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4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6/1016

  在玄宗朝,有个深得唐玄宗欢心的“方伎供奉”,也就是戏子,他的女婿王如泚参加科举。他就请求玄宗开恩帮着女婿及第(录取)。
  玄宗答应,并命令礼部:本科考试须取王如泚及第。试后,负责科举的礼部侍郎将皇帝钦点王如泚进士的情况报告给宰相。
  宰相直接将其罢免,玄宗也无可奈何,只能不了了之,失信于人。
  在高宗朝,宰相权力犹盛,唐高宗为了立武则天为后,亲自贿赂长孙无忌,又是送十车金银珠宝,又是封其三子为官,但长孙无忌就是不同意立后。
  褚遂良更过分,直接怼皇帝说:“陛下一定要换皇后,请从名门望族选后,为什么非武氏不可!”
  并且,当众揭了武氏“经事太宗皇帝”的老底,说罢放下笏板,叩头流血说:“把这官职还给你,放我回家种地。”
  高宗大怒,这直接当面骂他不孝,而躲在帘幕中的武怒更是怒不可遏,骂人不揭短,你倒是专门揭短,不顾体面的大喊道:“干嘛不扑杀这畜生?”
  高宗无奈。
  在宋朝,宋真宗封禅,也得贿赂宰相王旦,让他同意,不然封不了禅。
  宰相这个职位天生就权力大,皇帝可以罢免宰相,但却逼不了宰相低头,高宗朝的名场面,所有宰相异口同声地反对皇帝,这在历史上都很少。
  这样的局面出现,意味着实深远。
  吴青闻言,身体一颤,不敢过多言语。
  “朝廷动荡了?百官浮躁了?”李嘉带着奇异的腔调说道,但旁边的所有人也不敢笑。
  “你与我说说,朝廷上下,百官们,到底有何不满。”
  “陛下文治武功,皆是当世之上,克敌制胜,灭国无数,功迈汉祖太宗,大唐即将复兴,谁敢有不满的,人人夸颂,皆言上天又与百姓一个太宗皇帝呢,又能过上盛世日子了……”
  吴青弯着腰,笑着吹捧道。
  “我又不是铜钱,怎么会人人喜爱!”李嘉笑骂道:“休要消遣我,快快言语。”
  虽然被吹捧地很高兴,但李嘉仍旧头脑清醒,我虽然英明神武,俊朗不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喜爱崇拜我,但仍旧有百分之一的人贼心不死。
  所以,必须冷静……
  可是,为什么说的我舒服呢?
  哎,还是我身边的马屁精太少了。
  “陛下圣明,简单一语,尽是微言大义,而朝堂上虽然多是读书人,但目光短浅者却有不少。”
  吴青轻声说道,语气很低。
  “他们出身地方豪族、大户,田地阡陌纵横,数朝为官,早就习惯了免税,如今转运使司衙门又不顾情面,自然深恨之。”
  “我皇庄数以千顷,照样得纳税,他们有四只眼,八只手吗?敢不纳税?”李嘉冷笑道。
  “之后,陛下大兴科举,糊名,誊抄,豪右子弟上榜不多,由于科举兴盛,门荫、铨试皆被排斥,渐渐边缘。”
  “之后地方又起功名,秀才、举人名动乡野,出则为官,入则为绅,地方多有不满,言‘破窗糊纸成栋梁’,多夺其望。”
  “前不久,陛下又将职田夺了去,又将力役、公懈钱等,尽归于一,百姓苦之已久,一朝免之,皆弹冠而庆,但官吏却少了一大片财源……”
  “未曾想,我竟然做了那么多好事?”李嘉闻言,大笑之。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对于官绅士大夫阶级的利益进行侵害,难道自己提出编户齐民后,宰相们不满,百官不满。
  这差不多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过,反过来,自己做了那么多事,自然既得利益者更多,对于官绅的威胁,倒是不用太多惧怕。
  难怪宰相们怕了,又怎么不怕,这一件件事情累积,若是再纵容,他们真得被束缚了。
  后世张居正的一条鞭,雍正的摊丁入亩,都是当权者逝去则废了。
  其阻力,可见一斑。
  自己这个只是百官不满,与之相比,压力不可同日而语。
  
第六百一十三章
三下五除二
  士大夫们想不纳税,想让子嗣门荫当官,这些其实都可以理解的。
  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就要去交给朝廷,如同那些泥腿子一样,这还是士大夫,官绅吗?
