起于州县,这可是他亲口说的,所以州县官吏,他虽然不怎么决定,但也必须把关,进行接见,勉励。
  李嘉都累了。
  午休结束,李嘉还是有些困意,睡眼朦胧的。
  “陛下,要不再歇息片刻!”田忠心疼地说道。
第六百二十九章
最好不过
  曹彬与刘光义二人与两万蜀军来的长沙府境内后,就一分为二,蜀军们在巡检兵的看押下,邵州官衙的安排下,因为只有两县,所以一分为二,各万人。
  至于家属,则慢慢从蜀地来,不急于一时。
  由于降军是从长江而来,远离部队,两人着实没有安全感,只能安置在长沙城外,一直待着。
  “两位可曾收拾好吗?”门外,宦官大声嚷嚷道。
  “好了!”刘光义换了一件比较鲜亮的圆领长袍,梳理好了长发,施施然而立。
  “我也好了!”曹彬也穿着长袍而出。
  两人都是武将,此时穿着长袍,一脸胡子,膀大腰圆,颇为可笑。
  但两人又不能穿着铠甲,官服又没有,平日穿着的玄衣劲服,也不能穿,所以只能是长袍,虽然是量身定做的,着实有些滑稽。
  “哈哈!”两人互相一见,顿时大笑起来。
  “你们两人来吧!”宦官斜瞥了一眼两人,带着拖音。
  虽然感觉皇帝对这两人有重用的意思,但对于他这个大内宦官而言,并没有多少利用之处。
  两人身无分文,自然无法收买贿赂,只能无奈对视一眼,登上了马车。
  “这长沙城比之东京,真是小之又小!”刘光义掀开帘子,看着人挤人的长沙城,以及高大的长沙城,叹息道:
  “与东京相比,此地虽然不及繁华,但,却又是一座坚城,从攻战而言,作为国都而言,也是适宜的。
  而东京,则满是商贾逐利之徒,城窄而民多,若兵卒不丰,则只能失陷。”
  “临湘水而居,土地丰沃,通洞庭,上可用江陵之财,又能下用岭南,作为国都,自然是合适的!”
  曹彬点点头,也赞叹道,随即又摇摇头,说道:“刘兄说错了,东京城广聚天下之财而养之,自然多以商贾,商贾丰而自然多以养兵,而持有天下!”
  “而唐国新近而下江南,长沙城之利虽多,但弊处也不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7/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