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3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5/1016

  以下,李嘉拥有的实际掌控国土。
  岭南,分为岭东和岭西,外加承天府,三府之地,加在一起,合并州县后,有三十一州丁口一百五十余万。
  安南都护府,治交州,十二州,约有十五万户,汉蛮加在一起,差不多有八十万,这是唐朝数百年来不断地迁徙到结果,也是安南后来能够独立的基础。
  占城都护府,十县,约五十万人,汉人不到十万。
  九州岛,户三万,口二十万,包括十余万的倭人,五六万的渤海人。
  济州岛,十万左右,泰半是渤海人,还有一两万的高丽汉人,高丽人,以及些许契丹燕云汉人。
  黑水都护府,主要集中在库页岛,口不过两万,这是实际掌握人口,若是加上附属部落,差不多有五万左右。
  湖南,分为湘西,长沙二府(还未检阅户籍,朝廷数据。)
  长沙府有七州,人口有五十万左右,乃是湖南的精华所在。
  湘西府,治辰州,六州之地,在籍人口约十万,偏僻,财政收入等于无,需要朝廷拨款。
  荆南府,治江陵,加上划入的朗州,澧州,共五州之地,人口百余万,乃是财赋重地。
  江西,江南,二十九州,约有三百万人口。
  漳泉二州,也有百万人口。
  加在一起,约八百七十万人口,若是在检阅人口,那么增添个百来万还是可以的,如此一来,大概约有千万了。
  千万人口,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
  吴越国如果统一,也能增加个两三百万,蜀国也有两三百万,整个南方,差不多一千五百万,几与中原无二。
  如此一来李嘉的北伐,以南伐北,还是很有希望的。
  对于如何治理这么“庞大”的国土,李嘉还是有打算的,无外乎分而治之罢了。
  后世的行省,对于目前而言,还是太大了。
  比如,若是划分江西省,十几个州,两百万人口,几成一国,这不是给人家谋反的基础吗?
  所以,李嘉准备采取掺沙子的,分治的方法。
  比如,江西,李嘉准备把临近长沙府的鄂州,袁州,吉州,划到长沙府治下,如此一来,长沙府就有了十州之地,人口,突破八十万,作为国都,算是足够了。
  至于袁吉二州通往长沙的道路漫长,且崎岖,这也是没办法的,毕竟是为了政治着想,到时候再改就是了。
  能成为京畿之地,高兴还来不及呢!
  有了袁吉二州,等于是长沙府伸进了江西一个拳头,这叫掺沙子,与汉中划归陕西是一个道理。
  虔州,久经战乱,遍地是山,所以,划入岭东府。
  经此一来,江西就没了四州,近三十万人口。
  但,还不够。
  因为江西观察使,其实还包括了宣州,饶州等地,人口还是太多。
  所以,李嘉准备成立的江西府,治洪州,下辖洪州,筠州,抚州,信州,建昌军,江州,五州一军,人口一百来万。
  (对江西老表说抱歉,拆解了江西了,但不拆不行啊,江西在古代实力太强了。)
  而漳、泉、建、剑,汀,五州,则设立闽南府,人口约一百五十万。
  日后若是把福州兼并了,福建府也是可以的。
  剩下的,如歙州,池州,宣州,金陵,润、常,则设立为江宁府,之所以不是江南,主要是囊括太大,预防一点。
  日后若是把巴蜀给吞了,李嘉也得一分二,东部夔万等十几州,设立为巴东府,以成都为中心,设立巴西府。
  反正按照李嘉的思维,最起码以后是得省为单位,一省起码要分两半,每府约百万人口,才是最合适的,再多,就不合时宜了。
  比如,到了满清时期,省、府、县,随着人口多滋生,加上衙门官吏太少,完全满足不了管理需求,所以又增添了道台一职,管理几个府。
  李嘉所设立的府,比唐朝的道小点,道一开始就是十五个,当时看起来还不错,比如江西岭南等地,人口少,自然一道的范围很大,但现在不行了,人口滋生。
  所以,以府为单位,比道小,比州大,如此倒是合乎情理了。
  按照这样的划分,等李嘉统一全国,人口约三千万,那么百万一府,至少得有三十个府了。
  看上去很多,但也不算多,宋朝的路,就有二十三个,多几个也无妨。
  况且,削减地方,也有利于中央集权。
第五百七十一章
发家致富
  随着江西全境的归降,从江陵去往洪州,金陵,几乎没有了阻碍。
  之前的府州划分,其实只是构图,具体的,还需要政事堂进行商议,毕竟这是宰相们的活计,不能让他们太过于悠闲。
  不过可以肯定,李嘉的大唐,地方政府结构,将会采取镇—县—州—府,四级阶梯模式。
  目前的知府,是在正四品,这在前唐时,位置有,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六部侍郎、太常少卿、太子左庶子、太子左右卫率等,可以说,变化不大。
  甚至,在某些上州刺史,为从三品。
  不过,也不算太低,毕竟驸马都尉也才从四品。
  相应而言,州刺史的一律挪到了五品,上州正五品,下州从五品。
  县,则是正七品,从七品,两个等级。
  镇,其实在唐朝时是没有的,属于李嘉的某种意义上的发明。
  为什么设镇?
