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3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4/1016

  “事实就在眼前,再难以置信也要相信!”李信手掌微微颤抖,但依旧镇定地说道。
  “派遣一伙兵卒占据这里,这可是好位置,轻易不得失去!”
  “这,这——”韩熙载登上城楼,耳边依旧在回响刚才那一阵阵的惊雷声,看着轻易就被占据的雨花台,心中一片冰冷。
  “这就是那个天雷般的武器?这世间怎么会有这般东西!”仰着头,韩熙载的长发散开,心中的怀疑,终于解开但,结果却让人难以释怀。
  雨花台轻易地被占据了,这可是金陵的前置堡垒,如此一来金陵着实危险了。
第五百四十章
心神不定
  公元962年,唐神武三年,七月二十二日,长沙府,皇宫。
  算计着日子,李嘉心神颇为不定,心中隐隐约约有着些许兴奋,又有些慌乱。
  钓鱼,突然就没有了耐心。
  看书,依旧急躁难安,燥热的很。
  美人,他么的大热天的,再好的兴致,也被消磨去了。
  这几个月,李嘉临幸后宫的次数,都少了些许,三五日才有一次,比春天时一两日一次少了许多,偶尔的三人大被同眠游戏,入夏后,就再也没玩过了。
  不过,人就是这样,岭南的夏日比长沙还要热,明显减缓了热度,但李嘉还是热。
  百般无奈,他就来到了立政殿,看望自己的儿子和女儿。
  去年的十二月初,皇后周颖儿诞下了一位公主,而在月末,与她亲密的宝嫔,则诞下了一位皇子。
  这是皇室的第一位公主,以及第四位皇子,李嘉倒是有些失望,但还是比较欣喜的。
  失望则在于嫡长子并未诞生,高兴在于终于有了女儿了,天怜可见,终于有了一个女儿。
  由于是长女,汉家习惯,长公主的地位一向很高,所以封号也一向需要慎重。
  与皇子成年后再封王不同,公主的称号一般也是地名,越早越好,凸显其地位,以及特权。
  有鉴于唐朝的公主的彪悍历史,李嘉对于封号很是费了不少的脑筋,太平、平阳肯定不能用了,也就是带平、阳二字的,肯定不能用。
  所以,为了突显对于嫡长公主的喜爱,李嘉封其为薛国长公主,薛乃是李嘉登基之前的王号,如此名号,不可为不恩宠。
  至于名字,则是李幼仙,仙气满满的名字,小名就是仙儿。
  对于第四子,李嘉倒是很随便,儿子太多了,自然没了激动,宝嫔提升为宝妃,陪伴皇后,儿子取名胜哥儿,其中的寓意不言而喻。
  “呀呀呀——”长公主已经半岁多了,躺在摇篮里,小胳膊小腿耐不住,不断地张扬着,小脸圆滚滚的,粉嫩可人,小眼珠转悠地很快,一看就是个活泼的主。
  似乎看到自己父亲来了,小胳膊挥舞地更加快了。
  心中猜想其活泼的性格,李嘉不由得有些头疼,看来这是基因的缘故,难改,女孩子不应该多安静贤淑吗?怎么皇室都是闲不住的?
  李嘉一把将长公主抱起来,拍了拍她的小背,感受到一股细汗,不由得笑道:“躺在摇篮里也不老实,这天气,还乱动,热的很呢!”
  “呀呀!”长公主不老实地扭了扭,将自己父亲的长发,抓到了嘴里。
  小孩子年纪小,冰块太凉,所以房间里安放的并不多,基本上靠的是人工风。
  “长公主活泼的很,能吃能睡,今个儿又重了些!”一旁的嬷嬷笑着说道。
  “你们也是有功的,每个赏五匹蜀锦。”李嘉将女儿嘴边的长发扯下,笑着说道。
  “多谢陛下!”几个奶妈嬷嬷一脸喜色,连忙跪下,磕头谢恩。
  话说,能对皇帝磕头的,只有这些皇宫的人,以及普通的百姓了,这意味着皇帝一言能决定其生死。
  对于官吏来说,普通时日见到皇帝自然不会下跪,弯下腰就够了,所以皇帝的权力并不能一手遮天,需要与宦官或者是勋贵联合,共同抵御文人对权力的侵蚀。
  “走,去看你的娘娘在做什么!”