  哪怕在后世,大美利坚,富豪们都勤设基金会,躲避遗产税,传承子孙后代,更何况眼皮子浅的士大夫了。
  一亩地,一斗粮,若是算上脱壳等,其实就是一斗半,一亩地最低两石粮食,十五税一。
  多么?其实不多。
  但,这点粮食,他们仍旧不想缴纳,只想享受。
  家有几百亩的都说不上话,只有那万亩以上的官绅们,家里有官的,才会有意见。
  有句话不得不说,在唐宋之际,遗留自门阀时代的思想,这群士大夫们从来没有把普通百姓当做人,只是当作韭菜。
  科举大兴后,寒门阶级上台,但依旧不把百姓当人。
  王安石变法时,文彦博在与宋神宗对谈时,反对变法说道:“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
  宋神宗说:“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
  文彦博回答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陛下,这天下是您与士大夫的,而不是屁民的,他们不过是韭菜罢了,割的时候糊弄一下就得了,您还当真了?
  所谓“士大夫”,根据《资治通鉴》备注,在当时来说就是“内外在官之人”。也就是指整个文人官僚体系。
  “真是岂有此理,他们以为我会屈从吗?”
  皇帝的冷笑,让吴青、刘文、田忠三人齐齐打了个冷颤。
  李嘉怕吗?不,他不怕。
  因为官僚从来不是一体的,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孔夫子的思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哪怕是北宋,依旧有范冲淹、王安石等一群人进行变法。
  他的天下,是自己打下来的,而并非是士大夫打下来的。
  李嘉完全不惧怕这群文官,但却忌讳宰相们合一。
  最初,皇帝跟何人共治天下,靠的是出力的多寡,也就是所谓的“血酬定理”。
  西汉刘邦因功勋老臣得天下,所以共之;东汉刘秀靠地方豪强支持,赢得了天下,所以东汉与豪强共天下,党锢之祸,失去豪强心;五代时的皇帝靠藩镇、军汉支持,所以跟藩镇共天下,企图削藩的皇帝都没有好下场。
  但,李嘉是拥有军队开始的,依靠着胜利,土地,钱粮,禁军将校完全站立在他这边。
  某种层度来说,百官的不满,恰恰凸显了他们对于军队的忌讳。
  皇帝屠杀百官,历史上又不是没有发生过,况且,不要忘了,这是五代乱世,武夫当国的时代。
  所以,李嘉只要牢牢掌握军队,谁都不用怕。
  既然知晓了始末由来,李嘉就毫不畏惧了,他冷声道:
  “自古以来,结党营私,一向是朝政败坏之始,前唐时,牛李党争,祸害百余年,看来还是躲不过啊!”
  一旁三人瑟瑟发抖,皇帝这是要直接给他们戴帽子啊!
  是的,没错,李嘉对于团结一致的政事堂很不满,所以,就要泼脏水与他们,为自己占据道德制高点。
  但,李嘉却不会直接下场,争斗,亦或者直接贬职什么的,太低级,跌份。
  这群旧官僚,科举出身的很少,大部分是贿赂、门荫、提拔、恩宠上来的,思想不正,依旧是五代时期那套思维,自私自利,顾小家而忘大家,有奶便是娘,毫无忠义廉耻。
  稍微触碰到他们的利益,就紧张,逼迫,但又畏惧军队。
  明面上是皇帝与士大夫的斗争,其实,只是皇帝与旧官僚的斗争,
  李嘉不是一个人在斗争,科举进士,军队,地方上的秀才、举人,都是他的支持者。
  表达了对于宰相们的不满后,李嘉动作很快。
  首先,在弘文馆、集贤院、史馆这三个继承自前唐的馆阁后,李嘉又设立文渊阁、文忠殿,一阁一殿,招募翰林进士,文渊阁是编撰皇室图册,对皇家进行画像,文忠殿,则是负责对皇子教育一事。
  新设两阁殿,在朝堂上掀起了巨波。
  众所周知,馆阁之人,一向是皇帝的亲近之官,位卑而权重。
  如后唐设立的端明殿学士,就是为了协调枢密院与皇帝之间的军政大事,人物有,翰林学士、尚书户部侍郎、知制诰冯道,翰林学士、中书舍人赵凤,都是宰相之才。
  后周时,王朴就以端明殿学士身份权判开封府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6/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