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2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8/1016

  如此多的钱财,虽然夜间风吹,有些寒意,但他心头着实暖和,看着这帮读书人,心中的也是亲切。
  随后慢慢进去了贡院,与所有的誊抄人员一起,拜了孔子,然后听得主考官赵诚老生常谈了几句,所有人这才散开。
  科举一场,开始了。
  贴经,两个时辰为限。
  这个誊抄起来是极为容易的,寥寥百字,花费了一天一夜的功夫,才誊抄完毕。
  与之前不同的时,由于考生太多,压力太大,为了减轻压力,第一场在第二天清晨就放出,进行两天的筛选。
  三天后,继续参与科举考场的,只有三千余人,仅仅是最简单的贴经,就筛去了大半,由此可见,考生水平的差异。
  毕竟战乱多年,读书人不多,认真读书的人,就更少了。
  第二场,即是策论。科举重头,天子重文章,誊抄时,也须仔细,不能有一丝错漏。
  由于策论字数差异太大,少者数百,多者上千,数千人考卷,字量是极为恐怖的。
  如此,誊抄就耗费了四天,身体精神都极大的消耗。
  第三场与第二场连在一起,考时是两天时间。
  题目则是诗词文章,题材不限。比策论而言,相较容易誊抄,但也耗费了一天两夜的功夫。
  自从进了贡院,彭献就没怎么歇息过,不断地挥墨而抄,每天歇息不到三个时辰,赚取这三贯钱,着实也不容易。
  皇帝的灯油倒是舍得,贡院灯火通明,拿起文章,他先是看了一遍,再慢慢誊抄,这时,他发觉了这篇文章的字迹,是极为熟悉的,前几天他已经看了数十遍,心中瞬间了然,目标出现了。
  检查了一番,他发觉此文章竟然有数个错别字,按照惯例,除非是同考贯觉得文章过于优秀,酌情会进行通过,但这文章,却是平庸之作,有此错字,筛漏是在所难免的。
  既然受人恩惠,彭献自然需要还回来,反正一般文章,除非是进士及第,亦或者进士前十,才会发下墨卷,一般是不会发下的。
  更改了几字后,花费近三刻钟,才堪堪誊抄完毕,按照之前的通法,他将誊抄卷的边角,按下了手指印,很轻微。
  这才缓了口气,对比了一下,他再次挥墨,开始誊抄起来,誊抄的那份,就送往了考官处,进行批阅审核。
  考官第一遍,就看你是否有错别字,若是文章极好,还可以酌情考虑,但要是避讳没做好,哪怕再妙,也会被罢黜。
  第二遍,就是看立意和文章笔力了,若是古板乏味,怨天忧地,或者激愤,浩浩汤汤数万字,也会被罢免。
  因为科举是录官的,不是听你抱怨,也不是让你发挥文采的,历史上这类人不计其数,如明朝徐渭,考取数次不过,难中进士,就是没有控制好自己的笔力。
  第三遍,就会仔细琢磨,若是精彩绝伦,就会推荐给主考官,以期中魁。
  策论的审核很关键,因为天子重文章,最后一场的诗赋反而作为饭后甜点,锦上添花罢了。
  王廉是吏部的侍郎,也是进士出身,如今四十有六,脾气很好,所以官场人缘不错,之前刘鋹要求进士做官须进蚕室,而普通官吏若身居要职,也须阉割,他就直接边缘化,当做养老了。
  大唐重建后,由于情操高洁,加上人缘好,就被请回来做吏部侍郎,如今又是同考官,官运亨通啊!
  “狗屁不通!”
  “甚文章——”
  王廉一边心中骂着,那些狗屁文章,看的心生厌烦,他左手拇指一直触摸着文卷边角,不急不缓。
  随后,又送来一摞文章,兵卒脚步声略微大了些,王廉瞬间了然,然后仔细地开始阅卷。
  数份后,终于发觉了些许印记,文章一看,马马虎虎,同进士还是可以的,但赐进士出身就有点难了,两者虽然都是进士,但待遇差别极大。
  也罢,他大笔一挥,就进了赐进士出身的最后一名,呈上主考官时,赵相公眉头一皱,待见是王侍郎举荐时,勉为其难的画上了红圈。
  终于成功了,王廉呼了口气,还人情太难了……
第四百一十一章
舞弊
  在这等待发榜的十数天时间里,向来是读书人放浪形骇,纸醉金迷的时刻。
  有些是数年辛苦,到此解脱,心里总觉得必须醇酒妇人补偿一番,才对得起自己;有些是一旦发榜,荣枯立判,那种患得患失之情,唯有看花饮酒,才能排遣;有的是千里迢迢,上京一趟,自觉如果不好好领略领略京都的风光,未免虚此一行。
  倒是别说,广州城处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端,高丽人,倭人,大食人等各色女子,令人大开眼界,见识匪浅。
  总结就是一句,借机放纵。
  秦谨言,字慎之,封州人,去年闻科举,准备入考,但母亲病重,只能舍弃,今年母亲病稍好一些,于是就来应考。
  但他家资也不太宽裕,三场考完后,他就直接待在客栈中,喝花酒不去,只是强行地被同科之人请去喝酒,如此才勉强而去。
  这次,听闻请喝酒的,明日就是放榜之日,今次是一位礼部侍郎之子请客,这是第三波了,之前也曾参加过他举报的书会,于是今日就被宴请了。
  一行人来到酒楼,各种的珍馐玉食令人胃口大开,陪酒的女子,也是宴请而来的,至于表演舞蹈声乐的歌姬,也是教坊司中有名,一场下来,上百贯都挡不住。
  “诸位,考举之前,咱们有缘相识,如今,放榜之日愈近,咱们这些人中,必有高中者,若是再如这般放浪,也是难了,请饮上一杯!”