  看着女儿机灵的小眼睛,李嘉甚是开心,抱着其小身体,来到了偏殿,皇后正蜗居在这里,享受着一人世界。
  至于女儿,则大半交给嬷嬷奶妈了,麻烦没有,但却能享受为母的快乐,舒服的很。
  至于为啥用奶妈,一个是奶水的质量问题,富家人家的女子,身体娇弱的多,生完孩子就要了半条命,再亲自喂养,身体绝对吃不消。
  二来,乳母挑选壮健女子喂养,更能让子女瞬间长成,母亲也得时日进补,好好坐月子。
  李嘉抱着孩子,在乳娘的担忧下,一路而来,见到了躺椅椅子上,看着书,一脸舒适的皇后。
  说到底,她也不过十八岁的年纪,就已经生育,身体已经不再臃肿,比以前的单薄来说,显得更丰润一些,更好看了。
  “陛下?”或许是近了母亲,嗅到了味道,长公主呀呀叫唤起来,而皇后抬眼一瞧,看到了近在眼前的父女两人,三双眼睛互相对视,皇后的眼神中,尽是懵逼。
  “朕过来看看长公主!”李嘉笑着说道:“这夏日,可难受的很。”
  “长公主刚睡不久,怎么又醒了!”周颖儿看了女儿一眼,随口问道。
  “回禀皇后,天气太热,长公主睡了半个时辰就醒了!”一旁的嬷嬷轻声说道。
  “这长沙皇宫,甚少有湖泊,还是不够凉爽!”李嘉摇摇头,逗弄着女儿,随口说道:“看来,为了咱们的长公主,也得换一个地界了!”
  “陛下——”周颖儿有些不可置信,哪怕她再闷,也知晓如今朝廷正在战江南,此话的寓意,极其丰富。
  “没错,就是你所想的那般!”李嘉笑道:“结果,就在这几日了!”
  “结果,看来就在这几日了!”
  东京,大内,赵匡胤得知金陵的战况后,顿时惊醒几分,睡意消减。
  他着实没有想到,也实在想不到,区区几万兵马,就敢围攻金陵城。
  要知道,当初郭荣预想中的南下金陵城,就是三面出击,至少二十万兵马,才能攻下金陵城。
  这是攻城战,而不是面对面的拼杀,尤其是面对一座天下有数的高城,城内数十万百姓,守城军队数量不亚于城外的军队,此时的攻城,不亚于自讨苦吃。
  但,伪唐的战绩,又让人不得不猜想,其中是否还有其他的隐情,或者是说,有别的秘密武器,或者说有内应?
  “难道是那些抛石车?”赵匡胤突然想起在扬州城时,面对的数十门抛石车,这让禁军苦不堪言。
  “但也不至于!”他摇了摇头:“哪怕破了城墙,依靠着人数,也能一边修一边抵抗,这到底为何有自信能拿下金陵城呢?”
第五百四十一章
人心
  不只是李嘉与赵匡胤两人关注金陵之战,远在巴蜀的孟昶,也在密切关注着。
  “求数佛祖菩萨保佑,让金陵城顺利被拿下!”孟昶跪拜在佛像前,低着头,嘴巴不断地呢喃着,祈祷着,脸皮不断地在颤抖。
  由不得他如此的害怕,着实是中原的兵卒太厉害了,换句话来说,蜀国的军队太弱了,损兵折将,看上去就让人心疼害怕。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从秦凤四州出发,王全斌就率领军队攻拔下乾渠渡、万仞燕子两寨,于是攻下兴州,兴州刺史蓝思绾退保西县。
  之后,王全斌击败蜀军七千人,俘获军粮四十多万斛。接着攻拔石圌、鱼关、白水二十多座兵营。
  其先锋史延德进军三泉,打败数万蜀军,擒俘招讨使韩保正、副使李进,缴获粮食三十多万斛。
  不久,崔彦进、康延泽等部将蜀军赶过三泉,于是达到嘉陵,杀死、俘虏很多蜀军。
  被逼无奈之下,蜀人阻断阁道,宋军不能前进,才暂缓了势如破竹的局势。
  这几天,宋军又在修阁道,看样子快贯通了,到时候肯定又得南下,孟昶怕了,中原禁军如此的迅猛,让人心惊胆颤。
  所以,他一边严令各军认真作战,一边又期盼着唐军速胜,从而支援蜀国。
  为了表现诚意,支持其作战,孟昶咬了咬牙,一跺脚,又送了十万石粮草过去。
  吴越国这边,其实与赵匡胤一般,也不相信区区几万兵马,就能攻克金陵城,就连突袭都困难,更何况如此严阵以待了。
  所以,对于李煜的求援,他们不为所动,坐看事情的发展。
  江南拥兵二十万,会被这区区的几万人打倒?
  如果李煜与南唐的官吏们知晓了他们想法,绝对会喷他们一脸的唾沫:谁在京城放置二十万大军?
  淮南之地未曾失去时,那里有十万大军作为大门抵抗,如今不仅没有了大军,连地方也失去了,这几年南唐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候。
  若是晚几年还真不好说,江南以及江西两地富庶,回血能力强,到了南唐亡国时,全国拥兵三十万,丁口三百万左右,几乎是十比一的比例在养兵。
  如今,金陵城内的兵马不过四五万人,可以说,是兵力最单薄的时候了,仅次于郭荣南下时的场景。
  七月二十日,这一天,李信亲自指挥,几乎调集了所有的兵马,浩浩荡荡地度过了秦淮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4/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