  其实就是农村经济的发展,比如赶集,赶墟,草市的盛行,让农村也开始发展,所以,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加强对于农村的统治。
  说实话,其实就是农村的韭菜又涨了,朝廷收割的不彻底。
  农村除了粮食,还能收割其他的韭菜,这些韭菜,朝廷不收,地方豪强地主就收了,然后坐大。
  农村经济的繁荣,其实间接的解放了束缚在土地上的人口,富裕的人口有事干,对于朝廷而言就是好事。
  汉时的游侠,宋朝的山贼,明清的流民,其实就是人口增长下的弊端。
  镇的设立,约正九品,佐吏五六人,依旧存在李嘉的脑海里,不曾实施。
  真正进行户籍管理,以及地方改革的,其实只有承天府,甲保制得到了彻底的施行其余的地方还是老样子,只是加个衙门,划归几个州县罢了,具体的改革还未动手。
  不急,快了……
  政治版图的归降,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为商业的流通,增添了许多便利。
  两国之间的界限,突然就得没了,这对于商人而言,属于天大的好处。
  崔迟对此深有感触。
  在收下湖南时,他尾随皇帝北巡的队伍,终于来到了长沙,全部家产购买的东西,一经倒卖瞬间翻了5倍。
  如此以来,他瞬间就尝到了甜头,有了经商的资本,算是脚商中的一般,家产也有了几百贯,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就是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财赋。
  但他还不满足,在大商家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他又多次奔走,精心挑选,虽然利润日益减缓,但短短两年功夫,他已经腰缠千贯了。
  可以说,在脚商中,已经走到了尽头,如今,正准备跨越这一道门槛,成为真正的商人。
  由于读书少,他仔细琢磨了几个月,又花钱请教了许多人,终于明白,只有依靠朝廷,勾结官吏,成为官商,才能真正的发家致富。
  在有钱后,他才知晓,原来那些有门路的,有背景的,他们勾结军中官吏,根本就不需要千里奔走,只需要跟着军队,收兵将的缴获以及军队的缴获,再转手一卖,获利数倍。
  比如,普通的小兵从死人嘴里扳下金牙,一颗金牙不足半两,但价值起码数百钱,但收购价不到百钱。
  其他的铜器,玉佩,衣裳,书籍,等等,随便忽悠,转卖后就是数以十倍的利润。
  崔迟很羡慕,但进不去,他没有这个资格。
  这次听闻朝廷攻江南,崔迟毫不犹豫,立马就送上了百贯金钱与一都指挥使,不要求别的,就是允许他带着船队,一起去洪州。
  在准备工作上,他并没有弄什么是绸缎瓷器一类的,因为他知晓,江南对这些东西都是不缺的,甚至不亚于。
  花费五百贯钱,他从官盐铺中,买了官盐。
  官盐三十钱一斤,一石就是三千六百钱,五百贯,就是近一百四十石,如此多的数量,令人惊悚。
  虽然数量多,但朝廷也不忌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5/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