  不愧是侍郎之子,说起话来,到是令人难以拒绝,秦谨言喝上一杯,也不知是苦还是酸,他心中着实慌乱,家中贫寒,这次不中,下次就不一定能再来应考了,住上一个月,加上吃食,需要三贯钱,来一趟京都,往返差不多十贯钱。
  “难矣,难矣…”轻声呢喃着,秦谨言酒不醉人人自醉,菜都没吃几口,人就迷迷糊糊地快倒了,什么歌姬,在他眼里,都是红粉骷髅……
  “听说了吗?那封州的张翰良,这几日大摆宴席,听闻是十拿九稳了!”
  “是咧!家财万贯,听闻在封州也是有数的财主,今科得中,那家势,如热火烹油,了不得咯!”
  “呸,那张翰良,就是名字好听,粘了点书气,其身粗鄙不堪,还曾将日历买回家研读,整个封州谁不知晓?”
  秦谨言听此,脑袋虽然有些懵,口齿还算清楚,出言反驳道。
  “这位仁兄,话不能这般说,听闻他已经承言,自己是定会中的,明日就将出榜,何来如此?”有人反驳道。
  “若无些许才华,怎敢科举?天下英才,泰半在此,岂不是自取其辱吗!”
  剩下的他都没听清,人就直接醉倒了。
  ……
  第二日,午时,已然开始放榜了。
  熙熙攘攘的声音络绎不绝,鞭炮声,吵闹声,贺喜声,以及各种的欢笑声,哭啼声,直与秦谨言无缘。
  他躺在床榻上,头疼欲裂,耳边的声音令人痛苦,粗略的梳洗一番,就出了门,转头就见到许多失魂落魄的读书人,他们喝着酒,或埋头不语,亦或者难以抑制,踉踉跄跄的去往放榜处,再次寻求。
  秦谨言也是如此,他不相信自己落榜了,一个人慢慢地走到放榜处,那里已经散去了大半人影,只有像他这般不敢相信的人,再去证实。
  果然,黄绸之上,并无一个秦谨言的名字,上下往复了数遍,心中只觉的万念俱灰,心头越发的疼痛。
  “不对,怎么会有张翰良的名字?他怎么会在榜上?”
  “他胸无点墨,怎么会高中呢?”
  “我才华出众,文采斐然怎么又会不中呢?”
  “其中必有蹊跷,不公,绝对的不公……”
  “大唐科举舞弊——”
  看着那群失神落魄,与自己一般潦倒的读书人,又看了一眼刺眼的黄榜,秦谨言直感觉胸膛都要爆炸了,他挥舞起胳膊,大声道:
  “考官舞弊,举业不公——”
  那群失神落魄的读书人,徘徊于黄榜,正是迷糊之际,突然耳边传来一声急呼,瞬间福至心来,整个都精神了,连忙回应道:
  “考官舞弊,举业不公……”
  一瞬间,整个黄榜周边的读书人都响应起来,落第者足有数千之巨,而此时,能够应下的,也有千余人,他们的呐喊声,威震整个广州城。
  而此时,我们的皇帝依旧在琢磨,该如何来评判三鼎甲,学问上,他是辨识不了,那就只看策问了。
  此次策问,只有一题:汉之有州,前唐有道,如今我大唐又以府设之,试评优劣?
  不出意外,所有人都在夸奖设府的优点,夸到点字上也有不少,如集权于中央,扫除藩镇之弊,利于百姓等等,皆有……
  “哎,头疼!”李嘉颇为烦躁,该死,这些人中,还有许多喜欢卖弄学识,老是喜欢用一些偏僻之词,亦或者是少有的典故,他真的看不懂,完全没有阅读的愉悦感。
  这时,他的耳边传来一大片鼓噪声,他心情彻底的爆炸了。
  “怎么回事?”
  “回禀陛下,不知为何,一群落榜生正集结一起,大声鼓噪!”
  “鼓噪个甚?”李嘉问道。
  “扬言——考官舞弊,举业不公!”田忠颇为小心地说道。
  “嗯?朕设科举以来,又置誊抄,又是糊名,还有舞弊?”李嘉瞬间立起,他设科举,是为了获取读书人之心,而不是得罪读书人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8/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